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释心兴

相关人物:共 2 位
共 2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01—1782 【介绍】: 清僧。直隶新河人,俗姓赵,字达天。年十九出家。雍正、乾隆间于嘉兴寺居讲法授徒,戒传十四期,说法三十余会,成就甚众。旋出任拈花寺等寺庙住持。清廷开清字(满文)译馆翻《大藏》诸经,通理率众僧日于馆所讲解佛教经义,封阐教禅师。有《法华指掌疏》、《楞严指掌疏》、《圆觉新义疏》、《金刚新眼》等。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八
释通理,字达天,姓赵氏,新河人也。
父士公,母白氏。
生性端慧,不随俗嚣,方在龀龄,便解超善。
投妙音铎师薙染,依显如珍,始肄经论。
年二十,礼潭柘山岫云寺德彰受具,研精律部,津津以讲习为念。
因负笈都门,初听《弥陀》于善应,微有开省。
复依衍法听《楞严》,别见会心。
雍正三年甲辰,不二老人于京北香岩寺讲《法华》,理参之,每于难解释处,辄有新悟,老人屡印可焉。
退而隐居妙峰山下石草精舍,有志注释《法华》诸经,尝于《方便品》初双叹二智之文,顿发疑情,至视听罔觉,食不知味,十馀日不能措一词,凝然深究,苦无所得。
偶读经至如是相处,忽然了解,自是遍阅诸经,泮若冰释矣。
已而复至岫云,参洞翁律主,探四分止作之宗,研五篇轻重之谊,水乳交融,乃受南山之传。
又入京师,参永祥有祖,深得秘要,遂发明十宗五教之旨,不遗馀力,为清代中兴贤首一人。
后为万善教授二载,辞居遗光,老屋败椽,讲诵不辍。
移主嘉兴、善应、香界、拈花诸山,讲经三十馀会。
每逢举拂,万指环绕。
弘戒十四期,造就新学不可胜计。
理尝阅清凉《大疏》,识台山为菩萨住处,遂发心往礼,止万缘庵,讲《报恩经》,为台山供养。
一日至北台,霁日光风,倏忽白云叆叇,山谷中有光芒,若一道银汉,但天色向晚,罔识归途,因默祝曰:“菩萨示我。
”遂拜而起,俄顷之间,已及庵门。
欢喜而入,谓众曰:“菩萨送我来。
”因作礼赞偈曰:“菩萨慈悲,不可思议。
六十馀里,顷刻而至。
”乾隆癸酉,奉命管理僧录司印务,圆明园佛楼行走,并赐紫衣。
庚子秋,高宗七旬万寿,西藏班禅厄尔德尼来京祝嘏,理与其会,诵赞之馀,畅论佛法大义奥旨,莫不推勘深致。
班禅称善,因赠理以香帛、曼答诸物。
未几,复荷圣恩,敕封为“阐教禅师”。
敕曰:“通理三乘说妙,布花雨于诸天;四谛观空,现鬘云于初地。
悬法门之宝炬,必通定慧之关;结愿海之真香,已 入声闻之座。
宜申渥典,用奖清修。
尔通理不昧前因,克参正觉。
皇畿毓秀,绍尊宿之薪传;禁籞承恩,受都纲之印录。
侍佛楼而合掌,曾依丹地之班;直经馆以斋心,旋荷紫衣之赐。
自溯真如于临济,月镜澄源;近皈胜果于须弥,风幡契旨。
深嘉梵行,特予褒封。
兹以尔为阐教禅师,锡之敕印。
尔其勉阐宗风,勤宣法教。
驻祥轮于腊度,耆龄符老寿之名;示慈筏于春浮,净业注维摩之字。
永曼国庆,益懋僧祇。
”(释通理)弟子心兴,字隆法,继席香界,操履端严,宅心妙要。
著有《山居撰要》、《五经会要》、《八识规矩摘要》,都三卷,名曰《翠微三要》。
通理于雍正癸丑之春,奉旨入圆明园,校对《宗镜录》及教乘诸书。
精心研雔,时契圣览。
及宪庙宾天,始还旧所。
更寻前绪,穷年匑匑,老不遑宁。
所著有《楞严指掌疏》十一卷、《法华指掌疏》十卷、《心经合释》一卷、《金刚新眼》二卷、《盂兰摘要》一卷、《圆觉新义疏》四卷、《普门品别行疏》一卷、《五教仪增注》五卷行世。
乾隆壬寅六月十三日,谓弟子曰:“予八十馀年,未离佛法,且道即今是有佛法?
是无佛法?
”众未之应,理视之微笑而逝,春秋八十有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僧。江南常熟人,俗姓张,字牧云。明末出家于兴福寺,后历主古南、鹤林、天童等寺。常与士大夫游。有《懒斋别集》。
晚晴簃诗汇·卷一九六
通门,字牧云,号樗叟,常熟人。住秀水古南院。有《懒斋集》。
高僧摘要·法高僧摘要卷二
尝熟张氏子小参云。
娄江大海滨。
信潮时汇止。
地灵祥必钟。
杰出众居士。
资生各有家。
团圞有子女。
不染世间法。
如莲花在水。
山僧乘时来。
證明如上义。
證明则不无。
且道以何为验。
乃卓拄杖云。
佛子住此地。
则是佛受用。
常在于其中。
经行及坐卧。
若论此事。
如海滨人家。
取鱼相似。
只因知得大海。
有鱼思欲取之。
乃生个计较。
造个船只。
扯个风蓬。
把定舵柄。
请个熟海路的人。
为了舡师。
直至大洋去处。
待等鱼来。
一网撒去。
大鱼小鱼。
满载而归。
到家市卖。
养育子孙。
受用不尽。
参学人。
亦如是。
先要知凡夫身中。
决定有佛祖广大灵明的大事。
如海有鱼。
不生疑惑。
不肯自昧。
即思参禅。
急图发明。
如取海鱼生计较。
放舍世缘。
打起精进。
千里万里。
觅访知识。
亲近善友。
求指路头。
切切提持。
如依船师指导。
忽于自己身中。
悟得佛祖的大事。
归家保养。
入廛垂手。
兴隆法门。
上可以报佛恩德。
下可以启迪将来。
受用亦无有尽。
虽然如是。
大海中。
岂无风浪。
岂无惊险。
然而不生恐怖。
一往直前者。
盖取鱼的念头切也。
参禅何不如是。
要图发明佛祖大事。
也须不顾危亡。
不论境缘顺逆。
千魔万难。
直往不退。
不愁佛法不到手也。
佛法虽是现成事。
若不如取鱼猛励。
怎得到手。
故参学人。
须检点自己。
向来参究。
能如取鱼一样急切否。
能一往直前无退转否。
在丛林中。
遇些小境缘。
能不惊怖。
不介意否。
若或未能。
毕竟参禅念头。
不如取鱼念头切。
佛祖大事。
何能打彻。
所以古人云。
把手牵人行不得。
惟人自肯乃方亲。
又云。
如来于一切处成等正觉。
于刀山剑树上成等正觉。
于镬汤炉炭里。
成等正觉。
于棒下成等正觉。
于喝下成等正觉。
是真语者。
实语者。
不诳语者。
不异语者。
只今还有恁么人證明如是事么。
良久云。
选佛若无如是眼。
假饶千载又奚为。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七
释通门,字牧云,号卧庵,姓张氏,常熟人也。从近邑破山寺洞闻祝发,后参密云,得法于天童。出世古南。甲申渡江埽塔,遂主四明栖真。复住嘉禾梅溪,迁破山及镇江鹤林。壬辰,延主天童,寻迁秀峰。著有《七会语录》二十卷及《别集》、《偶集》、《懒斋集》,盛行于世。门生平萧散磊落,莅众甚严,诗章超洁,书法遒劲,后退老于湖村恤庐。康熙辛亥十一月望日,从容舒展而逝,塔于西资庵。数年,忽洪水涌出,塔几坏,因荼毗得舍利无算,其色晶莹,投入水盆中,以发引之,联如贯珠。时晓山本晰主持天童,为建舍利塔于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