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垂棒


《三国志》卷一〈魏书·武帝纪〉~2~
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徵拜议郎。南朝宋·裴松之注引《曹瞒传》曰:「太祖初入尉廨,缮治四门。造五色棒,县门左右各十馀枚,有犯禁,不避豪彊,皆棒杀之。后数月,灵帝爱幸小黄门蹇硕叔父夜行,即杀之。京师敛迹,莫敢犯者。近习宠臣咸疾之,然不能伤,于是共称荐之,故迁为顿丘令。」
典故
春秋责帅

相关人物
诸葛亮(字孔明)


《三国志》卷三十五〈蜀书·诸葛亮传〉~922~
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以厉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闇,《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

例句

据鞍惭齿发,责帅惧春秋。 武元衡 酬李十一尚书西亭暇日书怀见寄十二韵之作

典故
唇亡
  
唇齿国
 
忌唇齿
  
唇齿类
 
唇齿依
 
唇亡齿枯
 
相关人物
宫之奇


《史记》卷三十九〈晋世家〉~647~
是岁也,晋复假道于虞以伐虢。虞之大夫宫之奇谏虞君曰:「晋不可假道也,是且灭虞。」虞君曰:「晋我同姓,不宜伐我。」宫之奇曰:「太伯、虞仲,太王之子也,太伯亡去,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子也,为文王卿士,其记勋在王室,藏于盟府。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之亲能亲于桓、庄之族乎?桓、庄之族何罪,尽灭之。虞之与虢,唇之与齿,唇亡则齿寒。」虞公不听,遂许晋。宫之奇以其族去虞。其冬,晋灭虢,虢公丑奔周。还,袭灭虞,虏虞公及其大夫井伯百里奚以媵秦穆姬,而修虞祀。
《春秋左传正义》卷十二〈僖公·传五年〉~207~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三国志》卷十二〈魏书·鲍勋传〉~385~
王师屡征而未有所克者,盖以吴、蜀唇齿相依,凭阻山水,有难拔之势故也。

简释

唇齿:喻邻邦或友人。唐杜甫《赠李八秘书别三十韵》:“战连唇齿国,军急羽毛书。”


例句

战连唇齿国,军急羽毛书。 杜甫 赠李八秘书别三十韵

不知箭折弓何用,兼恐唇亡齿亦枯。 白居易 哭刘尚书梦得二首

唇齿幸相依,危亡故远归。 耿湋 代宋州将淮上乞师

典故
崔琰

相关人物
崔琰


《三国志》卷十二《魏书·崔琰传》
「魏国初建,拜尚书。……琰声姿高畅,眉目疏朗,须长四尺,甚有威重,朝士瞻望,而太祖亦敬惮焉。」南朝宋·裴松之注引《先贤行状》曰:「琰清忠高亮,雅识经远,推方直道,正色于朝。魏氏初载,委授铨衡,总齐清议,十有馀年。文武群才,多所明拔。朝廷归高,天下称平。」

例句

人思崔琰议,朝掩祭遵公。 张九龄 和姚令公哭李尚书乂

典故 
相关人物
孟母


《三国志》卷四十八〈吴书·三嗣主·孙皓传〉~68~
南朝宋·裴松之注引《吴录》:「仁字恭武,江夏人也,本名宗,避皓字,易焉。少从南阳李肃学。其母为作厚褥大被,或问其故,母曰:『小儿无德致客,学者多贫,故为广被,庶可得与气类接也。』」

例句

时宜裂大袂,剑客车盘茵。 李贺 出城别张又新酬李汉

仍闻广练被,更有远儒过。 卢纶 宴赵氏昆季书院因与会文并率尔投赠

典故 
天地炉
 

《庄子集释》卷三上〈内篇·大宗师〉~262~
子来曰:「父母于子,东西南北,唯命之从。阴阳于人,不翅于父母;彼近吾死而我不听,我则悍矣,彼何罪焉!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今大冶铸金,金踊跃曰『我且必为镆』,大冶必以为不祥之金。今一犯人之形,而曰『人耳人耳』,夫造化者必以为不祥之人。今一以天地为大炉,以造化为大冶,恶乎往而不可哉!」成然寐,蘧然觉。
《三国志》卷二十一《魏书·王粲传》
琳谏进曰:「易称『即鹿无虞』。谚有『掩目捕雀』。夫微物尚不可欺以得志,况国之大事,其可以诈立乎?今将军总皇威,握兵要,龙骧虎步,高下在心;以此行事,无异于鼓洪炉以燎毛发。」

简释

洪炉:喻天地宇宙。唐刘禹锡《九华山歌》:“奇峰一见惊魂魄,意想洪炉始开辟。”


例句

奇峰一见惊魂魄,意想洪垆始开辟。 刘禹锡 九华山歌

暂辍洪炉观剑戟,还将大笔注春秋。 刘禹锡 奉和裴侍中将赴汉南留别座上诸公

联延掩四远,赫弈成洪炉。 刘禹锡 武陵观火诗

洪垆作高山,元气鼓其橐。 刘禹锡 华山歌

谁能假羽翼,直上言红炉。 吴融 平望蚊子二十六韵

圣日麻双下,洪炉柄共操。 姚合 和郑相演杨尚书蜀中唱和诗

敢云堪恸哭,未免怨洪炉。 李商隐 有感二首

贾生兼事鬼,不信有洪炉。 李商隐 异俗二首

向晚霾残日,初宵鼓大炉。 杜甫 北风

指麾安率土,荡涤抚洪炉。 杜甫 行次昭陵

火入天地垆,南方正何剧。 杨巨源 夏日苦热同长孙主簿过仁寿寺纳凉

三伏鼓洪炉,支离一病夫。 权德舆 病中苦热

洪炉无久停,日月速若飞。 毕耀 赠独孤常州

顾己文章非酷似,敢将幽劣俟洪炉。 卢纶 敬酬大府二十四舅览诗卷因以见示

须知天地为炉意,尽取黄金铸作波。 裴夷直 同乐天中秋夜洛河玩月二首

玉节朝天罢,洪炉造化新。 顾况 相国晋公挽歌二首

典故
大小乔
  
小乔初嫁
 
两乔
 
江东大小乔
 
乔家那窈娘
 
铜雀春情
 
东风天不周郎与
  
借周郎便
 
相关人物
大乔
 
孙策
 
周瑜
 
小乔


《三国志》卷五十四〈吴书·周瑜传〉~259~
瑜长壮有姿貌。初,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瑜从父尚为丹杨太守,瑜往省之。会策将东渡,到历阳,驰书报瑜,瑜将兵迎策。策大喜曰:「吾得卿,谐也。」遂从攻横江、当利,皆拔之。乃渡击秣陵,破笮融、薛礼,转下湖孰、江乘,进入曲阿,刘繇奔走,而策之众已数万矣。因谓瑜曰:「吾以此众取吴会平山越已足。卿还镇丹杨。」瑜还。顷之,袁术遣从弟胤代尚为太守,而瑜与尚俱还寿春。术欲以瑜为将,瑜观术终无所成,故求为居巢长,欲假涂东归,术听之。遂自居巢还吴。是岁,建安三年也。策亲自迎瑜,授建威中郎将,即与兵二千人,骑五十匹。瑜时年二十四,吴中皆呼为周郎。以瑜恩信著于庐江,出备牛渚,后领春谷长。顷之,策欲取荆州,以瑜为中护军,领江夏太守,从攻皖,拔之。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复进寻阳,破刘勋,讨江夏,还定豫章、庐陵,留镇巴丘。南朝宋·裴松之注引《江表传》曰:「策从容戏瑜曰:『桥公二女虽流离,得吾二人作婿,亦足为欢。』」

例句

西京才子旁看取,何似乔家那窈娘。 杜牧 偶呈郑先辈

周郎若见红儿貌,料得无心念小乔。 罗虬 比红儿诗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 赤壁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

典故

《太平御览》卷七三五
《庄子》(逸篇):小巫见大巫,拔茅而弃,此其所以终身弗如也。
《三国志》卷五十三《吴书·张纮传》
「纮著诗赋铭诔十馀篇。」南朝·裴松之注引《吴书》:「纮见楠榴枕,爱其文,为作赋。陈琳在北见之,以示人曰:『此吾乡里张子纲所作也。』后纮见陈琳作武库赋、应机论,与琳书深叹美之。琳答曰:『自仆在河北,与天下隔,此閒率少于文章,易为雄伯,故使仆受此过差之谭,非其实也。今景兴在此,足下与子布在彼,所谓小巫见大巫,神气尽矣。』」

例句

不谓矜馀力,还来谒大巫。 杜甫 赠韦左丞丈

文行蕴良图,声华挹大巫。 权德舆 奉和许阁老酬淮南崔十七端公见寄

文囿陪多士,神州试大巫。 温庭筠 病中书怀呈友人

茂陵罢酒惭中圣,漳浦题诗怯大巫。 许浑 宣城崔大夫召联句偶疾不获赴因献

典故 
赏音稀
   
顾周
 
忆周郎
 
周郎一顾
 
顾曲人
 
觅周郎
 
误曲
 
待一顾
 
畏周郎
 
顾曲多情
 
顾曲中误
 
回头顾曲
 
曲误不须顾
 
误顾
 
一顾周郎
 
周郎赏
 
周郎尚不知
 
周郎知曲误
 
周郎知音
 
周郎醉眼
 
公瑾见误
  
恋红牙
 
曲误试周郎
 
微笑周郎
 
误新声试周郎
 
小误回头
 
知音周郎
 
周郎识曲

相关人物
周瑜


《三国志》卷五十四〈吴书·周瑜传〉~265~
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简释

周郎顾:咏乐曲或知音。唐李端《听筝》:“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例句

周郎一回顾,听唱纥那声。 刘禹锡 纥那曲二首

惭和周郎应见顾,感知大造竟无穷。 刘耕 和主司王起

坐中知密顾,微笑是周郎。 张祜 觱篥

惭将多误曲,今日献周郎。 李端 宿荐福寺东池有怀故园因寄元校书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李端 听筝

顾盼何曾因误曲,殷勤终是感知音。 杨巨源 冬夜陪丘侍御先辈听崔校书弹琴

周郎如赏羡,莫使滞芳晨。 欧阳衮 听郢客歌阳春白雪

识曲遇周郎,知音荷宗伯。 湛贲 伏览吕侍郎丘员外旧题十三代祖历山草堂诗因书记事

不应令曲误,持此试周郎。 王绩 咏妓

一曲新声惨画堂,可能心事忆周郎。 薛能 赠韦氏歌人二首

周郎怀抱好知音,常爱山僧物外心。 贯休 酬张相公见寄

典故
带经锄
 
带经而锄
 
带经人
 
带经
 
倪生经锄

相关人物
儿宽
 
常林
 
皇甫谧


《汉书》卷五十八〈公孙弘卜式儿宽传·儿宽〉~2628~
儿宽,千乘人也。治《尚书》,事欧阳生。以郡国选诣博士,受业孔安国。贫无资用,尝为弟子都养。时行赁作,带经而锄,休息辄读诵,其精如此。以射策为掌故,功次,补廷尉文学卒史。
《三国志》卷二十三〈魏书·常林传〉~659~
南朝宋·裴松之注引《魏略》曰:「林少单贫。虽贫,自非手力,不取之于人。性好学,汉末为诸生,带经耕锄。其妻常自馈饷之,林虽在田野,其相敬如宾。」
《晋书》卷五十一《皇甫谧传》
皇甫谧字士安,幼名静,安定朝那人,汉太尉嵩之曾孙也。出后叔父,徙居新安。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或以为痴。尝得瓜果,辄进所后叔母任氏。任氏曰:「孝经云:『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汝今年馀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无以慰我。」因叹曰:「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岂我居不卜邻,教有所阙,何尔鲁钝之甚也!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因对之流涕。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居贫,躬自稼穑,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沈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自号玄晏先生。著礼乐、圣真之论。后得风痹疾,犹手不辍卷。

例句

常林带经,高凤漂麦。 李瀚 蒙求

日长农有暇,悔不带经来。 钱起 南溪春耕

典故
相关人物
关羽(字云长)


《三国志》卷五十四〈吴书·鲁肃传〉~27~
先是,益州牧刘璋纲维颓弛,周瑜、甘宁并劝权取蜀,权以咨备,备内欲自规,仍伪报曰:「备与璋托为宗室,冀凭英灵,以匡汉朝。今璋得罪左右,备独竦惧,非所敢闻,愿加宽贷。若不获请,备当放发归于山林。」后备西图璋,留关羽守,权曰:「猾虏乃敢挟诈!」及羽与肃邻界,数生狐疑,疆埸纷错,肃常以欢好抚之。备既定益州,权求长沙、零、桂,备不承旨,权遣吕蒙率众进取。备闻,自还公安,遣羽争三郡。肃住益阳,与羽相拒。肃邀羽相见,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请将军单刀俱会。肃因责数羽曰:「国家区区本以土地借卿家者,卿家军败远来,无以为资故也。今已得益州,既无奉还之意,但求三郡,又不从命。」语未究竟,坐有一人曰:「夫土地者,惟德所在耳,何常之有!」肃厉声呵之,辞色甚切。羽操刀起谓曰:「此自国家事,是人何知!」目使之去。备遂割湘水为界,于是罢军。
典故
一斗之胆
 
胆大姜伯约

相关人物
姜维


《三国志》卷四十四〈蜀书·姜维传〉~067~
会厚待维等,皆权还其印号节盖。会与维出则同舆,坐则同席,谓长史杜预曰:「以伯约比中土名士,公休、太初不能胜也。」会既构邓艾,艾槛车徵,因将维等诣成都,自称益州牧以叛。欲授维兵五万人,使为前驱。魏将士愤怒,杀会及维,维妻子皆伏诛。南朝宋·裴松之注引《世语》曰:「维死时见剖,胆大斗大。」

简释

胆大姜伯约:喻有胆量、勇猛。唐韩捆《送刘将军》:“胆大欲期姜伯约,功多不让李轻车。”


例句

一斗之胆撑脏腑,如磥之筋碍臂骨。 施肩吾 壮士行

胆大欲期姜伯约,功多不让李轻车。 韩翃 送刘将军

典故

《三国志》卷四十四〈蜀书·姜维传〉~067~
会厚待维等,皆权还其印号节盖。会与维出则同舆,坐则同席,谓长史杜预曰:「以伯约比中土名士,公休、太初不能胜也。」会既构邓艾,艾槛车徵,因将维等诣成都,自称益州牧以叛。欲授维兵五万人,使为前驱。魏将士愤怒,杀会及维,维妻子皆伏诛。南朝宋·裴松之注引《世语》曰:「维死时见剖,胆如升大。」
典故
倒屣迎
 
倒屐
   
倒迎门屣
 
蔡邕许
 
中郎许仲宣
 
倒凫舄
 
倒屟
 
迎君倒屣

相关人物
王粲(字仲宣)
 
蔡邕

参考典故
书籍相与


《三国志》卷二十一〈魏书·王粲传〉~597~
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邕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

简释

倒屣迎:指对贤才尊重,或指对宾客热情。唐王维《春过贺遂员外药园》:“画畏开厨走,来蒙倒屣迎。”


例句

兴比乘舟访,恩怀倒屣亲。 司空曙 送高胜重谒曹王

贱子曾尘国士知,登门倒屣忆当时。 吴融 偶题

四座推文举,中郎许仲宣。 孟浩然 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

今朝忽枉嵇生驾,倒屣开门遥解颜。 崔兴宗 酬王维卢象见过林亭

俗赖褰帷谒,人欢倒屣迎。 张南史 独孤常州北亭

章仇尚书倒屣迎,飞笺络绎奏明主。 李白 答杜秀才五松见赠

金陵遇太守,倒屣相逢迎。 李白 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出征东南懦夫请缨冀申一割之用半道病还留别金陵崔侍御十九韵

倒屣喜旋归,画地求所历。 杜甫 郑典设自施州归

画畏开厨走,来蒙倒屣迎。 王维 春过贺遂员外药园

披衣倒屣且相见,相欢语笑衡门前。 王维 辋川别业

忽闻扣户醉吟声,不觉停杯倒屣迎。 白居易 喜裴涛使君携诗见访醉中戏赠

中郎何为者,倒屣惊座宾。 萧颖士 仰答韦司业垂访五首之五

忽听款扉响,欣然倒屣迎。 钱起 赠李十六

少俊蔡邕许,长鸣唐举知。 钱起 送李四擢第归觐省

典故
道南宅

相关人物
周瑜
 
孙策


《三国志》卷五十四《吴书·周瑜传》
瑜长壮有姿貌。初,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

例句

但苦山北寒,谁知道南宅。 李白 赠友人三首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