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慧藏
佛教经典分经、律、论三部分,是为三藏,亦称慧藏。亦特指其中的论藏。 南朝 梁简文帝 《庄严旻法师〈成实论义疏〉序》:“四种围陀,在家必习;三品慧藏,入道弥通。”参见“ 三藏 ”。
《國語辭典》:三藏  拼音:sān zàng
佛教用语:(1)佛教经典的总称。包括经藏、律藏、论藏三部分。经藏是指以佛说法的形式创作的典籍;律藏虽同是以佛说的形式,但内容都和戒律有关;论藏是佛弟子或后世论师阐释经义的作品。宋。承迁〈金师子章序〉:「设有说道超他,入经藏,对三藏胜论议人否?」(2)三藏法师的简称。参见「三藏法师」条。唐。阎朝隐〈大唐大荐福寺故大德康藏法师之碑〉:「證圣年中奉敕与于阗国三藏实叉难陀译华严经。」
《漢語大詞典》:寸关尺(寸關尺)
中医切脉三部部位名。桡骨茎突处为关,关前为寸,关后为尺。《难经·十八难》:“脉有三部九候。三部者,寸、关、尺也。” 晋 王叔和 《脉经·分别三关境界脉候所主》:“从鱼际至高骨,却行一寸,其中名曰寸口。从寸至尺,名曰尺泽,故曰尺寸。寸后尺前名曰关。阳出阴入,以关为界。”
《漢語大詞典》:三部伎
唐玄宗 分宫廷乐伎为三部:堂下立奏为立部伎,堂上坐奏为坐部伎,又选坐部伎教于梨园为法曲部,故后世有“三部伎”之称。 清 吴伟业 《洛阳行》:“殿内遂停三部伎,宫中为设八关斋。”参阅新唐书·礼乐志十二
《国语辞典》:海虾(海虾)  拼音:hǎi xiā
动物名。节肢动物甲壳纲。长尾,分头、胸、腹三部分,有触角两对甚长。生长于海中,可食用。
《漢語大詞典》:隐饰(隱飾)
掩饰,隐瞒。红楼梦第三三回:“公子也不必隐饰,或藏在家,或知其下落,早説出来,我们也少受些辛苦。” 清 夏燮 中西纪事·海疆殉难记上:“着该将军等查明, 琦善 所奏,有无隐饰等情。”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三部分七:“一面把从省城赌博直到挨打为止,所有的经过,毫无隐饰,通通告诉她。”
《國語辭典》:扎实(紮實)  拼音:zhá shí
稳固结实。如:「地基打得扎实,建筑物才牢固安全。」
《國語辭典》:扎实(扎實)  拼音:zhā shi
坚固。如:「这栋房子盖得很扎实。」、「他的数学基础很扎实。」
《漢語大詞典》:渥集
(1).即窝集。原始森林。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又考东三省打牲部落不游牧而富者,皆以渥集之故。渥集者,汉语老林也。”
(2). 清 初 东海国 三部之一。主要分布于 镜泊湖 以西,东至 乌苏里江 上游,南临 绥芬河 流域至 苏联 沿海地带的广大地区。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是时诸国分裂…… 东海国 之部三:曰 渥集 ,曰 瓦尔喀 ,曰 库尔喀 。”
《國語辭典》:摔手  拼音:shuāi shǒu
甩动手臂。《红楼梦》第五二回:「宝玉便上来笑道:『好姐姐!你瞧瞧,我穿著这个好不好?』鸳鸯一摔手,便进贾母房中去了。」
《漢語大詞典》:潲水
泔水。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三部分一:“食料好,除了厨房内残剩的米汤菜蔬称为潲水外,大部分的食料是酒糟、米糠。”
分類:三部
《漢語大詞典》:汉仗(漢仗)
(1).谓体貌雄伟。 清 梁章钜 退庵随笔卷十三:“选将之法,与选士不同,智勇固所在先,而汉仗亦须兼顾。”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只是我看那般人的汉仗气概,大约本领也不弱。”
(2).指身体个头。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三部分三:“ 王立堂 几高的汉仗,几壮的身材,身当其境,也骇得面无人色。”
《國語辭典》:三部曲  拼音:sān bù qǔ
1.音乐上指由前、中、后三部成立的乐曲,是歌曲中形式最完备者。
2.比喻一件事由开始进展到最后的三个阶段。如:「恋爱三部曲」。
《國語辭典》:重瓣胃  拼音:chóng bàn wèi
反刍类动物如牛的胃常分四囊,其第三胃囊内有瓣状襞褶,称为「重瓣胃」。反刍后的食物进入其中,继续被磨碎。
《漢語大詞典》:顽家(頑家)
方言。指土娼。顽,通“ 玩 ”。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三部分五:“他自然是懂得的,只一眼瞟过去,就看清楚这是什么人,遂向 张占魁 道:‘这里还有顽家吗?’”
分類:方言三部
《漢語大詞典》:谈驳(談駁)
非议。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二部分六:“那女人才向 韩大奶奶 说道:‘在我看,倒是没有谈驳;想来我们老太爷也一定喜欢。’”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三部分二:“ 蔡大嫂 也照例打扮了一下,搽点水粉,拍点胭脂,--这在乡下,顶受人谈驳的,尤其是女人们。”
分類:非议三部
《国语辞典》:路加福音  拼音:lù jiā fú yīn
书名。基督教典籍,《新约圣经四福音》书中的第三部,相传为路加所作,共二十四章。成书时间约在西元六三至七○年间。内容是将基督的一生和教训,从社会的侧面作详细记述,并追溯基督的家谱到人类的始祖亚当。《路加福音》与《使徒行传》为后世提供了最早的基督教历史,与《马可福音》、《马太福音》并称为「同观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