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竺道生

相关人物:共 13 位
共 13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太虚亭集·太虚亭墓志文
公讳恒。
字贞父。
朔宁人。
徵仕郎洪造署丞讳忠。
生户曹典书讳润文。
润文生成均司艺讳士柔。
即公之三世也。
以公勋。
追赠署丞为兵曹判书。
典书为议政府右赞成。
司艺为领议政并带勋号。
司艺娵判宗簿寺事吴奕忠之女。
永乐己丑十二月壬辰生公
公生而聪明智识。
绝世离伦。
学业日进。
华闻益播。
词源逸发。
大为侪辈推服。
宣德甲寅。
世宗临雍策士。
善公对策。
擢公为第一名。
特授宣务郎。
集贤殿副修撰。
知制教兼经筵司经。
参修思政殿训义。
止斋权先生器公。
以姊女妻之。
每见公著述叹曰。
吾东方文章气习颓靡。
能发扬振起者必斯人也。
明年。
转修撰兼春秋馆记事官。
参撰高丽史。
戊午。
文宗在东宫。
学问大成。
世宗选一时名儒补宫官。
公首应选。
以副校理兼世子左司经。
癸亥。
转校理兼艺文应教。
世宗创制谚文。
开局禁中。
亲简名儒八员。
掌制训民正音东国正韵等书。
今领相高灵申公暨公实禀睿旨。
多所赞定。
世宗深加眷注。
不数年。
擢拜直殿。
丁卯秋。
中覆试第五名。
超授奉正大夫。
守直提学兼世子辅德。
时文宗监抚庶事。
书筵官掌机密。
公启沃献替靡不精当。
庚午。
文宗即位。
累迁至司谏院左司谏。
阶通政。
辛未。
进集贤殿副提学。
公居侍从十有八年。
而凡讲说词命。
编摩著述。
悉皆主之。
一国翕然称为大手。
壬申。
擢承政院同副承旨。
转左副。
及文宗宾天。
国势疑危。
公居近地。
周旋匪懈。
癸酉冬。
世祖炳几靖难。
公适直宿禁内。
协赞实多。
特升为都承旨。
寻赐输忠卫社协赞靖难功臣号。
甲戌。
拜嘉善大夫吏曹参判。
封宁城君。
乙亥。
迁司宪府大司宪。
时世祖摄政。
逆党馀孽。
尚未尽除。
公条陈数十事。
皆蒙允可。
是年六月。
世祖即位。
赐佐翼功臣号。
秋丁内艰。
丁丑服阕。
拜嘉靖户曹参判。
寻移吏曹。
戊寅。
资宪仁顺府尹。
历工,刑两曹判书。
时睿宗在东宫。
世祖教曰。
辅养储君。
非老成不可。
命公为宾客。
是年冬。
丁外忧。
是时世祖方撰经国大典。
明年。
世祖命起公复。
公三上书固辞。
御书批其尾曰。
事之重。
国所共称。
卿之才。
予所独知。
不合专为一身。
正宜广利万世。
公不得已赴召。
除知中枢院事兼艺文大提学。
世子左宾客。
成均大司成。
阶加正宪。
世祖亲制训辞授睿宗。
又制兵将说教诸将。
皆命公注解。
公深究睿章。
推衍增益。
论断词旨曲畅方通。
而尽合先儒之说。
上甚嘉悦。
辛巳。
转吏曹判书。
阶加崇政。
寻移判中枢院事。
癸未。
拜议政府右赞成兼世子贰师。
迁左赞成。
世祖分命宿儒。
讲论四书五经。
考古證今。
参定句诀。
又召会文儒辨同异。
上亲加睿裁。
公在左右。
每承顾问。
毫分缕析。
应对如响。
上听之亹亹不厌。
目左右曰。
宁城真天才也。
丙戌。
阶崇禄兼判兵曹事。
公辞曰。
兵官机务。
非臣迂腐所堪。
乞解其任。
言甚切至。
上不允。
寻加辅国崇禄大夫。
丁亥。
擢拜大匡辅国议政府右议政。
五月。
转左议政。
九月。
升领议政。
屡以盛满辞。
十二月。
还封宁城君。
戊子。
睿宗即位。
加领经筵事。
明年己丑。
我主上殿下即位。
日御经筵。
命公为领经筵事。
以累朝儒宗。
甚重敬之。
庚寅。
改封府院君。
辛卯。
赐纯城明亮经济弘化佐理功臣号。
冬十二月。
再入相。
兼领经筵,监春秋馆事。
进世祖,睿宗两朝实录。
上嘉其功。
赐鞍马。
癸巳夏大水。
公以阴阳失节。
责在三公。
上书辞职。
上不允。
甲午四月。
公有微疾。
时方恭惠王后初丧。
襄事甚严。
壬午。
公力疾命驾将出。
遇暴甚剧。
上连遣内医胗视。
百药不效。
翌日卒。
享年六十六。
上震悼。
遣内臣往吊。
又命内官慰之。
礼官奠赙如例。
加赐米豆纸布若干。
官尤葬事。
是年某月。
葬于京畿某邑之某原。
公性谦恭简静。
端介无华。
立身行已。
常持正不挠。
平居虽隆冬盛暑。
终日整冠危坐。
略无惰容。
至于奉公。
忧国如家。
再入相府。
政务宽大。
不喜更张。
与人言。
常先示退损。
不自表襮。
又不立崖岸自异。
至如朝廷论议。
临决大事。
确不可犯。
居家清白。
关节不行。
不迩声色。
不事产业。
家务一委之夫人。
无毫发干虑。
待亲戚以仁。
接下以恭。
遇事常加三思。
立朝四十年。
一不披弹劾。
自登第至台辅。
未尝一日寄外。
慨然以斯道为已任。
奖进后学。
为文章。
自出机杼。
大放以肆。
雄豪富赡。
如长江大河。
势不能止。
尤工于骈俪。
凡朝廷事大表笺。
高文大册。
皆出其手。
华人每称我国表词精妙皆公所著也。
圣上方倚任图治。
天不憖遗。
可胜痛哉。
公娵达川府院君徐弥性之女。
封贞敬夫人。
生二男四女。
男长曰永潾。
中壬午司马试。
丙戌某人榜登第。
今为刑曹参议。
次永灏。
禦侮将军。
行司果。
女长适禦侮将军行司猛郑涵。
次适保功将军行司猛文简。
次适中训大夫掌隶院司议李钧。
次适宣教郎行社稷署参奉申铢。
参议先娵大护军李孝林之女。
生一男。
曰秀英。
后娵观察使朴健顺之女。
生三男。
曰秀豪曰秀雄曰秀杰。
司果娶判书郑孝常之女。
生一男。
郑司猛生一男一女。
文司猛生二男一女。
司议生一女。
参奉生一男。
并幼。
将葬之月。
参议请余志墓石。
某于公。
偏承一顾之恩。
凡雠校文墨。
操秉史笔。
未尝不与之偕。
况又同在太常叨奉末议。
优蒙肯可。
相从近三十载。
虽谓之知已。
可也。
公捐馆之前一夕。
谒公于第。
公谈话自若。
噫。
晨夜之顷。
岂意便隔幽明。
公之丰功伟绩。
有国乘在。
奚庸赘说。
略叙世系游宦之次。
子孙男女之数。
瘗于墓道。
兼抒悲怀云尔。
(私淑斋姜希孟。
撰。)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43或344—413 【介绍】: 即拘摩罗耆婆、鸠摩罗什婆。
意为“童寿”。
十六国时高僧,龟兹人,祖籍天竺。
七岁随母出家。
九岁以后,游学罽宾、月氏、疏勒等国,学小乘、大乘,精研《中论》、《十二门论》等,誉满西域。
二十岁还龟兹。
前秦苻坚建元十八年,吕光破龟兹,得罗什,遂滞留凉州十八年,得通汉文。
后凉灭,入长安,为后秦姚兴国师。
兴辟逍遥园译场,罗什为译主。
前后八年,据《大唐内典录》载,共译佛经98部,425卷。
著名弟子有僧肇、僧睿、道生、道融,世称“什门四圣”。
大乘部之《妙法莲华经》、《大方等大集经》、《维摩诘经》、《中论》、《百论》、《大智度论》等,均出其手,译文典丽而不失原意。
现存著作有《大乘大义章》。
全晋文
鸠摩罗什,一作句摩罗耆婆,天竺人。为吕光所获,历事吕纂吕隆,至后秦弘始中迎入关,卒于长安。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一 译经科一
此云童寿。天竺人也。世为相国。大父达多有重名。父炎将嗣相位。避之出家。东度葱岭。龟兹王闻其名。郊迎之。尊以为国师。王有妹年二十。才敏绝人。诸国交聘不许。及见炎逼以妻之。生二子。其一罗什。其一则弗沙提婆。始什之妊也。其母慧解倍常。闻雀黎大寺多名僧。有得道者。呼女伴往听法。忽通天竺语。难问锋出。有达么瞿沙者。见曰。是必孕智子。为说舍利弗在胎时事。什生七岁。母因野行。见冢骨。从炎乞出家。炎不可。因不食六日。气如缕。乃许之。遂与什俱落发。母以专精禅观。获初果。什诵经日千偈。偈三十二字。凡三万二千言。义亦自通。龟兹人方加礼事。母辄携什避去。游诸国。什九岁。渡新头河。至罽宾。师事异僧槃头达多。受杂藏中长两阿含。凡四百万言。达多奇之。什自是声称达王。王集异道。立论相攻难。异道慢什年小。不为备。什乘隙折困之。异道愧伏。王设上供。差大僧营视。惟恐其去。年十二。母携还龟兹。而诸国交聘以好爵。悉不应。已又携至月氏。北山尊者见之。谓其母曰。此沙弥使三十五岁。毗尼无玷者。度人如优波鞠多。不尔正一俊法师耳。至沙勒。顶戴佛钵。私念钵大而轻如此耶。即重不胜。失声下之。母问其故。曰儿心分别。故钵轻重耳。遂留沙勒一年。博览五明诸论。及阴阳星算。皆妙达其要。沙门喜见劝王请什开法。曰。当有二益。国中比丘。耻不及之。而加精进。龟兹王必以为尊什。是敬己也。来脩旧好。王然之。于是会道俗如其劝。什真率忽绳墨。或者疑之。时有莎车王子须利耶跋陀。参军王子须耶利苏摩兄弟。皆弃国位为沙门。苏摩尤才辩。尝为什说阿耨达经。以阴界诸入。皆空无相。怪而问曰。此经乃坏破诸法至是耶。因共研覈大小乘。移时。而什悟。叹曰。吾昔于小乘。如以鍮石为金。遂受中百二论。十二门观等。温宿国龟兹之北境也。有异道。立义击鼓。求论辩。什适随母在焉。卒挫衄之。自是名重葱左。居龟兹。广说诸经。学徒自诸国来者云委。尼阿竭耶末帝。王女也。博观群经。已證二果。闻法欣跃。更请开演。什益分别诸法本空。阴界假名非实等法义。听者晓悟。年二十。即王宫。从卑摩罗叉受戒。学十诵律。顷之母谓龟兹王白纯曰。汝国寻衰柰何。谓什曰。方等深教不可思议。传至东土。惟尔之力。但于汝无利。惜哉。什曰。必使大化流传。虽苦无所恨。母以为然。寻往天竺。进登三果。什独留止国之新寺。后于寺侧。得放光经。而文字隐蔽。不可读。什心知其魔。不为动。既而可读耳。闻空中语曰。智人何用此书。什曰小魔敢尔。留二年。益习大乘经论。龟兹王为张金座锦耨。使坐以说法。什以其师盘头达多未悟大乘。请往化导。俄其师至。什为先说德女问经。盖以其多明因缘空假。而昔与师俱所不信者。师谓什曰。汝于大乘见何异相。而遽尚之。什曰。大乘深妙。有法皆空。非小乘滞相偏局可拟也。师曰。汝言一切皆空。甚可畏也。汝亦知舍有爱空之患乎。昔有狂人。使工绩缕。工已极其细好矣。狂人犹以为未。工指空曰。此缕也。狂人曰。我何不见。工曰缕细。我良工且不见。况他人乎。狂人喜厚饷之。汝之空法正类此也。什曰。小乘执有。大是颠倒。如人病目。见空中华。以为实有。坐以待果。要人共尝。其不为明目者所笑乎。于是达多悟。礼什为师。西域诸国。咸伏什神异。其说法时。诸王皆长跪坐侧。令什践而升座焉。苻坚闻之。久有迎什意。建元十二年。丁丑正月。太史奏云。有星现外国分野。当有大智人入辅中国。坚曰。朕闻西域有鸠摩罗什。将非此耶。乃遣骁骑将军吕光等。率兵七万。西伐龟兹。谓光曰。若获罗什即驰驿送之。光军未至。什谓龟兹王曰。当有勍敌。从日下来。宜恭承之。勿抗其锋。王不纳。发兵拒光。大为光所破。遂获什。光见其齿少易之。强妻以龟兹王女。什不可。光曰。道士岂复非气血生耶。尚何辞。乃饮以醇酒。闭之密室。光还中路屯师山下。什曰。宜从屯陇上。光不纳。夜果大雨潦起。水深数丈。死者数千人。光异之。光欲留王西国。什曰。推运揆数。此不宜留。前有福地可居。还至凉州。闻苻坚已为姚苌所害。于是窃号河右。属姑臧。一日大风。什曰。不祥之风。当有奸叛。然不劳而自定。俄有叛者。寻皆殄灭。沮渠蒙逊。先推建康太守段业为主。光遣子纂。率众讨之。时论以业乌合。纂有威声。势必全克。光以访什。答曰。此行未见其利。纂果败于合黎。会郭黁起兵。纂军轻骑还。又为黁败。仅以身免。 中书监张资病。光博营救疗。外国道人罗叉云。能瘥资病。光喜络赐不赀。什知叉诳诈。告资曰。叉不能为。徒烦费耳。冥运虽隐。可以术试之。乃以五色丝作绳。结之烧为灰末。投水中。灰若出水还成绳者。病不可愈。灰浮为绳自若。未几资亡。光亦寻卒。子绍袭位。纂杀之自立。有猪生子三首。黑龙升井中。蟠卧殿前。比旦失之。纂以为瑞。号殿为龙翔。俄又升于当阳宫门。又改为龙兴门。什曰。比日潜龙出游。豕妖呈异。龙者阴类。出入以时。今屡见灾也。是必下人有谋者。宜克己脩德。以答天戒。纂不纳。竟为从弟超所杀。什在凉州积年。吕光父子。既不弘道。故蕴其深解。无所宣化。姚兴遣姚硕德。西破吕隆。迎至为国师。初延入西明阁逍遥园。译出众经。多所暗诵。又览旧经纰缪。与沙门僧睿僧肇等八百馀人。传受其旨。更出经论。凡三百馀卷。僧睿才识高明。常随什传写。什每为睿言。西方辞体。特重文制。其宫商体韵。以入管弦为善。凡觐王见佛。必有赞德。经中偈颂。皆其式也。但翻梵为秦。失其蔚藻。虽得大意。殊乖文体。正如嚼饭饲人。非徒无味。乃令人呕哕也。什尝以颂赠法和云。心山育明德。流薰万由延。哀鸾孤桐上。清音彻九天。凡十偈。词喻皆尔。雅好大乘。志在敷演。常叹曰。吾著笔大乘阿毗昙。非迦旃延比也。无深识者。因悽然而止。著实相论二卷。注维摩经。皆肆笔成文。无所窜定。兴奉之若神。尝讲经于草堂寺。兴及朝臣大德沙门千馀人。肃容观听。兴曰。法师才明超悟。海内无双。何可使法少种嗣哉。遂以妓女十辈。逼令受之。什亦曰。定中常见小儿登吾肩。欲障也。自是不住僧坊。别立廨舍。诸僧或欲效之。什乃聚针于钵谓曰。若能食此乃可耳。因举匕进针如常食。卑摩罗叉律师。什受律师也。至则欣迎尽礼。卑摩未知被逼事。问曰。汝于汉地有大缘。受法者几何人。什曰。经律未备。新经皆什所传。三千馀人。相从授法。但什以业重障深。于律有缺。不能深弘耳。杯渡比丘在彭城。闻什在长安。叹曰。吾与此子。戏别三百馀年。相见杳然未期。迟有遇于来世耳。什未终夕。日觉四大不愈。乃口出三番神咒。令外国弟子诵之。以自救。未及致力。转觉危殆。于是力疾。别众曰。因法相遇。殊未尽心。方复后世。自以暗昧。谬充传译。所出经论。唯十诵律。未及删烦。若义契佛心。焚身之日。舌不焦坏。遂终于逍遥园。伪秦弘始十一年八月十二日。晋义熙五年也。阇维果舌存焉。晋书有传。
神僧传·卷第二
鸠摩罗什。此云童寿。天竺人也。善经律论化行于西域。及东游龟兹(音丘慈)龟兹王为造金师子座以处之。时符坚僣号关中。有外国前部王及龟兹王弟。并来朝坚。坚引见。二王说坚云。西域多产珍奇。请兵往定以求内附。至竖建元十三年正月。太史奏云。有星见外国分野。当有大德智人入辅中国。坚曰。朕闻西域有鸠摩罗什。将非此耶。即遣使求之。至十八年九月。坚遣骁将吕光。率兵七万西伐龟兹。临发坚饯光于建章。谓曰。夫帝王应天而治。以子爱苍生为本。岂贪其地而伐之。正以怀道之人故也。朕闻西域有鸠摩罗什。深解法相善闲阴阳。为后学之宗。朕甚思之。贤哲者国之大宝。若剋龟兹即驰驿送什。光军未至。什谓龟兹王白纯曰。国运衰矣。当有勍敌从东方来。宜恭承之勿抗其锋。纯不从而战。光遂破龟兹杀纯。立纯弟震为主。光既获什载与俱还。中路置军于山下。将士已休。什曰不可。在此必见狼狈。宜徙军陇上。光不纳。是夜果大雨洪潦暴起水深数丈。死者数千。光始密而异之。什谓光曰。此凶亡之地不宜淹留。推迁揆数应速言归。中路必有福土可居。光从之。至凉州闻符坚已为姚苌所害。光三军缟素大临城南。于是窃号关外年称大安。大安二年正月姑臧大风。什曰。不祥之风当有奸叛。然不劳自定也。俄而梁谦彭晃相继而反。寻亦殄灭。至光龙飞二年。张掖临松卢水胡沮渠男成及弟蒙逊反。推建康太守叚业为主。遣庶子秦州刺史太原公纂。率众五万讨之。时论谓业等乌合。纂有威声势必全剋。光以访什。什曰。观察此行未见其利。既而纂败绩于合黎。俄又郭黁(奴昆切)作乱。纂委大军轻还。为黁所败仅以身免。光中书监张资文翰温雅。光甚器之。资病光广求救疗。有外国道人罗叉云。能差资疾。光喜给赐甚重。什知叉诳诈。告资曰。叉不能为徒烦费耳。冥运虽隐可以事试也。乃以五色丝作绳。结之烧为灰末投水中。灰若出水还成绳者。病不可愈。须臾灰聚浮出复绳本形。既叉治无效。少日资亡。顷之光又卒。子绍袭位。数日光庶子纂杀绍自立。称元咸宁。咸宁二年有猪生子。一身三头。龙出东厢井中到殿前蟠卧。比旦失之纂。以为美瑞。号大殿为龙翔殿。俄而有黑龙升于当阳九宫门。号为龙兴门。仔奏曰。比日潜龙出游豕妖表异。龙者阴类。出入有时。而今屡见则为灾生。必有下人谋上之变。宜剋己修德以答天戒。纂不纳。与什博戏。杀棋曰。斮胡奴头。什曰。不能斮胡奴头。胡奴将斮人头。此言有旨。而纂终不悟。光弟保有子名超。超小字胡奴。后果杀纂斩首。立其兄隆为主。时人方验什之言也。什停凉积年。吕光父子既不弘道教。故蕴其深解无所宣化。符坚已亡竟不相见。及姚苌僣有关中。亦挹其高名虚心要请。吕以什智计多解。恐为姚谋不许东入。及苌卒子兴袭位。复遣敦请。弘始三年三月。有树连理生于庙庭。逍遥园葱变为茞。以为美瑞。谓智人应入至五月兴遣陇西公硕德西伐吕隆。隆军大破。至九月隆上表归降。方得迎什入关。以其年十二月二十日至长安。兴待以国师之礼。甚见优宠。初杯度比丘在彭城。闻什在长安乃叹曰。吾与此子戏别三百馀年。杳然未期。迟有遇于来生耳。什未终少日。觉四大不宁。乃口出三番神咒。令外国弟子诵之以自救。未及致力转觉危殆。于是力疾与众僧告别曰。因法相遇殊未尽心。方复后世恻怆何言。自以闇昧谬充传译。凡所出经。论三百馀卷。唯十诵一部未及删繁。存其本旨必无差失。愿凡所宣译传流后世咸共弘通。今于众前发诚实誓。若所传无谬者。当使焚身之后舌不焦烂。以弘始十一年八月二十日卒于长安。是岁晋义熙五年也。即于逍遥园依外国法以火焚尸。薪灭形碎惟舌不灰尔。
高僧传·卷第二 译经中
鸠摩罗什。此云童寿。天竺人也。家世国相。什祖父达多。倜傥不群名重于国。父鸠摩炎。聪明有懿节。将嗣相位。乃辞避出家。东度葱岭。龟兹王闻其弃荣甚敬慕之。自出郊迎请为国师。王有妹年始二十识悟明敏过目必能。一闻则诵。且体有赤黡法生智子。诸国娉之并不肯行。及见摩炎心欲当之。乃逼以妻焉。既而怀什。什在胎时。其母自觉。神悟超解有倍常日。闻雀梨大寺名德既多。又有得道之僧。即与王族贵女德行诸尼。弥日设供请斋听法。什母忽自通天竺语。难问之辞必穷渊致。众咸叹之。有罗汉达摩瞿沙曰。此必怀智子。为说舍利弗在胎之證。及什生之后还忘前言。顷之什母乐欲出家。夫未之许。遂更产一男名弗沙提婆。后因出城游观见冢间枯骨异处纵横。于是深惟苦本定誓出家。若不落发不咽饮食。至六日夜气力绵乏疑不达旦。夫乃惧而许焉。以未剃发故犹不尝进。即敕人除发。乃下饮食。次旦受戒仍乐禅法。专精匪懈学得初果。什年七岁亦俱出家。从师受经日诵千偈。偈有三十二字。凡三万二千言。诵毗昙既过。师授其义。即自通达。无幽不畅。时龟兹国人以其母王妹利养甚多。乃携什避之。什年九岁。随母渡辛头河至罽宾。遇名德法师槃头达多。即罽宾王之从弟也。渊粹有大量。才明博识独步当时。三藏九部莫不该练。从旦至中手写千偈。从中至暮亦诵千偈。名播诸国远近师之。什至即崇以师礼。从受杂藏中长二含凡四百万言。达多每称什神俊。遂声彻于王。王即请入宫。集外道论师共相攻难。言气始交。外道轻其年幼言颇不逊。什乘隙而挫之。外道折伏愧惋无言。王益敬异。日给鹅腊一双粳米面各三斗酥六升。此外国之上供也。所住寺僧乃差大僧五人沙弥十人营视扫洒。有若弟子。其见尊崇如此。至年十二。其母携还龟兹。诸国皆聘以重爵。什并不顾。时什母将什至月氏北山。有一罗汉见而异之。谓其母曰。常当守护。此沙弥若至三十五不破戒者。当大兴佛法度无数人。与优波掘多无异。若戒不全无能为也。正可才明携诣法师而已。什进到沙勒国顶戴佛钵。心自念言。钵形甚大何其轻耶。即重不可胜。失声下之。母问其故。答云。儿心有分别故钵有轻重耳。遂停沙勒一年。其冬诵阿毗昙。于十门修智诸品无所咨受。而备达其妙。又于六足诸问无所滞碍。沙勒国有三藏沙门名喜见。谓其王曰此沙弥不可轻。王宜请令初开法门。凡有二益。一国内沙门耻其不逮必见勉强。二龟兹王必谓什出我国。而彼尊之是尊我也。必来交好。王许焉。即设大会请什升座说转法轮经。龟兹王果遣重使酬其亲好。什以说法之暇。乃寻访外道经书。善学围陀含多论。多明文辞制作问答等事。又博览四围陀典及五明诸论。阴阳星算莫不必尽。妙达吉凶言若符契。为性率达不厉小检。修行者颇共疑之。然什自得于心未尝介意。时有莎车王子参军王子兄弟二人。委国请从而为沙门。兄字须利耶跋陀。弟字须利耶苏摩。苏摩才伎绝伦专以大乘为化。其兄及诸学者皆共师焉。什亦宗而奉之。亲好弥至。苏摩后为什说阿耨达经。什闻阴界诸入皆空无相。怪而问曰。此经更有何义而皆破坏诸法。答曰。眼等诸法非真实有。什既执有眼根。彼据因成无实。于是研覈大小往复移时。什方知理有所归。遂专务方等。乃叹曰。吾昔学小乘如人不识金以鍮石为妙。因广求义要受诵中百二论及十二门等。顷之随母进到温宿国。即龟兹之北界。时温宿有一道士。神辩英秀振名诸国。手击王鼓而自誓言。论胜我者斩首谢之。什既至以二义相检。即迷闷自失稽首归依。于是声满葱左誉宣河外。龟兹王躬往温宿。迎什还国。广说诸经。四远宗仰莫之能抗。时王子为尼。字阿竭耶末帝。博览群经特深禅要。云已證二果闻法喜踊。乃更设大集请开方等经奥。什为推辩诸法皆空无我分别阴界假名非实。时会听者莫不悲感追悼恨悟之晚矣。至年二十受戒于王宫。从卑摩罗叉学十诵律。有顷什母辞往天竺。谓龟兹王白纯曰。汝国寻衰吾其去矣。行至天竺进登三果。什母临去谓什曰。方等深教应大阐真丹。传之东土唯尔之力。但于自身无利。其可如何。什曰。大士之道利彼忘躯。若必使大化流传。能洗悟矇俗。虽复身当炉镬苦而无恨。于是留住龟兹止于新寺。后于寺侧故宫中。初得放光经。始就披读。魔来蔽文唯见空牒。什知魔所为。誓心踰固。魔去字显。仍习诵之。复闻空中声曰。汝是智人何用读此。什曰。汝是小魔宜时速去。我心如地不可转也。停住二年。广诵大乘经论洞其秘奥。龟兹王为造金师子座。以大秦锦褥铺之。令什升而说法。什曰。家师犹未悟大乘欲躬往仰化。不得停此。俄而大师盘头达多不远而至。王曰。大师何能远顾。达多曰。一闻弟子所悟非常。二闻大王弘赞佛道。故冒涉艰危远奔神国。什得师至欣遂本怀。为说德女问经。多明因缘空假。昔与师俱所不信。故先说也。师谓什曰。汝于大乘见何异相而欲尚之。什曰。大乘深净明有法皆空。小乘偏局多诸漏失。师曰汝说一切皆空甚可畏也。安舍有法而爱空乎。如昔狂人令绩师绩线极令细好。绩师加意细若微尘。狂人犹恨其粗。绩师大怒乃指空示曰。此是细缕。狂人曰。何以不见。师曰。此缕极细。我工之良匠犹且不见。况他人耶。狂人大喜以付织师。师亦效焉皆蒙上赏而实无物。汝之空法亦由此也。什乃连类而陈之。往复苦至经一月馀日。方乃信服。师叹曰。师不能达反启其志。验于今矣。于是礼什为师。言和上是我大乘师。我是和上小乘师矣。西域诸国咸伏什神俊。每年讲说诸王皆长跪座侧。令什践而登焉。其见重如此。什既道流西域名被东川。时符坚僣号关中。有外国前部王及龟兹王弟。并来朝坚。坚引见二王说坚云。西域多产珍奇。请兵往定以求内附。至符坚建元十三年岁次丁丑正月。太史奏云。有星见于外国分野。当有大德智人入辅中国。坚曰。朕闻西域有鸠摩罗什。襄阳有沙门释道安。将非此耶。即遣使求之。至十七年二月。善善王前部王等。又说坚请兵西伐。十八年九月坚遣骁骑将军吕光陵江将军姜飞。将前部王及车师王等。率兵七万。西伐龟兹及乌耆诸国。临发坚饯光于建章宫。谓光曰。夫帝王应天而治。以子爱苍生为本。岂贪其地而伐之乎。正以怀道之人故也。朕闻西国有鸠摩罗什深解法相善闲阴阳。为后学之宗。朕甚思之。贤哲者国之大宝。若剋龟兹即驰驿送什。光军未至。什谓龟兹王白纯曰。国运衰矣。当有勍敌。日下人从东方来。宜恭承之勿抗其锋。纯不从而战。光遂破龟兹杀纯。立纯弟震为主。光既获什未测其智量。见年齿尚少。乃凡人戏之。强妻以龟兹王女。什距而不受辞甚苦到。光曰。道士之操不踰先父。何可固辞。乃饮以醇酒。同闭密室。什被逼既至遂𮓪其节。或令骑牛及乘恶马欲使堕落。什常怀忍辱曾无异色。光惭愧而止光还中路置军于山下。将士已休。什曰。不可在此。必见狼狈。宜徙军陇上。光不纳。至夜果大雨洪潦暴起。水深数丈。死者数千。光始密而异之。什谓光曰。此凶亡之地不宜淹留。推运揆数应速言归。中路必有福地可居。光从之。至凉州闻符坚已为姚苌所害。光三军缟素大临城南。于是窃号关外称年太安。太安元年正月姑臧大风。什曰。不祥之风当有奸叛。然不劳自定也。俄而梁谦彭晃相系而叛。寻皆殄灭。至光龙飞二年。张掖临松卢水胡沮渠男成及从弟蒙逊反。推建康太守段业为主。光遣庶子秦州刺史太原公纂。率众五万讨之。时论谓业等乌合。纂有威声势必全剋。光以访什。什曰。观察此行未见其利。既而纂败绩于合梨。俄又郭馨作乱。纂委大军轻还。复为馨所败仅以身免。光中书监张资文翰温雅。光甚器之。资病。光博营救疗。有外国道人罗叉。云能差资疾。光喜给赐甚重。什知叉诳诈。告资曰。叉不能为益徒烦费耳。冥运虽隐可以事试也。乃以五色系作绳。结之烧为灰末投水中。灰若出水还成绳者。病不可愈。须臾灰聚浮出复绳本形。既而又治无效。少日资亡。顷之光又卒。子绍袭位。数日光庶子纂杀绍自立。称元咸宁。咸宁二年有猪生子。一身三头。龙出东厢井中到殿前蟠卧。比旦失之。纂以为美瑞。号大殿为龙翔殿。俄而有黑龙升于当阳九宫门。纂改九宫门为龙兴门。什奏曰。皆潜龙出游豕妖表异。龙者阴类出入有时。而今屡见则为灾眚。必有下人谋上之变。宜剋棋修德以答天戒。纂不纳。与什博戏。杀棋曰。斫胡奴头。什曰。不能斫胡奴头。胡奴将斫人头。此言有旨。而纂终不悟。光弟保有子名超。超小字胡奴。后果杀纂斩首。立其兄隆为主。时人方验什之言也。什停凉积年。吕光父子既不弘道。故蕴其深解无所宣化。符坚已亡竟不相见。及姚苌僣有关中。亦挹其高名虚心要请。诸吕以什智计多解。恐为姚谋不许东入。及苌卒子兴袭位。复遣敦请。兴弘始三年三月。有树连理生于广庭。逍遥园葱变为茝。以为美瑞。谓智人应入。至五月兴遣陇西公硕德西伐吕隆。隆军大破。至九月隆上表归降。方得迎什入关。以其年十二月二十日至于长安。兴待以国师之礼。甚见优宠。晤言相对则淹留终日。研微造尽则穷年忘勌。自大法东被始于汉明。涉历魏晋经论渐多。而支竺所出多滞文格义。兴少达崇三宝锐志讲集。什既至止。仍请入西明阁及逍遥园译出众经。什既率多谙诵无不究尽。转能汉言音译流便。既览旧经义多纰僻。皆由先度失旨不与梵本相应。于是兴使沙门增䂮僧迁法钦道流道恒道标僧睿僧肇等八百馀人咨受什旨。更令出大品。什持梵本兴执旧经以相雠校。其新文异旧者义皆圆通。众心悏伏莫不欣赞。兴以佛道冲邃其行唯善。信为出苦之良津御世之洪则。故托意九经游心十二。乃著通三世论以勖示因果。王公已下并钦赞厥风。大将军常山公显左军将军安城侯嵩并笃信缘业。屡请什于长安大寺讲说新经。续出小品金刚波若十住法华维摩思益首楞严持世佛藏菩萨藏遗教菩提无行呵欲自在王因缘观小无量寿新贤劫禅经禅法要禅要解弥勒成佛弥勒下生十诵律十诵戒本菩萨戒本释论成实十住中百十二门论凡三百馀卷。并畅显神源挥发幽致。于时四方义士万里必集。盛业久大于今咸仰。龙光释道生。慧解入微玄搆文外。每恐言舛入关请决。庐山释慧远学贯群经栋梁遗化。而时去圣久远疑义莫决。乃封以咨什语见远传。初沙门僧睿才识高明。常随什传写。什每为睿论西方辞体商略同异云。天竺国俗甚重文制。其宫商体韵以入弦为善。凡觐国王必有赞德。见佛之仪。以歌叹为贵。经中偈颂皆其式也。但改梵为秦失其藻蔚。虽得大意殊隔文体。有似嚼饭与人。非徒失味。乃令呕哕也。什尝作颂赠沙门法和云。心山育明德。流薰万由延。哀鸾孤桐上。清音彻九天。凡为十偈辞喻皆尔。什雅好大乘志存敷广。常叹曰。吾若著笔作大乘阿毗昙。非迦旃延子比也。今在秦地深识者寡。折翮于此将何所论。乃悽然而止。唯为姚兴著实相论二卷。并注维摩。出言成章无所删改。辞喻婉约莫非玄奥。什为人神情朗彻傲岸出群。应机领会鲜有伦匹者笃。性仁厚汎爱为心。虚己善诱终日无勌。姚主常谓什曰。大师聪明超悟天下莫二。若一旦后世。何可使法种无嗣。遂以妓女十人逼令受之。自尔以来不住僧坊。别立廨舍供给丰盈。每至讲说常先自说。譬喻如臭泥中生莲花。但采莲花勿取臭泥也。初什在龟兹从卑摩罗叉律师受律。卑摩后入关中。什闻至欣然师敬尽礼。卑摩未知被逼之事。因问什曰。汝于汉地大有重缘。受法弟子可有几人。什答云。汉境经律未备。新经及诸论等。多是什所传出。三千徒众皆从什受法。但什累业障深。故不受师教耳。又杯渡比丘在彭城。闻什在长安。乃叹曰。吾与此子戏别三百馀年。杳然未期。迟有遇于来生耳。什未终日。少觉四大不愈。乃口出三番神咒令外国弟子诵之以自救。未及致力转觉危殆。于是力疾与众僧告别曰。因法相遇殊未尽伊心。方复后世恻怆何言。自以闇昧谬充传译。凡所出经论三百馀卷。唯十诵一部未及删烦。存其本旨必无差失。愿凡所宣译传流后世咸共弘通。今于众前发诚实誓。若所传无谬者。当使焚身之后舌不燋烂。以伪秦弘始十一年八月二十日。卒于长安。是岁晋义熙。五年也。即于逍遥园依外国法以火焚尸。薪灭形碎唯舌不灰。后外国沙门来云。罗什所谙十不出一。初什一名鸠摩罗耆婆。外国制名多以父母为本。什父鸠摩炎。母字耆婆。故兼取为名。然什死年月诸记不同。或云弘始七年。或云八年。或云十一年。寻七与十一字或讹误。而译经录传中犹有一年者。恐雷同三家无以正焉。
高僧摘要·法高僧摘要卷二
此云童寿。天竺人也。家世国相。什既道流西域。名被东国。时苻坚僭号关中。有外国前部王。及龟兹王弟。并来朝坚。坚于正殿引见二王。因说坚云。西域多产珍奇。乃请兵往定。以求内附。至苻坚建元十三年正月。太史奏云。有星见外国分野。当有大德智人。入辅中国。坚曰。朕闻西域有鸠摩罗什。襄阳有沙门道安。将非此耶。即遣使求之。十八年九月。坚遣骁骑将军吕光。陵江将军姜飞等。将前部王。及车师王等。率兵七万。西伐龟兹。及乌耆诸国。临发。坚饯光于建章宫。谓光曰。夫帝王应天而治。以子爱苍生为本。岂贪其地而伐之。正以怀道之人故也。朕闻西国有鸠摩罗什。深解法相。善闲阴阳。为后学之宗。朕甚思之。贤哲者国之大宝。若尅龟兹。即驰驿送什。光军未到。什对龟兹王白纯曰。国运衰矣。当有勍敌日下。宜恭承之。勿抗其锋。钝不从而战。光遂破龟兹。杀纯立纯弟震为主。光既获什。未测其智量。见年齿尚少。乃凡人戏之。强妻以龟兹王女。什拒而不受。辞甚苦到。乃饮以醇酒。不亏其节。或令骑牛。及乘恶马。欲使堕落。什曾无异色。光惭愧而止。光还中路。置军于山下。将士已休。什曰。不可在此。必见狼狈。宜徙军陇上。光不纳。至夜果大雨。洪潦暴起。水深数丈。死者数千。光始异之。什谓光曰。此凶亡之地。不宜淹留。归中路。必有福地可居。光从之。至凉州。闻苻坚已为姚苌所害。光三军缟素。大临城南。于是窃号关外。称年太安。顷之。光卒。子绍袭位。光庶子纂杀绍自立。光弟保有子名超。杀纂斩首。立其兄隆为主。什停凉积年。苌闻高名。虚心要请。诸吕以什智计多解。恐为姚谋。不许东入。及苌卒。子兴袭位。复遣敦请。兴弘始三年三月有树连理。生于庙庭。逍遥园。葱变为𦶜。以为美瑞。谓智人应入。至五月。兴遣陇西公硕德。西伐吕隆。隆军大破。至九月。隆上表归降。方得迎什入关。以其年十二月二十日。至于长安。兴待以国师之礼。甚见优宠。晤言相对。则淹留终日。研微造尽。则穷年忘勌。自大法东被。始于汉明。涉历魏晋。经论渐多。兴少崇三宝。锐志讲集。什既至止。仍请入西明阁。及逍遥园。译出众经。尽转汉言。音译流便。渐览旧经。义多纰缪皆由先译失旨。不与梵本相应。于是兴使沙门僧䂮。僧迁。法钦。道流。道恒。道标。僧睿。僧肇等。八百馀人。咨受什旨。更令出大品。什持梵本。兴执旧经以相雠校。文义圆通。众心惬伏。兴以佛道冲𨗉。乃著通三世论。以勖示因果。王公已下。并钦赞厥风。续出小品。金刚般若。十住。法华。维摩。思益。首楞严。持世。佛藏。菩萨藏。遗教。菩提。无行。呵欲。自在王。因缘观。小无量寿。新贤劫。禅经。禅法要。禅要解。弥勒成佛。弥勒下生。十诵律。十诵戒本。菩萨戒本。成寔。十住。中百十二门。诸论。凡三百卷。
佛驮什 朝代:南朝宋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 译经科
此云觉寿。
罽宾国人。
少受业于比丘之善弥沙塞部律者。
于是以毗尼严身。
以禅那洗心。
景平元年七月至扬州。
其年冬。
集众龙光寺。
译弥沙塞律三十四卷。
为五分律。
亲执梵本。
沙门道生慧严笔受。
侍中琅琊王徕为檀越。
明年四月。
又抄出戒心羯磨法。
后不知所终。
高僧传·卷第三 译经下
佛驮什。
此云觉寿。
罽宾人。
少受业于弥沙塞部僧。
专精律品兼达禅要。
以宋景平元年七月届于扬州。
先沙门法显。
于师子国得弥沙塞律梵本。
未被翻译而法显迁化。
京邑诸僧闻什既善此学。
于是请令出焉。
以其年冬十一月集于龙光寺。
译为三十四卷。
称为五分律。
什执梵文。
于阗沙门智胜为译。
龙光道生东安慧严共执笔参正。
宋侍中琅琊王练为檀越。
至明年四月方竟。
仍于大部抄出戒心及羯磨文等。
并行于世。
什后不知所终。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80—1566 【介绍】: 明浙江鄞县人,字志澄,号芝山。杨守阯子。以荫为太学生,授南京鸿胪寺丞,迁贵池知县,历知忻州及沔阳州,俱有政声。
甬上耆旧诗·卷十三
字志澄号芝山父碧川先生年四十五始举公自儿时即嗜学步履如老成以父任为鸿胪丞大鸿胪刘公数称公曰任子自有奇此唐裴李宋范韩后人也公在散曹历九年禄入甚少乃以月奉所积计口画日而食之不溢用一钱秩满出知贵池县池滨江使传驿络民好讼最号难治公至相土俗所宜稽故牒为去民所不便期月间上信下服遂大治时泾县有王瓒者负青阳富家周鉴钱欲陷之乃养一丐妇于家及鉴索钱妇死遂诬鉴杀之守令俱以周富家避嫌莫为白御史檄公往治公廉知其情乃瓒门有沟阴易朽椽为桥俟鉴至驱妇出与争堕桥死即妇不知也遂定瓒罪鉴得免石埭一杨翁生二子长子有子曰标次子死而其妇与仆奸翁逐之仆复潜至其家翁指为盗扑杀之是日标在青阳为所亲寿置酒而仆家控谓标所杀系狱翁历诉标在外身当伏罪俱不听复檄公治公复侦得乃使标具言青阳酒坐客姓名尽逮至入讯使各在一所每一人入辄使言客何人若出一口乃断翁出钱收埋释标出后三年公道经其家尽室男女出罗拜且携一小儿告曰此标出后所生也非公杨氏斩矣县中王武与刘廷璋相结为奸一日廷璋怀伪金过武家武谓其果金也醉以烈酒杀之使其妻共舁而沈于江公访得坐武死吏谓其妻应从坐公曰妇人惟夫所使且吾怜其两儿俱褓也铜陵诸生胡弘绪有才试辄高等会其仆挈家走潜迹所往缚诣县而仆巳得疾死狱中其家人控胡生遂被系不得白御史亦下公治公详鞫之谓生缚其仆以诣令非私治也仆背主应得罪且巳先有病遂原胡生公念乡试期迫即夕具狱牒以上胡生随出是岁举于乡其辨冤狱释滞多类此由是御史台监司檄委无虚日在县未常得煖席旌举凡十数六年迁知沂州诸部使者闻之叹曰岂有美如贵池仅得薄迁耶去之日惟败橐数事图书萧然倾一县人出送无不泣下者在沂一年以才徙知沔阳复三年其奏治俱如贵池时公性澹于进取遂力请老归家居恂恂然身敦至行比于万石君与戴南江诸老为耆会日相唱酬年至九十犹手抄古今野史丛谈里中先辈诗岁必满箧诸杨推为祭酒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84—1544 【介绍】: 明浙江鄞县人,字常甫,号甬川,别号兀涯。弘治十八年进士。授检讨,出为湖广提学副使。嘉靖间为吏部侍郎,人不可以干私。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学宗程朱,躬修力践。与王守仁友善,论学则不合。卒谥文定。有《学庸传》、《五经说》、《兀涯汉书议》、《环碧堂集》、《纾玉楼集》及《四友亭集》。
甬上耆旧诗·卷八
公字常甫母沈太夫人方妊梦神人奉玉笈宝签相授及生公有云如盖降于庭少资性绝人于书无所不读精思善学期造为圣贤年十四即能著作十七举以明经计偕中进士改庶吉士内阁刘文靖公李文正公每称公不容口由是名重馆阁问正德初年进简讨时逆阉刘瑾擅政朝士多附其门公居常愤愤著张骞乘槎赋以见意盖以瑾喻西域以骞喻附瑾者也竟力请补外以便迎养出为湖广提学副使公至楚修岳麓明山二书院身为诸生说经且下令曰学不师孔颜行不希曾闵即有文如雄褒吾且斥之世庙时在安陆藩欲就学告试公为别设一台课文送入学至今张提学名重楚中未几竟致仕嘉靖改元冉起为四川福建提学历国子祭酒南京吏部侍郎居父忧帝尝奉章圣皇太后过天寿山谒诸陵言及择相太后曰先王尝言提学张邦奇器识他日必为太平宰相其人安在帝谢曰尚未用也即不俟公服阕召为吏部侍郎帝每阅公章奏辄称善以指书公名衣带间宫监数望见以白公公答曰上用我当以尧舜之道进舍我亦有田可耕此非吾所关心也诸珰为色沮帝常与翊国郭公内阁李文康公论及人才二公谓公学行文章当世第一帝欣然曰朕意亦然时公迁左侍郎摄太宰故事选部除擢率先白政府公曰黜陟自有至公今乃觇当轴为用舍岂国家设铨衡意耶遂不往白李公心不平适主断诏狱翊国夜舁金四万诣公第请宽其家人罪公不受曰法者天下所共即天子亦不得私之况我曹耶卒入其罪翊国更深衔之及帝欲迁公太宰此二人竟尼之且别使人摄公不为动帝数欲相公都尉崔公秉一陶真人俱帝所最幸闻其语因各遣人道意但一枉临即可得相公谢终不往裕景二王册封朝议谓秦晋齐楚建国甚多今宜营浙闽以均民力公独不可曰江南财赋所出且接壤留都国初封吴王即改于周二百年来谁敢复建此议事遂寝帝慕道于无逸殿改称永光宫欲令内直大臣簪冠如道家内阁夏公谋之公答曰使我等背圣人不能从也母老久思故乡今日乞归有名矣诸公任为之帝闻乃止同里部郎丰坊坐废家居数从公求复用公不可乃辑世统谓圣祖系出文王宜建明堂封禅以示万世为图说成帙献之帝惑其言心动召所幸诸大臣与语俱请退咨于公公曰其人少有文学行多不检圣朝岂乏此一人今郊庙土木大兴疆埸不靖若复有此举海内何堪诸大臣以复帝更召公赐问公答如初帝乃止坊候久冉上卿云颂以伺意帝终念公言但宣付史馆而已坊竟不用太后将合葬献陵帝召诸大臣曰廷臣惟张邦奇至孝可授礼部尚书兼都御史以行翊国奏曰张某虽诚谨然其才不足大用且年浅严相嵩久嫉公亦奏曰国家礼卿无兼宪职例帝默然而罢公复以母年踰九十力请改南乃出为南京兵部尚书然帝常念公辄曰张某何在数欲召公入相嵩更具密劄谓公性至孝母老不乐北来即强之必不为用也帝颇信之会荧惑入南斗留都雷震中夜星殒于江公谓天变异常宜严武备占者曰应在德望重臣次日公不能冠栉卒年六十有一是日鄞江潮赤涌起高丈馀帝闻讣惊悼数曰可惜张某可惜张某即面谕辅臣遣恤俱谓例应自请乃止后阁中拟谥以文恪文敏进帝于疏右御书云人谓张邦奇真道学抹去原拟四字大书定字于后赠太子太保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常甫,鄞县人。弘治乙丑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累官南兵部尚书,赠太子太保。谥文定,有集。
明诗纪事·丁签·卷十
邦奇字常甫,鄞人。弘治乙丑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出为湖广提学副使,改四川、福建,入为右庶子,迁南祭酒,擢南吏部侍郎,召拜吏部侍郎。历掌翰林院、詹事府事,加太子宾客,进礼部尚书,改南吏部,就改兵部。赠太子太保,谧文定。有《觐光楼》、《纡玉楼》、《四友亭》、《养心亭》、《靡悔轩》、《环碧堂》、《甬川》等集。 田按:「书提学湖广时,世宗在潜邸,就试学使,以此受知。帝奉太后谒天寿诸陵,语及择相,太后曰:「献皇尝言提学张邦奇,他日可为宰相。其人安在?」帝憬然曰:「尚未用也。」即召为吏部侍郎。会以母老便养,改南京。帝念邦奇不已,与分宜语及之。分宜以邦奇至孝,母老不乐北来对,遂终不召。卒后阁拟谧文恪、文敏。帝抹去四字,大书「定」字,遂谧文定。庙堂制作,颇称庄雅。《观光楼集目》,乐章仅列《秋享上帝》、《祀皇天上帝》二章,后人不知,妄将洪武及嘉靖时改制乐章一切阑入集中。后之读文定集者,所当知也。

人物简介

甬上耆旧诗·卷十四
字大卿,号梅厓,中嘉靖癸未进士,知临川县有治行徵为监察御史嘉靖六年灵宝县奏黄河清五十里上命太常往祀以答神贶公上疏谏请罢祭告称贺上怒下公狱杖之六十谪韶州经历历迁至参政致仕公初家居时慈人袁文荣公炜尚为诸生公一见奇之称以国士及袁公入相遂以遗才荐起原官迁副都御史巡抚江西再致仕归卒年七十六公生平通脱有晋人风味初罢官里居郡县长吏造门多不得见尝有所交某过公公款之饭其人曰县主簿适召饮当往公送之不即别及近县门直入主簿廨造其酒坐主簿仓皇脩具公遂与痛饮至夜分次日太守令俱谓主簿曰若与周公何交得延上客主簿曰实不识周公面也其风流多如此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二 弘法科(二)
生辛氏。
陇西人。
毗之后。
其父有子三。
伯原明仕魏。
官至尚书。
仲为沙门。
号法爱。
瑗其季也。
师事梁州沙门慧开。
开不测人也。
而钟爱瑗曰。
他日于佛法当有力。
使游学四方。
依道场慧观乃入庐山脩禅。
宋文帝访能述生公顿悟义者。
江州刺史庾登之。
以瑗闻。
诏问之。
瑗伸辩详明。
何尚之叹曰。
吾以谓生公殁后。
微言永绝。
今日复闻象外之谈。
所谓天未丧斯文也。
南平王西阳王皆师事之。
归庐山注胜鬘。
经天保构成。
诏瑗居之。
王景文至。
值方讲。
景文叹曰。
所举皆所未闻。
所指皆出意表。
真法中龙也。
湘宫成。
又诏瑗居之。
帝临幸听法。
公卿毕集。
时以为荣。
至齐文慧。
又请住灵根寺。
太尉王俭有重名。
特设一榻。
次延之。
他人莫与也。
永明七年殁。
寿八十一。
高僧传·卷第八 义解五
释法瑗。
姓辛。
陇西人。
辛毗之后。
长兄源明仕伪魏为大尚书。
第二兄法爱亦为沙门。
解经论兼数术为芮芮国师。
俸以三千户。
瑗幼而阔达倜傥殊群。
路见贫寒辄脱衣为惠。
初出家事梁州沙门竺慧开。
开懿德通神。
时人谓得初果。
开谓瑗曰。
汝情悟若此必能纲总末化。
宜竞力博闻无得独善。
于是辞开游学。
经涉燕赵去来邺洛。
值胡寇纵横关陇鼎沸。
瑗冒险履危学业无怠。
元嘉十五年还梁州。
因进成都。
后东适建邺依道场慧观为师。
笃志大乘傍寻数论。
外典坟素颇亦披览。
后入庐山守静味禅。
澄思五门游心三观。
顷之刺史庾登之请出山讲说。
后文帝访觅述生公顿悟义者。
乃敕下都。
使顿悟之旨重申宋代。
何尚之闻而叹曰。
常谓生公殁后微言永绝。
今日复闻象外之谈。
可谓天未丧斯文也。
帝敕为南平穆王铄五戒师。
及孝武即位。
敕为西阳王子尚友。
辞疾不堪。
久之获免。
因庐于方山。
注胜鬘及微密持经。
论议之隙时谈孝经丧服。
后天保改构请瑗居之。
因辞山出邑纲维寺网。
刺史王景文往侯。
正值讲丧服。
问论数番称善而退。
及明帝造湘宫新成。
大开讲肆妙选英僧。
敕请瑗充当法主。
帝乃降跸法筵。
公卿会座。
一时之盛观者荣之。
后齐文惠又请居灵根。
因移彼寺。
太尉王俭门无杂交。
唯待瑗若师。
书语尽敬。
以齐永明七年卒。
春秋八十一矣。
时灵根寺又有法常智兴。
并博通经论数当讲说。
常乃尤能剧谈。
为时匠所惮。
而性甚刚梗。
不偶人俗。
释道猷 朝代:南朝宋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一 义解科
吴人。
史不书氏。
生公弟子也。
相从居庐山久之。
生公亡。
乃游临川见新出胜鬘经叹曰。
先师所说义。
闇与经合。
惜先师不见之耳。
乃注之以示不忘遗训。
宋文帝问慧观生公
顿悟成佛义。
谁能复通者。
观以猷对。
即诏临川津发至都。
反乎伸述。
则竞辩之徒。
关责互起。
猷必乘机挫锐。
无不摧衄。
上搏髀称善。
因叹曰。
生公孤情绝照。
猷公直辔独上。
可谓克明师匠。
无忝徽音。
住新安为镇寺法主。
武帝践祚尤敬礼焉。
元徽中殁。
寿七十。
高僧传·卷第七 义解四
释道猷。
吴人。
初为生公弟子。
随师之庐山。
师亡后隐临川郡山。
乃见新出胜鬘经。
披卷而叹曰。
先师昔义闇与经同。
但岁不待人。
经集义后。
良可悲哉。
因注胜鬘。
以翌宣遗训。
凡有五卷。
文频不行。
宋文问慧观。
顿悟之义。
谁复习之。
答云生公弟子道猷。
即敕临川郡发遣出京。
既至。
即延入宫内。
大集义僧令猷申述顿悟。
时竞辩之徒关责互起。
猷既积思参玄。
又宗源有本。
乘机挫锐往必摧锋。
帝乃抚机称快。
及孝武升位尤相叹重。
乃敕住新安为镇寺法主。
帝每称曰。
生公孤情绝照。
猷公直辔独上。
可谓克明师匠无忝徽音。
宋元徽中卒。
春秋七十有一。
后有豫州沙门道慈善维摩法华。
祖述猷义删其所注胜鬘以为两卷。
今行于世。
时比多宝慧整长乐觉世。
并齐名比德。
整特精三论。
为学者所宗世善于大品及涅槃经。
立不空假名义。
僧瑾 朝代:南朝宋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 利物科
沛国隐士朱建子也。少博览。尤善庄老。至广陵。诣沙门昙因落发。为弟子游建邺。湘东王从受五戒。及王践祚。诏以瑾为天下僧主。好营福业。所俸给赐予。起灵基灵招两寺。上晚多讳。犯者辄死。瑾以匡谏。免者众。然恩礼亦自此衰矣。元徽中没。寿七十。
高僧传·卷第七 义解四
释僧瑾。
姓朱。
沛国人。
隐士建之第四子。
少善庄老及诗礼。
后行至广陵见昙因法师。
遂稽首一面伏膺为道。
游学内典博涉三藏。
后至京师值龙光道生
复依凭受业。
初憩治城寺。
宋孝武敕为湘东王师。
苦辞以疾。
遂不获免。
王从请五戒甚加优礼。
先是智斌沙门。
初代昙岳为僧正。
斌亦德为物宗善三论及维摩思益毛诗庄老等。
后义嘉构衅。
时人谗斌云。
为义嘉行道。
遂被摈交州。
时湘东践祚。
是为明帝。
仍敕瑾使为天下僧主。
给法伎一部亲信二十人月给钱三万。
冬夏四时赐并车舆吏力。
凡诸外镇皆敕与。
瑾辞。
四方献奉。
并问僧正得未。
其见重如此。
瑾性不蓄金皆充福业。
起灵根灵基二寺。
以为禅慧栖止。
及明帝末年颇多忌讳。
故涅槃灭度之翻。
于此暂息。
凡诸死亡凶祸衰白等语。
皆不得以对。
因之犯忤而致戮者十有七八。
瑾每以匡谏恩礼遂薄。
时汝南周颙入侍帷幄瑾尝谓颙曰。
陛下比日所行殊非人君举动。
俗事讽谏无所复益。
妙理深谈弥为奢缓。
唯三世苦报最切近情。
檀越傥因机候正当陈此而已。
帝后风疾。
数加针灸痛恼无聊。
辄召颙及殷洪等。
说鬼神杂事以散胸怀。
颙乃习读法句贤愚二经。
每见谈说辄为言先。
帝往往惊曰。
报应真当如此。
亦宁可不畏。
因此犯忤之徒屡被全宥。
盖瑾之所因为得人也。
瑾以宋元徽中卒。
春秋七十有九。
复有沙门昙度。
续为僧主。
度本琅琊人。
善三藏及春秋庄老易。
宋世祖太宗并加钦赏。
及少帝乖礼。
度亦行藏得所。
举动无忤。
止于新安寺。
同寺又有释玄运者。
亦精通大小乘。
张永张融并升堂问道。
高僧摘要·化高僧摘要卷四
姓朱。
沛国人。
隐士逮之第四子也。
少善庄老。
及诗礼。
后行至广陵。
见昙因法师。
遂稽首伏膺。
游学内典。
博涉三藏。
后至京师。
龙光道生
复依受业。
初憩冶城寺。
宋孝武敕为湘东王师。
王从请五戒。
甚加优礼。
时湘东践祚。
是为明帝。
仍敕瑾为天下僧主。
给法伎一部。
亲信二十人。
月给钱三万。
冬夏四赐。
并车舆吏力。
瑾性不蓄金。
皆充福业。
起灵根灵基二寺。
以为禅慧栖止。
及明帝末年。
颇多忌诵。
故涅槃灭度之幡。
于此暂息。
凡诸死亡凶祸衰白等语。
皆不得以对。
因之犯忤而致戮者。
十有七八。
时汝南周颙。
入侍帷握。
瑾谓颙曰。
陛下比日所行。
讽谏无益。
唯三世苦报。
最切近情。
檀越倘因机候。
正当陈此。
帝后风疾数加。
痛恼无聊。
辄召颙及殷洪等。
说鬼神杂事。
以散胸怀。
颙乃习读法句。
贤愚二经。
每见谈说。
辄为言先。
帝往往惊曰。
报应真当如此。
亦宁可不畏。
因此犯忤之徒。
屡被全宥。
瑾以宋元徽中卒。
春秋七十有九。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明律篇第四之五
释福住,字灵峰。
姓卢氏,世居峄阳。
其父始徙于宿迁,遂为宿人。
生有灵兆,幼而颖异。
静幽成性,寡于言笑。
然体嬴质弱,病缠弥载。
其父祷于佛,而疾少瘳。
七岁,遂依护国庵瑞贞受染。
稍长,诵经习礼,殷勤不懈。
炬步度式,过于老宿。
年近不惑,欲得名师指其觉路。
环视区宇,殊难其选。
深居独处,几四十年。
雍正甲寅春,宪庙诏文海入都,改建法源寺。
敕开戒坛,受法者千九百人,住始与焉。
既卒事,访万寿寺调梅、西方寺不二,俱相深契,期以远大。
因留京邑,荏苒四载。
尝值秋初,登玉泉山。
俯临湖水,溁洄曲抱,几十数里。
其中蒲荷菱芰舆沙禽水鸟,隐映于烟霭楼阁间。
觉胸襟壅积,豁然开朗。
因念江浙名胜,尽为禅薮,当更有异。
乾隆戊午暮春南还。
自淮之广陵,谒福缘寺济生。
连床话旧,夜镫忘疲。
复渡江,抵金山,大晓老人为江天寺主,一见如故,相留弥月。
偶于山楼静坐,更深月落,天气昏黑。
忽见江心火光,星散照曜,林木楼鸟皆惊。
晓曰:此木华《海赋》所谓“阴火潜然”者。
住闻之,爽然自失,别有所悟。
又数日辞去,由昆陵泛舟平渚,访生公说法台于虎邱下。
然后次馀杭,过六桥,出西湖,寻济颠旧迹。
凡石甑、虎林、栖霞、飞来峰诸胜,靡不穷探幽索,證所闻知。
独至鸟窠立法之处,惟存古木扶疏,颓垣破院,怅望久之。
乃历东阳而南越蒿坝,渡关岭,涉楢溪,步石梁,得寒山拾得隐居岩穴,与智者大师拜经台故阯。
遂悠然神往,折方竹为杖,陟天台最高顶,以望赤城、苍洞、天姥诸峰。
盖徘徊不能去,云侍者曰:“自此入天童、阿育王寺,有古舍利在焉。
”乃复攀崖扪萝,趋拜其下。
见白光昱然,显于塔中。
厥后礼普陀,见海雾明灭,列嶂耸秀。
高出云表,阴睛变幻,其状不一。
山下波涛汹涌,雷砰电激,海岸孤绝。
信非慈航,不能飞渡。
庚申秋返宿,居极乐庵。
检阅龙藏,两易寒暑。
时慧朗尊宿,方修寿圣古刹,延住主席。
更扩二楼,翚其式廓。
至戊寅,年七十有一,传席其徒云浦,退处东林。
石门深处,板桥隐隐。
禅房花木,时有清香。
户外松阴,池边竹韵,雨霁烟消,苍翠欲滴。
怡然自适,忽焉一纪。
惟扫地焚香,终日兀坐。
神光圆湛,回出尘世。
庚寅春示疾,二月六日淹然而化。
寿八十有三,腊三十有七,塔于五华山顶。
共 13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