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七宝莲池(七寶蓮池)
即七宝池。 冰心 《往事二》三:“天国泥犁,任她幻拟:是泛入七宝莲池?是参谒白玉帝座?”
《漢語大詞典》:七宝楼台(七寶樓臺)
(1).传说中神仙所居之处。 清 王韬 《淞隐漫录·陆月舫》:“广寒宫闕皆以水晶筑成,内外通明,表里透澈……西偏峥嶸耸霄汉者,曰七宝楼臺,乃以诸天宝贝所建造者,盖即 嫦娥 所居也。”
(2).泛指堂皇华丽的楼台。 清 赵翼 《放言》诗:“五纹刺绣同毛褐,七宝楼臺亦草庐。” 郭沫若 《屈原考》:“我对于 廖先生 的论据观察,认为还是建基于沙滩上的七宝楼台,表面上看起来堂皇壮丽,实际上却受不起挫折。”
《漢語大詞典》:七宝辇(七寶輦)
旧时皇帝坐的用多种宝物装饰的车。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一:“ 徽宗 南幸还京,服栗玉并桃冠、白玉簪、赭红羽衣,乘七宝輦。”宋史·舆服志一:“又有七宝輦, 隆兴 二年,为 德寿宫 所製也。高五十一寸,阔二十七寸,深三十六寸。比附大輦、平輦制度为之。上施顶轮、耀叶、角龙、顶龙、滴子、鐸子、结穗毬。下施梅红丝裙网,加缀七宝。中设香木御座,引手为转身龙,靠背为龙首,靠枰子织以红黄藤。舁以长竿……,竿为螭首,金涂银饰焉。”
《漢語大詞典》:七宝团圞(七寶團圞)
圆月的美称。古代民间传说,月由七宝合成,故云。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天咫:“君知月乃七宝合成乎,月势如丸,其影日烁其凸处也,常有八万二千户修之。” 清 洪升 《长生殿·闻乐》:“七宝团圞,周三万六千年内;一轮皎洁,满一千二百里中。”
《漢語大詞典》:七宝五味粥(七寶五味粥)
旧俗农历十二月八日,佛教寺院取香谷及果实等煮成粥,用以供佛并送与门徒。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十二月:“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亦省称“ 七宝粥 ”。 清 吴存楷 《江乡节物诗·腊八粥诗》小序:“腊八粥亦名七宝粥,本僧家斋供,今则居室者亦为之矣。”
《分类字锦》:七宝砚炉(七宝砚炉)
开元遗事内库中有七宝砚炉一所曲尽其功每至冬寒砚冻置于炉上砚冰自消不劳置火冬月帝常用之
开元遗事内库中有七宝砚炉一所曲尽其功每至冬寒砚冻置于炉上砚冰自消不劳置火冬月帝常用之
分类:
《漢語大詞典》:七宝舆(七寶輿)
即七宝车。新唐书·崔宁传:“ 武 大悦,装七宝舆迎入 成都 ,以夸于军。”
《漢語大詞典》:七宝粥(七寶粥)
见“ 七宝五味粥 ”。
《漢語大詞典》:七宝五味粥(七寶五味粥)
旧俗农历十二月八日,佛教寺院取香谷及果实等煮成粥,用以供佛并送与门徒。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十二月:“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亦省称“ 七宝粥 ”。 清 吴存楷 《江乡节物诗·腊八粥诗》小序:“腊八粥亦名七宝粥,本僧家斋供,今则居室者亦为之矣。”
《漢語大詞典》:七宝庄严(七寶莊嚴)
形容佛教建筑富丽堂皇,气象尊严。《无量寿经》卷上:“又讲堂精舍,宫殿楼观,皆七宝庄严,自然化成。”《涅槃经》卷中:“其殿中央,施师子座,七宝庄严,极为高广。” 宋 范成大 《登大峨之巅佛书以为普贤大士所居连日光相大现赋诗纪实》:“圆景明暉倚云立,艴如七宝庄严成。”
《分类字锦》:升七宝座(升七宝座)
开天遗事明皇于勤政楼以七宝装成山座高七尺召诸学士讲议经旨及时务胜者得升焉惟张九龄论辩风生升此座馀人不可阶也时论美之
开天遗事明皇于勤政楼以七宝装成山座高七尺召诸学士讲议经旨及时务胜者得升焉惟张九龄论辩风生升此座馀人不可阶也时论美之
分类:言论讲论
《漢語大詞典》:宝树(寶樹)
(1).佛教语。指七宝之树,即极乐世界中以七宝合成的树木。《法华经·寿量品》:“宝树多花菓,众生所游乐。” 南朝 梁简文帝 《六根忏文》:“香风净土之声,宝树鏗鏘之响,於一念中,怳然入悟。” 唐 吴筠 《思还淳赋》:“宝树琼轩,凌云照日。鏗鍠窈窕,不可谈悉。” 许地山 《空山灵雨·七宝池上的乡思》诗:“ 迦陵频迦 鼓着翅膀,飞到池边一棵宝树上。”
(2).泛指珍奇的树木。《中国民间故事选·百鸟床》:“老辈人说过:走过南山的桂树林,在一个万丈高崖上,有一株宝树,这株树上的叶子啊,一年四季绿油油的,还随时开着象红宝石样的花朵。”
(3).古代妇女首饰中的步摇。 南朝 陈 徐陵 《〈玉台新咏〉序》:“反插金鈿,横抽宝树。” 吴兆宜 注:“后汉·舆服志:‘皇后步摇以黄金为山题,贯白珠为桂枝相繆,一爵九华。’”
(4).犹玉树。喻佳子弟。典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语言:“ 谢太傅 ( 谢安 )问诸子姪:‘子弟亦何预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车骑( 谢玄 )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於阶庭耳。’” 唐 王勃 《滕王阁诗序》:“非 谢 家之宝树,接 孟 氏之芳邻。”
《漢語大詞典》:宝林(寶林)
(1).佛教语。西方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七宝树林的简称。《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宝林之上,喜见叶而争开。” 许地山 《空山灵雨·七宝池上的乡思》诗:“你岂忘了这里是天堂?你岂不爱这里底宝林成行?”
(2).古代宫中女官名。隋书·后妃传序:“宝林二十四员,品正第五;御女二十四员,品正第六;采女三十七员,品正第七,是为女御。”新唐书·车服志:“礼衣者,六尚、宝林、御女、采女,女官七品以上大事之服也。”
《漢語大詞典》:西关(西關)
(1).关隘名。在今 安徽省 含山县 西南 七宝山 上,隔 濡须水 与 东关 对峙。 三国 时为 吴 魏 间军事要冲。
(2).关隘名。在今 河南省 信阳市 西南。本名 平靖关 ,与 黄岘 、 武阳 合称“义阳三关”。 平靖 在西,故习称“西关”。魏书·世宗宣武帝纪:“进攻 黄峴 、 西关 , 衍 将 马仙琕 弃 西关 , 李元履 弃 黄峴 遁走。”
(3).关隘名。指 函谷关 。《后汉书·列女传·董祀妻》:“身执略兮入 西关 ,歷险阻兮之 羌蛮 。” 唐 李白 《古风》之三六:“东海汎碧水, 西关 乘紫云。”
(4).关隘名。指 居庸关 。在今 北京市 昌平县 境。
《漢語大詞典》:宝车(寶車)
(1).佛教语。用七宝装饰的车,喻一乘之法,谓可以载众生到达彼岸。《观佛三昧海经·观四威仪品之馀》:“尔时世尊,化五百宝车,佛处车中,分身五百。” 南朝 陈 徐陵 《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我有慧日明炬,如风宝车,济是沉舟,能升彼岸。”《法华经·譬喻品》:“以众宝物,造诸大车,有大白牛,肥壮多力,形体姝好,以驾宝车。”道教亦借用之。云笈七籤卷二三:“ 太上 遣宝车来迎,上登 太霄 ,游宴 紫极 。”
(2).泛指华贵的车。 唐 黄滔 《奉和翁文尧员外经过七林书堂见寄之什》:“駟马宝车行锡礼,金章紫綬带天香。”
《國語辭典》:砗磲(硨磲)  拼音:chē qú
动物名。一种蛤类。软体动物砗磲贝科。世界最大的二枚贝,长者可达一公尺,厚达二十五公分,壳表有五个粗褶,生活于热带海底。肉色白如玉,可食,壳可作装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