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贞色(貞色)
(1).不因环境影响而改变的色泽。 唐 萧颖士 《菊荣》:“岁方晏矣,霜露残促,谁其荣斯,有英者菊,岂微春华,懿此贞色。” 唐 韩愈 《新竹》诗:“高标陵秋严,贞色夺春媚。” 唐 吕温 《广陵陈先生墓表》:“良玉虽白不受采,醴泉自甘非有和。贞色縝密,丹青无自入也;灵味天成,麴糵无所资也。”
(2).指白晳的肤色。 明 冯梦龙 《情史·情灵·易万户》:“忽孺人珠冠緋袍,拥一女至,贞色淡容,藴秀苞丽,目所未睹。”
《国语辞典》:不计较(不计较)  拼音:bù jì jiào
宽容、慷慨地对待别人,不因摩擦或吃亏而与人争执。如:「过去的一切我就不计较了,从今天起我们同心协力把事做好。」
《漢語大詞典》:绝蹯
战国策·赵策三:“ 魏魀 谓 建信君 曰:‘人有置係蹄者而得虎。虎怒,决蹯而去。虎之情,非不爱其蹯也。然而不以环寸之蹯,害七尺之躯者,权也。’”后遂以“絶蹯”喻作事权衡轻重,不因小失大。文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夫係蹄在足,则猛虎絶其蹯……何则,以其所全者重,以其所弃者轻。” 李善 注:“ 延叔坚 曰:‘係蹄,兽绊也。’”
《漢語大詞典》:无动于中(無動於中)
指意念专一,不因外界影响而动心。后亦指内心毫无触动,对事情毫不在意。论语·述而“不义而富且贵,於我如浮云” 宋 朱熹 集注:“其视不义之富贵,如浮云之无有,漠然无所动於其中也。” 清 方苞 《修复双峰书院记》:“尝叹 五季 縉绅之士,视亡国易君,若邻之丧其鸡犬,漠然无动於中。” 鲁迅 《而已集·扣丝杂感》:“我逆料《语丝》必将有几句感慨,但我实在是无动于中。”亦作“ 无动於衷 ”。 老舍 《不成问题的问题》:“神圣的抗战,死了那么多的人,流了那么多的血,他都无动于衷。”
《国语辞典》:市不二价(市不二价)  拼音:shì bù èr jià
买卖价钱合理公道,不因人而有不同的价钱。可用以形容社会风气良好,不相欺瞒讹诈。《三国志。卷一一。魏书。管宁传》:「未至,卒于海表」句下裴松之注引〈先贤行状〉:「使辽东强不凌弱,众不暴寡,商贾之人,市不二价。」也作「市无二价」。
《国语辞典》:神色不变(神色不变)  拼音:shén sè bù biàn
面色、态度不因外在事物而改变。形容人遇事镇静,临危不乱。《三国演义》第四回:「管骂不绝口,至死神色不变。」
《国语辞典》:神色不挠(神色不挠)  拼音:shén sè bù náo
脸色、态度不因外在事物而改变。形容遇事镇定不乱。如:「无论遇到任何挫败,他都神色不挠,安之若素。」《旧唐书。卷八五。列传。徐有功》:「则天厉色诘之,左右莫不悚慄,有功神色不挠,争之弥切。」
《国语辞典》:竿头一步(竿头一步)  拼音:gān tóu yī bù
到了某阶段的最高点,并不因此自足,反而更往前一步。比喻不断求进步。如:「他虽在竞赛中取得冠军,仍不断努力练习,期能精益求精,竿头一步。」也作「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国语辞典》:甘贫守节(甘贫守节)  拼音:gān pín shǒu jié
甘守贫苦,坚守志节。表示不因穷困而改变操守。《孤本元明杂剧。东篱赏菊。第一折》:「今日夫为彭泽令,甘贫守节乐怡怡。」也作「甘贫守志」。
《国语辞典》:甘贫守志(甘贫守志)  拼音:gān pín shǒu zhì
甘受贫苦,守住志节。表示不因生活贫苦而改变志节。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四折:「奉圣人的命,因为你梁鸿甘贫守志,孟光举案齐眉,著小官亲赍此封丹诏,与他加官赐赏。」也作「甘贫守节」。
《国语辞典》:岁月不待人(岁月不待人)  拼音:suì yuè bù dài rén
时光消逝,不因人而停留。晋。陶渊明〈杂诗〉一二首之一:「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国语辞典》:自发运动(自发运动)  拼音:zì fā yùn dòng
1.不藉外力强迫而自动自发实行。如:「拒绝贿选,要靠市民的自发运动。」
2.植物生活细胞自然的运动,不因外力而成。如牵牛花的茎生长时的旋转运动。
《国语辞典》:刚构式桥梁(刚构式桥梁)  拼音:gāng gòu shì qiáo liáng
桥梁与桥柱刚性结合(构材间的角度不因外力作用而有所变化的结合)成一体的桥梁。有耐震、外观优美及省却支承等优点。
《国语辞典》:闻风不动(闻风不动)  拼音:wén fēng bù dòng
不因外来事物的影响而做任何改变。如:「他闻风不动的在那儿站了两个小时。」
《国语辞典》:义不辞难(义不辞难)  拼音:yì bù cí nàn
为正义之事,绝不因艰难而推辞规避。《汉书。卷六。武帝纪》:「仁不异远,义不辞难,今京师虽未为丰年,山林池泽之饶与民共之。」《明史。卷三二九。西域传一。哈密卫传》:「国家有事,臣子义不辞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