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措笔(措筆)
下笔。指写作或绘画。北史·徐招传:“ 招 少好法律及朝廷旧事,发言措笔,常欲辩析秋毫。” 宋 张表臣 珊瑚钩诗话卷一:“ 刘禹锡 作《金陵》诗云:‘千寻铁锁沉 江 底,一片降旗出 石头 。’当时号为絶唱…… 白乐天 读之曰:‘我知后人不復措笔矣。’” 明 顾元庆 夷白斋诗话:“公禀天地之正气,融而为江河,结而为山岳,言而为有声之絶景矣。丹青之士,安能措笔哉?”
《国语辞典》:一笔(一笔)  拼音:yī bǐ
1.文字的一画。
2.帐目一项。《儒林外史》第一三回:「差人即时拿出二百文,买酒买肉,同宦成两口子吃,算是借与宦成的,记一笔帐在那里。」《红楼梦》第七二回:「我看古董帐上还有这一笔,却不知此时这件著落何方。」
3.写字或绘画下笔后连绵不断,一气呵成。如:「一笔寿」、「一笔虎」、「一笔画」。
4.一种笔法。如:「他写得一笔软软的赵字。」
5.一手。《儒林外史》第四九回:「这万敝友是浙江一个最有用的人,一笔的好字。」
《漢語大詞典》:阁笔(閣筆)
停笔;放下笔。《三国志·魏志·王粲传》“善属文”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典略》:“ 钟繇 、 王朗 等虽各为 魏 卿相,至於朝廷奏议,皆阁笔不能措手。” 唐 刘知几 史通·忤时:“每欲记一事,载一言,皆阁笔相视,含毫不断,故头白可期,而汗青无日。” 宋 王禹偁 《中书试诏臣僚和御制雪诗序》:“遂使四方文士不敢言诗,五牓门生咸思阁笔。”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孤吟》:“云亭词客,阁笔几度酸辛;声传皓齿曲未终,泪滴红盘蜡已寸。”
《國語辭典》:随笔(隨筆)  拼音:suí bǐ
随意随事自由抒发纪录的散文体裁。世人常以此作为杂文的书名,如宋洪迈的《容斋随笔》、清袁枚的《随园随笔》。
《漢語大詞典》:奏刀
(1).运刀,进刀。语本庄子·养生主:“ 庖丁 为 文惠君 解牛……奏刀騞然。” 宋 苏轼 《十二琴铭·天球》:“有蔚者桐,僵于 下阳 之庭;奏刀而玉质,成器而金声。” 清 阮元 《小沧浪笔谈》卷二:“﹝ 小松 ﹞又谓小心落墨,大胆奏刀,二语可为刻印二昧。”
(2).喻下笔作文。 清 钱谦益 《〈玉剑尊闻〉序》:“世之君子,有志国史者,师 慎可 之意而善用之,无惮筑舍,无轻奏刀。”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春秋笔》:“比将军至,而文成矣。见将军来,大呼曰:‘奏刀騞然,幸不辱命。’”
分類:下笔作文
《國語辭典》:搁笔(擱筆)  拼音:gē bǐ
1.放下笔。如:「他伏案写了半天才搁笔。」
2.指中止写作。《红楼梦》第七六回:「何等有景,且又新鲜,我竟要搁笔了。」
《漢語大詞典》:命管
命笔,下笔。管,指笔。 南朝 梁 任昉 《答何征君》诗:“倾壶已等乐,命管亦齐喜。”参见“ 命笔 ”。
分類:下笔
《國語辭典》:命笔(命筆)  拼音:mìng bǐ
执笔书写。《南史。卷六七。鲁悉达传》:「尚书令江总抚柩恸哭,乃命笔题其棺头。」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养气》:「意得则舒怀以命笔,理伏则投笔以卷怀。」
《漢語大詞典》:颠旭(顛旭)
唐 代书法家 张旭 嗜酒,每大醉狂走下笔,或以头濡墨而书,既醒自视以为神,世呼“张颠”。见新唐书·文艺传中·张旭。后因以“颠旭”称 张旭 。 明 王世贞 《祝京兆法书歌》:“人云 颠旭 亦尔尔,毋乃 大令 更其名。” 明 潘之淙 书法离钩卷七:“ 颠旭 、 狂素 有书才而无书学, 河南 北海 有书恣而无书体。”
《國語辭典》:意前笔后(意前筆後)  拼音:yì qián bǐ hòu
构思完成,然后落笔。晋。卫夫人〈笔阵图〉:「心手不齐,意后笔前者败;若执笔远而急,意前笔后者胜。」
《國語辭典》:意在笔前(意在筆前)  拼音:yì zài bǐ qián
在下笔写字前先构思字形。晋。王羲之 题卫夫人笔阵图后:「夫欲书者,先乾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后泛指在写字、诗文、绘画前先构思成熟后才下笔。也作「意在笔先」、「意存笔先」。
《國語辭典》:惜墨如金  拼音:xí mò rú jīn
不轻于落墨。原指作画时墨色宜一遍遍的薄涂,最后才能达到渐次深入、浓淡有致的深厚效果,而不宜一次大量使用浓墨。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八。写山水诀》:「作画用墨最难,但先用淡墨,积至可观处,然后用焦墨、浓墨,分出畦径远近,故在生纸上有许多滋润处。李成惜墨如金是也。」清。阎尔梅〈叶澹生山人访我黄龙潭上赠之〉诗四首之四:「传梅得杏铅华谢,惜墨如金笔意闲。」
《国语辞典》:率尔成章(率尔成章)  拼音:shuài ěr chéng zhāng
不经思索,下笔成文。形容文学作品粗疏、草率、不细心。《唐语林。卷二。文学》:「诗云:『书后欲题三百颗,洞庭须待满林霜。』后人多说率尔成章,不知江左尝有人于纸尾寄洞庭霜三百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一三。醉吟先生》:「又有句云:『回首语秋光,东来应不错。』人谓先生率尔成章,予谓先生的然有理。」
《国语辞典》:意存笔先(意存笔先)  拼音:yì cún bǐ xiān
泛指在写字、诗文、绘画前先构思成熟后才下笔。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二。论顾陆张吴用笔》:「顾恺之之迹,紧劲联绵,循环超忽,调格逸易,风趋电疾,意存笔先,画尽意在,所以全神气也。」也作「意在笔前」、「意在笔先」。
《国语辞典》:被诏辄成(被诏辄成)  拼音:bèi zhào zhé chéng
形容人才思敏捷,下笔即能成文。《新唐书。卷一二六。列传。张九龄》:「始,说知集贤院,尝荐九龄可备顾问。说卒,天子思其言,召为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知院事。会赐渤海诏,而书命无足为者,乃召九龄为之,被诏辄成。」
《国语辞典》:操翰成章  拼音:cāo hàn chéng zhāng
形容文思敏捷,下笔即成文章。《三国志。卷二一。魏书。王粲传》:「干为司空军谋祭酒掾属,五官将文学」句下裴松之注引〈先贤行状〉曰:「干清玄体道,六行脩备,聪识洽闻,操翰成章。」
《國語辭典》:东涂西抹(東塗西抹)  拼音:dōng tú xī mǒ
1.从事写作者的自谦语。宋。吴潜〈八声甘州。任渠侬〉词:「何事东涂西抹,空遣鬓毛稀。」
2.随处乱写乱画。《精忠岳传》第七○回:「本寺近日来了一个疯僧,最喜东涂西抹,想必是他写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七回:「我从前曾经要学画两笔山水,东涂西抹的,闹了多少时候,还学不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