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三咤
(1).奠爵三次。书·顾命:“王三宿,三祭,三咤。” 孔颖达 疏:“三宿,谓三进爵,从立处而三进至神所也;三祭酒,三酹酒於神坐也;每一酹酒,则一奠爵,三奠爵於地也。”《陈书·儒林传·沈文阿》:“三宿三咤,上宗曰饗,斯盖祭儐受福,寧谓贺酒邪!”
(2).谓三次举杯至齿而不饮。 宋 苏轼 《明日南禅和诗不到故重赋数珠以督之》诗之二:“三咤故自醒,一吷何由喘。”
分類:三次
《漢語大詞典》:三违(三違)
(1).谓因道不行而三次去官。礼记·表记:“子曰,事君三违,而不出竟,则利禄也。” 郑玄 注:“违,犹去也。利禄,言为贪禄留也。臣以道去君,至於三而不遂去,是贪禄。”
(2).谓三度未见。 唐 杜甫 《寄张十二山人彪》诗:“独卧 嵩阳 客,三违 潁水 春。”
《漢語大詞典》:新区(新區)
(1).新解放的地区。特指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开始后所解放的地区。 毛泽东 《关于农业互助合作的两次谈话》一:“在新区,无论大中小县,要在今冬明春,经过充分准备,办好一个到两个合作社。”
(2).新的住宅区或商业区、开发区等。《文汇报》1986.9.28:“在开辟新区的同时,市区旧房拆迁改造的步伐也逐渐加快。”《解放日报》1986.12.13:“ 古北 新区位于 上海 市区的西部, 虹桥路 沿线。”
《漢語大詞典》:尝酎(嘗酎)
祭祀时尝饮新酒。酎,连酿三次的醇酒。《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公孙夏 从寡君以朝于君,见於尝酎,与执燔焉。” 杜预 注:“酒之新熟,重者为酎。尝新饮酒为尝酎。”一说,尝祭以酎。参阅 杨伯峻 《春秋左传注》
《漢語大詞典》:白区(白區)
指我国第二次和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控制的地区。 李季 《五月端阳·遇难》诗:“他在白区里走一趟,摸清了白军的详细情况。” 徐怀中 《西线轶事》:“ 刘伯伯 搞过白区工作,在国民党监狱里表现很英勇。” 白桦 《今夜星光灿烂》第一幕:“这是我们连的文书, 小邱 ,从白区来的高中生,十八岁的诗人!”
《漢語大詞典》:三折笔(三折筆)
谓捺笔有三次波折。 晋 王羲之 《题卫夫人笔阵图后》:“每作一波,常三过折笔。” 明 李贽 初潭集·师友四·书画:“ 钟繇 弟子 宋翼 ,每画一波三折笔。”波,捺。参见“ 三过笔 ”。
分類:三次波折
《漢語大詞典》:三过笔(三過筆)
谓捺笔有三次波折。 唐 欧阳询 《八诀》:“一波常三过笔。” 元 陈绎曾 《翰林要诀·圆法》:“三过笔中又有三过,如水波之起伏。”
分類:三次波折
《漢語大詞典》:三过笔(三過筆)
谓捺笔有三次波折。 唐 欧阳询 《八诀》:“一波常三过笔。” 元 陈绎曾 《翰林要诀·圆法》:“三过笔中又有三过,如水波之起伏。”
分類:三次波折
《漢語大詞典》:三嬗
三次递嬗变换。史记·秦楚之际月表序:“五年之间,号令三嬗。” 司马贞 索隐:“三嬗,谓 陈涉 、 项氏 、 汉高祖 也。”
分類:三次变换
《漢語大詞典》:约法八章(約法八章)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新解放区的八项基本政策。1949年4月25日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的形式公布。主要内容为:(1)保护全体人民的生命财产。(2)保护民族工商农牧业。(3)没收官僚资本。(4)保护一切公私学校、医院、文化教育机关、体育场所和其他一切公益事业。(5)除怙恶不悛的战争罪犯和罪大恶极的反革命分子外,凡不持枪抵抗,不阴谋破坏的国民党各级政权组织的一切人员,一律不加俘虏,不加逮捕,不加侮辱。(6)一切散兵游勇,均应向当地人民解放军或人民政府投诚报到,交出武器。(7)有准备有步骤地废除封建的土地所有权制度;逐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改善人民生活。(8)保护外国侨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漢語大詞典》:昼日三接(晝日三接)
一日之间三次接见。形容深受宠爱礼遇。易·晋:“ 康侯 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 孔颖达 疏:“昼日三接者,言非惟蒙赐蕃多,又被亲宠频数,一昼之间,三度接见也。” 明 汪道昆 《高唐梦》:“载笔摛词,当筵授简,叨陪昼日三接。”亦省作“ 昼接 ”。 宋 王禹偁 《三黜赋》:“慕 康侯 之昼接兮,苟无所施徒锡尔而胡为?” 明 梅鼎祚 《玉合记·闻上》:“恭喜乔迁,兼承昼接,才薄望轻,恐无此事。”清史稿·礼志十:“驻 英 使臣 薛福成 奏陈:‘……顷闻驻京公使,以未蒙昼接,不无私议。’”
《國語辭典》:长沙会战(長沙會戰)  拼音:cháng shā huì zhàn
自日本发动七七事变之后,中国全面抵抗,总共发生二十二次大的会战,其中有些地区连续发生多次战役,长沙地区即有三次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从民国二十八年九月到十月间(也称为「湘北会战」,日方称为「湘赣会战」)。第二次长沙会战是在民国三十年九、十月间发动的。第三次在三十年底至次年初。敌方皆以陆海空军进犯,均被我军歼灭。
《漢語大詞典》:一年三秀
古人谓芝草一年三次开花,服之可以长生。文选·张衡<思玄赋>:“冀一年之三秀兮,遒白露之为霜。” 李善 注:“《楚辞》:‘采三秀於山间。’ 王逸 曰:‘三秀,谓芝草也。’”《文选·嵇康<幽愤诗>》:“煌煌灵芝,一年三秀。” 吕延济 注:“灵芝草药,一年三开花秀,服之长生。”
《漢語大詞典》:一饭三吐哺(一飯三吐哺)
谓一饭之间,三次停食,以接待宾客。喻求贤殷切。史记·鲁周公世家:“ 周公 戒 伯禽 曰:‘我 文王 之子, 武王 之弟, 成王 之叔父,我於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髮,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 鲁 ,慎勿以国骄人。’”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归真》:“干王恩高量广,不以初交见嫌,不以触犯见罪,虽兴 周 之 姬旦 ,一饭三吐哺,一沐三握髮,无以过也。”参见“ 一沐三捉髮 ”。
《國語辭典》:一沐三捉发(一沐三捉髮)  拼音:yī mù sān zhuō fǎ
比喻求贤心切。参见「握发吐哺」条。《淮南子。泛论》:「当此之时,一馈而十起,一沐而三捉发,以劳天下之民。」《史记。卷三三。鲁周公世家》:「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国语辞典》:孟母择邻(孟母择邻)  拼音:mèng mǔ zé lín
孟子的母亲为激励孟子勤奋好学,曾为选择环境而搬家三次,终于把孟子培养成一代大儒。后遂以此形容家长为教育子女,选择良好的学习环境所花的苦心。也作「孟母三迁」、「孟母三徙」。
《国语辞典》:三衅三沐(三衅三沐)  拼音:sān xìn sān mù
三次用香料涂身,三次沐浴,表示对人的礼遇、尊重。宋。黄庭坚〈元勋字序〉:「有居成功之心则不达,自智而教不能则不达,故三衅三沐之,而字之曰:『不伐。』」也作「三沐三薰」、「三衅三浴」、「三熏三沐」、「三浴三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