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概 → 槩概”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一往
(1).一去。亦为“死亡”的婉辞。 三国 魏 曹植 《赠白马王彪》诗之五:“奈何念同生,一往形不归。” 元 方回 《武林书事》诗之四:“公田坐謫 魏 京兆 ,一往不招江上魂。”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文德:“心虚难恃,气浮易弛,主敬者,随时检摄於心气之间,而谨防其一往不收之流弊也。”
(2).犹一向。 晋 曹毗 《对儒》:“是以迷粗者循一往之智,狷介者守一方之矫,岂知火林之蔚炎柯,冰津之擢阳草!”新唐书·狄仁杰传:“ 山东 之人重气,一往死不为悔。”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忧危竑议后记:“﹝ 赵士楨 ﹞兴味阑珊,絶无平昔造鸟銃、议车阵、议屯田一往豪气。” 黄节 《陈先生集记》:“顾兹一往相从意,益嘆於今后死难。”
(3).一时。 宋 苏轼 《沉香山子赋》:“幸置此於几席,养幽芳於帨帉,无一往之发烈,有无穷之氤氲。”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下:“经生家析《鹿鸣》《嘉鱼》为群,《柏舟》《小弁》为怨,小人一往之喜怒耳,何足以言诗。”
(4).一行,指奔走一次。 元 乔吉 《金钱记》第二折:“ 知章 学士,此一往何来?”
(5).一概;一律。 章炳麟 《国故论衡·文学总略》:“又学説者,非一往不可感人。”
《漢語大詞典》:一是
(1).一概。宋史·选举志六:“ 度宗 咸淳 六年,命参酌旧制,凡文武官一是以公勤廉恪为主。”
(2).谓一切。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昨得手札,属治心学,敬悉一是。”
(3).犹言统一的标准。宋史·食货志上一:“时有古今,世有升降,天地生财,其数有限,国家用财,其端无穷,归於一是,则‘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之外,无他技也。”明史·刑法志一:“律所不载者,则听之於敕,故时轻时重,无一是之归。”
(4).全凭。儒林外史第十回:“央媒拜允,一是二位老爷拣择。”
《國語辭典》:一谜(一謎)  拼音:yī mí
一味、一直。元。孟汉卿《魔合罗》第三折:「你个无端的贼吏奸猾,将老夫一谜里欺压。」清。洪升《长生殿》第一○出:「俺非是爱酒的閒陶令,也不学使酒的莽灌夫,一谜价痛饮兴豪粗。」也作「一昧」。
分類:一概
《漢語大詞典》:一式
一样;一概。 鲁迅 《野草·这样的战士》:“他走进无物之阵,所遇见的都对他一式点头。” 洛丁 等《粮食》:“‘警备队’那些个吃货,听了风还不把头子攒到裤里才怪哩,上一次八路打东舍,就叫三个老八,把他们十八个一式搔了个草鸡。”
《國語辭典》:一切  拼音:yī qiè
1.一例、一律。《史记。卷八七。李斯列传》:「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閒于秦耳,请一切逐客。」《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上》:「此等虚文,宜一切革罢。」
2.全部、所有。为总括之词。如:「一切开销」。《隋书。卷三五。经籍志四》:「舍太子位,出家学道,勤行精进,觉悟一切种智,而谓之佛,亦曰佛陀,亦曰浮屠,皆胡言也。」《红楼梦》第六四回:「于是连夜分派各项执事人役,并预备一切应用幡杠等物。」
《國語辭典》:一从(一從)  拼音:yī cóng
自从。《红楼梦》第六八回:「奴家年轻,一从到了这里之事,皆系家母和家姐商议主张。」
《漢語大詞典》:一适(一適)
(1).一度贡举或推荐。 汉 刘向 说苑·修文:“诸侯三年一贡士,士一适谓之好德,再适谓之尊贤,三适谓之有功。”汉书·武帝纪作“壹适”。 颜师古 注引 服虔 曰:“适,得其人。”
(2).一种快意之事。北齐书·邢子才传:“有书甚多,而不甚讎校。见人校书,常笑曰:‘何愚之甚,天下书至死读不可遍,焉能始復校此,且误书思之,更是一适。’”
(3).一往。宋史·公主传·神宗十女:“ 徐国长公主 岁时简嬉游,十年间,惟一适 西池 而已。”
(4).一概适合。朱子语类卷三:“ 原思 之辞常禄,使其苟有餘,则分诸邻里乡党者,凡取予一适於义而已。”
《漢語大詞典》:壹是
一概,一律。礼记·大学:“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脩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朱熹 集注:“壹是,一切也。”
分類:一概一律
《國語辭典》:一刬(一剗)  拼音:yī chàn
一概、一律。《董西厢》卷八:「许多财礼,一刬是好金银。」《醒世恒言。卷三八。李道人独步云门》:「忽地回头观看,又吃一惊:怎么那来路一刬都是高山陡壁,全无路径?」也作「一刬的」、「一刬地」。
《漢語大詞典》:概然
(1).感触哀伤。概,通“ 慨 ”。庄子·至乐:“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 陆德明 释文引 司马 曰:“感也。” 陈鼓应 注:“概,即慨,感触哀伤。”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夫薄於所有观念,则国土之得丧,种族之盛衰,固未尝概然於胸中。”
(2).一概如此。
《漢語大詞典》:概用
谓不加区别,一概使用。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三:“凡字异而意同者,不可概用之,宜分乎彼此。”
分類:区别一概
《國語辭典》:外延  拼音:wài yán
一概念或名词所适用的范围。亦即该词所包摄的一切事物,相对于内涵而言。
《國語辭典》:内涵(內涵)  拼音:nèi hán
1.人的内在涵养。如:「他学问渊博,是个有内涵的人。」
2.语言所包含的内容。如:「这篇文章文字虽短,内涵却十分丰富。」
《漢語大詞典》:必诺(必諾)
不辨事之当否,一概承诺。管子·形势:“必诺之言,不足信也。”管子·形势解:“小人不义亦诺,不可亦诺,言而必诺,故其诺未必信也。”
《国语辞典》:复合概念(复合概念)  拼音:fù hé gài niàn
某一概念复合其他概念,即内涵的概念中又包含许多其的概念,称为「复合概念」。
《国语辞典》: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拼音:tiān zhī dì zhī,nǐ zhī wǒ zhī
除了老天与当事人外,其他人一概不知。语本《后汉书。卷五四。杨震传》:「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人用以比喻事情极机密。元。杨文奎《儿女团圆》第二折:「我叮嘱他这桩事,则除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