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不识将军高贵
 
妃子将军瞋
 
脱靴嫌污
 
醉里指污吾足

相关人物
李白
 
杨玉环(杨贵妃)
 
高力士


《新唐书》卷二百二〈文艺列传中·李白〉~5762~
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沈香子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面,稍解,授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脩,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月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旧唐书》卷一百八十四〈宦官列传·高力士〉~4757~
高力士,潘州人,本姓冯。少阉,与同类金刚二人,圣历元年岭南讨击使李千里进入宫。则天嘉其黠惠,总角修整,令给事左右。后因小过,挞而逐之。内官高延福收为假子,延福出自武三思家,力士遂往来三思第。岁馀,则天复召入禁中,隶司宫台,廪食之。长六尺五寸,性谨密,能传诏敕,授宫闱丞。景龙中,玄宗在藩,力士倾心奉之,接以恩顾。及唐隆平内难,升储位,奏力士属内坊,日侍左右,擢授朝散大夫、内给事。先天中,预诛萧、岑等功,超拜银青光禄大夫,行内侍同正员。开元初,加右监门卫将军,知内侍省事。……天宝初,加力士冠军大将军、右监门卫大将军,进封渤海郡公。七载,加骠骑大将军。力士资产殷厚,非王侯能拟,于来庭坊造宝寿佛寺、兴宁坊造华封道士观,宝殿珍台,侔于国力。于京城西北截澧水作碾,并转五轮,日碾麦三百斛。初,宝寿寺钟成,力士斋庆之,举朝毕至。凡击钟者,一击百千;有规其意者,击至二十杵,少尚十杵。
典故
一床簪笏
 
堆床牙笏
 
堆笏满床
 
几床牙笏
 
满床笏
 
满床簪笏
 
满床靴笏
 
盈床牙笏
 
笏满床
 
象笏堆床


《旧唐书》卷七十七〈崔义玄列传·(子)崔神庆〉~269~
开元中,神庆子琳等皆至大官,群从数十人,趋奏省闼。每岁时家宴,组佩辉映,以一榻置笏,重叠于其上。开元、天宝间,中外族属无缌麻之丧,其福履昌盛如此。东都私第门,琳与弟太子詹事圭、光禄卿瑶俱列棨戟,时号「三戟崔家」。琳位终太子少保。
典故
帕首腰刀
  
靴刀迎


《全唐文》卷五百五十六〈韩愈十·送郑尚书序〉~5626~
岭之南,其州七十,其二十二隶岭南节度府,其四十馀分四府,府各置帅,然独岭南节度为大府。大府始至,四府必使其佐启问起居,谢守地不得即贺以为礼。岁时必遣贺问,致水土物。大府帅或道过其府,府帅必戎服,左握刀,右属弓矢,帕首●●迎郊。及既至,大府帅先入据馆,帅守屏,若将趋入拜庭之为者;大府与之为让至一再,乃敢改服,以宾主见;适位执爵皆兴拜,不许乃止,虔若小侯之事大国。有大事,咨而后行。隶府之州,离府远者至三千里,悬隔山海,使必数月而后能至。蛮夷悍轻,易怨以变,其南州皆岸大海,多洲岛,帆风一日踔数千里,漫澜不见踪迹。控禦失所,依险阻,结党仇,机毒矢以待将吏,撞搪呼号以相和应,蜂屯蚁杂,不可爬梳,好则人,怒则兽。故常薄其征入,简节而疏目,时有所遗漏,不究切之,长养以儿子;至纷不可治,乃草薙而禽狝之,尽根株痛断乃止。其海外杂国,若耽浮罗、流求、毛人、夷亶之州,林邑、扶南、真腊、于陀利之属,东南际天地以万数,或时候风潮朝贡,蛮胡贾人舶交海中。若岭南帅得其人,则一边尽治,不相寇盗贼杀,无风鱼之灾,水旱疠毒之患,外国之货日至,珠香象犀玳瑁奇物溢于中国,不可胜用。故选帅常重于他镇,非有文武威风、知大体、可畏信者,则不幸往往有事。长庆三年四月,以工部尚书郑公为刑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往践其任。郑公尝以节镇襄阳,又帅沧景德棣,历河南尹,华州刺史,皆有功德可称道。入朝为金吾将军散骑常侍工部侍郎尚书。家属百人,无数亩之宅,僦屋以居,可谓贵而能贫,为仁者不富之效也。及是命,朝廷莫不悦。将行,公卿大夫士苟能诗者,咸相率为诗以美朝政,以慰公南行之思。韵必以来字者,所以祝公成政而来归疾也。
典故
力士脱靴

相关人物
李白
 
杨玉环(杨贵妃)
 
高力士


《新唐书》卷二百二〈文艺列传中·李白〉~5762~
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沈香子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面,稍解,授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脩,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月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简释

力士脱靴:指狂傲不羁、蔑视权贵。唐贯休《古意》:“一朝力士脱靴后,玉上青蝇生一个。”

典故
面皱如靴
 
靴皱面


《归田录》卷二~23~
京师诸司库务,皆由三司举官监当。而权贵之家子弟亲戚,因缘请托,不可胜数,为三司使者常以为患。田元均为人宽厚长者,其在三司,深厌干请者,虽不能从,然不欲峻拒之,每温颜强笑以遣之。尝谓人曰:「作三司使数年,强笑多矣,直笑得面似靴皮。」士大夫闻者传以为笑,然皆服其德量也。
《國語辭典》:脱靴(脫靴)  拼音:tuō xuē
旧俗地方官去任时,伸民有脱其靴以示惜恋之意。《文明小史》第一一回:「等到临走的那一天,预叫自己旧门稿把那受过恩惠的差役派了两名,嘱咐他们在城门底下,预备替大人脱靴。」
《漢語大詞典》:靴纹(靴紋)
亦作“鞾纹”。 见“ 靴文 ”。
《漢語大詞典》:靴文
亦作“鞾文”。亦作“鞾纹”。 靴皮的花纹。形容细波微浪。 宋 苏轼 《游金山寺》诗:“微风万顷鞾文细,断霞半空鱼尾赤。” 清 唐孙华 《赁小舟渡江》诗:“波光散作鞾纹细,风绪收归镜面平。”
分類:花纹
《漢語大詞典》:靴刀
亦作“鞾刀”。 一种置于靴中的短刀。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就逮》:“初试越罗新,还妆昼榜行。鱼钓靴刀相逢幽梦醒,朝曦迎客繁华境。” 清 钱谦益 《奉谒少师高阳公于里第感旧述怀》诗:“椽笔携将分子姓,鞾刀留取压文章。” 清 朱琦 《朱副将战殁他镇兵遂溃诗以哀之》:“公拔靴刀自刺死,大儿相继毙一矢,小者创甚卧草中,贼斫不死留孤忠。”
分類:短刀
《漢語大詞典》:乌靴(烏靴)
古代官员所穿的黑色靴子。辽史·礼志一:“皇帝服金文金冠,白綾袍,絳带……络缝乌靴。” 元 杨维桢 《大唐锺山进士歌》:“睛如猫,鬚如茅,乌靴白简鸭色袍。”元史·礼乐志一:“唐巾,紫罗窄袖衫,金涂铜束带,乌靴。”
《國語辭典》:蛮靴(蠻靴)  拼音:mán xuē
舞鞋。唐。舒元舆 赠李翱诗:「湘江舞罢忽成悲,便脱蛮靴出绛帷。」清。徐珂《清稗类钞。技勇类。红娥舞双剑》:「月光中注视女,则窄袖蛮靴,仪态万方,一十七八丽人也。」
《骈字类编》:靴尖(靴尖)
宋史刘锜傅乌珠至城下责诸将丧师众皆曰南朝用兵非昔之比元帅临城自见锜遣耿训以书约战乌珠怒曰刘锜何敢与我战以吾力破尔城直用靴尖趯倒耳
《骈字类编》:红靴(红靴)
宋 汪元量 张平章席上 舞馀燕玉锦缠头,又著红靴踢绣毬。
《国语辞典》:锦靴(锦靴)  拼音:jǐn xuē
用精美的丝织品制成的靴子。唐。李白〈对酒〉诗:「吴姬十五细马驮,青黛画眉红锦靴。」唐。章孝标〈柘枝〉诗:「移步锦靴空绰约,迎风绣帽动飘飖。」
《漢語大詞典》:朝靴
亦作“ 朝靴 ”。 上朝时所穿的靴子。 元 元怀 《拊掌录》:“ 米芾 好怪,常戴俗帽,衣深衣,而躡朝鞾,紺缘,朋从目为活卦影。” 鲁迅 《而已集·略论中国人的脸》:“头上戴着拖花翎的红缨帽,一条辫子在空中飞扬,朝靴的粉底非常之厚。”
《骈字类编》:靴中(靴中)
唐书王锷傅在淮南时尝得无名书内靴中俄取它书焚之人信其无名者异日因小罪并以所告穷验示众以神明引又李训傅士良手搏训而踬训压之将 刀靴中救至士良免
《漢語大詞典》:蜂蚁(蜂蟻,蜂螘)
亦作“ 蜂螘 ”。亦作“蠭蚁”。
(1).蜂与蚁。亦喻地位低微的百姓。 汉 蔡琰 《胡笳十八拍》:“逐有水草兮安家葺垒,牛羊满野兮聚如蜂蚁。”
(2).喻叛乱者。 唐 杜甫 《青丝》诗:“不闻 汉 主放妃嬪,近静 潼关 扫蜂蚁。” 唐 元稹 《加裴度幽镇两道招抚使制》:“昔者区域之中,蜂蚁巢聚。 蔡 有逆孽, 齐 有狡童。” 宋 岳飞 《题永州祁阳县大营驿》:“他日扫清胡虏,復归故国,迎两宫还朝,宽天子宵旰之忧,此所志也,顾蜂蚁之羣岂足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