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诗正义》卷十一之一〈小雅·鸿雁之什·白驹〉~379~
皎皎白驹,食我场苗。絷之维之,以永今朝。所谓伊人,于焉逍遥。皎皎白驹,食我场藿。絷之维之,以永今夕。所谓伊人,于焉嘉客。皎皎白驹,贲然来思。尔公尔侯,逸豫无期。慎尔优游,勉尔遁思。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汉·郑玄笺:「此戒之也。女行所舍主人之饩虽薄,要就贤人,其德如玉然。」唐·孔颖达疏:「当得其人如玉者而就之,不可以贪饩而弃贤也。」
皎皎白驹,食我场苗。絷之维之,以永今朝。所谓伊人,于焉逍遥。皎皎白驹,食我场藿。絷之维之,以永今夕。所谓伊人,于焉嘉客。皎皎白驹,贲然来思。尔公尔侯,逸豫无期。慎尔优游,勉尔遁思。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汉·郑玄笺:「此戒之也。女行所舍主人之饩虽薄,要就贤人,其德如玉然。」唐·孔颖达疏:「当得其人如玉者而就之,不可以贪饩而弃贤也。」
《后汉书》卷五十三〈周黄徐姜申屠列传·徐稚〉~747~
尝为太尉黄琼所辟,不就。及琼卒归葬,稚乃负粮徒步到江夏赴之,设鸡酒薄祭,哭毕而去,不告姓名。时会者四方名士郭林宗等数十人,闻之,疑其稚也,乃选能言语生茅容轻骑追之。及于涂,容为设饭,共言稼穑之事。临诀去,谓容曰:「为我谢郭林宗,大树将颠,非一绳所维,何为栖栖不遑宁处?」及林宗有母忧,稚往吊之,置生刍一束于庐前而去众怪,不知其故。林宗曰:「此必南州高士徐孺子也。诗不云乎,『生刍一束,其人如玉。』吾无德以堪之。」
尝为太尉黄琼所辟,不就。及琼卒归葬,稚乃负粮徒步到江夏赴之,设鸡酒薄祭,哭毕而去,不告姓名。时会者四方名士郭林宗等数十人,闻之,疑其稚也,乃选能言语生茅容轻骑追之。及于涂,容为设饭,共言稼穑之事。临诀去,谓容曰:「为我谢郭林宗,大树将颠,非一绳所维,何为栖栖不遑宁处?」及林宗有母忧,稚往吊之,置生刍一束于庐前而去众怪,不知其故。林宗曰:「此必南州高士徐孺子也。诗不云乎,『生刍一束,其人如玉。』吾无德以堪之。」
典故
玉带金鱼
携一束
《全唐诗》卷三百四十二〈示儿〉
始我来京师,止携一束书。辛勤三十年,以有此屋庐。此屋岂为华,于我自有馀。中堂高且新,四时登牢蔬。前荣【案:屋檐为荣。前荣。即南荣也。】馔宾亲,冠婚之所于。庭内无所有,高树八九株。有藤娄络之【案:娄音缕。庄子。有卷娄者。注。捲娄。犹拘挛也。】,春华夏阴敷。东堂坐见山,云风相吹嘘。松果连南亭,外有瓜芋区。西偏屋不多,槐榆翳空虚。山鸟旦夕鸣,有类涧谷居。主妇治北堂,膳服适戚疏。恩封高平君,子孙从朝裾【子孙从朝车】。开门问谁来,无非卿大夫。不知官高卑,玉带悬金鱼。问客之所为,峨冠讲唐虞。酒食罢无为,棋槊以相娱。凡此座中人,十九持钧枢。又问谁与频,莫与张樊如。来过亦无事,考评道精粗。跹跹媚学子,墙屏日有徒。以能问不能,其蔽岂可袪。嗟我不修饰,事与庸人俱。安能坐如此,比肩于朝儒。诗以示儿曹,其无迷厥初。
始我来京师,止携一束书。辛勤三十年,以有此屋庐。此屋岂为华,于我自有馀。中堂高且新,四时登牢蔬。前荣【案:屋檐为荣。前荣。即南荣也。】馔宾亲,冠婚之所于。庭内无所有,高树八九株。有藤娄络之【案:娄音缕。庄子。有卷娄者。注。捲娄。犹拘挛也。】,春华夏阴敷。东堂坐见山,云风相吹嘘。松果连南亭,外有瓜芋区。西偏屋不多,槐榆翳空虚。山鸟旦夕鸣,有类涧谷居。主妇治北堂,膳服适戚疏。恩封高平君,子孙从朝裾【子孙从朝车】。开门问谁来,无非卿大夫。不知官高卑,玉带悬金鱼。问客之所为,峨冠讲唐虞。酒食罢无为,棋槊以相娱。凡此座中人,十九持钧枢。又问谁与频,莫与张樊如。来过亦无事,考评道精粗。跹跹媚学子,墙屏日有徒。以能问不能,其蔽岂可袪。嗟我不修饰,事与庸人俱。安能坐如此,比肩于朝儒。诗以示儿曹,其无迷厥初。
《漢語大詞典》:一束
(1).数量词。犹言一梱,一扎。《诗·小雅·白驹》:“生芻一束,其人如玉。” 唐 杜甫 《暮秋枉裴道州手札》诗:“久客多枉友朋书,素书一月凡一束。”《儿女英雄传》第三五回:“那大主考便打开那一束备中的卷子。” 柔石 《摧残》:“没有办法了,米一粒也没有了,柴一束也没有了。”
(2).数量词。古以帛五匹为“一束”。《礼记·杂记下》:“纳币一束,束五两,两五寻。” 郑玄 注:“十个为束,贵成数,两两者合其卷,是谓五两。八尺曰寻,五两五寻,则每卷二丈也,合之则四十尺,今谓之匹。”《汉书·梅福传》:“言可采取者,秩以升斗之禄,赐以一束之帛。”参见“ 束帛 ”。
(3).数量词。箭十二支。《淮南子·氾论训》:“ 齐 桓公 将欲征伐,甲兵不足,令有重罪者,出犀甲一戟;有轻罪者,赎以金分;讼而不胜者,出一束箭。” 高诱 注:“箭十二为束也。”
(4).指笙管之类的乐器。因用若干根竹管和一根总吹气管制成,故称。 唐 薛能 《赠欢娘》诗:“一束龙吟细竹枝,青娥擎在手中吹。” 唐 王毂 《吹笙引》:“水泉迸泻急相续,一束宫商裂寒玉。”
(2).数量词。古以帛五匹为“一束”。《礼记·杂记下》:“纳币一束,束五两,两五寻。” 郑玄 注:“十个为束,贵成数,两两者合其卷,是谓五两。八尺曰寻,五两五寻,则每卷二丈也,合之则四十尺,今谓之匹。”《汉书·梅福传》:“言可采取者,秩以升斗之禄,赐以一束之帛。”参见“ 束帛 ”。
(3).数量词。箭十二支。《淮南子·氾论训》:“ 齐 桓公 将欲征伐,甲兵不足,令有重罪者,出犀甲一戟;有轻罪者,赎以金分;讼而不胜者,出一束箭。” 高诱 注:“箭十二为束也。”
(4).指笙管之类的乐器。因用若干根竹管和一根总吹气管制成,故称。 唐 薛能 《赠欢娘》诗:“一束龙吟细竹枝,青娥擎在手中吹。” 唐 王毂 《吹笙引》:“水泉迸泻急相续,一束宫商裂寒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