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094,分73页显示  上一页  18  19  20  21  22  24  25  26  2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七地
七典
七宫
七颗
七气
七舍
七神
金七
七卒
七住
七徵
七镇
七匝
头七
七韵
《漢語大詞典》:七地
佛教语。即远行地。菩萨十地之七。在此阶位,菩萨远离三界生死烦恼,成就方便智慧,证得无相空寂。亦称已作地。相当于小乘罗汉果的阶位。见大智度论卷七五。《华严经·十地品》:“菩萨摩訶萨修此妙行,如是方便慧现前故,名为入七地……深智慧定心,具行六地巳;一时生方便,智慧入七地。” 隋 慧远 大乘义章卷十四:“此从二地乃至七地,修道剪障,名断烦恼。”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七章:“谓七地始得无生,是时已悟理。但至于十地,金刚心现,乃证体而作佛。”参见“ 十地 ”。
《國語辭典》:十地  拼音:shí dì
佛教用语:(1)依菩萨證悟的层次而分的十种境界。即极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佛说十地经》卷一:「唯诸佛子,我不见有诸佛国界,彼中如来不叹说此菩萨十地者。」《西游记》第八回:「悟时超十地三乘,凝滞了四生六道。」也称为「菩萨地」。(2)菩萨十地中的第十地,仅次于佛果的境界。唐。高宗〈谒慈恩寺题奘法师房〉:「萧然登十地,自得会三归。」
《漢語大詞典》:七典
七部儒家经典。 汉 代提倡“孝治”,宣扬宗法封建思想,贵族子弟先授论语《孝径》,连同春秋五经,合称七经或七典。 清 黄生 义府卷下:“七典即七经,汉人以论语孝经与五经而七。”参见“ 七经 ”。
《漢語大詞典》:七经(七經)
(1). 汉 以来历代封建王朝所推崇的七部儒家经典。七经名目,历来说法不一。 东汉 《一字石经》仪礼春秋《公羊》论语后汉书·张纯传 唐 李贤 注作《乐》春秋论语; 宋 刘敞 《七经小传》周礼仪礼礼记《公羊》论语; 清 康熙 《御纂七经》春秋周礼仪礼礼记
(2).道家七类经书。即《仁经》《礼经》《信经》《义经》《智经》《德经》《道经》。见云笈七籤卷九。
(3).佛家净土宗的七种经典。即《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大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称赞净土佛摄授经》《鼓音声王陀罗尼经》
《漢語大詞典》:七宫
古代燕乐中的宫声七调。新唐书·礼乐志十二:“正宫、高宫、中吕宫、道调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鐘宫为七宫。” 清 凌廷堪 燕乐考原·宫声七调:“燕乐七宫一均,即琵琶之第一弦,分为七调,琵琶以第一弦为黄鐘宫,故曰七宫。”
《骈字类编》:七颗(七颗)
汉武帝内传王母命侍女索果须臾以玉盘盛仙桃七颗形圆青色以呈王母母以四颗与帝三颗自食
分类:七颗
《骈字类编》:七气(七气)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太湖诗二十首 毛公坛 回眸盼七气,运足驰疏星。
宋 朱熹 步虚词二首 其一 丹晨舞七气,朵秀东渟房。
《漢語大詞典》:七舍
指室、堂、庭、门、巷、术、野七处所。《淮南子·天文训》:“阴阳刑德有七舍。何谓七舍?室、堂、庭、门、巷、术、野……德在室则刑在野,德在堂则刑在术,德在庭则刑在巷,阴阳相德则刑德合门。” 北齐 刘昼 新论·兵术:“辨地势者,识七舍之形,别九地之势。”
分類:七处处所
《骈字类编》:七神
云笈七签七神守我本命之根常令胞囊玉清开明七祖反胎我命恒生
《骈字类编》:金七
杜甫昔游诗岂辞青鞋胝怅望金七药元稹春分投简阳明洞天作见琼杯下
《骈字类编》:七卒
公羊苢人入向疏见三连下
《骈字类编》:七住
楞伽经一切诸外道声闻及缘觉七住非境界是名无生相远离诸因缘亦离一切事唯有微心在想所想俱离见支遁咏阐思道人诗 六净下
《骈字类编》:七徵(七徵)
陆机有七徵
《骈字类编》:七镇(七镇)
南史周炅传见六州下
《骈字类编》:七匝
齐书魏虏传十年上遣司徒参军萧琛范云北使宏西郊即前相天坛处也宏与伪公卿从二十馀骑戎服绕坛宏一周公卿七匝谓之蹋坛明日复戎服登坛祠天宏又绕三匝公卿七匝谓之绕天
《國語辭典》:头七(頭七)  拼音:tóu qī
人死后,每隔七日奠祭一次,第一个七日称为「头七」。俗以死者直至此日始知自己死亡,其亡灵将归宅哀哭,丧家延请僧道在灵前诵经致祭。元。岳伯川《铁拐李》第四折:「今日是俺哥哥的头七,请了几个和尚,买了些纸劄,与哥哥看经。」《儒林外史》第一七回:「因房屋褊窄,停放过了头七,将灵柩送在祖茔安葬。」
分類:第一个
《骈字类编》:七韵(七韵)
唐明皇端午宴群臣诗序五言纪其日端七韵成其火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