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全部 11典故 3词典 8
典故
魑魅喜人过


《全唐诗》卷二百二十五〈天末怀李白〉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典故
毁犀得螭
 
海上燃犀
 
照幽怪
 
照浊水昏
 
照魑魅
  
燃犀下照
 
燃犀人
 
燃灵犀
 
爨犀船
 
牛渚宵明
  
牛渚燃犀
  
犀惭水府
    
犀灯
 
生犀不敢烧
 
赤帻惊幽渚


《异苑》卷七
晋温峤至牛渚矶,闻水底有音乐之声,水深不可测。传言下多怪物,乃燃犀角而照之。须臾,见水族覆火,奇形异状,或乘马车著赤衣帻。其夜,梦人谓曰:「与君幽明道阁,何意相照耶?」峤甚恶之,未几卒。
《晋书》卷六十七〈温峤列传〉~795~
朝议将留辅政,峤以导先帝所任,固辞还藩。复以京邑荒残,资用不给,峤借资蓄,具器用,而后旋于武昌。至牛渚矶,水深不可测,世云其下多怪物,峤遂燬犀角而照之。须臾,见水族覆火,奇形异状,或乘马车著赤衣者。峤其夜梦人谓己曰:「与君幽明道别,何意相照也?」意甚恶之。峤先有齿疾,至是拔之,因中风,至镇未旬而卒,时年四十二。

简释

爨犀船:咏奇异事物。唐杜甫《覆舟二首》之二:“徒闻斩蚊剑,无复爨犀船。”

典故 
御魑魅
 
投魑

相关人物
梼杌
 
浑敦
 
穷奇
 
 
饕餮


《春秋左传·文公十八年》
「舜臣尧,宾于四门,流四凶族。浑敦、穷奇、梼杌、饕餮,投诸四裔,以禦螭魅。」晋·杜预注:「投,弃也。裔,远也。放之四远,使当螭魅之灾。螭魅,山林异气所生,为人害者。」
《春秋左传·宣公三年》
「螭魅罔两。」晋·杜预注:「螭,山神,兽形。魅,怪物。」

例句

金榜荣名俱失尽,病身为庶更投魑。 刘言史 偶题二首之一

从来御魑魅,多为才名误。 杜甫 有怀台州郑十八司户

禦魅恩犹贷,思贤泪自潸。 柳宗元 酬韶州裴曹长使君寄道州吕八大使因以见示二十韵一首

八族未来谁北拱,四凶犹在莫南巡。 罗隐 湘妃庙

《國語辭典》:魑魅  拼音:chī mèi
传说中山林间害人的精怪。人面兽身四足,好魅惑人,为山林异气所生。唐。杜甫 天末怀李白诗:「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元。关汉卿《单刀会》第四折:「藏之则鬼神遁迹,出之则魑魅潜踪。」也作「螭魅」。
《國語辭典》:螭魅  拼音:chī mèi
传说中山林间害人的精怪。人面兽身四足,为山川木石之精气蕴积化育而成。《左传。宣公三年》:「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文选。陆机。挽歌诗三首之二》:「寿堂延螭魅,虚无自相宾。」也作「魑魅」。
《漢語大詞典》:妖魑
犹妖魅,鬼怪。 唐 李颀 《爱敬寺古藤歌》:“风雷霹靂连黑枝,人言其下藏妖魑。”《西游记》第六七回:“驱神使将,拘到妖魑。”
分類:妖魅鬼怪
《國語辭典》:山魑  拼音:shān chī
传说中一种由山林异气所生的害人怪物。唐。皇甫枚《王知古》:「直方起而抚髀曰:『山魑木魅,亦知人间有张直方耶?』且止知古。」
《漢語大詞典》:魈魑
犹魑魅。 明 张居正 《答闽中开府汪南溟书》:“蠢兹小丑,魈魑蟣蝨,何足当其剸割乎!”参见“ 魑魅 ”。
《國語辭典》:魑魅  拼音:chī mèi
传说中山林间害人的精怪。人面兽身四足,好魅惑人,为山林异气所生。唐。杜甫 天末怀李白诗:「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元。关汉卿《单刀会》第四折:「藏之则鬼神遁迹,出之则魑魅潜踪。」也作「螭魅」。
《漢語大詞典》:魑祟
鬼怪。 明 徐渭 《修拄杖首修发网次前韵》:“櫛束起鬔鬆,嘲呼免魑祟。”
分類:鬼怪
《分类字锦》:照见魑魅(照见魑魅)
别国洞冥记钓影山有望蟾阁十二丈上有金镜广四尺元封中有祇国献此镜照见魑魅不获隐形
分类:
《國語辭典》:魑魅魍魉(魑魅魍魎)  拼音:chī mèi wǎng liǎng
魑魅,山中精怪。魍魉,水中怪物。魑魅魍魉指传说中的鬼怪。后亦用以比喻各种各样的坏人。《三国志。卷六四。吴书。诸葛恪传》:「藜蓧稂莠,化为善草。魑魅魍魉,更成虎士。」《西游记》第一一回:「僧尼道俗,走兽飞禽,魑魅魍魉,滔滔都奔走那轮回之下,各进其道。」
分類:害人鬼怪
《漢語大詞典》:魑魅罔两(魑魅罔兩)
见“ 魑魅魍魎 ”。
《國語辭典》:魑魅魍魉(魑魅魍魎)  拼音:chī mèi wǎng liǎng
魑魅,山中精怪。魍魉,水中怪物。魑魅魍魉指传说中的鬼怪。后亦用以比喻各种各样的坏人。《三国志。卷六四。吴书。诸葛恪传》:「藜蓧稂莠,化为善草。魑魅魍魉,更成虎士。」《西游记》第一一回:「僧尼道俗,走兽飞禽,魑魅魍魉,滔滔都奔走那轮回之下,各进其道。」
分類:害人鬼怪
《國語辭典》:燃犀  拼音:rán xī
烛照明察。参见「燬犀」条。宋。辛弃疾 水龙吟。举头西北浮云词:「待燃犀下看,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惨。」
《漢語大詞典》:牛渚怪
晋 温峤 在 牛渚矶 燃犀照怪的典故。 宋 王安石 《雨花台》诗:“南上欲穷 牛渚 怪,北寻难忘 草堂 灵。” 宋 陆游 《客怀》诗:“坚坐懒穷 牛渚 怪,倦游何恨 雁门 踦。”参见“ 犀照牛渚 ”。
《漢語大詞典》:犀照牛渚
晋书·温峤传:“﹝ 温嶠 ﹞至 牛渚磯 ,水深不可测,世云其下多怪物, 嶠 遂燬犀角而照之。须臾,见水族覆火,奇形异状,或乘马车著赤衣者。 嶠 其夜梦人谓己曰:‘与君幽明道别,何意相照也?’意甚恶之。 嶠 先有齿疾,至是拔之,因中风,至镇未旬而卒。”后多用“犀照牛渚”喻洞察幽微。 明 高启 《青丘子歌》:“高攀天根探月窟,犀照 牛渚 万怪呈。”亦省作“ 犀照 ”。 清 袁枚 《黄河秋决闻陕督尹公移节清江寄呈》诗之二:“麈谈立止 黄河 蜀,犀照应愁水府寒。”《世无匹》第六回:“幸各大人犀照高悬,寃情洞见,乞赐超豁。”
分類:洞察幽微
《漢語大詞典》:牛渚犀
比喻用以揭露黑暗或怪异之物。 清 郑鉽 《夜光木歌》:“尔胡不学 牛渚 犀,驱逐鬼怪清鲸鯢。” 清 黄景仁 《登泗上楼》诗:“百灵自掣 龟山 锁,万怪须然 牛渚 犀。”参见“ 犀照牛渚 ”。
《漢語大詞典》:犀照牛渚
晋书·温峤传:“﹝ 温嶠 ﹞至 牛渚磯 ,水深不可测,世云其下多怪物, 嶠 遂燬犀角而照之。须臾,见水族覆火,奇形异状,或乘马车著赤衣者。 嶠 其夜梦人谓己曰:‘与君幽明道别,何意相照也?’意甚恶之。 嶠 先有齿疾,至是拔之,因中风,至镇未旬而卒。”后多用“犀照牛渚”喻洞察幽微。 明 高启 《青丘子歌》:“高攀天根探月窟,犀照 牛渚 万怪呈。”亦省作“ 犀照 ”。 清 袁枚 《黄河秋决闻陕督尹公移节清江寄呈》诗之二:“麈谈立止 黄河 蜀,犀照应愁水府寒。”《世无匹》第六回:“幸各大人犀照高悬,寃情洞见,乞赐超豁。”
分類:洞察幽微
《漢語大詞典》:犀火
犀角燃烧的火焰。喻锐利的目光。《玉娇梨》第九回:“我小姐这一片爱才心肠可质鬼神,一双识才俊眼犹如犀火。”参见“ 犀照牛渚 ”。
《漢語大詞典》:犀照牛渚
晋书·温峤传:“﹝ 温嶠 ﹞至 牛渚磯 ,水深不可测,世云其下多怪物, 嶠 遂燬犀角而照之。须臾,见水族覆火,奇形异状,或乘马车著赤衣者。 嶠 其夜梦人谓己曰:‘与君幽明道别,何意相照也?’意甚恶之。 嶠 先有齿疾,至是拔之,因中风,至镇未旬而卒。”后多用“犀照牛渚”喻洞察幽微。 明 高启 《青丘子歌》:“高攀天根探月窟,犀照 牛渚 万怪呈。”亦省作“ 犀照 ”。 清 袁枚 《黄河秋决闻陕督尹公移节清江寄呈》诗之二:“麈谈立止 黄河 蜀,犀照应愁水府寒。”《世无匹》第六回:“幸各大人犀照高悬,寃情洞见,乞赐超豁。”
分類:洞察幽微
《漢語大詞典》:犀焰
犀角燃烧的火焰。 唐 刘禹锡 《历阳书事七十韵》:“茧纶牵拨剌,犀焰照澄泓。”参见“ 犀照牛渚 ”。
《漢語大詞典》:犀照牛渚
晋书·温峤传:“﹝ 温嶠 ﹞至 牛渚磯 ,水深不可测,世云其下多怪物, 嶠 遂燬犀角而照之。须臾,见水族覆火,奇形异状,或乘马车著赤衣者。 嶠 其夜梦人谓己曰:‘与君幽明道别,何意相照也?’意甚恶之。 嶠 先有齿疾,至是拔之,因中风,至镇未旬而卒。”后多用“犀照牛渚”喻洞察幽微。 明 高启 《青丘子歌》:“高攀天根探月窟,犀照 牛渚 万怪呈。”亦省作“ 犀照 ”。 清 袁枚 《黄河秋决闻陕督尹公移节清江寄呈》诗之二:“麈谈立止 黄河 蜀,犀照应愁水府寒。”《世无匹》第六回:“幸各大人犀照高悬,寃情洞见,乞赐超豁。”
分類:洞察幽微
《漢語大詞典》:犀照牛渚
晋书·温峤传:“﹝ 温嶠 ﹞至 牛渚磯 ,水深不可测,世云其下多怪物, 嶠 遂燬犀角而照之。须臾,见水族覆火,奇形异状,或乘马车著赤衣者。 嶠 其夜梦人谓己曰:‘与君幽明道别,何意相照也?’意甚恶之。 嶠 先有齿疾,至是拔之,因中风,至镇未旬而卒。”后多用“犀照牛渚”喻洞察幽微。 明 高启 《青丘子歌》:“高攀天根探月窟,犀照 牛渚 万怪呈。”亦省作“ 犀照 ”。 清 袁枚 《黄河秋决闻陕督尹公移节清江寄呈》诗之二:“麈谈立止 黄河 蜀,犀照应愁水府寒。”《世无匹》第六回:“幸各大人犀照高悬,寃情洞见,乞赐超豁。”
分類:洞察幽微
《國語辭典》:四凶  拼音:sì xiōng
相传尧舜时四个凶恶的部族首领。《左传。文公十八年》:「舜臣尧,宾于四门,流四凶族:浑敦、穷奇、梼杌、饕餮,投诸四裔,以禦螭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