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入爨
 
尾半焦
 
带火焦桐
 
怜焦尾
 
暗辨桐声
 
桐尾
 
桐薪鸣灶
 
桐遇知音
 
炊爨得琴材
    
焦琴
  
爨下声
 
爨下馀
   
爨馀材
 
琴得焦桐
 
翠桐入爨
 
蔡邕琴
 
薪馀

相关人物
蔡邕


《后汉书》卷六十下〈蔡邕列传下〉~2004~
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

简释

焦琴:美称琴,或喻人才遭到埋没。宋王禹偁《秋居幽兴》之二:“幽兴将何遣,焦琴贳酒杯。”


例句

应谓焦桐堪采斫,不知谁是柳吴兴。 张又新 吹台山

焦尾何人听,凉宵对月弹。 李咸用 山居

三尺焦桐七条线,子期师旷两沉沉。 李山甫 赠弹琴李处士

不因将入爨,谁谓作鸣琴。 李峤

谁能事音律,焦尾蔡邕家。 李颀 题僧房双桐

马因回顾虽增价,桐遇知音已半焦。 白居易 江西裴常侍以优礼见待又蒙赠诗辄叙鄙诚用伸感谢

剑锋缺折难冲斗,桐尾烧焦岂望琴。 白居易 除忠州寄谢崔相公

那令杂繁手,出假求焦尾。 窦庠 留守府酬皇甫曙侍御弹琴之什

破屋常持伞,无薪欲爨琴。 苏轼 次韵朱光庭喜雨

愿倾肺肠事,尽入焦梧桐。 贾岛 投孟郊

未经良匠材虽散,待得知音尾已焦。 陈标 焦桐树

但埋酆狱气,未发爨桐音。 韦庄 同旧韵

为神讵比沟中断,遇赏还同爨下馀。 韩愈 题木居士二首之二

此琴等焦尾,此鹤方胎生。 顾况 谢王郎中见赠琴鹤

惟君知我苦,何异爨桐鸣。 顾非熊 冬日寄蔡先辈校书京

典故
上蔡公子
 
上蔡呼鹰
 
上蔡悲
  
上蔡门
 
上蔡黄犬
 
呼鹰上蔡头
    
李斯拘秦桎
 
李斯犬
 
李斯追悔
 
东门犬(狗)
  
黄犬回头
 
黄犬悲
 
黄犬应闻笑李斯

相关人物
李斯
 
赵高


《史记》卷八十七〈李斯列传〉~2539~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于是二世乃使高案丞相狱,治罪,责斯与子由谋反状,皆收捕宗族宾客。赵高治斯,榜掠千馀,不胜痛,自诬服。斯所以不死者,自负其辩,有功,实无反心,幸得上书自陈,幸二世之寤而赦之。李斯乃从狱中上书曰:「臣为丞相治民,三十馀年矣。逮秦地之陕隘。先王之时秦地不过千里,兵数十万。臣尽薄材,谨奉法令,阴行谋臣,资之金玉,使游说诸侯,阴脩甲兵,饰政教,官斗士,尊功臣,盛其爵禄,故终以胁韩弱魏,破燕、赵,夷齐、楚,卒兼六国,虏其王,立秦为天子。罪一矣。地非不广,又北逐胡、貉,南定百越,以见秦之彊。罪二矣。尊大臣,盛其爵位,以固其亲。罪三矣。立社稷,脩宗庙,以明主之贤。罪四矣。更剋画,平斗斛度量文章,布之天下,以树秦之名。罪五矣。治驰道,兴游观,以见主之得意。罪六矣。缓刑罚,薄赋敛,以遂主得众之心,万民戴主,死而不忘。罪七矣。若斯之为臣者,罪足以死固久矣。上幸尽其能力,乃得至今,愿陛下察之!」书上,赵高使吏弃去不奏,曰:「囚安得上书!」赵高使其客十馀辈诈为御史、谒者、侍中,更往覆讯斯。斯更以其实对,辄使人复榜之。后二世使人验斯,斯以为如前,终不敢更言,辞服。奏当上,二世喜曰:「微赵君,几为丞相所卖。」及二世所使案三川之守至,则项梁已击杀之。使者来,会丞相下吏,赵高皆妄为反辞。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太平御览》卷九百二十六〈羽族部十三·鹰〉~4245~2~
《史记》曰:「李斯临刑,思牵黄犬、臂苍鹰,出上蔡东门,不可得矣。」

简释

黄犬悲:指为官受害而追悔莫及。宋苏轼《雨中过舒教授》:“飞鸢悔前笑,黄犬悲晚悟。”


例句

赤龙已赴东方暗,黄犬徒怀上蔡悲。 储嗣宗 长安怀古

青蝇岂独悲虞氏,黄犬应闻笑李斯。 李德裕 到恶溪夜泊芦岛

秦家李斯早追悔,虚名拨向身之外。 李白 悲歌行

太公渭川水,李斯上蔡门。 李白 留别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

鱼游沧海深,呼鹰过上蔡。 李白 留别王司马嵩

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 李白 行路难三首

咸阳市上叹黄犬,何如月下倾金罍。 李白 襄阳歌

范晔顾其儿,李斯忆黄犬。 杜甫 八哀诗故秘书少监武功苏公源明

顾索素琴应不暇,忆牵黄犬定难追。 白居易 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感事而作

邹衍衔悲系燕狱,李斯抱怨拘秦桎。 骆宾王 畴昔篇

典故
边让忆蔡邕

相关人物
蔡邕
 
边让(字文礼)


《后汉书》卷八十下《文苑传·边让传》
「边让字文礼,陈留浚仪人也。少辩博,能属文。作章华赋,虽多淫丽之辞,而终之以正。」「议郎蔡邕深敬之,以为让宜处高任,乃荐于何进。」「让后以高才擢进,屡迁,出为九江太守,不以为能也。」

例句

边让今朝忆蔡邕,无心裁曲卧春风。 李贺 南园十三首

典故
伯喈迁塞

相关人物
蔡邕


《后汉书》卷六十下《蔡邕传》
蔡邕字伯喈,陈留圉人也。……时妖异数见,人相惊扰。其年七月,诏召邕与光禄大夫杨赐、谏议大夫马日磾、议郎张华、太史令单飏诣金商门,引入崇德殿,……章奏,帝览而叹息,因起更衣,曹节于后窃视之,悉宣语左右,事遂漏露。其为邕所裁黜者,皆侧目思报。……于是下邕、质于洛阳狱,劾以仇怨奉公,议害大臣,大不敬,弃市。事奏,中常侍吕强悯邕无罪,请之,帝亦更思其章,有诏减死一等,与家属髡钳徙朔方,不得以赦令除。阳球使客追路刺邕,客感其义,皆莫为用。球又赂其部主使加毒害,所赂者反以其情戒邕,故每得免焉。居五原安阳县。

例句

伯喈迁塞北,亭伯之辽东。 李百药 途中述杯

典故
伯喈文篆

相关人物
蔡邕


《法书要录》卷一
南朝宋·羊欣《采能书人名》:陈留蔡邕,后汉左中郎将。善篆书,采斯(李斯)、喜(曹喜)之法,真定宜父碑文犹传于事,传者师焉。

例句

伯喈文与篆,虚作汉家贤。 李嘉祐 送从叔阳冰祇召赴都

典故
不火食
 
丘厄陈
 
厄陈蔡
 
困在陈
  
在陈厄
 
在陈色
 
穷困陈蔡
 
陈粮绝
 
陈蔡粮


《论语注疏·卫灵公》~37~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庄子集释》卷九下〈杂篇·让王〉~98~
孔子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藜羹不糁,颜色甚惫,而弦歌于室。颜回择菜,子路子贡相与言曰:「夫子再逐于鲁,削迹于卫,伐树于宋,穷于商周,围于陈蔡,杀夫子者无罪,藉夫子者无禁。弦歌鼓琴,未尝绝音,君子之无耻也若此乎?」颜回无以应,入告孔子。孔子推琴喟然而叹曰:「由与赐,细人也。召而来!吾语之。」子路、子贡入。子路曰:「如此者可谓穷矣。」孔子曰:「是何言也!君子通于道之谓通,穷于道之谓穷。今丘抱仁义之道,以遭乱世之患,其何穷之为?故内省而不穷于道,临难而不失其德,天寒既至,霜露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陈、蔡之隘,于丘其幸乎!」
《史记》卷四十七〈孔子世家〉~930~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閒,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閒,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典故
唐生决
 
唐生讥
 
唐举问封侯
 
问唐举
 
才非唐举知
 
蔡泽问相
 
蔡泽栖迟

相关人物
唐举


《史记》卷七十九〈蔡泽列传〉~248~
蔡泽者,燕人也。游学干诸侯小大甚众,不遇。而从唐举相,曰:「吾闻先生相李兑,曰『百日之内持国秉』,有之乎?」曰:「有之。」曰:「若臣者何如?」唐举孰视而笑曰:「先生曷鼻,巨肩,魋颜,蹙齃,膝挛。吾闻圣人不相,殆先生乎?」蔡泽知唐举戏之,乃曰:「富贵吾所自有,吾所不知者寿也,愿闻之。」唐举曰:「先生之寿,从今以往者四十三岁。」蔡泽笑谢而去,谓其御者曰:「吾持粱刺齿肥,跃马疾驱,怀黄金之印,结紫绶于要,揖让人主之前,食肉富贵,四十三年足矣。」
典故
蔡地兵威
 
回曲奇勋

相关人物
裴度


《新唐书》卷一百七十三〈裴度列传〉~52~
度屯郾城,劳诸军,宣朝廷厚意,士奋于勇。是时,诸道兵悉中官统监,自处进退。度奏罢之,使将得颛制,号令一,战气倍。未几,李愬夜入悬瓠城,缚吴元济以报。度遣马总先入蔡,明日,统洄曲降卒万人持节徐进,抚定其人。
典故
蔡姬
 
蔡琰词章

相关人物
蔡琰
 
蔡邕


《后汉书》卷八十四〈列女列传·董祀妻〉~2800~
陈留董祀妻者,同郡蔡邕之女也,名琰,字文姬。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适河东卫仲道。夫亡无子,归宁于家。兴平中,天下丧乱,文姬为胡骑所获,没于南匈奴左贤王,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曹操素与邕善,痛其无嗣,乃遣使者以金璧赎之,而重嫁于祀。……祀为屯田都尉,犯法当死,文姬诣曹操请之。时公卿名士及远方使驿坐者满堂,操谓宾客曰:「蔡伯喈女在外,今为诸君见之。」及文姬进,蓬首徒行,叩头请罪,音辞清辩,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操曰:「诚实相矜,然文状已去,柰何?」文姬曰:「明公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不济垂死之命乎!」操感其言,乃追原祀罪。时且寒,赐以头巾履袜。操因问曰:「闻夫人家先多坟籍,犹能忆识之不?」文姬曰:「昔亡父赐书四千许卷,流离涂炭,罔有存者。今所诵忆,裁四百馀篇耳。」操曰:「今当使十吏就夫人写之。」文姬曰:「妾闻男女之别,礼不亲授。乞给纸笔,真草唯命。」于是缮书送之,文无遗误。
典故
蔡姬舟

相关人物
蔡姬
 
齐侯


《春秋左传·僖公三年》
「齐侯与蔡姬乘舟于囿,荡公。公惧变色,禁之不可。公怒,归之,未绝之也。蔡人嫁之。」晋·杜预注:「蔡姬,齐侯夫人。荡,摇也。囿,苑也。盖鱼池在苑中。」

例句

鼓宜尧女瑟,荡必蔡姬舟。 吴融 御沟十六韵

典故
蔡家亲

相关人物
蔡邕


《博物志》卷六《人名考》
蔡伯喈母,袁公妹曜卿姑也。

例句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司空曙 喜外弟卢纶见宿

典故
蔡经

相关人物
王远
 
蔡经


《神仙传》卷二《王远》
(王远)入山修道道成,汉孝桓帝闻之,连征不出。……初,远欲东入括苍山,过吴,往胥门蔡经家。蔡经者,小民耳,而骨相当仙。远知之,故住其家。遂语经曰:「汝生命应得度世,欲取汝以补官僚耳。然少不知道,今气少肉多,不得上去。当为尸解,如从狗窦中过耳。」于是告以要言,乃委经而去。经……忽然失之。视其被内,唯有皮,头足具如缠蜕也。

例句

弟子悲徐甲,门人泣蔡经。 李德裕 遥伤茅山县孙尊师三首之二

典故
蔡廓

相关人物
蔡廓


《宋书》卷五十七《蔡廓传》
廓博涉群书,言行以礼。起家著作佐郎。时桓玄辅晋,议复肉刑,廓上议曰:「夫建封立法,弘治稽化,必随时置制,德刑兼施。贞一以闲其邪,教禁以检其慢,洒湛露以膏润,厉严霜以肃威,晞风者陶和而安恬,畏戾者闻宪而警虑。虽复质文迭用,而斯道莫革。肉刑之设,肇自哲王。盖由曩世风淳,民多惇谨,图像既陈,则机心冥戢,刑人在涂,则不逞改操,故能胜残去杀,化隆无为。季末浇伪,法网弥密,利巧之怀日滋,耻畏之情转寡,终身剧役,不足止其奸,况乎黥劓,岂能反其善,徒有酸惨之声,而无济治之益。至于弃市之条,实非不赦之罪,事非手杀,考律同归,轻重均科,减降路塞,钟、陈以之抗言,元皇所为留悯。今英辅翼赞,道邈伊、周,虽闭否之运甫开,而遐遗之难未已。诚宜明慎用刑,爱民弘育,申哀矜以革滥,移大辟于支体,全性命之至重,恢繁息于将来。使将断之骨,荷更荣于三阳,干时之华,监商飙而知惧。威惠俱宣,感畏偕设,全生拯暴,于是乎在。」迁司徒主簿,尚书度支殿中郎,通直郎,高祖太尉参军,司徒属,中书、黄门郎。以方鲠闲素,为高祖所知。及高祖领兖州,廓为别驾从事史,委以州任。寻除中军咨议参军,太尉从事中郎。未拜,遭母忧。性至孝,三年不栉沐,殆不胜丧。

例句

张冯本名士,蔡廓是佳儿。 司空曙 送王使君小子孝廉登科归省

典故 
蔡伦造纸

相关人物
蔡伦


《后汉书》卷七十八《宦者传·蔡伦传》
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以永平末始给事宫掖,建初中,为小黄门。及和帝即位,转中常侍,豫参帷幄。伦有才学,尽心敦慎,数犯严颜,匡弼得失。每至休沐,辄闭门绝宾,暴体田野。后加位尚方令。永元九年,监作秘剑及诸器械,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元初元年,邓太后以伦久宿卫,封为龙亭侯,邑三百户。

例句

妙迹蔡侯施,芳名左伯驰。 李峤

蒙恬制笔,蔡伦造纸。 李瀚 蒙求

典故
中郎有女
 
文姬
  
蔡女没胡
 
蔡女胡笳
 
蔡文姬
 
蔡琰
 
魏公嫁文姬

相关人物
蔡琰
 
蔡邕
 
曹操


《后汉书》卷八十四〈列女传·董祀妻〉~2800~
陈留董祀妻者,同郡蔡邕之女也,名琰,字文姬。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适河东卫仲道。夫亡无子,归宁于家。兴平中,天下丧乱,文姬为胡骑所获,没于南匈奴左贤王,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曹操素与邕善,痛其无嗣,乃遣使者以金璧赎之,而重嫁于祀。
《艺文类聚》卷四十四〈乐部四·笳〉~795~
蔡琰别传曰:「琰,字文姬。先适河东卫仲道,夫亡无子,归宁于家,汉末大乱,为胡骑所获,在左贤王部伍中,春月登胡殿,感笳之音,作诗言志曰:『胡笳动兮边马鸣,孤雁归兮声嘤嘤。』」

例句

文姬留此曲,千载一知音。 刘长卿 鄂渚听杜别驾弹胡琴

二妃烟尘外,凄凉转战归。胡笳悲蔡琰,汉使泣明妃。 李敬方 太和公主还宫

蔡琰没去造胡笳,苏武归来持汉节。 李益 塞下曲

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 李颀 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楚妃波浪天南远,蔡女烟沙漠北深。 杨巨源 冬夜陪丘侍御先辈听崔校书弹琴

节异苏卿执,弦殊蔡女弹。 杨巨源 和吕舍人喜张员外自北番回至境上先寄二十韵

红泪文姬洛水春,白头苏武天山雪。 温庭筠 达摩支曲

蔡邕念文姬,于公叹缇萦。 白居易 吾雏

各有文姬才稚齿,俱无通子继馀尘。 白居易 馀思未尽加为六韵重寄微之

蔡琰薄命没胡虏,乌枭啾唧啼胡天。 卢仝 听萧君姬人弹琴

文姬绝域,侍子他乡。 卢照邻 明月引

谁是蔡邕琴酒客,魏公怀旧嫁文姬。 舒元舆 赠李翱

明妃失汉宠,蔡女没胡尘。 陈子昂 居延海树闻莺同作

清词好个干人事,疑是文姬第二身。 陆贞洞 和三乡诗

中郎有女能传业,伯道无儿可保家。 韩愈 游西林寺题萧二兄郎中旧堂

《國語辭典》:焦尾  拼音:jiāo wěi
东汉蔡邕以尾端烧焦的桐木所制成的名琴。唐。李颀〈题僧房双桐〉诗:「谁能事音律,焦尾蔡邕家。」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锦囊琴七弦焦尾,宝缑悬三尺龙泉。」也称为「焦尾琴」。
《國語辭典》:焦尾琴  拼音:jiāo wěi qín
东汉蔡邕以桐木制成的名琴。因桐木尾端有烧焦的痕迹,故称为「焦尾琴」。《后汉书。卷六○下。蔡邕传》:「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七:「知音已有新裁句,何用重挑焦尾琴?」也称为「焦桐」、「焦琴」、「焦尾」、「爨桐」。
分類:焦尾琴
《國語辭典》:焦桐  拼音:jiāo tóng
东汉蔡邕精通音律,善于制琴,曾从灶下木材爆裂声,听出所烧木材为难得的制琴木料,于是将烧焦的桐木削制为一具名琴。后用以泛指名琴。唐。张祜〈思归引〉:「焦桐弹罢丝自绝,漠漠暗魂愁夜月。」清。孔尚任《桃花扇。小引》:「转思天下大矣,后世远矣。特识焦桐者,岂无中郎乎?」也称为「焦尾琴」。
《國語辭典》:焦尾琴  拼音:jiāo wěi qín
东汉蔡邕以桐木制成的名琴。因桐木尾端有烧焦的痕迹,故称为「焦尾琴」。《后汉书。卷六○下。蔡邕传》:「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七:「知音已有新裁句,何用重挑焦尾琴?」也称为「焦桐」、「焦琴」、「焦尾」、「爨桐」。
分類:焦尾琴
《漢語大詞典》:焦梧桐
指琴。 唐 贾岛 《投孟郊》诗:“愿倾肺肠事,尽入焦梧桐。”参见“ 焦桐 ”。
分類:
《國語辭典》:焦桐  拼音:jiāo tóng
东汉蔡邕精通音律,善于制琴,曾从灶下木材爆裂声,听出所烧木材为难得的制琴木料,于是将烧焦的桐木削制为一具名琴。后用以泛指名琴。唐。张祜〈思归引〉:「焦桐弹罢丝自绝,漠漠暗魂愁夜月。」清。孔尚任《桃花扇。小引》:「转思天下大矣,后世远矣。特识焦桐者,岂无中郎乎?」也称为「焦尾琴」。
《漢語大詞典》:爨下焦
即焦尾琴。借指高雅之古曲。 宋 刘克庄 《鹧鸪天·戏题周登乐府》词:“纷纷竞奏 桑间 曲,寂寂谁知爨下焦。”参见“ 爨下餘 ”。
分類:焦尾琴
《漢語大詞典》:爨桐
(1).谓焚烧桐木为炊。事本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三:“ 吴 人有烧桐以爨者, 邕 ( 蔡邕 )闻火烈声,曰:‘此良材也。’因请之,削以为琴,果有美音。”后以“爨桐”指遭毁弃的良材。 唐 顾非熊 《冬日寄蔡先辈校书京》诗:“惟君知我苦,何异爨桐鸣。” 前蜀 韦庄 《同旧韵》:“但埋 酆 狱气,未发爨桐音。”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八》:“世非无爨桐之患而患无 蔡邕 。”
(2).指焦尾琴。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二十:“有絃即弹,有孔即吹,不独柯亭、爨桐也。”
《漢語大詞典》:爨琴
(1).谓焚琴为炊。 宋 苏轼 《次韵朱光庭喜雨》:“破屋常持伞,无薪欲爨琴。”
(2).喻指糟蹋美好的事物。 清 谈迁 北游录·纪文:“硜硜之节,有司未谅。煮鹤爨琴,强为劝驾,则门下何以应之?”
《漢語大詞典》:上蔡苍鹰(上蔡蒼鷹)
秦 李斯 专权,为 赵高 所陷,下狱。伏诛前,顾其子曰:欲牵黄犬、臂苍鹰,出 上蔡 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后因以“上蔡苍鹰”为典,指不知激流勇退,以致罹祸而悔恨莫及。 唐 李白 《行路难》诗之三:“ 陆机 雄才岂自保? 李斯 税驾苦不早。 华亭 鹤唳詎可闻? 上蔡 苍鹰何足道!” 王琦 注引太平御览曰:“史记曰:‘ 李斯 临刑,思牵黄犬,臂苍鹰,出 上蔡 东门,不可得矣。’考今本史记·李斯传中无‘臂苍鹰’字,而 李白 诗中屡用其事,当另有所本。”
《漢語大詞典》:叹黄犬(嘆黄犬)
史记·李斯列传:“ 斯 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復牵黄犬俱出 上蔡 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后因以“嘆黄犬”为悔恨贪富贵而取祸之典。 唐 李白 《拟恨赋》:“执爱子以长别,嘆黄犬之无缘。” 唐 李白 《襄阳歌》:“ 咸阳 市中嘆黄犬,何如月下倾金罍。”
分類:悔恨富贵
《漢語大詞典》:悲东门(悲東門)
见“ 忆黄犬 ”。
《漢語大詞典》:忆黄犬(憶黄犬)
秦 丞相 李斯 受 赵高 陷害,被腰斩于 咸阳 ,临刑时对儿子说:“吾欲与若復牵黄犬俱出 上蔡 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见《史记·李斯列传》。后用为大臣受陷害被处死的典故。 唐 元稹 《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犹胜忆黄犬,幸得早图之。”亦作“ 悲东门 ”、“ 悲黄犬 ”、“ 念黄犬 ”。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十七:“ 李公 悲东门, 苏子 狭 三河 。” 清 顾炎武 《淮东》诗:“踟躇念黄犬,太息呼诸子。” 清 赵翼 《青山庄歌》:“填尸圜土悲黄犬,回首欢场付爽鳩。”
《漢語大詞典》:忆黄犬(憶黄犬)
秦 丞相 李斯 受 赵高 陷害,被腰斩于 咸阳 ,临刑时对儿子说:“吾欲与若復牵黄犬俱出 上蔡 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见《史记·李斯列传》。后用为大臣受陷害被处死的典故。 唐 元稹 《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犹胜忆黄犬,幸得早图之。”亦作“ 悲东门 ”、“ 悲黄犬 ”、“ 念黄犬 ”。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十七:“ 李公 悲东门, 苏子 狭 三河 。” 清 顾炎武 《淮东》诗:“踟躇念黄犬,太息呼诸子。” 清 赵翼 《青山庄歌》:“填尸圜土悲黄犬,回首欢场付爽鳩。”
《漢語大詞典》:黄犬叹(黄犬歎)
李斯 临刑,慨叹不能再牵黄犬出猎。后因以“黄犬叹”为居官得祸之典。 明 高启 《哭临川公》诗:“竟成黄犬叹,莫遂白鸥期。”参见“ 黄犬 ”。
《漢語大詞典》:黄犬
(1).猎犬。史记·李斯列传:“ 二世 二年七月,具 斯 五刑,论腰斩 咸阳 市。 斯 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復牵黄犬俱出 上蔡 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晋 向秀 《思旧赋》:“昔 李斯 之受罪兮,叹黄犬而长吟。” 唐 李白 《襄阳歌》:“ 咸阳 市上叹黄犬,何如月下倾金罍。” 明杨珽《龙膏记·脱难》:“且向那势利塲中弄滑,把英雄来叱咤。到头来燃脐有样,黄犬堪嗟。”
(2).指 晋 陆机 的黄耳犬。 机 有犬曰黄耳,曾为 机 长途传递书信。事见 晋 祖冲之 述异记。后遂以“黄犬”为信使的代称。 宋 秦观 《别程公闢给事》诗:“裘敝黑貂霜正急,书传黄犬岁将穷。”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越越的青鸞信杳,黄犬音乖。” 明单本《蕉帕记·备聘》:“佳兆托红鸳,好信凭黄犬。”
《國語辭典》:在陈(在陳)  拼音:zài chén
比喻在旅途中遭遇到食宿上的困难。参见「陈蔡之厄」条。唐。韩愈、孟郊〈秋雨联句〉:「吾人犹在陈,僮仆诚自郐。」《幼学琼林。卷三。贫富类》:「无米曰在陈。」
《國語辭典》:在陈之厄(在陳之厄)  拼音:zài chén zhī è
比喻在旅途中遭遇到食宿上的困难。参见「陈蔡之厄」条。《镜花缘》第五一回:「幸亏女王将衣箱送还;若不送还,只怕还有甚么『在陈之厄』哩!」
分類:困境
《國語辭典》:蔡侯纸(蔡侯紙)  拼音:cài hóu zhǐ
东汉蔡伦所发明的纸。《后汉书。卷七八。宦者传。蔡伦传》:「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漢語大詞典》:蔡女
(1). 蔡 国的女子。《楚辞·刘向〈九叹·愍命〉》:“ 蔡 女黜而出帷兮,戎妇入而綵绣服。” 王逸 注:“ 蔡女 , 蔡 国贤女也。”
(2).泛指中原地区的女子。 唐 上官仪 《咏画障》:“ 蔡 女菱歌移锦缆, 燕 姬春望上琼鉤。”
(3).指 东汉 才女 蔡文姬 。 唐 陈子昂 《居延海树闻莺同作》诗:“ 明妃 失 汉 宠, 蔡女 没 胡 尘。”《剪灯新话·联芳楼记》:“由是名播远邇,咸以为 班姬 、 蔡女 復出, 易安 、 淑真 而下不论也。” 王闿运 《采芬女子墓志铭》:“微吟风引,薄 蔡女 之言才;妙解天成,过 宓妃 之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