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全宋诗
理宗淳祐六年(一二四六)御史李昴英以上疏劾史嵩之罢,三学诸生有诗送行。事见《文溪集》卷首李春叟序。
《國語辭典》:三学(三學)  拼音:sān xué
佛教用语。梵语śikṣā-traya的意译。指修行者应该修学的三方面教法。即戒学、定学、慧学。三学同时也含括佛法的全部内容。唐。道宣〈大恩寺释玄奘传论〉:「至如三学盛典,惟诠行旨;八藏微言,宗开词义。」
《漢語大詞典》:三舍法
宋神宗 时取士法,为 元丰 新法之一。其法分太学为外舍、内舍、上舍,别生员为三等而置之。依一定年限和条件,由外舍升入内舍继而升上舍。最后按科举考试法,分别规定其出身并授以官职。在舍读经为主,以济当时科举偏重文词之不足。 绍圣 中,曾一度废科举,专以三舍法取士。 宣和 三年,诏罢此法。见宋史·选举志一《选举志二》朱子语类卷一○九:“莫説以前,只是 宣和 末年三舍法纔罢,学舍中无限好人才,如 胡邦衡 之类,是甚么样有气魄,做出那文字是甚豪壮,当时亦自煞有人。”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避史录话》:“ 崇寧 立三舍法,虽崇经术,亦未尝废史。”
《漢語大詞典》:三学士(三學士)
谓 唐 代翰林院、弘文馆、集贤院三院学士。新唐书·百官志一:“ 唐 之学士,弘文、集贤分隶中书、门下省,而翰林学士,独无所属。”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休为这翠幃锦帐一佳人,误了你玉堂金马三学士。”
《漢語大詞典》:九三学社
中国的民主党派之一。前身为由1944年组织的民主科学座谈会形成的民主科学社,1945年定名九三学社,1946年成立。主要由文教、科技界的知识分子组成。参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参政党之一。
《國語辭典》:得道  拼音:dé dào
1.行事合于正道。《孟子。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寻获道路。《韩非子。说林》:「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3.道家指道术修鍊完成。《抱朴子。内篇。明本》:「上士得道于三军,中士得道于都市,下士得道于山林。」
4.佛家谓證悟、解脱烦恼。南朝陈。文帝〈大通方广忏文〉:「闻名者离尘,受持者得道。」
《國語辭典》:得道多助  拼音:dé dào duō zhù
站在正义的一方行事,就能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孟子。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漢語大詞典》:东厨(東廚)
(1).厨房。古制,厨房在正房之东,故称。 三国 魏 曹植 《当来日大难》诗:“日苦短,乐有餘,乃置玉樽办东厨。” 唐 顾况 《归阳萧寺有丁行者况归命稽首作诗》:“萧寺百餘僧,东厨正扬烟。” 宋 陆游 《送张叔潜编修造朝》诗之二:“东厨羊美聊堪饱,北面铃稀莫强愁。”
(2).指灶神。 清 李渔 《蜃中楼·耳卜》:“祭东厨,香烟初烬;绕南街,松火如燐。”
(3). 成都 大圣慈寺 三学院 的旧名。 宋 黄休复 益州名画录:“ 三学院 旧名 东厨 ,院门两畔画东北二方天王两堵。”三学,佛教语。指戒学,定学,慧学。
三学
【佛学大辞典】
(术语)学佛人可通学者有三:一、戒学,戒者禁戒也,能防禁身口意所作之恶业者。二、定学,定者禅定也,能使静虑澄心者。三、慧学,慧者智慧也,观达真理而断妄惑者。戒学者律藏之所诠,定学者经藏之所诠,慧学者论藏之所诠。依戒而资定,依定而发慧,依慧而證理断恶。因位之修学,过此三者,果上则无学也。名义集三学篇曰:「道安法师云:世尊立教,法有三焉:一者戒律,二者禅定,三者智慧。斯之三者至道之由户泥洹之关要,戒乃断三恶之干将也,禅乃绝分散之利器也,慧乃济药病之妙医也。今谓防非止恶曰戒,息虑静缘曰定,破惑證真曰慧。」
【佛学常见辞汇】
戒学、定学、慧学。戒即禁戒,律藏之所诠,能防止人们造作一切身口意的恶业;定即禅定,经藏之所诠,能使人们静虑澄心;慧即智慧,论藏之所诠,能使人们发现真理而断愚痴。修此三学,可以由戒得定,由定发慧,最终获得无漏道果,所以三学又名为三无漏学。
【三藏法数】
(出翻译名义)
如来立教,其法有三:一曰戒律,二曰禅定,三曰智慧。然非戒无以生定,非定无以生慧,三法相资,一不可缺。而皆称为学者,学犹饰也,器不饰则无以成美观,人不学则无以成圣德,故依此而修者,必證圣果也。
〔一、戒学〕,戒者,禁戒也。谓能防止身口意所作之恶业,故名戒学。
〔二、定学〕,定者,禅定也。谓能摄散澄神,见性悟道,故名定学。
〔三、慧学〕,慧者,智慧也。谓能断除烦恼,显发本性,故名慧学。
圆融三学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华严天台所判中,圆教之三学也,戒定慧互为融即,具三即一、一即三之理致,异于馀教之三学也。
显密戒三学
【佛学大辞典】
(名数)于显教法华华严等与真言密教加戒律之宗而云显密戒之三学。
除三毒修三学
【佛学次第统编】
前言世间,乃有三毒,兹明出世。须明三学,盖智者知一切业苦,成于三毒。为除业苦,当除三毒。对治三毒,故修三学。所谓三学者:
一、戒 戒,禁戒也,能防禁身口意所作恶业者。
二、定 定,禅定也,能使静虑澄思者。
三、慧 慧,智慧也,观察真理而断妄惑者。
成贪者欲,戒则不欲,不欲则不贪。成瞋者动,定则不动,不动则不瞋。成痴者愚,慧则不愚,不愚则不痴。
三学摄三十七品
【佛学次第统编】
若以戒定慧三学,摄三十七品,则:
一、戒摄三 正语、正业、正命。
二、定摄十 四如意足、定根、定力、除觉、定觉、舍觉、正定。
三、慧摄十八 四念处、四正勤、进根、慧根、进力、慧力、择觉、进觉、喜觉、正见、正思惟、正精进。
四、通定慧 念根、念力、念觉、正念。
五、通三学 信根、信力。
三藏诠三学
【三藏法数】
(出四教义)
三藏,经律论也。三学,戒定慧也。三藏诠三学者,诠,具也,谓三藏具说三学之事理也。
〔一、经诠定学〕,谓阿含等经所明,皆是安心之法,依此摄心即不散乱。又佛凡说经,必先入定,故云经诠定学。(梵语阿含,华言无比法。)
〔二、律诠戒学〕,谓毗尼律藏,因事制戒,专用防止身口恶法。又戒是所诠之行,律是能诠之教,故云律诠戒学。(梵语毗尼,华言善治,又言灭。)
〔三、论诠慧学〕,谓阿毗昙等论,决择辩论一切法义,皆以智慧分别,故云论诠慧学。(梵语阿毗昙,华言无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