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愁单阏

相关人物
贾谊


《史记》卷八十四《贾生列传》
「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有鸮飞入贾生舍,止于坐隅。楚人命鸮曰『服』。贾生既以适居长沙,长沙卑湿,自以为寿不得长,伤悼之,乃为赋以自广。其辞曰:单阏之岁兮,四月孟夏,庚子日施兮,服集予舍,止于坐隅,貌甚閒暇。异物来集兮,私怪其故,发书占之兮,筴言其度。」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徐广曰:『岁在卯曰单阏。文帝六年岁在丁卯。』」

典故
相关人物
实沈
 
阏伯
 
高辛氏


《春秋左传·昭公元年》
昔高辛氏有二子,伯曰阏伯,季曰实沈,居于旷林,不相能也。日寻干戈,以相征讨。后帝不臧,迁阏伯于商丘,主辰。商人是因,故辰为商星。迁实沈于大夏,主参,唐人是因,以服事夏商,其季世曰唐叔虞。当武王邑姜方震大叔,梦帝谓已,余命而子曰虞,将与之唐属诸参,而蕃育其子孙,及生有文在其手曰虞,遂以命之,及成王灭唐,而封大叔焉。故参为晋星。

例句

阏伯去已久,高丘临道旁。人皆有兄弟,尔独为参商。 高适 宋中十首之十

《國語辭典》:阏氏(閼氏)  拼音:yān zhī
汉时匈奴君长的嫡妻称为「阏氏」。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世间那有如此女人,若得他做阏氏,我愿足矣。」
《國語辭典》:夭阏(夭閼)  拼音:yǎo è
受阻折而中断。亦指早死。《庄子。逍遥游》:「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唐。白居易夏日作〉诗:「庶几无夭阏,得以终天年。」也作「夭遏」。
《漢語大詞典》:单阏(單閼)
岁阴名。卯年的别称。尔雅·释天:“﹝太岁﹞在卯曰单閼。”史记·天官书:“单閼岁,岁阴在卯、星居子。” 司马贞 索隐引 李巡 曰:“阳气推万物而起,故曰单閼。” 汉 贾谊 《鵩鸟赋》:“单閼之岁兮,四月孟夏,庚子日斜兮,鹏集予舍。” 清 恽敬 《祭张皋文文》:“单閼之举,子罢予解,北上折翼,嗷於中野。”
分類:岁阴
《國語辭典》:阏伯(閼伯)  拼音:è bó
人名。生卒年不详。为高辛氏长子。因与弟实沈不合,迁徙至商丘。见《左传。昭公元年》。
分類:商星
《漢語大詞典》:壅阏(壅閼)
壅遏。 汉 刘向 列女传·楚处庄侄传:“妾县邑之女也,欲言隐事於王,恐壅閼蔽塞,而不得见闻。”资治通鉴·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卿奏:‘ 安 ( 淮南王 刘安 )壅閼奋击 匈奴 者,格明詔,当弃市。’”明史·郭正域传:“ 一贯 遂嗾给事中 杨应文 、御史 康丕扬 劾礼部壅閼羣议,不以实闻。” 清 薛福成 《应诏陈言疏》:“若是而为,运道有壅閼之虞,京仓有闕乏之患,必不然矣。”
《國語辭典》:阏逢(閼逢)  拼音:è féng
太岁在甲称为「阏逢」。也作「阏蓬」、「焉逢」。
分類:十干纪年
《國語辭典》:阏与(閼與)  拼音:yù yǔ
地名。战国时韩邑,在今山西省和顺县西北。
《漢語大詞典》:填阏(填閼)
亦作“ 填淤 ”。 淤泥。亦指沉积;淤塞。史记·河渠书:“渠就,用注填閼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餘顷,收皆亩一鐘。”《汉书·沟洫志》:“如使不及今冬成,来春桃华水盛,必羡溢,有填淤反壤之害。” 唐 杜甫 《溪涨》:“马嘶未敢动,前有深填淤。” 宋 司马光 《户部侍郎周公神道碑》:“ 六塔渠 广四十餘步……自 河 徙以来,填閼成高陆。” 清 刘大櫆 《通江府通判许君传》:“ 松江 河道细狭,易至填淤,填淤则舟楫不通,而民田亦无以灌溉。”
《國語辭典》:雍阏(雍閼)  拼音:yōng è
阻塞不通。《汉书。卷五三。景十三王传。中山靖王刘胜传》:「今臣雍阏不得闻,谗言之徒蜂生。」
分類:阻塞
《漢語大詞典》:沈阏(沈閼)
(1). 实沉 与 阏伯 ,传说中的人物名。相传为 高辛氏 ( 帝喾 )之子。 实沉 与其兄 阏伯 不和,时动干戈。 尧 因迁 实沉 于 大夏 ,主参星;迁 阏伯 于 商丘 ,主辰星。见左传·昭公元年。后因以“沉閼”作兄弟相残的典故。隋书·河间王弘传:“王之昏主,心若豺狼,讎忿同胞,有逾 沈 閼 。”
(2).沉滞阻塞。引申为官职未得升迁。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二:“是时 叔元 方隆隆炎炎, 何 姜 皆沉閼未遇,非读书养气,那得如许风骨!”
《漢語大詞典》:堤阏(隄閼)
堤坝上壅水的闸板。新唐书·于頔传:“ 頔 行县,命脩復隄閼,岁获秔稻蒲鱼无虑万计。”宋史·河渠志六:“ 宣和 元年二月,臣僚言:‘ 江 、 淮 、 荆 、 汉 间,荒瘠弥望,率古人一亩十钟之地,其隄閼、水门、沟澮之迹犹存。’”
分類:堤坝
《漢語大詞典》:拥阏(擁閼)
壅塞;阻滞。史记·天官书:“土与水合,穰而拥閼,有覆军,其国不可举事。”史记·朝鲜列传:“ 真番 旁众国欲上书见天子,又拥閼不通。” 宋 张齐贤 《洛阳缙绅旧闻记·安中令大度》:“某为京留守 河东 节度使,岂有前后奏章皆不下,必有所拥閼尔。”
分類:壅塞阻滞
《漢語大詞典》:郁阏(鬱閼)
亦作“ 鬱遏 ”。
(1).犹郁滞。吕氏春秋·古乐:“民气鬱閼而滞著,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 高诱 注:“閼读曰遏止之遏。”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二·升麻:“升麻葛根汤乃发散阳明风寒药也, 时珍 用治阳气鬱遏及元气下陷诸病。”
(2).谓受压抑,遏止。 唐 陆龟蒙 《怪松图赞》序:“及其壮也,力与石鬦,乘阳之威,怒己之轧,拔而将升,卒不胜其压,拥勇鬱遏,坌愤激訐,然后大丑彰於形质,天下指之为怪木。”
分類:压抑遏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