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
中肯綮(又作:綮肯 肯綮)
词典
肯綮綮肯
綮窾
牙綮
洞中肯綮
綮要
其它辞典
郑綮(字 蕴武 行第 五 )连綮(字 士徵 )
朱耷(别称 八大山人 号 雪个、人屋、个山、传綮、驴屋、破云樵者 道朗 )
典故
相关人物
有馀地
投刃
刃有馀
地有馀
宰牛
庖刀
中肯綮
不见全牛
解全牛
刃游馀地
投虚刃
丁解牛
解牛
庖丁投刃
不目全
刀解牛
牛刀投隙
庖丁下刀
释牛刀
馀刃
相关人物
庖丁
《庄子集释》卷二上〈内篇·养生主〉~7~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道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閒,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馀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道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閒,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馀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简释
中肯綮:喻正中要害、关键之处。明杨基《皂角滩》:“牛刀惯熟中肯綮,郢斧神捷回锋棱。”
庖丁解牛:喻指技能高超纯熟。宋黄庭坚《寄上叔父夷仲三首》之一:“庖丁解牛妙世故,监市履豨知民心。”
例句
逢时将骋骥,临事无全牛。 刘长卿 送裴四判官处河西军试
要衣须破束,欲炙须解牛。 李咸用 长歌行
长桑晓洞视,五藏无全牛。 李白 送方士赵叟之东平
雅韵凭开匣,雄铓待发硎。 杜牧 分司东都寓居履道叨承川尹刘侍郎大夫恩知上四十韵
印组萦光马,锋铓看解牛。 杜牧 牧陪昭应卢郎中在江西宣州佐今吏部沈公暮罢府周岁公宰昭应牧在淮南縻职叙旧成二十二韵用以投寄
诗罢地有馀,篇终语清省。 杜甫 八哀诗(并序)故右仆射相国张公九龄
议论有馀地,公侯来未迟。 杜甫 奉送魏六丈佑少府之交广
清文动哀玉,见道发新硎。 杜甫 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见赠
掘剑知埋狱,提刀见发硎。 杜甫 秦州见敕(一作除)目薛三璩(一作据)授司议郎毕四曜除监察与二子有故远喜迁官兼述索居凡三十韵
轮辕无匠石,刀几有庖丁。 温庭筠 过孔北海墓二十韵
畴昔切玉刃,应如新发硎。 独孤及 代书寄上裴六冀刘二颍
盘根傥相值,试用发硎刀。 独孤及 送虢州王录事之任
观君法苑思冲虚,使我真乘刃有馀。 知玄 答僧澈
雅论冰生水,雄材刃发硎。 窦庠 酬韩愈侍郎登岳阳楼见赠(时子权知岳州事)
为刀若不利,焉得宰牛名。 邵谒 送徐群宰望江
得性虚游刃,忘言已弃筌。 骆宾王 秋日山行简梁大官
着鞭驱驷马,操刃解全牛。 高适 奉酬睢阳李太守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99 【介绍】: 唐荥阳人,字蕴武。第进士。历监察御史、庐州刺史。召为右散骑常侍,往往条摘失政。昭宗时以礼部侍郎同平章事。善以诗谣托讽,语多诙谐,时号“郑五歇后体”。以太子少保致仕。有《开天传信记》。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99 字蕴武,排行五。郡望荥阳(今属河南)。登进士第,任监察御史。僖宗乾符二年(875),累官户部员外郎,擢金、刑二部郎中。后出为庐州刺史。入为兵部郎中,迁给事中、右(一作左)散骑常侍。敢言朝政之阙,每赋诗讥刺。昭宗赏之,擢为礼部侍郎、平章事,然以不孚众望,不久自求引退。光化二年(899)卒。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资治通鉴》卷二五九、《唐诗纪事》卷六五。著有笔记小说《开天传信记》1卷。綮苦心为诗,尝言“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背上”。好歇后句,时人呼为郑五歇后体。又每以诗谣托讽刺时,且多诙谐之句,如离庐州任所赋“唯有两行公廨泪,一时洒向渡头风”句,为人所传。《全唐诗》存诗4首、断句1联。
人物简介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士徵,黎城人。中河东乡荐卒赠集贤直学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1626—约1705 【介绍】: 明末清初江西南昌人,谱名统𨨗,号八大山人,又号雪个、人屋、个山、传綮、驴屋等。明宁王朱权后裔。明亡后削发为僧,后改信道教,住南昌青云谱道院,改名道朗,字良月,号破云樵者。工书画,擅画山水、花鸟、竹木,笔墨简括,意境冷寂,形象夸张。所作花鸟,每以“白眼向人”,所署“八大山人”,笔形似“哭之”或“笑之”,寄寓故国之痛。书法学二王及颜真卿,自成一格。与石涛、弘仁、髡残并称清初四高僧。有《八大山人诗钞》、《八大山人书画集》。词学图录
朱耷(1626-1705) 原名统𨨗,号八大山人、雪个、个山、个山驴、驴、驴屋、人屋、良月、道朗、法堀、掣颠、纯汉、綮雪衲、卧屋子、弘选等。朱耷为僧名,"耷"乃"驴"字俗写。南昌人。明宁献王朱权九世孙,画家、书法家,清初画坛"四僧"之一。明亡后,国毁家亡,心情悲愤,23岁落发为僧,法名传綮,字刃庵。
《漢語大詞典》:綮肯
犹肯綮。筋骨结合处。比喻要害或关键。 唐 李商隐 《寄太原卢司空三十韵》:“祗忧非綮肯,未觉有膻腥。”《金史·后妃传上·景祖昭肃皇后》:“ 景祖 与客饮,后专听之。翌日,枚数其人所为,无一不中其綮肯。” 清 昭梿 《啸亭续录·翻书房》:“其翻《西厢记》、《金瓶梅》诸书,疏櫛字句,咸中綮肯,人皆争诵焉。”
《漢語大詞典》:游刃(遊刃)
(1).运刀自如。语本《庄子·养生主》:“彼节者有閒,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閒,恢恢乎其於游刃必有餘地矣。” 南朝 梁 沈约 《牷雅》诗:“庖丁游刃, 葛卢 验声。” 金 王若虚 《真定县令国公德政碑》:“而 羿 之注矢,左右俯仰皆可以命中,而庖丁之游刃,批隙导窾无非理间之自然,何独至於为政者而疑之哉!” 明 徐渭 《自浦城进延平》诗:“以知庖丁者,游刃有餘歷。”
(2).比喻做事从容自如,轻松利落。 南朝 齐 王琰 《冥祥记》:“ 晋 兴寧 中,沙门 竺法义 ,山居好学,住在 始寧 保山 ,游刃众典,尤善《法华》。” 明 王世贞 《二酉山房记》:“间以餘力游刃,发之乎诗若文,又以纸贵乎通邑大都,不脛而驰乎四裔之内。”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虹桥录上》:“ 阮亭 謁选得 扬州 推官,游刃行之,与诸士游讌无虚日。” 孙犁 《澹定集·与友人论传记》:“ 司马迁 在写过一个人物之后,有‘ 太史公 曰’一小段文字,谈他对这一人物的印象和评价,也是在若即若离之间,游刃于褒贬爱憎之外。”参见“ 游刃有餘 ”。
典出《庄子·养生主》, 庖丁 为 文惠君 解牛,技艺精熟,受到称赞, 庖丁 云:“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於硎。彼节者有閒,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閒,恢恢乎其於游刃,必有餘地矣。”后以“游刃”谓观察事物透彻,技艺精熟,运用自如。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一·竺法义》:“ 深 见其幼而颖悟,劝令出家,於是栖志法门,从 深 受学,游刃众典,尤善《法华》。” 唐 骆宾王 《秋日山行简梁大官》诗:“得性虚游刃,忘言已弃筌。” 唐 杨炯 《唐上骑都尉高君神道碑》:“四林游刃,八水忘筌,能祛有漏之因,早得无生之法。” 明 李贽 《与友朋书》:“ 周 善藏,非万全不发,故人但见其巧於善刀,而不见其能於游刃。”
(2).比喻做事从容自如,轻松利落。 南朝 齐 王琰 《冥祥记》:“ 晋 兴寧 中,沙门 竺法义 ,山居好学,住在 始寧 保山 ,游刃众典,尤善《法华》。” 明 王世贞 《二酉山房记》:“间以餘力游刃,发之乎诗若文,又以纸贵乎通邑大都,不脛而驰乎四裔之内。”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虹桥录上》:“ 阮亭 謁选得 扬州 推官,游刃行之,与诸士游讌无虚日。” 孙犁 《澹定集·与友人论传记》:“ 司马迁 在写过一个人物之后,有‘ 太史公 曰’一小段文字,谈他对这一人物的印象和评价,也是在若即若离之间,游刃于褒贬爱憎之外。”参见“ 游刃有餘 ”。
典出《庄子·养生主》, 庖丁 为 文惠君 解牛,技艺精熟,受到称赞, 庖丁 云:“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於硎。彼节者有閒,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閒,恢恢乎其於游刃,必有餘地矣。”后以“游刃”谓观察事物透彻,技艺精熟,运用自如。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一·竺法义》:“ 深 见其幼而颖悟,劝令出家,於是栖志法门,从 深 受学,游刃众典,尤善《法华》。” 唐 骆宾王 《秋日山行简梁大官》诗:“得性虚游刃,忘言已弃筌。” 唐 杨炯 《唐上骑都尉高君神道碑》:“四林游刃,八水忘筌,能祛有漏之因,早得无生之法。” 明 李贽 《与友朋书》:“ 周 善藏,非万全不发,故人但见其巧於善刀,而不见其能於游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