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汗青简蠹
 
苍筠无汗

相关人物
吴祐


《后汉书》卷六十四〈吴延史卢赵列传·吴祐〉~2099~
吴祐字季英,陈留长垣人也。父恢,为南海太守。祐年十二,随从到官。恢欲杀青简以写经书,祐谏曰:「今大人踰越五领,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昔马援以薏苡兴谤,王阳以衣囊徼名。嫌疑之閒,诚先贤所慎也。」恢乃止,抚其首曰:「吴氏世不乏季子矣。」及年二十,丧父,居无檐石,而不受赡遗。常牧豕于长垣泽中,行吟经书。遇父故人,谓曰:「卿二千石子而自业贱事,纵子无耻,柰先君何?」祐辞谢而已,守志如初。
典故

《穆天子传》卷五〈古文〉
天子东游,次于雀梁,●蠹书于羽林。晋·郭璞注:「谓暴书蠹虫。」

例句

古史散左右,诗书置后前。岂殊蠹书虫,生死文字间。 韩愈 杂诗

典故
汲冢刊谬
 
汲冢详蠹
 
汲冢青编


《晋书》卷五十一《束皙晰传》
「太康二年,汲郡人不准盗发魏襄王墓,或言安釐王冢,得竹书数十车。其纪年十三篇,记夏以来至周幽王为犬戎所灭,以事接之,三家分,仍述魏事至安釐王之二十年。盖魏国之史书,大略与春秋皆多相应。其中经传大异,则云夏年多殷;益干启位,启杀之;太甲杀伊尹;文丁杀季历;自周受命,至穆王百年,非穆王寿百岁也;幽王既亡,有共伯和者摄行天子事,非二相共和也。其易经二篇,与周易上下经同。易繇阴阳卦二篇,与周易略同,繇辞则异。卦下易经一篇,似说卦而异。公孙段二篇,公孙段与邵陟论易。国语三篇,言楚晋事。名三篇,似礼记,又似尔雅、论语。师春一篇,书左传诸卜筮,『师春』似是造书者姓名也。琐语十一篇,诸国卜梦妖怪相书也。梁丘藏一篇,先叙魏之世数,次言丘藏金玉事。缴书二篇,论弋射法。生封一篇,帝王所封。大历二篇,邹子谈天类也。穆天子传五篇,言周穆王游行四海,见帝台、西王母。图诗一篇,画赞之属也。又杂书十九篇:周食田法,周书,论楚事,周穆王美人盛姬死事。大凡七十五篇,七篇简书折坏,不识名题。……。武帝以其书付秘书校缀次第,寻考指归,而以今文写之。皙在著作,得观竹书,随疑分释,皆有义證。」

典故   
芸斋
 
香芸避蠹


《初学记》卷十二
三国魏·鱼豢《典略》:「芸台香辟纸鱼蠹,故藏书台称芸台。」

例句

名自石渠书典籍,香从芸阁著衣衫。 周朴 喜贺拔先辈衡阳除正字

马疑金马门前马,香认芸香阁上香。 周朴 赠李裕先辈

不知芸阁吏,寂寞竟何如。 李冶 寄校书七兄

夫子芸阁英,养鳞湘水浔。 李群玉 将离澧浦置酒野屿奉怀沈正字昆弟三人联登高第

多羡二龙同汉代,绣衣芸阁共荣亲。 清江 喜严侍御蜀还赠严秘书

芸阁吏谁替,海门身又还。 无可 送章正字秩满东归

芸香误比荆山玉,那似登科甲乙年。 薛涛 赠韦校书

芸阁少年应不识,南山钞主是前身。 陆畅 题悟公禅堂

一与清风上芸阁,再期秋雨过龙津。 鲍溶 寄张十七校书李仁行秀才

霜须芸阁吏,久掩白云扉。 齐己 送唐禀正字归萍川

《國語辭典》:蠹鱼(蠹魚)  拼音:dù yú
白鱼的别名。参见「白鱼」条。
《國語辭典》:蠹简(蠹簡)  拼音:dù jiǎn
被蠹虫蛀蚀的书简。唐。陆龟蒙〈和袭美江南书情二十韵寄秘阁韦校书贻之商洛宋先辈垂文二同年次韵〉诗:「背风开蠹简,冲浪试新帆。」
《國語辭典》:巨蠹  拼音:jù dù
巨大的蛀虫。比喻害民不浅的奸恶之徒。《后汉书。卷三三。虞延传》:「尔人之巨蠹,久依城社,不畏熏烧。今考实未竟,宜当尽法!」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狎侮宾客,侵耗乡党,此亦为家之巨蠹矣。」
《漢語大詞典》:蠹弊
亦作“蠧敝”。亦作“蠧弊”。
(1).侵蚀破坏。 唐 陈子昂 《上蜀川安危事》之三:“ 蜀中 诸州百姓所以逃亡者,实缘官人贪暴,不奉国法,典吏游容,因此侵渔……以前 剑南 ,蠹弊如斯。”新五代史·杂传·刘昫:“ 昫 性察,而嫉三司蠧敝尤甚,乃句计文簿,覈其虚实,残租积负,悉蠲除之。”
(2).公害和积弊。 宋 陆游 《奉直大夫陆公墓志铭》:“在 玉山 时,刳剔蠹弊,根原窟穴,毫髮必尽。” 明 许浩 《两湖麈谈录》:“凡其施为之品式,举行之次第,抉剔之蠧弊,往迹具在,有志经国者所当一一究心者也。”
《漢語大詞典》:蠹书(蠹書)
亦作“蠧书”。
(1).谓晒去书中的蠹虫。穆天子传卷五:“仲秋甲戌,天子东游,次於 雀梁 ,蠧书於 羽陵 。” 郭璞 注:“蠧书,谓暴书中蠹虫。”
(2).被蛀坏的书。泛指破旧书籍。 宋 陆游 《昼睡》诗:“一卷蠹书栖倦手,数声残角报斜阳。” 清 恽敬 《谢南冈小传》:“越一日乙亥,早起,自扫除蠹书,一册堕于架,取视之,则 南冈 诗也。”
《國語辭典》:蠹国(蠹國)  拼音:dù guó
祸害国家。《三国演义》第一一九回:「昭因黄皓蠹国害民,令武士押出市曹,凌迟处死。」
分類:危害国家
《漢語大詞典》:耗蠹
耗费损害。 唐 李德裕 《上尊号玉册文》:“曩者北狄矜功,耗蠹中国。” 宋 苏辙 《论黄河东流札子》:“今为分水之故,添为两 河 东西四岸,内北流横添四十五埽,使臣三十四员,河清兵士三千六百餘人,物料七百一十六万三千餘束,其为耗蠹,何可胜言。”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六:“是年大 清 怒西洋鸦片烟之耗蠹 中国 ,钦差大臣赴 广东 严禁鸦烟,并罢 英 夷互市,声其罪恶,布告诸国。”
分類:耗费损害
《漢語大詞典》:奸蠹(姦蠹)
亦作“姦蠧”。亦作“奸蠧”。亦作“姧蠧”。
(1).见“ 姦蠹 ”。后汉书·梁统传:“小人姦蠹,比屋可诛。”旧唐书·忠义传上·王义方:“ 义方 以 义府 姦蠹害政,将加弹奏,以问其母。” 康有为 《上清帝第一书》:“至於奸蠹丛生,则虽良法美意,反成巨害,不如不变之为愈矣。”
(2).指有害国家社会的不法行为。后汉书·梁统传:“小人姦蠹,比屋可诛。”旧唐书·忠义传上·王义方:“ 义方 以 义府 姦蠹害政,将加弹奏,以问其母。” 康有为 《上清帝第一书》:“至於奸蠹丛生,则虽良法美意,反成巨害,不如不变之为愈矣。”
(3).行为不法的坏人。南齐书·裴叔业传:“搜盈山源,纠虔姦蠹。” 宋 苏轼 《张文定公墓志铭》:“復赐问目曰:‘朕之闕失,国之姦蠹,朝之憸諛,皆直言其状。’” 元 无名氏 《合同文字》第三折:“幸遇着青天老爷,似明镜不容姦蠹。”明史·周经传:“户部尤奸蠹所萃,挟势行私者不可胜纪。” 清 姚鼐 《张逸园家传》:“君以严能治办,姧蠹屏除。” 清 恽敬 《前临川县知县彭君墓志铭》:“ 临川 多姦蠹,素称难治,知县屡以訐去官。”
《漢語大詞典》:奸蠹
见"奸蠹"。
《漢語大詞典》:蠹蚀(蠹蝕)
亦作“蠧蚀”。
(1).指被虫蛀坏。 宋 范成大 《以狨坐覆蒲龛中》诗:“蠹蚀尘昏度几年,蒙茸依旧輭如绵。”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五:“旧稿蠧蚀不復存,今仅能追忆一二语。”
(2).侵蚀;逐渐侵害,使之变坏。 宋 梅尧臣 《饮刘原甫家古钱劝酒》诗:“精铜不蠧蚀,肉好鉤婉全。” 清 方苞 《书考定文王世子后》:“ 歆 ( 刘歆 )蠧蚀经传以诬圣人。”
(3).暗中侵占,侵吞。 清 魏源 《陶文毅公神道碑铭》:“间有讲求刷剔,芟薙更革者,则中饱蠹蚀之人轰起而交持之。”
《國語辭典》:桂蠹  拼音:guì dù
1.桂树上所寄生的虫。《汉书。卷九五。南粤传》:「桂蠹一器」。唐。颜师古。注:「此虫食桂,故味辛,而渍之以蜜食之也。」
2.比喻拿俸禄却不忠心的臣子。《楚辞。东方朔。七谏。怨世》:「桂蠹不知所淹留兮,蓼虫不知徙乎葵菜。」
《國語辭典》:蠹书虫(蠹書蟲)  拼音:dù shū chóng
1.蛀蚀书籍的小虫。也称为「书蠹」、「书虫」、「书虱」。
2.比喻死读书而不知融会贯通的人,后来用以戏称喜爱读书的人。唐。韩愈 杂诗:「古史散左右,诗书置前后。岂殊蠹书虫,生死文字间。」《镜花缘》第四八回:「司曼陀罗花仙子第一名才女『蠹书虫』史幽探。」
《國語辭典》:蠹鱼(蠹魚)  拼音:dù yú
白鱼的别名。参见「白鱼」条。
《漢語大詞典》:芸台(芸臺)
(1).古时藏书的地方;或指掌管图书的官署,即秘书省。初学记卷十二引 三国 魏 鱼豢 《典略》:“芸臺香辟纸鱼蠹,故藏书臺称芸臺。”宋史·外国传三·高丽:“陛下以其万里辞家,十年观国,俾登名於桂籍,仍命秩於芸臺。” 清 孙枝蔚 《在豫章幕府求书不得而作》诗之一:“芸臺在何处,欲望救空疎。”
(2).菜名。即油菜。太平御览卷九八○引 汉 服虔 《通俗文》:“芸臺谓之胡菜。”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稻宜:“榨油枯饼(枯者以去膏而得名也。胡麻、莱菔子为上,芸臺次之,大眼桐又次之,樟桕、棉花又次之)。”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五:“道家以韮、葱、蒜、荽、芸臺即油菜为五荤。”
《漢語大詞典》:芸阁(芸閣,芸閤)
即芸阁。 宋 秦观 《孙莘老挽词》之二:“青春芸閤妙文词,进读 金华 鬢若丝。”参见“ 芸香阁 ”。
《漢語大詞典》:芸香阁(芸香閣)
秘书省的别称。因秘书省司典图籍,故亦以指省中藏书、校书处。 唐 卢照邻 《双槿树赋》:“ 蓬莱山 上,即对神仙;芸香阁前,仍观秘宝。” 唐 孟浩然 《寄赵正字》诗:“正字芸香阁,幽人竹素园。”亦省作“ 芸阁 ”。 唐 刘知几 史通·忤时:“芸阁之中,英奇接武。” 宋 王禹偁 《寄献鄜州行军司马宋侍郎》:“一命佐著作,芸阁垂缨珮。” 明 李东阳 《寿琼山邱先生》诗:“芸阁编充栋,鸳班礼絶邻。”
《漢語大詞典》:芸香吏
校书郎的别称。 唐 白居易 《西明寺牡丹花时忆元九》诗:“前年题名处,今日看花来。一作芸香吏,三见牡丹开。”亦省称“ 芸吏 ”。 唐 林宽 《陪郑諴郎中假日省中寓直》:“井寻芸吏汲,茶拆岳僧封。”
分類:校书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