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不乱(不乱)  拼音:bù luàn
1.不违离、不紊乱。汉。张衡〈东京赋〉:「将使心不乱其所在,目不见其可欲。」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辨骚》:「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
2.不改变。唐。韩愈〈张中丞传后叙〉:「巡就戮时,颜色不乱,阳阳如常。」
《国语辞典》:临危不乱(临危不乱)  拼音:lín wéi bù luàn
面临危难时,仍然能够冷静思考,沉著应对。如:「他为人沉稳,临危不乱,颇有大将之风。」
《國語辭典》:坐怀不乱(坐懷不亂)  拼音:zuò huái bù luàn
春秋时鲁国柳下惠夜宿城门,遇一无家女,柳下惠为恐女子受冻,使其坐己怀中,以衣裹之,竟宿而无乱行。见《荀子。大略》。后以坐怀不乱形容男子行事端正,虽与女子同处而不淫乱。《金瓶梅》第五六回:「其实水秀才原是坐怀不乱的。」《警世通言。卷二一。赵太祖千里送京娘》:「彼此同姓,难以为婚,兄妹相称,岂可及乱。俺是个坐怀不乱的柳下惠,你岂可学纵欲败礼的吴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