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9
词典
1
分类词汇
8
分类词汇
上指
倒立
高竿
羽冠
断头台
倒八字须
举白旗
发指眦裂
《漢語大詞典》:
上指
(1).向上竖起。用以形容盛怒之人的头发。
《
庄子·盗跖
》
:“ 盗跖 闻之大怒,目如明星,髮上指冠。”
《
史记·项羽本纪
》
:“﹝ 樊噲 ﹞瞋目视 项王 ,头髮上指,目眥尽裂。” 清
杨宾
《金赤莲姜日千等招饮燕山客舍》
诗:“激昂慷慨髮上指,高歌击筑旁无人。”
(2).见“ 上旨 ”。
分類:
向上
上竖
容盛
盛怒
头发
《漢語大詞典》:
上旨
亦作“ 上指 ”。 君上的意旨。
《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
:“﹝ 公孙弘 ﹞尝与公卿约议,至上前,皆倍其约以顺上旨。”
《
史记·酷吏列传
》
:“﹝ 张汤 ﹞於是丞上指,请造白金及五銖钱,笼天下盐铁。”
《
后汉书·宋均传
》
:“每有駮议,多合上旨。”
《
宋书·礼志二
》
:“虽幽遐侧微,心无壅隔。人情上通,上指远喻。”
分類:
君上
意旨
《國語辭典》:
倒立
拼音:
dào lì
以两手支撑身体,头朝下,两腿向上竖起。如:「他的功夫了得,可以倒立走路一、二十公尺。」也作「拿顶」。
分類:
倒立
武术
头朝下
杂技
位置
朝上
上竖
上下
竖立
颠倒
《國語辭典》:
高竿
拼音:
gāo gān
原指撞球技巧高明。后比喻人很厉害,手段高明。如:「这是谁想出来的计策?真是高竿!」
分類:
高竿
杂技
上竖
竖立
长竿
惊险
《國語辭典》:
羽冠
拼音:
yǔ guān
竖立于飞禽类动物头顶上较长而别致的羽毛,称为「羽冠」。如孔雀的羽冠。
分類:
鸟类
头顶
顶上
上竖
竖立
羽毛
孔雀
《國語辭典》:
断头台(斷頭臺)
拼音:
duàn tóu tái
一种欧洲旧时的刑具。临时架木为台,在台上用铡刀切下死囚的头颅。如法国大革命时,法王路易十六即死于此种残酷的刑具。现多用以比喻执行死刑的场所。如:「这几名死囚即将被送上断头台。」
分類:
执行
斩刑
台上
上竖
竖立
立木
木架
升降
《国语辞典》:
倒八字须(倒八字须)
拼音:
dào bā zì xū
反向上竖为倒八字形的假须。国剧中武丑上戏时所用。
分类:
反向
向上
上竖
八字
字形
国剧
中武
《国语辞典》:
举白旗(举白旗)
拼音:
jǔ bái qí
战场上竖起白旗,以表示投降的标帜。亦用以比喻服输或没办法。如:「辩不过她那三寸不烂之舌,我只好举白旗了。」
分类:
战场
上竖
白旗
投降
标帜
《國語辭典》:
发指眦裂(髮指眥裂)
拼音:
fǎ zhǐ zì liè
形容极度忿怒。《文明小史》第五十九回:「瞧见这部书,便追溯庚子年的事,说到激烈之处,不觉发指眦裂。」
分類:
头发
上竖
眼眶
愤怒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