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束蒿
一束蒿草。用于燃火。 宋 苏轼 《中山松醪赋》:“岂千岁之妙质,而死斤斧於鸿毛;效区区之寸明,曾何异於束蒿。” 宋 范成大 《公辨再赠复次韵》:“书生活计极萧骚,爝火微明似束蒿。”
《漢語大詞典》:卷束
卷起捆束。 唐 代以前,书用卷子,数卷为一束,故称。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治家:“ 济阳 江禄 ,读书未竟,虽有急速,必待卷束整齐,然后得起,故无损败,人不厌其求假焉。” 王利器 集解:“ 郝懿行 曰:‘古无鏤版书,其典籍皆书绢素作卷收藏之,故谓之书卷;其外作衣帙包裹之,谓之书帙。’ 器 案:书之多卷者,则分别部居,各为一束……则书札卷束, 唐 时犹如此也。”
《国语辞典》:海松  拼音:hǎi sōng
1.植物名。松科,常绿乔木。叶针状,五针一束,长八至十二公分。春日开毬花。毬果长卵形,种子无翅,可食用。也称为「红松」。
2.动物名。腔肠动物门珊瑚虫纲。中轴骨骼呈分支的树形,黑色,具角质,生暖海海底礁岩间。也称为「黑珊瑚」。
《漢語大詞典》:钢针
一种经过回火的钢质尖头工具,用于沿着摹绘的一束线条划痕,或用于装订和穿孔(如用作小圆环的心轴)
《漢語大詞典》:束纺(束紡)
一束细绢。古代用作礼物。仪礼·聘礼:“宾裼,迎大夫贿,用束纺。” 郑玄 注:“纺,纺丝为之,今之縳也。”
《国语辞典》:半绺(半绺)  拼音:bàn liǔ
绺,须发一束称为「一绺」。半绺形容极少数的丝线或须发等物。《红楼梦》第四六回:「一面说著,一面左手打头发右手便铰,众婆娘丫鬟忙上来拉住,已剪下半绺来了。」
《漢語大詞典》:传笔梦(傳筆夢)
南朝 梁 纪少瑜 曾梦见 陆倕 把一束青镂管笔送给他,从此,文章大进。又 南朝 梁 江淹 晚年梦 郭璞 索还五色笔,自后为诗绝无美句。俱见南史本传。后人因以“传笔梦”为文思精进之典。 宋 范仲淹 《酬滕子京同年》诗:“疎懒几忘传笔梦,寂寥仍有负薪忧。”
《国语辞典》:生刍致祭(生刍致祭)  拼音:shēng chú zhì jì
汉郭林宗丧母,徐稚前往祭吊,并置放一束乾草于墓前。众人不解,郭林宗知徐稚是以生刍一束颂扬其母之德。典出《后汉书。卷五三。徐稚传》。后以生刍致祭指吊祭死者,赞扬其德行。《宋史。卷四四一。文苑传三。路振传》:「生刍致祭,弊帷成礼。」
《国语辞典》:捆子  拼音:kǔn zi
一束称为「一捆子」。如:「把这一捆子稻草拿到仓库去。」也称为「裍儿」。
分类:一束
《国语辞典》:板搭馓子(板搭馓子)  拼音:bǎn dā sǎn zi
一种北方点心。用面粉做成一束细丝之后,加以油炸即成。也称为「扳搭馓子」、「馓子」。
《国语辞典》:一子儿(一子儿)  拼音:yī zǐ ér
一绺、一束。如:「一子儿头发」、「一子儿挂面」。《红楼梦》第八八回:「又拿起一子儿藏香,道:『这是叫写经时点著写的。』」也作「一子子」。
分类:一绺一束
《国语辞典》:三叶松(三叶松)  拼音:sān yè sōng
松科「白皮松」的别名,因针叶为三针一束,故名之。参见「白皮松」条。
《漢語大詞典》:钧金束矢(鈞金束矢)
铜三十斤,箭一束。古代狱讼双方致官之物。金者取其坚,矢者取其直。及断,胜者官司还其金、矢、败者则没入。语本周礼·秋官·大司寇:“以两造禁民讼,入束矢於朝,然后听之。以两剂禁民狱,入钧金,三日乃致于朝,然后听之。” 孙诒让 正义:“故易·噬嗑为狱讼之象,其九四爻辞云‘得金矢’,又六五云‘得黄金’,即谓讼得直而归其钧金束矢也。” 清 何琇 樵香小记·钧金束矢:“钧金束矢之制,儒者所疑,此以后世律 三代 也。”
《漢語大詞典》:卷子本
古书初为简册,后用卷轴装订,卷成一束,如手卷之状, 唐 人写本存于今者皆然,收藏家称为卷子本。参阅 陈伯海 《唐卷子本〈翰林学士集〉考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