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俗书博白鹅
 
内史写道经
 
内史写黄庭
 
博白鹅
 
右军鹅
 
好鹅寻道士
 
学溪老鹅
 
写经不惜鹅
  
将鹅与右军
 
山阴书罢
 
山阴道士鹅
 
惜鹅群
 
换经鹅
   
换鹅帖
 
换鹅文
  
换黄庭
 
挥帖致白鹅
 
挥翰邀鹅
 
书字换鹅
 
书经爱鹅
 
书邀道士鹅
 
白鹅书
 
笼归忆右军
 
笼随王右军
  
觅鹅群
  
鹅归逸少
   
鹅费羲之墨
 
黄庭换鹤

相关人物
王羲之


《晋中兴书》卷七〈琅琊王录〉~424~
王羲之字逸少。导之从子也。初讷于言。人未之知。年十三。尝见周顗。顗异之。时重牛心炙。座客未啖。先割啖之。羲之于是知名。及长。尤善草隶书。为今古冠绝。累迁为右将军。不乐京师。遂往会稽。与谢安、孙绰、等游处。山阴有道士养群鹅。羲之意甚悦。道士云。为写黄庭经。当举群相赠。乃为写讫。笼鹅而去。
《晋书》卷八十〈王羲之列传〉~200~
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其任率如此。
《太平御览》卷二百三十八〈职官部三十六·右将军〉~258~
《晋中兴书》曰:「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祖正,尚书郎。父旷,淮南太守。元帝之过江也,旷首创其议。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年十三,尝谒周顗,顗察而异之。时重牛心炙,坐客未啖,顗先割啖羲之,于是始知名。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及长,尤善草隶书,为今古冠绝。累迁为右将军。不乐京师,遂往会稽。与谢安、孙绰、等游处。山阴有道士养群鹅,羲之意甚悦。道士云:『为写黄庭经,当举群相赠。』乃为写讫,笼鹅而去。」

简释

换鹅:喻以自己的高才绝技换取心爱之物,或喻书法作品高妙。唐李白《送贺宾客归越》:“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


例句

道经今为写,不虑惜鹅群。 刘长卿 过包尊师山院

枥嘶支遁马,池养右军鹅。 孟浩然 宴荣二山池(一题作〔宴〕(晏)荣山人池亭)

彭泽先生柳,山阴道士鹅。 孟浩然 寻梅道士

林栖居士竹,池养右军鹅。 孟浩然 晚春题远上人南亭

金粉为书重莫过,黄庭旧许右军多。请看今日酬恩德,何似当年为爱鹅。 景审 题所书黄庭经后(泥金正书)

鹅归逸少宅,鹤满令威家。 李商隐 喜雪

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 李白 送贺宾客归越

好鹅寻道士,爱竹啸名园。 李白 题金陵王处士水亭(此亭盖齐朝南苑。又是陆机故宅。)

山阴岂无尔,茧字换群鹅。 杜牧 鵁鶄

凤皇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杜甫 得房公池鹅

鹅费羲之墨,貂馀季子裘。 杜甫 摇落

尚书旧用裁天诏,内史新将写道经。 柳宗元 杨尚书寄郴笔知是小生本样令更商榷使尽其功辄献长句

咏雪因饶妹,书经为爱鹅。 卢纶 宴赵氏昆季书院因与会文并率尔投赠

新传左慈诀,曾与右军鹅。 卢纶 寻贾尊师

似君换得白鹅时,独凭阑干雪满池。 卢纶 赋得白鸥歌送李伯康归使

山阴妙术人传久,也说将鹅与右军。 薛涛 送扶炼师

玄堪教凤集,书好换鹅群。 陆龟蒙 又次前韵酬广文

便使笔精如逸少,懒能书字换群鹅。 陆龟蒙 自遣诗三十首

羲之俗书趁姿媚,数纸尚可博白鹅。 韩愈 石鼓歌

典故
佳人步
 
前殿金莲
 
帖地黄金
 
想故莲
 
步步莲
 
步生莲
 
步莲
 
步衬潘娘
 
步试金莲
 
步金莲
 
潘妃印中庭
 
潘妃步
 
潘妃步莲
 
稳步红莲
 
莲小承步
 
莲承步
  
踏金莲
 
金花荐步
 
金莲影散
 
金莲步步
 
金莲舞
 
金试步
 
凿地莲花
 
黄金莲

相关人物
萧宝卷
 
潘妃


《南史》卷五〈齐本纪下·废帝东昏侯〉~53~
三年,殿内火,合夕便发,其时帝犹未还,宫内诸房閤已闭,内人不得出,外人又不敢辄开,比及开,死者相枕。领军将军王莹率众救火,太极殿得全。内外叫唤,声动天地。帝三更中方还,先至东宫,虑有乱,不敢便入,参觇审无异,乃归。其后出游,火又烧璿仪、曜灵等十馀殿及柏寝,北至华林,西至秘阁,三千馀间皆尽。左右赵鬼能读西京赋,云「柏梁既灾,建章是营」。于是大起诸殿,芳乐、芳德、仙华、大兴、含德、清曜、安寿等殿,又别为潘妃起神仙、永寿、玉寿三殿,皆匝饰以金璧。其玉寿中作飞仙帐,四面绣绮,窗间尽画神仙。又作七贤,皆以美女侍侧。凿金银为书字,灵兽、神禽、风云、华炬,为之玩饰。椽桷之端,悉垂铃佩。江左旧物,有古玉律数枚,悉裁以钿笛。庄严寺有玉九子铃,外国寺佛面有光相,禅灵寺塔诸宝珥,皆剥取以施潘妃殿饰。性急暴,所作便欲速成,造殿未施梁桷,便于地画之,唯须宏丽,不知精密。酷不别画,但取绚曜而已,故诸匠赖此得不用情。又凿金为莲华以帖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莲华也。」
典故
茧帖


《岁时习俗资料汇编·月令粹编》卷四〈正月日次·十五日〉~9~
《开天遗事》:都中每至正月十五日,造面茧,以官位帖子,置其中探之,卜官位高下,或赌筵宴,以为戏笑。
典故
山阴修禊帖
 
兰亭古墨
 
兰亭字
 
禊亭晋帖


《全唐文》卷三百一〈何延之·兰亭始末记〉~3058~2~
〈兰亭〉者,晋右将军会稽内史琅琊王羲之逸少所书之诗序也。右军蝉联美胄,萧散名贤,雅好山水,尤善草隶。以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宦游山阴,与太原孙统承公、孙绰兴公、广汉王彬之道生、陈郡谢安安石、高平郤昙重熙、太原王蕴叔仁、释支遁道林,及其子凝之、徽之、操之等四十有二人,修祓禊之礼。挥毫制序,兴乐而书。用蚕玺纸、鼠须笔,遒美劲健,绝代特出。凡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字有重者,皆构别体。其中之字,最多乃有二十许字,变转悉异,遂无同者。是时殆有神助,及醒暑后,他日更书数十本,终无及者。右军亦自爱重此书,留付子孙。传至七代孙智永,即右军第五子徽之之后,安西成王咨议彦祖之孙、卢陵王胄曹昱之子、陈郡谢少卿之外甥也。与兄孝宾俱舍家入道,俗号永禅师。禅师克嗣良裘,精勤此艺,常居永欣寺阁上临书。所退笔头,置之于大竹簏;簏受一石馀,而五簏皆满。凡三十年,于阁上临真草千文八百馀本,浙江东诸寺各施一本。今有存者,犹直钱数万。孝宾改名惠欣。兄弟初落时,住会稽嘉祥寺,寺即右军之旧宅也。后以每年拜墓便近,因移此寺。自右军之坟及右军叔荟以下茔域,并置山阴县西南三十一里兰渚山下。梁武帝以欣、永二人皆能崇释教,故号所居之寺为永欣焉。事见《会稽志》。其临书之阁,至今尚在。禅师年近百岁及终,其遗书并付与弟子辩才。辩才姓袁氏,梁司空昂之元孙。博学工文,琴奕书画,皆臻其妙。每临禅师之书,逼真乱本。辩才常于寝房伏梁上凿为暗槛,以贮〈兰亭〉,宝惜贵重,甚于禅师在日。至贞观中,太宗以听政之暇,锐志玩书,临右军真草书帖,购募备尽,唯未得〈兰亭〉。寻知此书知在辩才处,乃降敕追师入内道场供养,恩赍优洽。数日后,因言次乃问及〈兰亭〉,方便善诱,无所不至。辩才确称往日侍奉先师,实尝获见,自禅师丧后,?存经丧乱,坠失不知所在。既而不获,遂放归越中。后更推究,不离辩才处,又敕追辩才入内,重问〈兰亭〉。如此者三度,竟靳固不出。上谓侍臣曰:「右军之书,朕所偏宝。就中逸少之迹,莫如〈兰亭〉,求见此书,劳于寤寐。此僧暮年,又无所用,若为得一智略之士,设谋计取之。「尚书右仆射房元龄奏曰:「监察禦史萧翼者,梁元帝之曾孙,今贯魏州莘县。负才艺,多权谋,可充此使,必当见获。」太宗遂召见翼。翼曰:「若作公使,义无得理。臣请私行诣彼,须得二王杂帖数通。」太宗依给。翼遂改冠微服至洛阳(一作潭),随商人船下至越州。又衣黄衫,极宽长潦倒,得山东书生之体。日暮入寺,巡廊以观壁画。过辨才院,止于门前。辩才遥见翼,乃问曰:「何处檀越?」翼因便前礼拜云:「弟子是北人,来此鬻蚕种。历寺纵观,幸遇禅师。」寒温既毕,语议便合,因延入房内,即共围棋抚琴,投壶握槊,谈说文史,意甚相得。乃曰:「白头如新,倾盖若旧,今后无形迹也。」便留夜宿,设缸面、药酒、茶果等。江东云缸面,犹河北称瓮头,谓初熟酒也。酣乐之后,请宾赋诗。辩才?突得来字韵,其诗曰:「初酝一缸开,新知万里来。披云同落寞,步月共徘徊。夜久孤琴思,风长旅雁哀。非君有秘术,谁照不然灰。」萧翼?突得招字韵,诗曰:「邂逅款良宵,殷勤荷胜招。弥天俄若旧,初地岂成遥。酒蚁倾还泛,心猿躁自调。谁怜失群翼,长苦弃空飘(一作良若业风飘)。」妍媸略同,彼此讽咏,恨相知之晚。通宵尽欢,明日乃去。辩才曰:「檀越间即更来。」翼乃载酒赴之,兴后作诗。如是者数次,于是诗酒为务,僧俗混然,遂经旬朔,翼示师梁元帝自画职贡图,师嗟赏不已,因谈论翰墨。翼曰:「弟子先世皆传二王楷书法,弟子自幼来耽玩,今说有数帖自随。」辩才欣然曰:「明日可携来看。」翼依期而往,出其书示辩才。辩才熟详之,曰:「是则是矣,然未佳善也。贫僧有一真迹,颇亦殊常。」翼曰:「何帖?」辩才曰:「〈兰亭〉。」翼佯笑曰:「数经乱离,真迹岂在?必是响榻伪作耳!」辩才曰:「禅师在日保惜,临亡之际,亲付于吾。付授有绪,那得参差!可明日来看。」及翼到,师自于屋梁上槛内出之。翼见讫,故驳瑕指类曰:「果是响榻书也。」纷竞不定。自示翼之后,更不复安于伏槛,并萧翼二王诸帖,并借留置于几案之间。辩才时年八十馀,每日于窗下临学数遍,其笃好也如此。自是翼往还即数,童弟等无复猜疑。后辩才赴灵汜桥南严迁家斋,翼遂私来房前,谓弟子曰:「翼遗一物在此。」童子即为开门,翼遂于案上取得〈兰亭〉,及禦府二王书帖。赴永安驿,告驿长淩曰:「我是禦史,奉敕来此。今有墨敕,可报汝都督知。」都督齐善行闻之,驰来拜谒。萧翼因宣示敕旨,具告所由。善行走使人召辩才,辩才仍在严迁家未回寺,遽见追呼,不知所以。又遣散直云,侍御史须见。及才来见,禦史乃是房中萧生也。萧翼报云:「奉敕遣来取〈兰亭〉,〈兰亭〉今得矣,故唤师来作别。」辩才闻语,哽绝良久始苏。翼便驰驿而发,至都奏禦。太宗大悦,以元龄举得其人,赏锦彩千段;擢拜翼为员外郎,加入五品,赐银瓶一、金镂瓶一、玛瑙碗一,并实以珠,内厩良马两匹,兼宝装鞍辔,庄宅各一区。太宗初怒老僧之秘吝,以其年耄,不忍加刑。数月后仍赐物三千段、谷三千石,敕越州支给。辩才不敢将入已用,回造三层宝塔。塔甚精丽,至今犹存。老僧因悸病不能强饭,惟?粥,岁馀乃卒。帝命供奉榻书人赵模、韩道政、冯承素、诸葛贞等四人,各拓数本,以赐皇太子诸王近臣。贞观二十三年,圣躬不豫,幸玉华宫含风殿。临崩,谓高宗曰:「吾欲从汝求一物。汝诚孝也,岂能违吾心耶?汝意何如?」高宗哽咽流涕,引耳听命。太宗曰:「所欲得〈兰亭〉,可与我将去。」及弓剑不遗,同轨毕至,随仙驾入元宫矣。今赵模等所拓在者,一本尚直钱数万也。人间本亦稀少,绝代之珍宝,难可再见。吾尝为左千牛将军时,随牒适越。汎巨海,登会稽,探突禹穴,访奇书。名僧处士,犹倍诸郡,固知虞预之著《会稽典录》,人物不绝,信而有徵。其辩才弟子元素,俗姓杨氏,华阴人也,汉太尉之后。六代祖期为桓元所害,子孙避难,流窜江东,后遂编贯山阴,即吾之外氏近属今殿中侍御史之族。长安三年,素师已年九十三,视听不衰,犹居永欣寺永禅师故房,亲向吾说。聊以退食之暇,略疏始末,庶将来君子,知吾心之所存,付之永、明、温、起等兄弟,其有好事同志者,亦无隐焉。于时岁在甲寅季春之月上已之日,感前修而撰此记。主上每暇隙,留神艺术,迹逾笔圣,偏重〈兰亭〉。仆开元十年四月二十七日任筠州刺史,蒙恩许拜扫至都,寻访所得委曲。缘病不获诣阙,遣男昭成皇太后挽郎、吏部常选、骑都尉永写本进。其日奉日曜门司宣敕,内出绢三十匹赐永。于是负恩荷泽,手舞足蹈,捧戴周旋,光骇闾里。仆跼天闻命,伏枕怀欣,殊恩忽临,沈屙顿减,辄题卷末,以示后代。朝议郎、行职方员外郎、上柱国何延之记。
典故
帖报金泥


《开元天宝遗事》卷下〈天宝下·泥金帖子〉
新进士才及第,以泥金书帖子附加书中,用报登科之喜。至文宗朝,遂寝削此仪也。
《开元天宝遗事》卷下〈喜信〉
新进士每及第,以泥金书帖子附于家书中,至乡曲亲戚,例以声乐相庆,谓之喜信也。
《国语辞典》:帖然  拼音:tiē rán
安定顺从的样子。《旧唐书。卷一四。马周传》:「往者贞观之初,率土霜俭,一匹绢才得一斗米,而天下帖然。」《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冯相闻语,帖然敬伏。」
分类:安定顺从
《國語辭典》:帖子  拼音:tiě zi
1.应酬的名片或书柬。《儒林外史》第四○回:「萧云仙拿了一张红帖子要武书开名字去拜。」《老残游记》第四回:「老残一面叫茶房来给了挑盒子的四百钱,一面写了个领谢帖子,送那人出去。」
2.布告、告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回:「我家店里后面一进,有六七间房子空著没有用,前几个月,就贴了一张招租的帖子。」
3.议亲的庚帖。《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教授既是要这头亲事,却问乾娘觅一个帖子。」也作「帖儿」。
《國語辭典》:妥帖  拼音:tuǒ tiē
1.稳妥得当。《文选。陆机。文赋》:「或妥帖而易施,或岨峿而不安。」《儒林外史》第四三回:「这书是杜少卿哥寄来的,说臧岐为人甚妥帖,荐来给大爷、二爷使唤。」也作「妥贴」。
2.平静、宁静。唐。陆龟蒙〈奉和袭美太湖诗〉二○首之一:「斯须风妥帖,若受命平秩。」
《國語辭典》:帖帖  拼音:tiē tiē
1.贴近、逼近的样子。唐。韩偓 雨中诗:「独自上西楼,风襟寒帖帖。」
2.安静诚服的样子。唐。韩愈 施先生墓铭:「时先生之说二经,来太学,帖帖然坐诸生下,恐不卒得闻。」宋。梅尧臣〈月下怀裴如晦宋中道〉诗:「我马卧我庭,帖帖垂颈耳。」
3.安稳平静。唐。杜牧 燕将录:「唯燕未得一日之劳,为子孙寿后世,岂能帖帖无事乎?」
4.形容平淡无奇。《朱子语类。卷一三九。论文上》:「司马迁文雄健,意思不帖帖,有战国文气象。」
《漢語大詞典》:一帖
(1).药一剂称一帖。 唐 白居易 《闻微之江陵卧病以大通中散碧腴垂云膏寄之因题四韵》:“已题一帖红消散,又封一合碧云英。” 元 王仲文《救孝子》第四折:“只到我家厢儿里取一帖药来,煎与我吃。”
(2).指一帖药。《醒世姻缘传》第二回:“这病比昨日减动六七分了;今日再一帖下去,情管都好了。”
(3).古代科举考试的一条试题。新唐书·选举志上:“博士考试,读者千言试一帖,帖三言。”
(4).一幅字帖。 宋 苏轼 《元祐六年六月自杭州召还汶公馆我于东堂阅旧诗卷次诸公韵》之二:“鬢鬚白尽成何事,一帖空存老 遂良 。”
(5).犹一盏。景德传灯录·法真禅师:“师云:侍者取一帖茶与遮僧。”
《國語辭典》:安帖  拼音:ān tiē
安定帖服。《魏书。卷五五。游明根传》:「且新附之民,服化犹近,特须安帖,不宜劳之。」《聊斋志异。卷一○。胭脂》:「判牒既下,意始安帖。」
《漢語大詞典》:春帖
即春帖子。 元 袁桷 《翰林故事莫盛于唐宋聊述旧闻拟宫词》之四:“春帖分裁閤分多,宫娥争餽纈綃罗。” 清 吴伟业 《读史偶述》诗之五:“閤门春帖点霜毫,玉尺量身赐锦袍。” 姚华 《论文后编·目录下》:“其立名也,始仍桃符之称,今成楹联之号,中更门帖,亦云堂对,或於春帖为隣,亦与青词相附。”参见“ 春帖子 ”。
分類:春帖子
《漢語大詞典》:春帖子
又称春帖、春端帖、春端帖子。 宋 制,翰林一年八节要撰作帖子词。或歌颂升平,或寓意规谏,贴于禁中门帐。于立春日撰作的帖子词,称“春帖子”。多为五、七言绝句。其体工丽。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七:“ 欧公 与 王禹玉 、 范忠文 同在禁林,故事进春帖子,自皇后贵妃以下,诸閤皆有。” 宋 周密 武林旧事·立春:“﹝立春日﹞学士院撰进春帖子。” 陈衍 《辽诗纪事·无名氏》:“《高丽图经》: 广化门 ,王府之偏门也,榜周易繇辞五字,仍有春帖子云云。”参阅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十。
分類:春帖子
《漢語大詞典》:书帖(書帖)
(1).书写简帖。 唐 杜甫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序:“昔者 吴 人 张旭 善草书书帖,数尝於 鄴县 见 公孙大娘 舞西河剑器,自此草书长进。”
(2).指书札、柬帖。 唐 温庭筠 《洞户二十二韵》:“画图惊走兽,书帖得来禽。” 曾益 等注:“ 唐 李绰 尚书故实:‘ 王内史 书帖中有与 蜀郡 太守书,求樱桃来禽,日给藤子。’”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三:“ 元丰 中, 王荆公 居 半山 ,好观佛书,每以故金漆版代书帖与朋儕往来者。”《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那同年偶翻桌上书帖,看见了这封家书,写得好笑,故意朗诵起来。” 梁斌 《播火记》四:“两个人又说了一会子 江涛 入狱的事, 贵他娘 又动了一会子悲伤,才离开 柏树坟 ,走到 春兰 家里,和 春兰 定规好,请人写了书帖送过去。”
《漢語大詞典》:书帖(書帖)
字帖;墨迹。 宋 梅尧臣 《张圣民学士出御书并法帖共阅之》诗:“刑政二字布楷法,古今书帖未足观。”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十:“士大夫家,亦有爱其书帖者,皆藏去,以为清玩。”
分類:字帖墨迹
《國語辭典》:法帖  拼音:fǎ tiè
1.供人临摹或欣赏的名人书法拓印本。《法帖谱系。杂说上。刘丞相私第本》:「刘丞相既刻法帖于郡斋,复依仿前本,刻石十卷,以归私第。」《儒林外史》第五五回:「他的字写的最好,却又不肯学古人的法帖。」
2.僧寺的公文或僧人的书简。《水浒传》第六回:「清长老道:『好,好。师兄多时不曾有法帖来。』」
《漢語大詞典》:写经换鹅(寫經换鵝)
晋书·王羲之传:“ 山阴 有一道士,养好鹅, 羲之 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羣相赠耳。’ 羲之 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后遂以为典实。按白孔六帖卷九五亦记此事,谓所写为《黄庭经》
分類:典实
《漢語大詞典》:换群鹅(换羣鵝)
犹换鹅。
分類:换鹅
《漢語大詞典》:换鹅(换鵝)
晋 代书法家 王羲之 写经换鹅的典故。晋书·王羲之传:“又 山阴 有一道士,养好鹅, 羲之 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羣相赠耳。’ 羲之 欣然写毕,笼鹅而归。”按,白孔六帖卷九五作“写《黄庭经》”。 宋 陈与义 《送张迪功赴南京掾》诗之二:“看客休题凤,将书莫换鹅。”
《漢語大詞典》:换鹅经(换鵝經)
《黄庭经》,或谓道德经。 王羲之 曾写以换鹅,故称。四朝闻见录附录载 元 仇远 《题保母帖》诗:“大字无过《瘞鹤铭》,小字亦有换鹅经。” 宋 苏舜钦 《丹阳子高得逸少〈瘗鹤铭〉于焦山之下来求诗因作长句以寄》:“ 山阴 不见换鹅经, 京口 今存《瘞鹤铭》。”参见“ 换鹅 ”。
《漢語大詞典》:换鹅(换鵝)
晋 代书法家 王羲之 写经换鹅的典故。晋书·王羲之传:“又 山阴 有一道士,养好鹅, 羲之 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羣相赠耳。’ 羲之 欣然写毕,笼鹅而归。”按,白孔六帖卷九五作“写《黄庭经》”。 宋 陈与义 《送张迪功赴南京掾》诗之二:“看客休题凤,将书莫换鹅。”
《漢語大詞典》:笼鹅(籠鵝)
以笼置鹅。晋书·王羲之传:“ 山阴 有一道士,养好鹅, 羲之 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羣相赠耳。’ 羲之 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后以“笼鹅”指 王羲之 以字换鹅事。 唐 李白 《王右军》诗:“ 右军 本清真,瀟洒出风尘。 山阴 过羽客,爱此好鹅宾。扫素写《道经》,笔精妙入神。书罢笼鹅去,何曾别主人。”
《漢語大詞典》:道士鹅(道士鵝)
《晋书·王羲之传》载: 山阴 道士养好鹅, 羲之 因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 羲之 欣然写毕,笼鹅而归。后因以为典实。 唐 孟浩然 《寻梅道士》诗:“ 彭泽 先生柳, 山阴 道士鹅。” 宋 黄庭坚 《自咸平至太康鞍马间得十小诗寄怀晏叔原》:“诗入 鸡林寺 ,书邀道士鹅。” 清 朱彝尊 《万岁通天帖歌赠王舍人》:“试将射的仙人鹤,笼作 山阴 道士鹅。”
分類:山阴道士
《漢語大詞典》:鹅经(鵝經)
(1).指 王羲之 为换鹅所写的道德经。 宋 苏轼 《闻钱道士与越守穆父饮酒送二壶》诗:“一纸鹅经 逸少 醉,他年《鹏赋》 謫仙 狂。”参见“ 鹅羣 ”。
(2).《黄庭经》的别称。 元 卢大雅 《舟中寄张外史》诗:“输与仙都老居士,一帘山雨听《鹅经》。”
分類:王羲之
《漢語大詞典》:鹅群(鵝羣)
(1).成群的鹅。特指 晋 王羲之 书道德经所换之群鹅。典出晋书·王羲之传:“又 山阴 有一道士,养好鹅, 羲之 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羣相赠耳。’ 羲之 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唐 刘长卿 《过包尊师山院》诗:“《道经》终为写,不虑惜鹅羣。” 唐 陆龟蒙 《又次前韵酬广文》:“玄堪教凤集,书好换鹅羣。”
(2).即鹅群帖。 明虞堪《赠倪云镇》诗:“尚想君家清閟阁,临池谁见搨《鹅羣》。” 清 查慎行 《送陈子文出守石阡》诗之五:“碑版光传照裔文,临池妙手继《鹅羣》。”参见“ 鹅羣帖 ”。
《國語辭典》:鹅群帖(鵝群帖)  拼音:é qún tiè
行草尺牍,为王献之所书,收入宋《淳化阁帖》中。墨迹已佚,后传有宋米芾临本。
《國語辭典》:莲步(蓮步)  拼音:lián bù
指女子婀娜多姿的步履。参见「潘妃金莲」条。宋。孔平仲 观舞诗:「云鬟应节低,莲步随歌转。」《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七:「正轻移莲步走进门来,道元目不转睛看上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