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三摩地  拼音:sān mó dì
佛教谓修行者将心集中在一点的状况。为梵语samādhi的音译。基本上和把心保持在无散乱或静止的境界相似。《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一:「三摩地者,于所观事令心专一为体,智所依止为业,令心专一者,于一境界令心不散乱故;智所依者,心处静定知如实故。」也作「三摩帝」、「三摩提」、「三昧」。
分類:三昧
《國語辭典》:庄严(莊嚴)  拼音:zhuāng yán
1.端庄肃穆。《西游记》第一三回:「万法庄严端有意,荐亡离苦出沉沦。」《初刻拍案惊奇》卷六:「曾绣一幅观音大士,精奇庄严,色相俨然如生。」
2.装饰、装束整齐。《后汉书。卷二五。刘宽传》:「夫人欲试宽令恚,伺当朝会,庄严已讫,使侍婢奉肉羹,翻污朝衣。」
《漢語大詞典》:雨天三昧
世尊将说《法华经》入三昧之时,天雨四种之花。见《法华经·分别功德品》佛说阿弥陀经。后用以称自然现象的变幻。 宋 陶穀 清异录·雨天三昧:“ 闽 昶 ( 孟昶 )春餘宴后苑,飞红满空, 昶 曰:‘《弥陀经》云:“雨天曼陀罗华”,此景近似。今日观化工之雨天三昧,宜召六宫设三昧燕。’”
分類:世尊三昧
《国语辞典》:得其三昧  拼音:dé qí sān mèi
三昧,妙处、诀窍。得其三昧形容对某事或某物不仅洞察其精义,而且造诣深湛。《镜花缘》第一七回:「大贤天资颖悟,自能得其三昧。」
《漢語大詞典》:三摩钵提(三摩鉢提)
梵文音译。犹三昧。鉢,亦作“ 钵 ”。 宋 苏轼 《宝月大师塔铭》:“师於佛事虽若有为,譬之农夫畦而种之,待其自成,不数数然也。故余尝以为修三摩鉢提者。” 清 龚自珍 《释二门三点同异》:“《楞严》有三摩钵提,《圆觉》有三摩钵提,《涅槃》改为毘婆舍那。三摩钵提,翻观也;毘婆舍那,翻观幻也。”参见“ 三昧 ”。
《國語辭典》:三昧  拼音:sān mèi
1.佛教谓修行者将心集中在一点的状况。为胡语音译。基本上和把心保持在无散乱或静止的境界相似。《成实论》卷一二:「今当论三昧。问曰:『三昧何等相?』答曰:『心住一处是三昧相。』」也作「三摩地」、「三摩帝」、「三摩提」。
2.诀要、窍门。《宋史。卷三四四。李之纯传》:「之仪能为文,尤工尺牍,轼谓入刀笔三昧。」《红楼梦》第四八回:「既是这样,也不用看诗。会心处不在多。听你说了两句,可知三昧你已得了。」
一三昧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一行三昧之略。惟专心思一事,不顾其他也。
【佛学常见辞汇】
一行三昧的简称。
一切种妙三昧
【佛学大辞典】
(术语)得此三昧,则得以一切种之功德庄严吾身。见智度论四十七。
一切如来诸法本性清净莲华三昧
【佛学大辞典】
(术语)称大日如来所入西方妙观察智大智慧门之莲华三昧。由此而阿弥陀如来出生。见摄真实经上。
一切如来普贤摩诃菩提萨埵三昧耶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大日如来东方金刚手菩萨出生之三昧耶也。见略出经注一。
一切如来摩诃菩提金刚坚牢不空最胜成就种种事业三昧
【佛学大辞典】
(术语)称北方不空成就佛之三摩地。见摄真实经上。
一切如来入三昧耶遍一切无能障碍力无等三昧力明妃
【佛学大辞典】
(真言)入佛三昧耶真言之德名也。
一切虚空极微尘数出生金刚威德大宝三昧
【佛学大辞典】
(术语)称大日如来所入南方灌顶智大福德门之大宝三昧也。由此而出生宝生如来。见摄真实经上。
一生补处菩萨最胜大三昧耶像
【佛学大辞典】
(图像)称三十臂之弥勒菩萨。(参见:弥勒)
一行三昧
【佛学大辞典】
(术语)心定于一行而修三昧也。又名真如三昧或一相三昧。三藏法数四曰:「一行三昧者,惟专一行,修习正定也。」此有事理二种。理之一行三昧者。为定心观真如之一理也。文殊般若经下曰:「法界一相,系缘法界,是名一行三昧。(中略)入一行三昧者,尽知恒沙诸佛法界无差别相。」起信论曰:「依是三昧故,则知法界一相,谓一切诸佛法身,与众生身,平等无二,即名一行三昧,当知真如是三昧根本。」六祖坛经曰:「若于一切处,行住坐卧,纯一直心,不动道场,直成净土,此名一行三昧。」次,事之一行三昧,即念佛三昧之异名。一心念佛也。文殊般若经下曰:「若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应处空闲,舍诸乱意,不取相貌,系心一佛,专称名字,随佛方所,端身正向,能于一佛,念念相续,即是念中,能见过去未来现在诸佛。」见起信论义记下末,安乐集下,往生礼赞。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真如三昧,或一相三昧,即把心定于一行而修正定。
【佛学次第统编】
文殊师利所说般若经云一行三昧:梵语三昧,华言调直定,又云正定。一行三昧者,惟专一行,修习正定也。谓修行之人,应处空闲,舍诸乱意,系心实理,想念一佛,专称名字,随佛方所,端身正向,能于一佛,念念相续,而不懈怠,于一念中,即能得见十方诸佛,获大辩才也。
【三藏法数】
(出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梵语三昧,华言调直定,又云正定。一行三昧者,惟专一行,修习正定也。谓修行之人,应处空闲,舍诸乱意,系心实理,想念一佛,专称名字,随佛方所,端身正向,能于一佛念念相续而不懈怠,于一念中即能得见十方诸佛,获大辩才也。
【三藏法数】
谓菩萨住是三昧,与毕竟空相应,更无馀行次第,是名一行三昧。
一相三昧
【佛学大辞典】
(术语)禅定之名。六祖坛经曰:「若于一切处,而不住相,于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閒恬静,虚融澹泊,此名一相三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