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瘗鹤立碑
 
华阳真逸铭

相关人物
陶弘景


《欧阳修全集·集古录跋尾》卷十〈瘗鹤铭〉
右《瘗鹤铭》,题云华阳真逸,撰刻于焦山之足,常为江水所没,好事者伺水落时,模而传之。……华阳真逸是顾况道号,今不敢遂以为况者,碑无年月,不知何时,疑前后有人同斯号者也。
典故
潘岳瘗夭

相关人物
潘岳


《昭明文选》卷十晋·潘安仁(岳)《西征赋》
「夭赤子于新安,坎路侧而瘗之。亭有千秋之号,子无七旬之期。虽勉励于延吴,实潜恸乎余慈。」唐·李善注:「《伤弱子·序》曰:「三月壬寅,弱子生。五月之长安。壬寅,次于新安之千秋亭。甲辰而弱子夭,乙巳瘗于亭东。」

例句

瘗夭追潘岳,持危觅邓林。 杜甫 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

典故
叔敖瘗
 
叔敖阴德
 
蛇两首

相关人物
孙叔敖


汉·贾谊《新书》卷六《春秋》
孙叔敖之为婴儿也,出游而还,忧而不食。其母问其故,泣而对曰:「今日吾见两头蛇,恐去死无日矣。」其母曰:「今蛇安在?」曰:「吾闻见两头蛇者死,吾恐他人又见,吾已埋之也。」其母曰:「无忧,汝不死。吾闻之:『有阴德者,天报以福。』」人闻之,皆谕其能仁也。及为令尹,未治而国人信之。

例句

欲学叔敖瘗,其如多似麻。 元稹 巴蛇三首

柳下直道,叔敖阴德。 李瀚 蒙求

江氛岭祲昏若凝,一蛇两头见未曾。 韩愈 永贞行

有蛇类两首,有蛊群飞游。 韩愈 赴江陵途中寄赠王二十补阙李二十六员外翰林三学士

典故

《汉书》卷六《武帝纪》
「(天汉三年)三月,(武帝)行幸泰山,修封,祀明堂,因受计。还幸北地,祠常山,瘗玄玉。」三国魏·邓展注:「瘗,埋也。」

例句

方陪瘗玉礼,珥笔岱山隅。 岑文本 奉和正日临朝

《漢語大詞典》:瘗鹤(瘞鶴)
见“ 瘞鹤铭 ”。
《國語辭典》:瘗鹤铭(瘞鶴銘)  拼音:yì hè míng
一种碑铭。梁天监十三年华阳真逸撰。正书,文自左至右。碑在江苏省丹徒县焦山崖石上,后陷落江中,南宋中曾挽出,后复堕江,清康熙间陈鹏年募工出之,共五石。
《漢語大詞典》:埋瘗(埋瘞)
(1).埋葬,埋藏。南史·贼臣传·侯景:“横尸满路,无人埋瘞。”旧唐书·韩思复传:“且天灾流行,埋瘞难尽。”
(2).谓湮没。 康有为 《〈新学伪经考〉叙录》:“六经颠倒,乱於非种,圣制埋瘞,沦於雺雾。”
《漢語大詞典》:瘗玉(瘞玉)
(1).古代祭山礼仪。治礼毕埋玉于坑。 北周 庾信 《周祀方泽歌·皇夏》:“瘞玉埋俎,藏芬敛气。” 唐 岑文本 《奉和正日临朝》:“方陪瘞玉礼,珥笔 岱山 隅。”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故燔柴瘞玉,载在六经。”
(2).见“ 瘞玉埋香 ”。
分類:礼仪礼毕
《國語辭典》:瘗玉埋香(瘞玉埋香)  拼音:yì yù mái xiāng
比喻美女亡殁。明。高启〈听教坊旧妓郭芳卿弟子陈氏歌〉:「回头乐事浮云改,瘗玉埋香今几载。」
《國語辭典》:瘗鹤铭(瘞鶴銘)  拼音:yì hè míng
一种碑铭。梁天监十三年华阳真逸撰。正书,文自左至右。碑在江苏省丹徒县焦山崖石上,后陷落江中,南宋中曾挽出,后复堕江,清康熙间陈鹏年募工出之,共五石。
《國語辭典》:瘗埋(瘞埋)  拼音:yì mái
埋葬,埋尸土中。《南史。卷七八。夷貊传上。海南诸国传》:「土葬则瘗埋之,鸟葬则弃之中野。」
《漢語大詞典》:收瘗(收瘞)
收殓埋葬。北史·魏纪五·静帝:“辛未,以旱故,詔京邑及诸州郡县收瘞骸骨。” 宋 曾巩 《越州赵公救灾记》:“凡死者,使在处随收瘞之。” 清 黄宗羲 《大方伯马公救灾颂》:“其流棺遗骼散在原野河壖者,则在处收瘞之。”
分類:收殓埋葬
《漢語大詞典》:瘗藏(瘞藏)
亦作“ 瘞臧 ”。 指殉葬品。管子·侈靡:“有差樊,有瘞藏,作此相食,然后民相利,守战之备合矣。” 尹知章 注:“瘞藏,谓古之樊者,或藏以金玉,或以器物,此棺槨之次浮也。”《汉书·刘向传》:“及 秦惠文 、 武 、 昭 、 严 、 襄 五王,皆大作丘陇,多其瘞臧,咸尽发掘暴露,甚足悲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庚娘:“终日间,得金百,於是葬诸南郊。好事者,为之珠冠袍服,瘞藏丰满焉。”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侈靡篇〉的研究》:“还有各种牺牲的包裹(‘次浮’),各种仪仗(‘差樊’),各种殉葬品(‘瘗藏’),这些都可以使有关的手艺人得到生活资料。”
亦作“ 瘞臧 ”。
(1).隐藏;埋藏。《汉书·贡禹传》:“ 武帝 时,又多取好女至数千人,以填后宫,及弃天下, 昭帝 幼弱, 霍光 专事,不知礼正,妄多臧金钱财物,鸟兽鱼鳖牛马虎豹生禽,凡百九十物,尽瘞臧之。”新唐书·裴宽传:“﹝ 韦詵 ﹞休日登楼,见人於后圃有所瘞藏者,访诸吏,曰:‘参军 裴宽 居也。’与偕来, 詵 问状,答曰:‘ 宽 义不以苴污家,适有人以鹿为餉,致而去,不敢自欺,故瘞之。’” 宋 陈师道 后山谈丛卷一:“金币自随,穀不可徙,随在瘞藏。”
(2).埋葬。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七:“山陵封域之内,先有丘坟,合令子孙改卜,旧例给其所费;无子孙者官为瘞藏。” 宋 叶适 《朝请大夫陈公墓志铭》:“喻寺观憩徙者,死为瘞藏。”
《漢語大詞典》:瘗臧(瘞臧)
见“ 瘞藏 ”。
《漢語大詞典》:焚瘗(焚瘞)
焚化并埋葬。 宋 苏轼 《邓忠臣母周挽词》:“岂比黄壤下,焚瘞千金璧。”
分類:焚化埋葬
《漢語大詞典》:瘗土(瘞土)
祭土地神。吕氏春秋·任地:“有年瘞土,无年瘞土。” 高诱 注:“祭土曰瘞。年,穀也。有穀祭土,报其功也。无穀祭土,禳其神也。”
《骈字类编》:玉瘗(玉瘗)
通典王服大裘立于方丘东南西面乃奏函钟为宫以下之乐以致其神讫王亲牵牲取血并玉瘗之以求神
《漢語大詞典》:瘗血(瘞血)
见“ 瘞毛血 ”。
《漢語大詞典》:瘗毛血(瘞毛血)
亦称“ 瘞血 ”。 古时祭宗庙和孔庙的一种仪式。在正祭前一天杀牲口,用部分毛血贮放于净器中,当正祭时,赞礼官唱“瘞毛血”,由执事者捧毛血瘗于坎中。通典·礼三:“是以《三礼义宗》等并云:……祭地以瘞血为先,然后行正祭。”宋史·礼志一:“又请南北郊先行升烟瘞血之礼,至荐奠毕,即如旧仪,於坛坎燔瘞牲币。”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拜坛》:“[赞]瘞毛血。迎神,参神,伏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