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逋违(逋違)
(1).谓不守法令。周书·儒林传·乐逊:“顷承 魏 之衰政,人习逋违。”
(2).拖欠不交。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下:“其州县赋调,积有逋违。乃稽诸版籍,通校大数八年之赋,举空名以歛之。”
《漢語大詞典》:言爽
说话不守信用。国语·周语下:“言爽,日反其信。” 韦昭 注:“爽,贰也;反,违也。”
《国语辞典》:花和尚  拼音:huā hé shàng
1.《水浒传》一书中,鲁智深的别号。鲁智深出家为和尚,因身上有刺花,所以被称为「花和尚」。
2.指不守清规的出家人。如:「身为出家人,却荤酒不忌,真是个花和尚。」
《国语辞典》:没规矩(没规矩)  拼音:méi guī ju
不守规矩。如:「年轻人要立有立相,坐有坐相,不要没规矩。」也作「没样儿」。
《漢語大詞典》:游泆
谓放纵不守规范。 清 王夫之 《张子〈正蒙〉注·中正》:“ 张子 之学所为壁立千仞,而不假人以游泆之便。”
《國語辭典》:插队(插隊)  拼音:chā duì
不按次序,任意从中插入队伍。如:「等车、买票都应依序排队,不可插队。」
《漢語大詞典》:插队落户(插隊落户)
“十年浩劫”时,将知识青年、干部等安插到农村生产队落户,参加农业劳动。 巴金 《随想录·怀念萧珊二》:“出乎意外,第二天一早,我那个插队落户的儿子在我们房间里出现了。”亦省作“ 插队 ”。 陈建功 《飘落的花头巾》一:“我在一九六七年去插队时,妈妈已经让人整死了。”
《漢語大詞典》:荡检(蕩檢)
谓行为放荡,不守礼法。 清 余怀 板桥杂记·丽品:“儿虽风尘贱质,然非好淫荡检者流。”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黄九郎:“迎风待月,尚有荡检之讥。”
《国语辞典》:违信背约(违信背约)  拼音:wéi xìn bèi yuē
违背信约,不守承诺。《周书。卷六。武帝纪下》:「谓齐违信背约,恶稔祸盈,是以亲六师,问罪汾、晋。」
《国语辞典》:漫无纪律(漫无纪律)  拼音:màn wú jì lǜ
不受约束、不守规矩。如:「这些小学生,个个漫无纪律,需要好好辅导。」
《国语辞典》:贪而无信(贪而无信)  拼音:tān ér wú xìn
贪婪而又不守信用。汉。应劭〈鲜卑胡市议〉:「以为鲜卑隔在漠北,犬羊为群,无君长帅庐落之居,又其天性,贪而无信。」
《国语辞典》:父子同牝  拼音:fù zǐ tóng pìn
淫乱不守伦理常规。《幼学琼林。卷三。人事类》:「非类相从,不如鹑鹊;父子同牝,谓之聚麀。」
《国语辞典》:谲而不正(谲而不正)  拼音:jué ér bù zhèng
通达权变而不守正道。《论语。宪问》:「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国语辞典》:雉求牡匹  拼音:zhì qiú mǔ pǐ
雌雉呼求雄雉来相匹配。比喻淫乱、不守礼法的人。《幼学琼林。卷四。鸟兽类》:「非配偶以相从,如雉求牡匹。」
《漢語大詞典》:自食其言
自己说出的话不算数。形容不守信用。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迭韵诗:“时海氛甚恶, 扬 人纷纷欲逃避。余初与君相约静镇不动,既乃各自食其言。”蒲剧《归宗图》第二场:“况我又在长亭留下誓言,劝不反 薛猛 ,不回 长安 。我岂能自食其言再去回京。”
《国语辞典》:走了大褶儿(走了大褶儿)  拼音:zǒu le dà zhé ér
差得太多,太不守规矩。《红楼梦》第六三回:「他也不是好意的,少不得也要常提著些儿,也提防著怕走了大摺儿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