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全部 10典故 2词典 8
典故
背河一战
 
背水纵兵

相关人物
韩信


《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
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平旦,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赵开壁击之,大战良久。于是信、张耳详弃鼓旗,走水上军。水上军开入之,复疾战。赵果空壁争汉鼓旗,逐韩信、张耳。韩信、张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已不胜,不能得信等,欲还归壁,壁皆汉赤帜,而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兵遂乱,遁走,赵将虽斩之,不能禁也。于是汉兵夹击,大破虏赵军,斩成安君泜水上,禽赵王歇。信乃令军中毋杀广武君,有能生得者购千金。于是有缚广武君而致戏下者,信乃解其缚,东乡对,西乡对,师事之。诸将效首虏,毕贺,因问信曰:「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曰破赵会食,臣等不服。然竟以胜,此何术也?」信曰:「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诸将皆服曰:「善。非臣所及也。」

简释

背河一战:指用兵奇谋。唐王季友《古塞曲》:“日落沙尘昏,背河可一战。”


例句

登山麾武节,背水纵神兵。 李世民 还陕述怀

日落沙尘昏,背河更一战。 王季友 古塞曲

典故
一战霸

相关人物
晋文公


《春秋左传·僖公二十七年》
「出谷戍,释宋围,一战而霸,文之教也。」晋·杜预注:「谓明年战城濮。」

例句

虽免十上劳,何能一战霸。 韩愈 县斋有怀

《骈字类编》:一战(一战)
唐 殷文圭 寄贺杜荀鹤及第 一战平畴五字劳,昼归乡去锦为袍。
唐 王仁裕 贺王溥入相 一战文场拔赵旗,便调金鼎佐无为。
《國語辭典》:统一战线(統一戰線)  拼音:tǒng yī zhàn xiàn
指几个阶级或几个团体,为了某种共同的政治目的结成的联盟。也称为「联合战线」。
《国语辞典》:一战而霸(一战而霸)  拼音:yī zhàn ér bà
一战即获胜。比喻考试一考就中。唐。白行简《李娃传》:「吾观尔之才,当一战而霸。」
《漢語大詞典》:爱国统一战线
中国以实现四个现代化为中心任务的新的历史时期中的统一战线。它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由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组成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國語辭典》:背城一战(背城一戰)  拼音:bèi chéng yī zhàn
与敌人决一死战。《东周列国志》第二○回:「世子华,年少方刚,请背城一战。」也作「背城借一」。
《國語辭典》:背城借一  拼音:bèi chéng jiè yī
与敌人决一死战。《左传。成公二年》:「请收合馀烬,背城借一。」宋。苏轼 景纯复以二篇一言其亡兄与伯父同年之契一言今者唱酬之意仍次其韵:「背城借一吾何敢,慎莫樽前替戾冈。」也作「背城一战」。
《國語辭典》:背水一战(背水一戰)  拼音:bèi shuǐ yī zhàn
比喻抱著必死的决心,奋战取胜。参见「背水阵」条。如:「今天这场比赛一定要赢,大家要背水一战了!」
《漢語大詞典》:背水战(背水戰)
背靠着水作战,后无退路。比喻决一死战。后汉书·铫期传:“时 铜马 数十万众入 清阳 、 博平 , 期 与诸将迎击之,连战不利, 期 乃更背水而战,所杀伤甚多。” 清 冯桂芬 《振威将军张国樑传》:“ 九洑洲 之役,公作背水战, 四眼狗 率众数十万迎我军於 江 滸。”亦作“ 背水一战 ”。 宋 秦观 《将帅》:“ 韩信 之击 赵 ,非素拊循士大夫也,背水一战而擒 赵王 歇 ,斩 成安君 ,是不在乎任之久近也。”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十三章:“她想了想,觉得现在只有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了。”参见“ 背水阵 ”。
《高级汉语词典》: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拼音:rén mín mín zhǔ tǒng yī zhàn xiàn
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广泛的联盟
《漢語大詞典》: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工农为主体的、以第二次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包括一切抗日阶级和阶层的广泛联盟。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奠定了基础;1937年七七事变后不久,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它是一个包括进步力量、中间力量和顽固力量在内的广泛的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方针,对反共顽固派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发展和壮大了人民抗日力量,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