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不怡  拼音:bù yí
不乐、不高兴。三国魏。曹植〈洛神赋〉:「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南朝宋。谢庄〈月赋〉:「悄焉疚怀,不怡中夜。」
分類:不乐
《國語辭典》:不聊  拼音:bù liáo
1.不怕、不惧。《楚辞。屈原。九章。惜往日》:「焉舒情而抽信兮,恬死亡而不聊。」
2.暂不、且不。三国魏。徐干〈室思〉诗:「不聊忧餐食,慊慊常饥空。」
3.无聊、不快乐。《新唐书。卷一○二。令狐德棻传》:「世隆内负罪,居不聊。」
《國語辭典》:怅然(悵然)  拼音:chàng rán
忧思失意的样子。《文选。宋玉。神女赋序》:「罔兮不乐,怅然失志。」唐。李白 乌夜啼诗:「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孤房泪如雨。」
《漢語大詞典》:不惬(不愜)
不乐意,不称心。宋书·庾登之传:“ 登之 与 晦 俱 曹氏 壻,名位本同,一旦为之佐,意甚不愜。”
《國語辭典》:颦蹙(顰蹙)  拼音:pín cù
皱眉蹙额,形容神情忧愁。宋。苏轼〈后杞菊赋〉:「对案颦蹙,举箸噎呕。」《聊斋志异。卷二。聂小倩》:「女起,容颦蹙而欲啼。」
分類:忧愁不乐
《國語辭典》:闷闷(悶悶)  拼音:mèn mèn
1.忧郁。《初刻拍案惊奇》卷二:「新来的媳妇,摸头路不著,没个是处,终日闷闷过了。」《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黄巢见金榜无名,闷闷不已。」
2.宽大。《老子》第五八章:「其政闷闷,其民淳淳。」
3.浑噩。《老子》第二○章:「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國語辭典》:邑邑  拼音:yì yì
1.忧愁不乐的样子。《文选。应璩。与满公琰书》:「不获待坐,良增邑邑。」《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上》:「即日归太原,邑邑成疾,不食而卒。」
2.微弱的样子。《楚辞。刘向。九叹。远游》:「张绛帷以襜襜兮,风邑邑而蔽之。」
《漢語大詞典》:怅怏(悵怏)
惆怅不乐。 晋 支遁 《咏怀》:“悵怏浊水际,几忘映清渠。”北史·崔勉传:“ 季景 於 世隆 求右丞,夺 勉 所兼, 世隆 启用 季景 , 勉 遂悵怏自失。” 唐 牟融 《寄周韶州》诗:“寄语故人休悵怏,古来贤达事多殊。”红楼梦第七八回:“何心意之怦怦,若寤寐之栩栩?余乃欷歔悵怏,泣涕徬徨。”
分類:惆怅不乐
《漢語大詞典》:郁怏(鬱怏)
(1).抑郁不乐。北史·卢观传:“﹝ 卢询祖 ﹞自负其才,内怀鬱怏,遂毁容服如贱役者以见 杨愔 。” 唐 高适 《效古赠崔二》诗:“长歌增鬱怏,对酒不能醉。”太平广记卷一六○引 五代 范资 《玉堂闲话·灌园婴女》:“闻卜人之言,怀抱鬱怏,然未甚信也。”
(2).谓惆怅。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一:“每适 浣溪 ,日夕长吟,屡题歌诗於其石,寂尔无人,乃鬱怏而返。”
(3).阴晦,幽暗。 汉 焦赣 《易林·噬嗑之艮》:“鬱怏不明,为阴所伤。” 汉 焦赣 《易林·无妄之蒙》:“鬱怏不明,阴积无光。”
《漢語大詞典》:怅悒(悵悒)
惆怅不乐。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荷花三娘子:“女亦悵悒曰:‘聚必有散,固是常也。’”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邵廷铨》:“ 廷銓 被促归署,心殊悵悒。”
分類:惆怅不乐
《漢語大詞典》:散齐(散齊)
亦作“ 散斋 ”。
(1).古礼于祭祀父母前七日不御不乐不吊,谓之“散斋”。齐,后多作“斋”。礼记·祭义:“致齐於内,散齐於外。” 郑玄 注:“散齐,七日不御不乐不弔耳。”礼记·祭统:“散齐七日以定之,致齐三日以齐之。”又封建王朝皇帝祭社稷太岁等坛,行散斋,即在宫中斋戒,以别于祭天地等之行致斋。 汉 马融 《东巡颂》:“散斋既毕,越翼良辰,棫槱增构,烈火燔燃。”宋书·礼志一:“殷祠,皇帝散斋七日,致斋三日。”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中:“天地、宗庙、神州地祇、太社、太稷、五方帝、日月、太一、九宫贵神、蜡祭百神、太庙奏告,并为大祠,散斋四日,致斋三日。”
(2).谓斋戒期满。 唐 白居易 《五月斋戒罢宴彻乐》:“散斋香火今朝散,开素盘筵后日开。”
《漢語大詞典》:邑然
不乐貌。后汉书·刘陶传:“吏民思而歌之曰:‘邑然不乐,思我 刘君 。何时復来,安此下民。’”隋书·房陵王勇传:“我新还京师,应开怀欢乐,不知何意,翻邑然愁苦?”
分類:不乐
《国语辞典》:闷昏昏(闷昏昏)  拼音:mèn hūn hūn
心情沉闷不乐的样子。元。白朴《东墙记》第一折:「好教我闷昏昏,泪纷纷,都只为美貌潘安。」元。贯云石〈一枝花。柳垂翡翠条套。梁州〉曲:「闷昏昏多少愁烦,花钿坠懒贴香腮。」
《漢語大詞典》:烦怏(煩怏)
烦忧不乐。 清 魏源 《偶然吟》之八:“所至对瘖聋,重译殊烦怏。”
分類:烦忧不乐
《國語辭典》:唈僾  拼音:yì ài
气郁积不顺畅。《荀子。礼论》:「祭者,志意思慕之情也,革诡唈僾,而不能无时至焉。」
分類:抑郁不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