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一方 拼音:yī fāng
1.某一地區。《詩經。小雅。角弓》:「民之無良,相怨一方。」《喻世明言。卷一三。張道陵七試趙昇》:「若一年缺祭,必然大興風雨,毀苗殺稼,殃及六畜。所以一方懼怕,每年用重價購求一人,赤身綁縛,送至廟中。」
2.一邊、一旁。《詩經。秦風。蒹葭》:「所謂伊人,在水一方。」三國魏。曹丕 〈與朝歌令吳質書〉:「今果分別,各在一方。」
3.整體事物的一部分或一方面。《周禮。冬官考工記。鮑人》:「信之而直,則取材正也,信之而枉,則是一方緩、一方急也。」《宋史。卷一二八。樂志三》:「君總萬化,不可執以一方;事通萬務,不可滯於一隅。」
4.一種辦法。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養氣》:「雖非胎息之邁術,斯亦衛氣之一方也。」
5.計量名詞:(1)計算土地面積,縱橫一丈稱為「一方」,為「一方丈」的簡稱。(2)方形物品一塊稱為「一方」。如:「一方豆腐」。《紅樓夢》第九回:「尚未去時,從腦後颼的一聲,早見一方硯瓦飛來。」
2.一邊、一旁。《詩經。秦風。蒹葭》:「所謂伊人,在水一方。」三國魏。曹丕 〈與朝歌令吳質書〉:「今果分別,各在一方。」
3.整體事物的一部分或一方面。《周禮。冬官考工記。鮑人》:「信之而直,則取材正也,信之而枉,則是一方緩、一方急也。」《宋史。卷一二八。樂志三》:「君總萬化,不可執以一方;事通萬務,不可滯於一隅。」
4.一種辦法。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養氣》:「雖非胎息之邁術,斯亦衛氣之一方也。」
5.計量名詞:(1)計算土地面積,縱橫一丈稱為「一方」,為「一方丈」的簡稱。(2)方形物品一塊稱為「一方」。如:「一方豆腐」。《紅樓夢》第九回:「尚未去時,從腦後颼的一聲,早見一方硯瓦飛來。」
《國語辭典》:一面 拼音:yī miàn
1.一個完整的部分。如:「獨當一面」。《漢書。卷四○。張陳王周傳。張良》:「漢王之將獨韓信可屬大事、當一面。」《孽海花》第五回:「莊壽香大刀闊斧,氣象萬千,將來可以獨當一面。」
2.兩種動作同時進行時,用「一面」以為副詞。《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今一面著人去追他轉來,便有下落;一面著人去報他大娘子到來,再作區處。」《老殘遊記》第六回:「同這北街上的張二禿子,一面吃酒,一面說話。」
3.見面一次。如:「我跟他見過一面。」《初刻拍案驚奇》卷八:「世上如此之人,就是至親的友,尚且反面無情,何況一飯之恩,一面之識。」
4.另一個角度或另一種面目。如:「今天才知道,外表冷漠的他原來也有仁慈的一面。」
5.單一方面。如:「這只是他的一面之詞,還要再仔細求證才好。」《二刻拍案驚奇》卷一五:「官人方纔說『聽不得一面之詞』,我想人眾則公,明日約同衙門幾位朋友大家稟一聲,必然聽信。」
6.滿臉。唐。李白 贈段七娘詩:「千杯綠酒何辭醉,一面紅妝惱殺人。」
7.表示數量,用於扁平的物品或整片的景物。《紅樓夢》第一二回:「說畢,從搭連中取出一面鏡子來,兩面皆可照人。」《儒林外史》第一回:「屋後橫七豎八,幾稜窄田埂,遠遠的一面大塘,塘邊都栽滿了榆樹、桑樹。」
2.兩種動作同時進行時,用「一面」以為副詞。《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今一面著人去追他轉來,便有下落;一面著人去報他大娘子到來,再作區處。」《老殘遊記》第六回:「同這北街上的張二禿子,一面吃酒,一面說話。」
3.見面一次。如:「我跟他見過一面。」《初刻拍案驚奇》卷八:「世上如此之人,就是至親的友,尚且反面無情,何況一飯之恩,一面之識。」
4.另一個角度或另一種面目。如:「今天才知道,外表冷漠的他原來也有仁慈的一面。」
5.單一方面。如:「這只是他的一面之詞,還要再仔細求證才好。」《二刻拍案驚奇》卷一五:「官人方纔說『聽不得一面之詞』,我想人眾則公,明日約同衙門幾位朋友大家稟一聲,必然聽信。」
6.滿臉。唐。李白 贈段七娘詩:「千杯綠酒何辭醉,一面紅妝惱殺人。」
7.表示數量,用於扁平的物品或整片的景物。《紅樓夢》第一二回:「說畢,從搭連中取出一面鏡子來,兩面皆可照人。」《儒林外史》第一回:「屋後橫七豎八,幾稜窄田埂,遠遠的一面大塘,塘邊都栽滿了榆樹、桑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