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不义(不義)  拼音:bù yì
1.不合行为道德。《文选。陈琳。为曹洪与魏文帝书》:「不义而强,古人常有。」《三国演义》第八回:「吾与黄祖心腹之交,舍之不义。」
2.不合行为道德的事。《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国语辞典》:不仁不义(不仁不义)  拼音:bù rén bù yì
不讲仁义。比喻心肠恶毒,做事违反常理。如:「像他这么一个不仁不义的人,我不见!」
《國語辭典》:多行不义必自毙(多行不義必自斃)  拼音:duō xíng bù yì bì zì bì
坏事做多了,必定会自取灭亡。《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國語辭典》:不义之财(不義之財)  拼音:bù yì zhī cái
以不正当手段所获取的钱财。汉。刘向《古列女传。卷一。母仪。齐田稷母》:「不义之财,非吾有也;不孝之子,非吾子也。」《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九:「总是做申兰这些不义之财不著,申兰财物来得容易,又且信托他的,那里来查他细帐,落得做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