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全唐诗》卷四百六十〈喜老自嘲〉
面黑头雪白,自嫌还自怜。毛龟蓍下老,蝙蝠鼠中仙。名籍同逋客,衣装类古贤。裘轻被白氎,靴暖蹋乌毡。周易休开卦,陶琴不上弦。任从人弃掷,自与我周旋。铁马因疲退,铅刀以钝全。行开第八秩,可谓尽天年【案:时俗谓七十已上为开第八秩。】。
典故
七秩


《全唐诗》卷四百五十二〈思旧〉
閒日一思旧,旧游如目前。再思今何在,零落归下泉。退之服硫黄,一病讫不痊。微之鍊秋石,未老身溘然。杜子得丹诀,终日断腥膻。崔君誇药力,经冬不衣绵。或疾或暴夭,悉不过中年。唯予不服食,老命反迟延。况在少壮时,亦为嗜欲牵。但耽荤与血,不识汞与铅。饥来吞热物,渴来饮寒泉。诗役五藏神,酒汨三丹田。随日合破坏,至今粗完全。齿牙未缺落,肢体尚轻便。已开第七秩,饱食仍安眠。且进杯中物【且尽杯中物】,其馀皆付天。
典故
三台清秩


《昭明文选》卷四十四〈檄·为袁绍檄豫州〉~970~
后会鸾贺反旆,群虏寇攻。时冀州方有北鄙之警,匪遑离局,故使从事中郎徐勋就发遣操,使缮脩郊庙,翊卫幼主。操便放志专行,胁迁当御省禁,卑侮王室,败法乱纪,坐领三台,专制朝政,爵赏由心,刑戮在口,所爱光五宗,所恶灭三族,群谈者受显诛,腹议者蒙隐戮,百寮钳口,道路以目,尚书记朝会,公卿充员品而已。唐·李善注引汉·应劭《汉官仪》:「尚书为中台,御史为宪台,谒者为外台。」
典故     
为米折腰
 
折腰为米
 
折腰为五斗
  
五斗折
  
折腰辱
 
元亮折腰
 
辞小秩
 
腰恒折
  
折腰营口腹
 
不事小儿
 
低头为米
 
督邮束带
 
为米负初心
 
折为督邮腰
    
渊明五斗米
 
渊明未肯低头为米

相关人物
陶潜


《宋书》卷九十三〈隐逸列传·陶潜〉
陶潜字渊明,或云渊明字元亮,寻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潜少有高趣,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裋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尝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稻,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解印绶去职。赋归去来。

简释

五斗米:喻微薄俸禄。唐岑参《送许拾遗恩归江宁拜亲》:“看君五斗米,不谢万户侯。”

斗粟:喻兄弟相残。唐李商隐《和郑愚赠汝阳王孙家筝妓二十韵》:“斗粟配新声,娣侄徒纤指。”


例句

想君畴昔高步时,肯料如今折腰事。 刘长卿 颍川留别司仓李万

折腰五斗间,僶俛随尘埃。 刘长卿 硖石遇雨宴前主簿从兄子英宅

应怜折腰吏,冉冉在风尘。 司空曙 逢江客问南中故人因以诗寄

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 岑参 初授官题高冠草堂

久别二室间,图他五斗米。 岑参 峨眉东脚临江听猿怀二室旧庐

头白翻折腰,还家私自笑。 岑参 衙郡守还

看君五斗米,不谢万户侯。 岑参 送许拾遗恩归江宁拜亲

应缘五斗米,数日滞渊明。 张循之 送王汶宰江阴

犹胜堕力求飧者,五斗低腰走世尘。 徐夤 鸿门

既舍三山侣,来馀五斗粮。 曹邺 奉命齐州推事毕寄本府尚书

谁将五斗米,拟换北窗风。 李商隐 自贶

能令折腰客,遥赏竹房春。 李嘉祐 同皇甫冉赴官留别灵一上人

陶令辞彭泽,梁鸿入会稽。 李白 口号赠徵君鸿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陶令归去来,田家酒应熟。 李白 寻紫极宫感秋作

无以墨绶苦,来求丹砂要。华发长折腰,将贻陶公诮。 李白 经乱后将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

陶令去彭泽,茫然太古心。 李白 赠临洺县令皓弟

小县情未惬,折腰君莫辞。 李颀 赠别高三十五

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 杜甫 官定后戏赠

黄帽映青袍,非供折腰具。 杜甫 有怀台州郑十八司户

入郡腰恒折,逢人手尽叉。 柳宗元 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感时书事奉寄澧州张员外使君五十二韵

远别更搔首,初官方折腰。 权德舆 送少清赴润州参军因思练旧居

岂厌尚平婚嫁早,却嫌陶令去官迟。 王维 早秋山中作

惭无出尘操,未免折腰役。 白居易 北亭

分手各抛沧海畔,折腰俱老绿衫中。 白居易 忆微之

即此沧洲路,嗟君久折腰。 皇甫冉 登石城戍望海寄诸暨严少府

无辞折腰久,仲德在鸳行。 卢纶 送乐平苗明府

云衢有志终骧首,吏道无媒且折腰。 钱起 送孙十尉温县

始愿今不从,区区折腰禄。 钱起 过沈氏山居

等陶辞小秩,效朱方负樵。 韦应物 沣上西斋寄诸友

自叹犹为折腰吏,可怜骢马路傍行。 韦应物 赠王侍御

莫言去作折腰官,岂似长安折腰客。 韦应物 杂言送黎六郎

初辞五斗米,唯奉一囊钱。 韩翃 家兄自山南罢归献诗叙事

空嗟镊须日,犹是屈腰年。 韩翃 家兄自山南罢归献诗叙事

折腰知宠辱,回首见沈浮。 高适 古乐府飞龙曲留上陈右相

乃知梅福徒为尔,转忆陶潜归去来。 高适 封丘作

不知何日更携手,应念兹晨去折腰。 高适 留别郑三韦九兼洛下诸公

《國語辭典》:秩满(秩滿)  拼音:zhì mǎn
旧制官员任职届满。唐。薛调《刘无双传》:「秩满,閒居于县。」也称为「俸满」。
《漢語大詞典》:增秩
增俸;升官。史记·平準书:“乃募民能入奴婢得以终身復,为郎增秩,及入羊为郎,始於此。”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王宣子讨贼:“ 宣子 乃以 湛 功闻於朝,於是 湛 以劳復元官, 宣子 增秩。”明史·云南土司传二·大侯:“ 大侯 民多復业,亦其长官善抚绥也,宜增秩旌之。”
分類:升官
《漢語大詞典》:进秩(進秩)
进升官职;增加俸禄。艺文类聚卷四五引 晋 李重 《杂奏议》:“其有殊勋者,輒璽书勉励,或赐爵进秩,礼遇丰厚。”宋史·食货志下四:“ 政和 六年,盐课通及四千万緡,官吏皆进秩。” 清 钮琇 觚賸·雪遘:“﹝ 吴六奇 ﹞遂心喜自负,获以奋跡行伍,进秩元戎。”
《漢語大詞典》:改秩
改变官吏的职位或品级。多指提升。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吴季谦改秩:“ 吴季谦 愈 ,初为 鄂州 邑尉,常获劫盗…… 季谦 用是改秩。”
《國語辭典》:秩秩  拼音:zhì zhì
1.清明的样子。《诗经。大雅。假乐》:「威仪抑抑,德音秩秩。」
2.肃敬的样子。《诗经。小雅。宾之初筵》:「宾之初筵,左右秩秩。」
3.水流的样子。《诗经。小雅。斯干》:「秩秩斯干,幽幽南山。」
4.有顺序的样子。《荀子。仲尼》:「贵贱长少,秩秩焉。」
《漢語大詞典》:咸秩
谓皆依次序行事。书·洛诰:“王肇称 殷 礼,祀於新邑,咸秩无文。”文选·扬雄〈剧秦美新〉:“夫改定神祇上仪也,钦修百祀咸秩也。” 张铣 注:“谓敬修百祀皆得秩序也。” 南朝 梁 陆倕 《石阙铭》:“一介之才必记,无文之典咸秩。”《宋史·乐志八》:“备物咸秩,柔祇格思。”
分類:依次次序
《國語辭典》:品秩  拼音:pǐn zhì
官位的等级和俸秩。《南史。卷五三。梁武帝诸子传。豫章王综传》:「久之乃策免吴淑媛,俄遇鸩而卒,有诏复其品秩,谥曰:『敬』,使直主其丧。」
《漢語大詞典》:爵秩
犹爵禄。史记·商君列传:“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 唐 张九龄 《欶松漠都督涅礼书》:“朕所悬爵秩,惟赏有功。”新唐书·食货志一:“乃詔能賑贫乏者,宠以爵袟。” 清 昭梿 啸亭杂录·内务府定制:“凡皇子分封,各按爵秩给以庄地、人丁;公主、郡主赠嫁亦如之。”参见“ 爵禄 ”。
分類:爵秩爵禄
《國語辭典》:爵禄(爵祿)  拼音:jué lù
爵位与俸禄。《周礼。夏官。司士》:「凡邦国,三岁则稽士任,而退其爵禄。」《三国演义》第一七回:「徐州之祸,乃陈圭父子所招,媚朝廷以求爵禄,今日移祸于将军。」
《漢語大詞典》:秩宗
古代掌宗庙祭祀的官。书·舜典:“咨 伯 ,汝作秩宗。” 唐 陈子昂 《唐故袁州参军妻张氏墓志铭》:“天人之礼,位掌於秩宗;侯伯之尊,宠优於露冕。”《随园诗话补遗》卷五引 清 钱林 《题孟庙》诗:“秩宗昭祀典,庙貌仰觚稜。”
分類:宗庙祭祀
《漢語大詞典》:京秩
京官。 宋 叶适 《郭伯山挽词》:“未奏边功明主惜,将成京秩故人悲。”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胡四娘:“时妻党多任京秩。” 柳亚子 《胡寄尘诗序》:“就而视之,外吏则道府,京秩则部曹,多材多艺,炳炳麟麟;而韦布之士,独闃然无闻焉。”参见“ 京官 ”。
分類:京官
《國語辭典》:京官  拼音:jīng guān
1.在京师任职的官员。《北齐书。卷四二。崔劼传》:「世门之胄,多处京官,而劼二子拱、撝并为外任。」唐。贾岛和刘涵〉诗:「京官始云满,野人依旧閒。」
2.职官名。宋代不能参预朝谒的京师官员。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八:「唐自相辅以下,皆谓之京官,言官于京师也。其常参者曰常参官,未常参者曰未常参官。国初以常参官预朝谒,故谓之升朝官,而未预者曰京官。」
《國語辭典》:官秩  拼音:guān zhì
官爵的品级、待遇。《史记。卷五。秦本纪》:「遂复三人官秩如故,愈益厚之。」
《漢語大詞典》:八秩
亦作“ 八帙 ”。亦作“八袟”。 八十岁。礼记·王制:“七十不俟朝,八十月告存,九十日有秩。”本指古代帝王对老人的优待,后因称八十岁为八秩,九十岁为九秩。 唐 白居易 《喜老自嘲》诗:“行开第八秩,可谓尽天年。” 宋 陆游 《致仕后即事》之十二:“八帙开来今过半,一杯引满若为辞。” 宋 龚颐正 芥隐笔记·八十为八秩:“年八十日有秩,故以八十为八秩。又道家流用此语, 白乐天 屡用之。自注:‘行开第八秩,可谓尽天年。’时俗谓七十以上为开第八秩。”警世通言·苏知县罗衫再合:“臣祖母年踰八袠,独居故里,未知存亡。”
《国语辞典》:五斗折腰  拼音:wǔ dǒu zhé yāo
本指晋代陶渊明任彭泽县令,不愿为微薄的俸禄而屈就于人。典出《晋书。卷九四。隐逸传。陶潜传》。后比喻为微薄的俸禄屈身事人。宋。黄庭坚〈次韵寅庵〉诗四首之二:「五斗折腰惭仆妾,几年合眼梦乡闾。」宋。杨万里〈归去来兮引。求为吏东西〉词:「五斗折腰,谁能许事,归去来兮。」
《漢語大詞典》:五斗禄
指微薄的官俸。 唐 孟浩然 《京还赠张维》诗:“欲徇五斗禄,其如七不堪。”详“ 五斗米 ”。
分類:微薄官俸
《國語辭典》:五斗米  拼音:wǔ dǒu mǐ
语出《晋书。卷九四。隐逸传。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比喻微薄的俸禄。唐。岑参送许拾遗恩归江宁拜亲〉诗:「看君五斗米,不谢万户侯。」宋。范成大初入湖湘怀南州诸官〉诗:「怀哉千金躯,博此五斗米。」
《國語辭典》:五斗米  拼音:wǔ dǒu mǐ
语出《晋书。卷九四。隐逸传。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比喻微薄的俸禄。唐。岑参送许拾遗恩归江宁拜亲〉诗:「看君五斗米,不谢万户侯。」宋。范成大初入湖湘怀南州诸官〉诗:「怀哉千金躯,博此五斗米。」
《漢語大詞典》:五斗粟
指微薄的官俸。 元 耶律楚材 《和刘子中韵》诗:“今日君之来,非为五斗粟。” 明 李东阳 《五斗粟》诗:“五斗粟不屈人,五株柳不出门。”详“ 五斗米 ”。
分類:微薄官俸
《國語辭典》:五斗米  拼音:wǔ dǒu mǐ
语出《晋书。卷九四。隐逸传。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比喻微薄的俸禄。唐。岑参送许拾遗恩归江宁拜亲〉诗:「看君五斗米,不谢万户侯。」宋。范成大初入湖湘怀南州诸官〉诗:「怀哉千金躯,博此五斗米。」
《漢語大詞典》:屈腰
折腰。指屈身事人。 唐 韩翃 《家兄自山南罢归献诗叙事》:“空嗟镊鬚日,犹是屈腰年。”
《国语辞典》:折腰五斗  拼音:zhé yāo wǔ dǒu
折腰,弯腰。五斗,五斗米,喻指官俸。折腰五斗比喻为做小官而屈辱自己。见《晋书。卷九四。隐逸传。陶潜传》。宋。辛弃疾〈水龙吟。老来曾识渊明〉词:「白发西风,折腰五斗,不应堪此。」也作「折腰升斗」。
《国语辞典》:折腰升斗  拼音:zhé yāo shēng dǒu
比喻因做官而受屈辱。参见「折腰五斗」条。宋。杨泽民〈六么令。道骨仙风〉词:「折腰升斗,辜负当年旧松菊。」
《漢語大詞典》:折腰吏
晋 陶潜 为 彭泽县 令,自叹“不能为五斗米折腰”。见晋书本传。后因以“折腰吏”泛称地方低级官吏。 唐 白居易 《旱热》诗:“忽思公府内,青衫折腰吏。” 唐 韦应物 《赠王侍御》诗:“自嘆犹为折腰吏,可怜驄马路傍行。”参见“ 折腰 ”。
《國語辭典》:折腰  拼音:zhé yāo
1.弯腰行礼。如:「折腰拜谢」。也作「折要」。
2.弯腰下拜。比喻屈辱自己、奉承他人。《晋书。卷九四。隐逸传。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也作「折要」。
《漢語大詞典》:折腰禄
晋 陶潜 为 彭泽 令,自叹“不能为五斗米折腰”。见晋书本传。后遂以“折腰禄”指下级官吏的微薄薪俸。 唐 钱起 《过沈氏山居》诗:“始愿今不从,区区折腰禄。”参见“ 折腰 ”。
《國語辭典》:折腰  拼音:zhé yāo
1.弯腰行礼。如:「折腰拜谢」。也作「折要」。
2.弯腰下拜。比喻屈辱自己、奉承他人。《晋书。卷九四。隐逸传。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也作「折要」。
《漢語大詞典》:斗粟
(1).一斗之粟。指少量的粮食。 唐 韩愈 《赴江陵途中寄赠翰林三学士》诗:“持男易斗粟,掉臂莫肯酬。”宋史·食货志上二:“尺縑斗粟,未闻有所增益。” 明 张居正 《答广中督抚书》:“不用斗粟片甲,而使积年逋寇,皆束手归降。”
(2).据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载, 汉文帝 刘恒 之弟 淮南厉王 刘长 谋反失败,被押解去 蜀郡 严道县 ,在路上绝食而死,民间编了首歌谣:“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后以“斗粟”讥兄弟不和或不相容。晋书·王沈等传论:“‘斗粟’兴謡,‘踰里’成咏。”新唐书·吴兢传:“陛下即位四年,一子弄兵被诛,一子以罪謫去,惟 相王 朝夕左右。‘斗粟’之刺,《苍蝇》之诗,不可不察。” 元 戴表元 《喜友堂赋》:“ 周公 管 蔡 ,不免相兵。兄弟之间,圣贤所难。下至 汉文 , 淮南 斗粟。 魏 邸急语, 唐 宫飞鏃。贵极万乘,富兼九州。岂曰无家,兄弟为讐。”参见“ 尺布斗粟 ”。
《國語辭典》:尺布斗粟  拼音:chǐ bù dǒu sù
一尺布,一斗粟。比喻数量极少。语本《史记。卷一一八。淮南王传》:「民有作歌,歌淮南厉王曰:『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后用以比喻兄弟不睦。《隋书。卷四五。文四子传。秦孝王俊传。史臣曰》:「俄属天步方艰,谗人已胜,尺布斗粟,莫肯相容。」也作「斗粟尺布」。
《漢語大詞典》:腰折
折腰。谓屈身事人。 唐 元稹 《送友封》诗之二:“若见中丞忽相问,为言腰折气衝天。” 清 李渔 《慎鸾交·谲讽》:“当年五斗米,今日二千石,还似旧时,腰折来犹未直。”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光复文献〉附录〈忠告汉奸文〉》:“或腰折五斗米,或脚踏两边船,无非欲谋个人之私利,无非欲博无耻之头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