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万不及一(万不及一)  拼音:wàn bù jí yī
望尘莫及。《红楼梦》第二回:「说模样又极标致,言谈又极爽利,心机又极深细,竟是个男人万不及一的。」
《国语辞典》:唯恐不及  拼音:wéi kǒng bù jí
只怕来不及或赶不上。如:「避之唯恐不及。」唐。权德舆〈唐丞相金紫光禄大夫守太保致仕赠太傅岐国公杜公墓志铭序〉:「一言定交,死生以之,趋人之急,唯恐不及。」
《国语辞典》:追悔不及  拼音:zhuī huǐ bù jí
悔恨过去的事,却已无法挽回了。《太平广记。卷三五八。齐推女》:「有顷,耳目鼻皆流血而卒,父母伤痛女冤横,追悔不及。」《封神演义》第八回:「黄妃言罢,殷郊与殷洪追悔不及。」也作「追悔何及」。
《国语辞典》:追驷不及(追驷不及)  拼音:zhuī sì bù jí
驷,套有四匹马的车。追驷不及指话已说出,难再收回。如:「言辞既出,追驷不及,吾人怎能不三思而后言呢?」
《分类字锦》:走马不及(走马不及)
后汉书方术传蓟子训驾驴车与诸生俱诣许下道过荥阳止主人舍而所驾之驴忽然卒僵蛆虫流出主遽白之子训曰乃尔乎方安坐饭食毕徐出以杖叩之驴应声奋起行步如初即复进道既到京师因遁去遂不知所止后人复于长安东霸城见之顾视见人而去犹驾昔所乘驴车也见者呼之曰蓟先生小住并行应之视若迟徐而走马不及
分类:驴骡
《国语辞典》:鞭不及腹  拼音:biān bù jí fù
比喻力量有所不及。参见「鞭长莫及」条。《宋史。卷四○五。李宗勉传》:「荆、襄残破,淮西正当南北之交,嵩之当置司淮西,则脉络相连,可以应援;邈在鄂渚,岂无鞭不及腹之虑?」
《国语辞典》:措不及防  拼音:cuò bù jí fáng
事出突然,来不及预防。如:「国军趁著黑夜浓雾,偷袭敌营,令其措不及防而大获全胜。」
《漢語大詞典》: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攻其一點,不及其餘)
谓只注重事物的某个侧面或某一局部,而不顾及其它部分。《新华半月刊》1959年第2期:“那些还不觉悟的人就冷眼旁观,吹毛求疵,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韵府拾遗 陌韵》:高不及格(高不及格)
宋史张亢传亢知鄜州上疏曰诸路骑兵不能驰险计其刍粟一马之费可养步军五人高不及格宜悉还坊监止留十之三以步兵代之
《國語辭典》:疾雷不及塞耳  拼音:jí léi bù jí sè ěr
雷声突然响起而来不及掩住耳朵。比喻行动迅速,令人防备不及。《淮南子。兵略》:「疾雷不及塞耳,疾霆不暇掩目。」也作「疾雷不及掩耳」、「迅雷不及掩耳」。
《國語辭典》:疾雷不及掩耳  拼音:jí léi bù jí yǎn ěr
雷声突然响起,使人来不及掩住耳朵。比喻行动迅速,令人措手不及。《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塞儿领著这三百人真个是疾雷不及掩耳,杀入府里来。」《文明小史》第七回:「趁此天色尚早,他们或者未必起身,给他们个疾雷不及掩耳,拿了就走,必不使一名漏网。」也作「疾雷不及塞耳」、「迅雷不及掩耳」。
《漢語大詞典》:急不及待
见“ 急不可待 ”。
《國語辭典》:急不可待  拼音:jí bù kě dài
急得不能再等,形容十分急切。《聊斋志异。卷七。青娥》:「逆害饮食,但思鱼羹,而近地则无,百里外始可购致。时厮骑皆被差遣,生性纯孝,急不可待,怀赀独往。」也作「急不可耐」。
分類:等待急迫
《國語辭典》:悔之不及  拼音:huǐ zhī bù jí
后悔已来不及了。元。无名氏《三出小沛》第一折:「某想当日,都是三兄弟失了徐州,悔之不及。」《四游记。南游记。第一一回》:「华光悔之不及,闷闷不悦不提。」也作「悔之无及」。
《國語辭典》:过犹不及(過猶不及)  拼音:guò yóu bù jí
做事过分就好比做得不够一样,皆不妥当。指事情要适得其中。《论语。先进》:「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唐。韩愈 改葬服议:「俭之与奢,则俭固愈于奢矣,虽然,未若合礼之为懿也,过犹不及,其此类之谓乎。」
《分类字锦》:不及家事
宋史外戚传向经字审礼尝因太祖忌日百官班开元殿下后召经见行幄勉以尽忠朝廷经亦以善事三宫为言不及其家事
分类:外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