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穿针女
 
七夕穿针
 

《西京杂记》卷一~072~
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俱以习之。
《荆楚岁时记》~45~
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彩缕穿七也针。或以金银玉石为针,陈几筵酒脯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瓜上,则以为符应。

例句

穿针楼上闭秋烟,织女佳期又隔年。 李群玉 秋登涔阳城

典故 
执燧奔

相关人物
针尹


《春秋左传·定公四年》
「针尹固与王同舟,王使执燧象以奔吴师。」晋·杜预注:「烧火燧系象尾,使赴吴师,惊却之。」

例句

吴师惊燧象,燕将警奔牛。 孔绍安 结客少年场行

执燧奔吴战,量舟入魏墟。 李峤

典故
杨高郭玉针

相关人物
郭玉


《后汉书》卷八十二下〈方术列传下·郭玉〉~2735~
郭玉者,广汉雒人也。初,有老父不知何出,常渔钓于涪水,因号涪翁。乞食人閒,见有疾者,时下针石,辄应时而效,乃著针经、诊脉法传于世。弟子程高寻求积年,翁乃授之。高亦隐迹不仕。玉少师事高,学方诊六微之技,阴阳隐侧之术。和帝时,为太医丞,多有效应。帝奇之,仍试令嬖臣美手腕者与女子杂处帷中,使玉各诊一手,问所疾苦。玉曰:「左阳右阴,脉有男女,状若异人。臣疑其故。」帝叹息称善。
典故

《韩非子》卷七〈喻老〉~397~
有形之类,大必起于小;行久之物,族必起于少。故曰: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欲制物者于其细也,故曰:『图难于其易也,为大于其细也。』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故曰:白圭之行堤也塞其穴,丈人之慎火也涂其隙。是以白圭无水难,丈人无火患。此皆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者也。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公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故良医之治病也,攻之于腠理,此皆争之于小者也。夫事之祸福亦有腠理之地,故曰:『圣人蚤从事焉。』
《盐铁论》卷六《箴石》~40~
丞相曰:「吾闻诸郑长者曰:『君子正颜色,则远暴嫚;出辞气,则远鄙倍矣。』故言可述,行可则。此有司夙昔所愿睹也。若夫剑客论、博奕辩,盛色而相苏,立权以不相假,使有司不能取贤良之议,而贤良、文学被不逊之名,窃为诸生不取也。公孙龙有言:『论之为道辩,故不可以不属意,属意相宽,相宽其归争,争而不让,则入于鄙。』今有司以不仁,又蒙素餐,无以更责雪耻矣。县官所招举贤良、文学,而及亲民伟仕,亦未见其能用箴石而医百姓之疾也。」
《國語辭典》:针线(針線)  拼音:zhēn xiàn
针与线。《儒林外史》第一三回:「就把收的王观察的个旧枕箱,把与他盛花儿针线。」《红楼梦》第五七回:「说著,便起身携了针线,进别房去了。」
《國語辭典》:针线(針線)  拼音:zhēn xian
缝纫、刺绣等工作或作品。《红楼梦》第二四回:「且说宝玉因被袭人找回房去,只见鸳鸯歪在床上看袭人的针线呢!」《文明小史》第三九回:「我有个堂房侄女,今年十八岁,做得一手好针线。」
《國語辭典》:金针(金針)  拼音:jīn zhēn
1.传说郑侃女采娘七夕时乞巧于织女,织女遗以金针,谓当得奇巧。见唐。冯翊《桂苑丛谈。史遗》。后用以比喻秘诀。金。元好问 论诗绝句三首之三:「鸳鸯绣了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
2.针灸时所使用的金属长针。古时多以金、银制成,今多为不锈钢针。参见「毫针」条。
3.萱草的花。参见「萱草」条。
《國語辭典》:金针度人(金針度人)  拼音:jīn zhēn dù rén
比喻将某种秘法、诀窍传授他人。语本金。元好问 论诗绝句三首之三:「鸳鸯绣了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
《國語辭典》:金针菜(金針菜)  拼音:jīn zhēn cài
百合科「萱草」、「黄花」的别名。参见「萱草」条。
《漢語大詞典》:穿针(穿針,穿鍼)
亦作“ 穿鍼 ”。
(1).将线穿入针孔。 北周 庾信 《对独赋》:“灯前桁衣疑不亮,月下穿针觉最难。”
(2).旧时风俗,农历七月七日夜妇女穿七孔针向织女星乞求智巧。 唐 王勃 《七夕赋》:“海人支石之机,江女穿鍼之阁。” 明 何景明 《七夕》诗:“闺中擣素思关塞,楼上穿针待女牛。” 冰心 《寄小读者》二四:“席散后,我忽忆未效穿针乞巧故事,否则也在黑暗中撮弄她们一下子,增些欢笑。”
《國語辭典》:针砭(針砭)  拼音:zhēn biān
1.一种以石针刺经脉穴道的治疗方法。宋。祖士衡《西斋话记》:「陇州道士曾若虚者,善医,尤得针砭之妙术。」也作「针砭」。
2.比喻规劝过失。《红楼梦》第九八回:「那宝钗任人诽谤,并不介意,只窥察那宝玉心病,暗下针砭。」也作「针砭」。
《國語辭典》:针砭(鍼砭)  拼音:zhēn biān
1.一种以石针刺经脉穴道的治病方法。宋。苏辙〈次韵子瞻渼陂鱼〉诗:「少年勿笑贪七箸,老病行看费针砭。」也作「针砭」。
2.比喻规劝过失。宋。范成大晞真阁留别方道士宾实〉诗:「时时苦语见针砭,邂逅天涯得三益。」也作「针砭」。
《國語辭典》:秧针(秧針)  拼音:yāng zhēn
初生的稻秧。宋。卢炳 减字木兰花。莎衫筠笠词:「绿水千畦,惭愧秧针出得齐。」
分類:初生稻秧
《漢語大詞典》:针楼(針樓)
西京杂记卷一:“ 汉 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鍼於 开襟楼 ,俱以习之。”太平御览卷八三○引 南朝 梁 顾野王 《舆地志》:“ 齐武 起 曾城观 ,七月七日宫人登之穿针,世谓穿针楼。”后以“针楼”谓妇女所居之楼。 唐 沈佺期 《牛女》诗:“粉席秋期缓,针楼别怨多。” 唐 陈元初 《忆长安·七月》诗:“七夕针楼竞出,中元香供初移。”
分類:妇女所居
《漢語大詞典》:针石(針石)
亦作“鍼石”。
(1).用砭石制成的石针。古代针灸用石针,后世用金针。韩非子·喻老:“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在肌肤,鍼石之所及。”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 和 鹊 虽不长生,而针石不可谓非济命之器也。” 唐 元稹 《授牛元翼深冀州节度使制》:“汤沐具而蟣虱相吊,针石炽而痈疽立溃。” 明 李东阳 《吴原博修撰医俗亭》诗:“託君多病躯,藉此鍼石手。”
(2).即砭石。形如玉,可以制针灸用的石针。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四·砭石:“按《东山经》云: 高氏之山 , 鳧丽之山 ,皆多针石。 郭璞 注云:可为砭针也。”
(3).比喻摆脱困阨或解除弊病的手段。 汉 桓宽 盐铁论·国病:“万里之朝,日闻唯唯,而后闻诸生之愕愕,此乃公卿之良药鍼石。”
《漢語大詞典》:针芥(針芥)
亦作“鍼芥”。
(1).喻极细微之处或极细小的事物。 清 张岱 陶庵梦忆·虎丘中秋夜:“听者寻入鍼芥,心血为枯,不敢击节,惟有点头。”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促织:“遂於蒿莱之中,侧听徐行,似寻针芥。”
(2).被磁石吸引的针和被琥珀吸引的芥。 清 龚自珍 《阮尚书年谱第一序》:“公知人若水镜,受善若鍼芥。”参见“ 针芥相投 ”。
《國語辭典》:针芥相投(針芥相投)  拼音:zhēn jiè xiāng tóu
磁石吸铁针,琥珀能黏芥子。比喻双方言语、性情、意见等相投合。元。马臻〈送僧山云上人〉诗:「钱塘烟草无心遇,针芥相投杜德机。」也作「针锋相投」。
《國語辭典》:针芥相投(鍼芥相投)  拼音:zhēn jiè xiāng tóu
磁石吸引铁针,琥珀黏取芥子。比喻人的性情相契合。
分類:磁石琥珀
《國語辭典》:针锋(針鋒)  拼音:zhēn fēng
针尖。比喻细微之处。南朝梁。元帝谢敕送齐王端像还启:「瞻彼堵墙,不足为喻。立处针锋,弗云易拟。」唐。李商隐 题僧壁诗:「大去便应欺粟颗,小来兼可隐针锋。」
分類:针尖细微
《國語辭典》:针神(針神)  拼音:zhēn shén
精于缝纫、刺绣的女子。语本晋。王嘉《拾遗记》卷七:「夜来妙于针工,虽处于深帷重幄之内,不用灯烛之光,裁制立成。非夜来所缝制,帝则不服。宫中号曰『针神』。」清。龚自珍 己亥杂诗三一五首之一八五:「娇小温柔播六亲,兰姨琼姊各沾巾。九泉肯受狂生誉?艺是针神貌洛神。」
《骈字类编》:一针(一针)
后汉书郭玉传玉仁爱不矜虽贫贱厮养治必尽其心力而医疗贵人时或不愈帝乃令贵人羸服变处一针即差女又针同通典见一 下
分类:一针
《漢語大詞典》:穿针楼(穿針樓)
相传 南朝 齐武帝 建 层城观 ,七夕宫女登之穿针,称为“穿针楼”。 南朝 梁 庾肩吾 《奉使江州舟中七夕》诗:“莫言 相送浦 ,不及 穿针楼 。”参见“ 穿针 ”。
《漢語大詞典》:穿针(穿針,穿鍼)
亦作“ 穿鍼 ”。
(1).将线穿入针孔。 北周 庾信 《对独赋》:“灯前桁衣疑不亮,月下穿针觉最难。”
(2).旧时风俗,农历七月七日夜妇女穿七孔针向织女星乞求智巧。 唐 王勃 《七夕赋》:“海人支石之机,江女穿鍼之阁。” 明 何景明 《七夕》诗:“闺中擣素思关塞,楼上穿针待女牛。” 冰心 《寄小读者》二四:“席散后,我忽忆未效穿针乞巧故事,否则也在黑暗中撮弄她们一下子,增些欢笑。”
《國語辭典》:燧象  拼音:suì xiàng
尾巴系有火把的象。《左传。定公四年》:「王使执燧象,以奔吴师。」唐。孔绍安结客少年场行〉:「吴师惊燧象,燕将警奔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