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李逢吉

相关人物:共 20 位
共 20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山阴人,俗姓夏侯。住五台山清凉寺,博综经论。德宗延入译场,使造疏,遂编成十卷以进。好游名山。宪宗时赐号清凉国师,寻示寂,年七十余。弟子传法者百余人。有《毗庐疏》、《随疏演义》、《华严纲要》、《三圣圆融观》等。
全唐文·卷九百十九
澄观字大休。俗姓夏侯氏。越州山阴人。年十一。依宝林寺霈禅师出家。元和中住太原府大崇福寺。后住清凉山大华严寺。开成三年卒。谥清凉国师。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六 传宗科(四)
生会稽之夏侯氏。
年十一。
依应天山宝林寺霈禅师。
诵法华经。
年十四。
以恩泽。
获隶此寺落发。
即走四方。
访求师友。
乾元中。
从闰州栖霞寺醴律师。
及乡里昙一。
究律部。
诣金陵玄壁法师。
禀关河三论。
大历中。
传起信涅槃于瓦官寺。
受东海起信疏义于淮南。
然后温习华严大经。
于天竺法诜门下。
往剡溪扣成都惠量。
覆探三论十年。
就苏州习天台止观于湛然法师。
兼法华维摩等经疏。
复咨决南宗禅旨于牛头山忠师。
径山钦师。
洛阳无名师。
北宗于惠云师。
于是旁览泛问。
天竺悉昙。
四囲。
五明。
秘咒。
仪轨。
东土经史。
子传。
三雅。
训诂。
世间技艺。
莫不该综。
每曰。
五地圣人。
身證真如。
犹于后得智中。
起世俗念。
况于方居学地。
能忌是乎。
大历十一年。
巡礼五台峨嵋。
备瞻圣像。
俄还居五台大华严寺。
专行方等忏法。
既因寺主贤林所请。
为讲经论。
乃惙然长想。
以为华严合文殊之智。
普贤之理。
表彰毗卢遮那万行之极。
而旧疏文繁义约。
不足发明。
于寤寐间。
见金色人立日中。
捉观纳口。
咀嚼都尽。
骇汗而觉。
喜曰。
此吞受光明遍照之徵。
可不疏华严。
以报三圣之德哉。
乃始兴元元年正月。
终贞元三年十二月。
成二十卷。
饭千僧以落之。
自尔欲求可以付授者。
夜而梦。
已化为大龙。
鳞鬣耀日。
拿攫碧落。
矫首于南台。
蟠尾于北台。
顷之身出小龙千数。
蜿蜒腾跃。
分散青冥。
四年春正月寺主贤林。
请开新疏。
七年河东节度使李自良。
复请开于崇福寺。
德宗朝。
遣中使李辅光宣诏。
即日入都。
参预罽宾三藏般若译事。
乌茶国王所进后分。
辞以明年。
诏许焉。
又明年至蒲津。
中令梁公。
留安居于中条之栖岩寺。
寺有异僧。
所为莫测。
而语多应验。
初观未至前。
忽驱僧众洒扫曰。
不久菩萨至此。
先是寺多妖祟。
及戾止俱息。
五月中使霍仙鸣宣诏以趣。
至则上加礼敬。
即延入馆。
刊正所译。
为四十卷。
诏造疏于终南山草堂寺。
成十卷。
仍诏两街各开新疏一遍。
方其撰疏之际。
堂前池中莲华五朵。
有双蒂三节之瑞。
寻诏译守护国界主经。
职缀文。
当顺宗之在春宫也。
时观居五台。
承教述了义一卷。
心要一卷。
食肉得罪因缘等。
至是入朝。
意尤钦属。
观夙发十愿。
一长止方丈。
但三衣一钵。
不畜长。
二当代名利。
去之如遗。
三目不视女人。
四身影不落俗家。
五未舍报受。
长诵法花经。
六长读大乘经典。
普施含灵。
七长讲华严大经。
八一生昼夜不卧。
九不邀名惑众代善。
十不退大慈悲普救心。
故观能循持。
而行之终身焉。
卒于元和之初。
寿七十馀。
弟子嗣法者百馀人。
若相国齐抗武元衡郑絪李吉甫权德舆李逢吉中书舍人钱徽兵部侍郎归登太常韦渠牟襄阳节度使严绶越州观察使孟简洪州韦丹。
咸服戒训。
又著随疏演义四十卷。
华严纲要一卷。
法界玄览一卷。
三圣圆融观一卷。
华严。
法华。
楞伽。
中论等。
别行小钞疏。
共三十卷。
设无遮大斋十二会。
云花寺般若阁下。
画华严世界图相。
其诸塑缋尊像。
缮写经典。
具见门人清沔所述记。
宋高僧传·卷第五 义解篇第二之二
释澄观。
姓夏侯氏。
越州山阴人也。
年甫十一依宝林寺(今应天山)霈禅师出家。
诵法华经。
十四遇恩得度。
便隶此寺。
观俊朗高逸。
弗可以细务拘。
遂遍寻名山旁求秘藏。
梯航既具壸奥必臻。
乾元中依润州栖霞寺醴律师学相部律。
本州依昙一隶南山律。
诣金陵玄璧法师传关河三论。
三论之盛于江表观之力也。
大历中就瓦棺寺传起信涅槃。
又于淮南法藏受海东起信疏义。
却复天竺诜法师门。
温习华严大经。
七年往剡溪。
从成都慧量法师覆寻三论。
十年就苏州。
从湛然法师习天台止观法华维摩等经疏。
解从上智性自天然。
所学之文如昨抛舍。
鲍静记井。
蔡邕后身。
信可知矣。
又谒牛头山忠师径山钦师洛阳无名师。
咨决南宗禅法。
复见慧云禅师了北宗玄理。
观自谓己曰。
五地圣人身證真如栖心佛境。
于后得智中起世俗念学世间技艺。
况吾学地能忘是心。
遂翻习经传子史小学苍雅天竺悉昙诸部异执四围五明秘咒仪轨至于篇颂笔语书踪。
一皆博综。
多能之性自天纵之。
大历十一年誓游五台。
一一巡礼祥瑞愈繁。
仍往峨嵋求见普贤。
登险陟高备观圣像。
却还五台居大华严寺。
专行方等忏法。
时寺主贤林请讲大经。
并演诸论。
因慨华严旧疏文繁义约。
惙然长想。
况文殊主智普贤主理。
二圣合为毗卢遮那。
万行兼通即是华严之义也。
吾既游普贤之境界。
泊妙吉之乡原。
不疏毗卢有辜二圣矣。
观将撰疏。
俄于寤寐之间见一金人。
当阳挺立以手迎抱之。
无何咀嚼都尽。
觉即汗流自喜。
吞纳光明遍照之徵也。
起兴元元年正月。
贞元三年十二月毕功。
成二十轴。
乃饭千僧以落成也。
后常思付授。
忽夜梦身化为龙。
矫首于南台。
蟠尾于山北。
拿攫碧落鳞鬣耀日。
须臾蜿蜓化为千数小龙。
腾耀青冥分散而去。
盖取象乎教法支分流布也。
四年春正月寺主贤林请讲新疏。
七年河东节度使李公自良。
复请于崇福寺讲。
德宗降中使李辅光。
宣诏入都。
与罽宾三藏般若。
译乌荼国王所进华严后分四十卷。
观苦辞请明年入敕允。
及具行至蒲津。
中令梁公留安居。
遂于中条山栖岩寺住。
寺有禅客拳眉剪发。
字曰痴人。
披短褐操长策狂歌杂语。
凡所指厈皆多应验。
观未至之前狂僧驱众僧。
洒扫曰。
不久菩萨来此。
复次壁画散脂大将及山麋之怪。
往往不息。
观既止此寺。
二事俱静。
五月内中使霍仙鸣。
传宣催入。
观至。
帝颇敦重。
延入译场刊正。
又诏令造疏。
遂于终南草堂寺编成十卷。
进呈。
敕令两街各讲一遍为疏。
时堂前池生五枝合欢莲华。
一华皆有三节。
人咸叹伏。
寻译守护国界主经。
观缀文润色。
顺宗在春宫。
尝垂教令述了义一卷心要一卷。
并食肉得罪因缘。
洎至长安频加礼接。
朝臣归向。
则齐相国杭韦太常渠牟皆结交最深。
故相武元衡郑絪李吉甫权德舆李逢吉中书舍人钱徽兵部侍郎归登襄阳节度使严绶越州观察使孟简洪州韦丹。
咸慕高风。
或从戒训。
以元和年卒。
春秋七十馀。
弟子传法者一百许人。
馀堪讲者千数。
观尝于新创云花寺般若阁下。
画华藏世界图相。
又著随疏演义四十卷。
允齐相请述华严经纲要一卷法界玄鉴一卷三圣圆融观一卷华严法华楞伽中观论等别行小钞疏共三十卷。
设无遮大会十二中。
其诸塑缋形像缮写经典不可殚述。
门人清沔记观平时行状云。
观恒发十愿。
一长止方丈但三衣钵不畜长。
二当代名利弃之如遗。
三目不视女人。
四身影不落俗家。
五未舍执受长诵法华经。
六长读大乘经典普施含灵。
七长讲华严大经。
八一生昼夜不卧。
九不邀名惑众伐善。
十不退大慈悲普救法界。
观逮尽形期。
恒依愿而修行也。
神僧传·卷第八
释澄观。姓夏侯氏。越州山阴人也。年甫十一依宝林寺霈禅师出家。诵法华经。十四遇恩得度。便隶此寺。观俊朗高逸弗可以细务拘。后将撰华严疏。于寤寐之间见一金人。当阳挺立以手迎抱之。无何咀嚼都尽。觉即汗流。自喜吞纳光明遍照之徵也。起兴元元年正月。贞元三年十二月毕功。成二十轴。乃饭千僧以落成之为疏。时堂前池生五枝合欢莲华一华。皆有三节。人咸叹伏。观常思付授。忽夜梦身化为龙。矫首于南台蟠尾于山北。拿欋碧落鳞鬣耀日。须臾蜿蜒化为千数小龙。腾跃青冥分散而去。盖取象乎教法支分流布也。遂于中条山栖岩寺住。寺有禅客拳眉剪发。字曰痴人。被短褐操长策。狂歌杂语。凡所指斥皆多应验。观未至之前。狂僧驱众僧洒扫曰。不久菩萨来此。以元和年中示灭。春秋七十馀。
高僧摘要·法高僧摘要卷二
姓夏侯。越州山阴人。观俊朗高逸。不拘细务。遍寻名山。旁求秘藏。乾元中。依润州栖霞寺醴律师。学相部律。本州依昙一。隶南山律。诣金陵玄璧法师。传关河三论。大历中。就瓦棺寺。传起信涅槃。又于淮南法藏。受海东起信疏义。却复天竺诜法师门。温习华严大经。七年。住剡溪。从成都慧量法师。覆寻三论。十年就苏州从湛然法师。习天台止观法华维摩等经疏解。又谒牛头山忠师。径山钦师。洛阳无名师。咨决南宗禅法。复见慧云禅师。了北宗玄理。大历十一年。誓游五台。一一巡礼。祥瑞愈繁。仍往峨嵋。求见普贤。登险陟高。备观圣像。却还五台。居大华严寺。专行方等忏法。时寺主贤林。请讲大经。并演诸论。因慨华严旧疏。文繁义约。惙然长想。况文殊主智。普贤主理。二圣合为毗卢遮那。万行兼通。即是华严之义也。吾既游普贤之境界。泊妙吉之乡原。不疏毗卢。有辜二圣矣。观撰疏。起兴元元年正月。贞元三年十二月毕功。成二十轴。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5—? 【介绍】: 唐河中人,字景山。德宗贞元五年进士。初为张弘靖从事,历秘书郎、太常博士、虞部员外郎,出为凤翔少尹。穆宗时复召为国子司业。工诗,旦暮吟咏不辍,年老头摇,人言吟诗所致。年七十致仕。文宗太和中为河中少尹,不领职务,岁给禄以终其身。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55—? 字景山,行第十二,河中(今山西永济西)人。德宗贞元五年(789)登进士第。宪宗元和六年(811)以监察御史为河中节度使从事。历太常博士、凤翔少尹等职。穆宗长庆元年(821)为国子司业。四年以河中少尹退归乡里,韩愈有《送杨少尹序》记其事。生平见《唐才子传》卷五、《唐诗纪事》卷三五。一生吟咏不辍,年老头摇,人言吟咏所致。早年以“三刀梦益州,一箭取辽城”(《赠卢洺州》)知名。与白居易、元稹、刘禹锡、张籍等诗人相交往。赵璘称:“巨源在元和中,诗韵不为新语,体律务实,工夫颇深。”(《因话录》卷三)王夫之称其“七言平远深细,是中唐第一高手”(《唐诗评选》卷四)。《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续拾》补3首,断句5,题1则。
唐诗汇评
杨巨源(755-832?
),字景山,河中(今山西永济)人。
贞元五年(789)登进士第,授校书郎。
元和中,以监察御史为张弘靖河中幕从事。
入朝,自秘书郎迁太常博士,再迁虞部员外郎。
出为凤翔少尹,复召为国子司业。
长庆四年,年七十致仕返乡,执政奏以为河中少尹,不绝其禄。
后以国子祭酒致仕。
巨源以诗闻于元和、长庆间,为韩愈、张籍、元稹、白居易等知重。
与令狐楚、李逢吉尤善。
有《杨巨源诗》一卷。
全唐诗》编诗一卷。

作品评论

诗人主客图
清奇雅正主:李益。……入室十人:刘畋、僧清塞、卢休、于鹄、杨洵美、张籍、杨巨源、杨敬之、僧无可、姚合。
司空图《与王驾评诗收》
刘公梦得、杨公臣源,亦备有胜会。
郡斋读书志
巨源在元和中,诗韵不造新语,体律务实,用功颇深,旦暮摇首,微咏不辍,年老成疾。
吴礼部诗话
杨巨源始与元、白学诗,而诗绝不类元、白。……巨源清新明严,有元、白所不能至者。
唐才子传
巨源才雄学富,用意声律,细挹得无穷之源、缓隽有愈永之味。长篇刻琢,绝句清泠,盖得于此而失于彼者矣。
诗薮
此君中唐格调最高,神情少减耳。
唐音癸签
唐大历后,五七言律尚可接翅开元,惟排律不人竞。钱、刘已降,气味总薄。元、白中兴,铺叙转凡。所见中唐扬臣源、晚唐李商隐、李洞、陆龟蒙三家。杨则短韵不失前矱,三家则长什尤饶新藻。
《唐诗评选》
此公七言,平远深细,楚中唐第一高手,《纪事》称其不为新语,律体务实。所云新语者,十才子以降,枯枝败梗耳。虚实在神韵,不以兴比有无为别。如此空中构景,佳句独得,讵不贤于硬架而无情者乎?以此求之,知此公之奏雅子郑、卫之滨,曲高和寡矣。
养一斋诗话
余谓七律法至于子美而备,笔力至子美而极。后此如杨巨源、刘梦得甚有工夫。
《读雪山房唐诗序例》
杨少尹情致缠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65—839 【介绍】: 唐河东闻喜人,字中立。德宗贞元五年进士。宪宗元和时,历迁司封员外郎、中书舍人、御史中丞,力主削平藩镇。唐师讨蔡,以度视行营诸军。还朝,遇刺伤首。议者欲罢度,帝不听,即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旋以相职督诸军力战,遂擒吴元济。河北藩镇大惧,由此归顺朝廷。封晋国公。穆宗时,数出镇入相,以其用不用为天下重轻。文宗时,罢为山南东道节度使,以病乞还东都,乃作别墅号绿野堂,与白居易、刘禹锡觞咏其间。官终中书令。卒谥文忠。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65—839 字中立。排行十六,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德宗贞元五年(789)进士擢第。八年登博学宏词科。十年复中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授河阴县尉。宪宗元和年间任中书舍人、御史中丞,力主削藩,被李师道所遣刺客斫伤,宪宗用之益坚,遂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十二年(817)督师讨平淮西,封晋国公。十四年出为河东节度使。穆宗长庆二年(822)及敬宗宝历二年(826)曾两次入相,后官至中书令。晚年留守东都,筑绿野堂以自适,与白居易、刘禹锡等唱酬甚密。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元方回曰:“裴晋公度累朝元老,于功名之际盛矣,而诗人出其门尤盛。自为之诗,尤不可及。”(《瀛奎律髓》卷一七)寄马赠张籍一事,诗坛传为佳话。《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1首,断句2。
唐诗汇评
裴度(765-839),字中立,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
贞元五年(789)登进士第。
又登宏辞科,补校书郎。
举贤良方正异等,调河阴尉。
元和初,迁监察御史、钊南西川节度掌书记。
四年,召为起居舍人。
自司封员外郎知制诰历中书舍人、御史中丞。
十年拜相。
十二年率师平淮西吴元济,以功封晋国公。
后为皇甫铸所构,出为河东节度使。
长庆二年,守司徒,复知政事。
又为李逢吉所陷,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
宝历二年,复知政事。
大和四年,出镇襄州。
八年,徙东都留守,加中书令。
时宦官擅权,度乃治第洛阳集贤里,号绿野堂,与白居易、刘禹锡以诗酒琴书相乐。
开成二年,复授河东节度使。
四年,诏许还朝,卒。
有《裴晋公集》二卷。
全唐诗》存诗一卷。
全唐诗补逸
裴度字中立,河东闻喜人。以讨平淮蔡,擒吴元济,封晋国公。其后诛宦官刘克明,迎立文宗,屡秉国政,身系天下重轻者垂三十年,时人以比郭汾阳。开成四年卒,年七十五。补诗一首。
全唐文·卷五百三十七
度字中立。河东闻喜人。贞元五年进士。举宏词科。累拜中书舍人。改御史中丞。元和十年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擢彰义军节度淮西宣慰招讨处置等使。讨吴元济。还朝策勋。进金紫光禄大夫宏文馆大学士上柱国。封晋国公。复知政事。出为河东节度使。穆宗敬宗朝凡三知政事。文宗立。加门下侍郎集贤殿大学士太清宫使。进侍中。拜中书令。薨年七十五。册赠太傅。谥文忠。会昌元年加赠太师。

作品评论

《蔡宽夫诗话》
晋公文字世不传,晚年与刘、白放浪绿野桥,多为唱和。间见人文集,语多质直浑厚,计应似其为人,如“灰心缘忍事,霜鬓为论兵”之句,可谓深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65—830 【介绍】: 唐京兆高陵人,字蹈中。
于休烈孙。
登进士第。
历迁秘书省校书郎、监察御史、给事中、左拾遗。
居官无所建明,不忤物以自容。
李逢吉所厚,累擢户部侍郎,出为宣歙观察使,卒。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65—830 字蹈中,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工部尚书于休烈之孙。登德宗贞元进士第。历校书郎、监察御史、司勋员外郎、万年令、右司郎中、给事中。穆宗长庆四年(824)为工部侍郎,迁刑部侍郎。敬宗宝历元年(825)转户部侍郎。文宗大和元年(827)出为宣歙观察使,卒赠礼部尚书。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于敖以家传文史知名,为时彦所称。白居易有诗相赠。《全唐诗》存诗1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27 【介绍】: 唐人。
出身寒微。
初为镇州小史。
王承宗荐于李逢吉,擢右拾遗。
敬宗立,迁起居郎,辞疾归洛。
未几授刑部侍郎,寻改京兆尹,严刑罚,不避权豪。
韦处厚恶之,出为桂州观察使。
有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66—837 【介绍】: 唐宜州华原人,字壳士,自号白云孺子。
德棻后裔。
宪宗时,以能为辞章,尤善笺奏制令,进中书舍人。
以与皇甫镈、李逢吉结党逐裴度,出为华州刺史。
元和十四年,入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穆宗时进门下侍郎,出为宣歙观察使,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
敬宗时迁宣武节度使,召为尚书右仆射,拜彭阳郡公。
所至皆有善政。
卒于山南西道节度使。
谥文。
有《漆奁集》,又选有《元和御览诗》。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66—837 字壳士,别号白云孺子,排行四。
其先敦煌(今属甘肃)人。
家于太原(今属山西)。
德宗贞元七年(791)登进士第,为桂州、太原从事。
宪宗元和年间入朝为右拾遗,累官至河阳节度使。
元和十四年(819)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因亲吏脏污事发,贬宣歙观察使,再贬衡州刺史。
文宗大和末为尚书左仆射,封彭阳郡公。
卒于山南西道节度使任所,谥文。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唐才子传》卷五。
令狐楚才思俊丽,与刘禹锡、李逢吉、广宣唱和甚多。
曾向朝廷奏进张祜诗卷,又向李商隐传授骈文。
其诗“宏毅阔远”(《吴礼部诗话》),尤长于绝句。
全唐诗》存诗1卷。
《全唐诗续拾》补2首,题2则。
唐诗汇评
令狐楚(766-837),字悫士,祖籍敦煌(今属甘肃),实居并州(今山西太原)。
贞元七年(791)登进士第。
授校书郎。
桂管观察使王拱辟为从事。
佐太原节度使府,历掌书记、节度判官。
元和初,入为右拾遗、礼部员外郎。
丁父忧。
免丧,为职方员外郎、知制诰,充翰林学士。
十三年出为华州刺史,转河阳怀节度使。
十四年拜相,十五年贬为宣歙观察使,再贬衡州刺史,量移郢州。
长庆四年,自河南尹迁宣武军节度使。
大和二年,入为户部尚书,历东都留守及天平、河本二镇。
入为吏部尚书,迁尚书左仆射、领盐铁转运事。
开成初,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卒。
楚工诗,长于乐府。
有《漆奁集》一百三十卷,又与刘禹锡唱和诗《彭阳唱和集》三卷,与李逢吉唱和诗《断金集》一卷,均佚。
元和中编《御览诗》一卷进呈,今存。
全唐诗》存诗一卷。
全唐文·卷五百三十九
楚字壳士。燉煌人。自言十八学士德棻之裔。贞元七年进士。元和十四年累迁中书侍郎同平章事。穆宗朝罢为宣歙观察使。敬宗文宗朝历宣武天平河东节度使。大和七年入为吏部尚书。转太常卿。进左仆射。封彭阳郡公。开成元年拜山南西道节度使。卒年七十二。赠司空。谥曰文。子绹贵。累赠至太尉。

作品评论

吴礼部诗话
武元衡、令孤楚皆以将相之玺,声盖一时,其诗宏毅阔远,与灞桥驴子上所得者异矣。
升庵诗话
令狐楚与王涯、张仲素同时为中书省舍人,其诗长于绝句,号“三舍人诗”,同为一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72—846 【介绍】: 唐润州无锡人,原籍亳州谯县,字公垂。李敬玄曾孙。为人短小精悍,工诗,时号“短李”。宪宗元和进士。穆宗时为右拾遗、翰林学士,与李德裕、元稹同时,号“三俊”。武宗时,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累迁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出为淮南节度使。卒谥文肃。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72—846 字公垂。
润州无锡(今江苏无锡)人,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
排行二十,时称李二十。
又因其短小精悍,朋辈间昵称“短李”。
绅6岁丧父,母卢氏教以经义。
宪宗元和元年(806)登进士第,释褐授国子助教,弃而南归,润州观察使李锜辟为从事。
次年锜谋反,绅不从命,被囚,锜诛乃免。
历校书郎、右拾遗、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御史中丞、户部侍郎等职。
敬宗初立,因李逢吉构陷,贬端州司马。
宝历初,因赦徙江州长史。
文宗大和二年(828)迁滁州刺史,四年转寿州刺史。
七年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同年擢浙东观察使。
九年再除太子宾客,分司东都。
开成元年(836)拜河南尹,同年转宣武军节度使,五年出镇淮南。
武宗会昌二年(842)入朝,同平章事,判度支,进尚书右仆射,封赵郡公。
四年再次节度淮南,六年卒于任所,赠太尉,谥文肃。
卒后因吴湘案,诏削三官,子孙不得仕。
生平详见沈亚之《李绅传》及新、旧《唐书》本传。
今人卞孝萱有《李绅年谱》。
绅善为歌诗,乡赋之年,其诗作已传诵人口。
曾撰有《新题乐府二十首》,元稹赞其“雅有所谓,不虚为文”,“病时”“尤急”。
元、白先后仿效,分别成《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与《新乐府》50首,促成中唐诗坛之新乐府运动,绅实为倡导者。
早年以诗文与元稹、白居易相交善。
晚年因政见与李德裕相合,故共进退。
明胡震亨评其诗云:“揽笔写兴,曲备一生穷泰之感,亦令披卷者代为怃然。
”(《唐音癸签》卷七)《古风二首》传诵至今,几家喻户晓。
有《追昔游》3卷、杂诗1卷传世。
今人王旋伯有《李绅诗注》。
全唐诗》存诗4卷。
《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7首,断句6。
唐诗汇评
李绅(772-846),字公垂,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县)人,郡望赵郡(今河北赵县)。
少时父仕江南,遂寓居无锡。
幼孤,曾读书于慧山寺。
元和元年(806)登进士第。
浙西节度使李锜辟掌书记。
锜反,迫令草檄,不从,几遇害。
锜败,复佐浙西李元素幕。
入为校书郎,迁国子助教,又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崔从判官。
元和末,自右拾遗充翰林学士,家迁中书舍人。
长庆二年,改御史中丞。
四年,为李逢吉陷,自户部侍郎贬端州司马。
宝历中,量移江州长史,滁、寿二州刺史,迁太子宾客,分司东都。
大和七年,出为浙东观察使。
开成中,历河南尹、宣武军节度使。
武宗即位,为淮南节度使。
会昌中,拜相,复出缜淮南,卒。
绅工诗,早年多反映现实之作。
元和中所作《新题乐府》二十首,元、白俱有继作,对新乐府创作有开启作用,已佚。
开成中,曾自编《追昔游诗》三卷,记其平生所游历,今存。
全唐诗》编诗四卷。
全唐诗补逸
李绅字公垂,润州无锡人,登元和元年武翊黄榜进士第,武宗会昌六年卒。补诗一首。
全唐文·卷六百九十四
绅字公垂。润州无锡人。元和初进士。穆宗朝拜户部侍郎。开成时为宣武节度使。武宗立。徙淮南。入为兵部侍郎同平章事。转中书侍郎。守右仆射门下侍郎。封赵国公。出为淮南节度使。会昌六年卒。赠太尉。谥文肃。

作品评论

《新唐节•李绅传》
李绅,字公垂……为人短小精悍,于诗最有名,时号“短李”。
唐诗纪事
乐天赠绅诗云:“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刚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注云:……李二十尝自负歌行,近见余乐府五十首,默然心伏。
唐诗纪事
元微之《和乐天东南行》云:“李多嘲蝘蜓,窦数集蜘蛛。”注云:李二十雅善歌诗,同多咏物之作。
唐诗纪事
开成间,绅集其诗为《追昔游》,盖叹逝感时,发于凄恨而作也。或长句、或五言、或杂言、或歌、或吟、或乐府齐梁,不一其辞,乃由牵思所属尔。起梁汉,归谏垣,升翰苑,感恩遇,歌帝京风物;遭谗邪播越,历荆楚,涉湘沅,逾岭峤,抵荒陬,止高安;移九江,泛五湖,过钟陵,溯荆江,守滁阳,转寿春;改宾客,留洛阳,历会稽,过梅里;遭谗者再为宾客分务,归东周;擢川守,镇人一梁。词有所怀,兴生于怨。故或隐或显,不常其言,冀知音于异时时已。
《汲古阁书跋<追昔游集>》
(绅)与李文饶、元微之齐名,人号“元和三俊”……忆游述怀,俯仰感慨,一洗唐人小赋柔摩风气云。
唐音癸签
李公垂《追昔游诗》,大是宦梦难醒;然其揽笔写兴,曲备一生穷泰之感,亦令披卷者代为怃然。
《载酒园诗话又编》
短李以歌行自负,乐天亦称之。又少以《悯农》诗见赏于吕温,今二绝盛传,吕之鉴赏真是不谬。歌行遂不可复见,惟有《追昔游集》耳,颇有体格。
按指追昔游集
绅与李德裕、元稹号“三俊”。白居易亦有“笑劝迂辛酒,闲吟短李诗”句。今观此集
《四库全书总目》
,音节晖缓,似不能与同时诸人角争强弱。然舂容恬雅,无雕琢细碎之习,其格究在晚唐诸人刻划纤巧之上也。
三唐诗品
五言其源出于谢惠连,惟炼蓄未深,时多泛滥;七言托体初唐,加以纵横,格律已疏,颇嫌墨障。长歌则《苏台》一篇,短歌则《莺莺》一曲,容姿朗秀,顾盼生情。里谣七字,古风五言,不减张、王,渊然足讽。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35 【介绍】: 唐陇西成纪人。
字子垂。
始名仲言,字子训。
李揆之族孙。
擢进士第。
形貌魁梧,辞敏智捷。
李逢吉为相,以其善谋事而厚待之。
坐武昭狱,流象州。
文宗立,迁国子《周易》博士,充翰林侍讲学士。
又改兵部郎中、知制诰,充翰林学士,迁礼部侍郎、同平章事。
既秉权衡,与郑注谋先诛内竖,再复河湟。
事泄,逃至终南山,被杀。
吴思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
宪宗元和末为太常寺协律郎。
穆宗长庆元年,应军谋宏远材任将帅科及第,拜右拾遗。
四年,因得罪宰相李逢吉,迁殿中侍御史,充入蕃告哀使。
历官祠部员外郎、左司郎中。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失姓名。
生卒年、籍贯俱不详。
曾应宪宗元和十一年(816)进士试。
中书舍人李逢吉取高澥等33人,多为寒素,有举子作诗咏之。
事见《唐摭言》卷七。
全唐诗》存录此诗。
共 20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