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一絇
犹一束。多用于称少量之丝。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下:“ 张昌仪 兄弟恃 易之 、 昌宗 之宠,所居奢溢,逾於王主,末年有人题其门曰:‘一絇丝,能得几日络?’”宋史·乐志七:“万櫝之宝,一絇之丝,孕之育子,谁为此施?”
分類:一束少量
《國語辭典》:束帛  拼音:shù bó
捆成一束的布帛,古时作为馈赠的礼物。《仪礼。士冠礼》:「主人酬宾,束帛俪皮。」《文选。张衡。东京赋》:「聘丘园之耿絜,旅束帛之戋戋。」
《國語辭典》:一炷香  拼音:yī zhù xiāng
1.一支香。元。无名氏《女真观。楔子》:「每值良晨美景,清风明月之下,焚一炷香,操一曲琴。」《红楼梦》第八九回:「亲自点了一炷香,摆上些果品,便叫人出去。」
2.点一支香的时间。《水浒传》第三回:「焚起一炷信香,长老上禅椅,盘膝而坐,口诵咒语,入定去了。一炷香过,却好回来。」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一八。草部。蔓草》:「因患杨梅疮服轻粉毒药年久不愈者,威灵仙三斤,水酒十瓶,封煮一炷香,出火毒,逐日饮之,以愈为度。」
《國語辭典》:束素  拼音:shù sù
一束绢帛。用以形容美人腰肢的苗条。《文选。宋玉。登徒子好色赋》:「腰如束素,齿如含贝。」
《国语辞典》:子儿(子儿)  拼音:zǐ ér
1.植物的种子。如:「白菜子儿」。
2.细长形的物品一束为一子儿。如:「一子儿挂面」。
3.形小而质地坚硬的东西。如:「石头子儿」。
4.动物的卵。如:「鸡子儿」。
5.旧时称铜板为「子儿」。如:「身上一个子儿都没有。」
《漢語大詞典》:束矢
一束箭。数量说法不一。《诗·鲁颂·泮水》:“角弓其觩,束矢其搜。” 朱熹 集传:“五十矢为束,或曰百矢也。”周礼·秋官·大司寇:“以两造禁民讼,入束矢於朝,然后听之。” 郑玄 注:“古者一弓百矢,束矢,其百个与?”国语·齐语:“索讼者三禁,而不可上下,坐成以束矢。” 韦昭 注:“十二矢为束。” 清 钱谦益 《陆孟凫墓志铭》:“赎鍰自束矢已上,署字輒泚笔不下。”参见“ 束矢钧金 ”。
分類:一束数量
《漢語大詞典》:束矢钧金(束矢鈞金)
古代民间诉讼按规定缴纳的财物。后借指处理讼事。语本周礼·秋官·大司寇:“以两造禁民讼,入束矢於朝,然后听之。以两剂禁民狱,入钧金三日乃致於朝,然后听之。” 郑玄 注:“必入矢者,取其直也……古者一弓百矢,束矢,其百个与?”又:“必入金者,取其坚也。三十斤曰钧。” 清 钱谦益 《河南开封府太康县知县李之茂授文林郎制》:“束矢均(钧)金,不改饮冰之操;盘根错节,益徵游刃之能。”
《漢語大詞典》:一緺
女子头发的一束称一緺。 南唐 李煜 《长相思》词:“云一緺,玉一梭,澹澹衫儿薄薄罗。” 元 薛兰英 薛惠英 《苏台竹枝词》之九:“一緺凤髻緑如云,八字牙梳白似银。”
《國語辭典》:黑松  拼音:hēi sōng
植物名。松科松属,常绿乔木。枝开展成阔圆锥状树冠,树皮黑灰色,针叶二针一束,质硬粗短,四月开毬花,毬果圆锥状卵形。适于造林防风砂。其脂可制松香油以供药用。原产日本、南韩。
《漢語大詞典》:束蒿
一束蒿草。用于燃火。 宋 苏轼 《中山松醪赋》:“岂千岁之妙质,而死斤斧於鸿毛;效区区之寸明,曾何异於束蒿。” 宋 范成大 《公辨再赠复次韵》:“书生活计极萧骚,爝火微明似束蒿。”
《漢語大詞典》:卷束
卷起捆束。 唐 代以前,书用卷子,数卷为一束,故称。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治家:“ 济阳 江禄 ,读书未竟,虽有急速,必待卷束整齐,然后得起,故无损败,人不厌其求假焉。” 王利器 集解:“ 郝懿行 曰:‘古无鏤版书,其典籍皆书绢素作卷收藏之,故谓之书卷;其外作衣帙包裹之,谓之书帙。’ 器 案:书之多卷者,则分别部居,各为一束……则书札卷束, 唐 时犹如此也。”
《国语辞典》:海松  拼音:hǎi sōng
1.植物名。松科,常绿乔木。叶针状,五针一束,长八至十二公分。春日开毬花。毬果长卵形,种子无翅,可食用。也称为「红松」。
2.动物名。腔肠动物门珊瑚虫纲。中轴骨骼呈分支的树形,黑色,具角质,生暖海海底礁岩间。也称为「黑珊瑚」。
《漢語大詞典》:钢针
一种经过回火的钢质尖头工具,用于沿着摹绘的一束线条划痕,或用于装订和穿孔(如用作小圆环的心轴)
《漢語大詞典》:束纺(束紡)
一束细绢。古代用作礼物。仪礼·聘礼:“宾裼,迎大夫贿,用束纺。” 郑玄 注:“纺,纺丝为之,今之縳也。”
《国语辞典》:半绺(半绺)  拼音:bàn liǔ
绺,须发一束称为「一绺」。半绺形容极少数的丝线或须发等物。《红楼梦》第四六回:「一面说著,一面左手打头发右手便铰,众婆娘丫鬟忙上来拉住,已剪下半绺来了。」
《漢語大詞典》:传笔梦(傳筆夢)
南朝 梁 纪少瑜 曾梦见 陆倕 把一束青镂管笔送给他,从此,文章大进。又 南朝 梁 江淹 晚年梦 郭璞 索还五色笔,自后为诗绝无美句。俱见南史本传。后人因以“传笔梦”为文思精进之典。 宋 范仲淹 《酬滕子京同年》诗:“疎懒几忘传笔梦,寂寥仍有负薪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