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李八


《太平广记》卷二百四〈乐二·歌·李衮〉~550~
李衮善歌于江外,名动京师。崔昭入朝,密载而至。乃邀宾客,请第一部乐及京邑之名倡,以为盛会。昭言有表弟,请登末座,令衮弊衣而出,满坐嗤笑之。少顷命酒,昭曰:「请表弟歌。」坐中又笑。及喉啭一声,乐人皆大惊曰:「是李八郎也。」罗拜之。
典故
怜取眼前人
 
月下待西厢

相关人物
张生


《太平广记》卷四百八十八〈杂传记五·莺莺传〉~407~
后数日,张生将行,又赋一章以谢绝云:「弃置今何道,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时意,怜取眼前人。」自是绝不复知矣。时人多许张为善补过者。予常与朋会之中,往往及此意者,夫使知者不为,为之者不惑。贞元岁九月,执事李公垂,宿于予靖安里第,语及于是。公垂卓然称异,遂为《莺莺歌》以传之。崔氏小名莺莺,公垂以命篇。
典故
凌波梦
 

《杨太真外传》卷上
玄宗在东都,昼梦一女,容貌艳异,梳交心髻,大袖宽衣,拜于?前。上问:「汝何人?」曰:「妾是陛下凌波池中龙女。卫宫护驾,妾实有功,今陛下洞晓钧天之音,乞赐一曲以光族类。」上于梦中为鼓胡琴,拾新旧之曲声,为《凌波曲》。龙女再拜而去。及觉,尽记之。会禁乐,自御琵琶,习而翻之。与文武臣僚,于凌波宫临池奏新曲,池中波涛涌起,复有神女出池心,乃所梦之女也。上大悦,语于宰相,因于池上置庙,每岁命祀之
《太平广记》卷四百二十〈龙三·凌波女〉~342~
玄宗在东都,昼寝于殿,梦一女子容色浓艳,梳交心髻,大帔广裳,拜于床下。上曰:「汝是何人?」曰:「妾是陛下凌波池中龙女,卫宫护驾,妾实有功。今陛下洞晓钧天之音,乞赐一曲,以光族类。」上于梦中为鼓胡琴,拾新旧之声为〈凌波曲〉。龙女再拜而去。及觉,尽记之。因命禁乐。自(「自」字原阙,据明抄本补)与琵琶,习而翻之。遂宴从官于凌波宫,临池奏新曲。池中波涛涌起复定,有神女出于波心,乃昨夜之女子也。良久方没。因遣置庙于池上,每岁祀之。
典故
灵君旌节


《太平广记》卷五十六〈女仙一·西王母〉~344~
西王母者,九灵太妙龟山金母也,一号太虚九光龟台金母元君。乃西华之至妙,洞阴之极尊。在昔道气凝寂,湛体无为,将欲启迪玄功,化生万物。先以东华至真之气,化而生木公。木公生于碧海之上,芬灵之墟,以主阳和之气。理于东方,亦号曰东王公焉。又以西华至妙之气,化而生金母。金母生于神州伊川,厥姓侯氏,生而飞翔,以主元,毓神玄奥。于浏莽之中,分大道醇精之气,结气成形。与东王公共理二气,而育养天地,陶钧万物矣。柔顺之本,为极阴之元,位配西方,母养群品。天上天下,三界十方,女子之登仙者得道者,咸所隶焉。所居宫阙,在龟山春山西那之都,昆仑之圃。阆风之苑。有城千里、玉楼十二,琼华之阙、光碧之堂、九层玄室、紫翠丹房。左带瑶池、右环翠水。其山之下,弱水九重。洪涛万丈。非车羽轮,不可到也。所谓玉阙暨天,绿台承霄。青琳之宇,朱紫之房,连琳彩帐,明月四朗。戴华胜,佩虎章,左侍仙女,右侍羽童。宝盖遝映,羽掺荫庭。轩砌之下,植以白环之树,丹刚之林,空青万条,瑶干千寻,无风而神籁自韵,琅琅然皆九奏八会之音也。
《太平广记》卷三〈神仙三·汉武帝〉~4~
既至,从官不复知所在,唯见王母乘紫云之辇,驾九色斑龙。别有五十天仙,侧近鸾舆,皆长丈馀,同执彩旄之节,佩金刚灵玺,戴天真之冠,咸住殿下。
《白氏六帖》卷二十一
潘岳为河阳令,种桃李花,人号曰:河阳一县花。
典故
刘郎潘郎

相关人物
刘晨
 
潘岳


《太平广记》卷六十一〈女仙六·天台二女〉~383~
刘晨、阮肇,入天台采药,远不得返,经十三日饥。遥望山上有桃树子熟,遂跻险援葛至其下,?数枚,饥止体充。欲下山,以杯取水,见芜菁叶流下,甚鲜妍。复有一杯流下,有胡麻饭焉。乃相谓曰:「此近人矣。」遂渡山。出一大溪,溪边有二女子,色甚美,见二人持杯,便笑曰:「刘、阮二郎捉向杯来。」刘、阮惊。二女遂忻然如旧相识,曰:「来何晚耶?」因邀还家。南东二璧(南东二璧原作雨璧东壁,据明钞本改。黄本作西璧东璧)各有绛罗帐,帐角悬铃,上有金银交错。各有数侍婢使令。其馔有胡麻饭、山羊脯、牛肉,甚美。食毕行酒。俄有群女持桃子,笑曰:「贺汝婿来。」酒酣作乐。夜后各就一帐宿,婉态殊绝。至十日求还,苦留半年,气候草木,常是春时,百鸟啼鸣,更怀乡。归思甚苦。女遂相送,指示还路。乡邑零落,已十世矣。
《世说新语笺疏》下卷上〈容止〉~60~
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左太冲绝丑,亦复效岳游遨,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
《晋书》卷五十五〈潘岳列传〉~507~
岳美姿仪,辞藻绝丽,尤善为哀诔之文。少时常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之者,皆连手萦绕,投之以果,遂满车而归。时张载甚丑,每行,小儿以瓦石掷之,委顿而反。岳从子尼。
典故 

《华严经》卷一《世主妙严品》
复有无量诸大龙王,所谓毗楼博叉龙王、婆竭罗龙王……如是等而为上首,莫不勤力,兴云布雨,令诸?生热恼消灭
《太平广记》卷四百一十九〈龙二·柳毅〉~342~
须臾,宫中皆恸哭。君惊谓左右曰:「疾告宫中,无使有声。恐钱塘所知。」毅曰:「钱塘何人也?」曰:「寡人之爱弟。昔为钱塘长,今则致政矣。」毅曰:「何故不使知?」曰:「以其勇过人耳。昔尧遭洪水九年者,乃此子一怒也。近与天将失意,塞其五山。上帝以寡人有薄德于古今,遂宽其同气之罪。然犹縻系于此。故钱塘之人,日日候焉。」语未毕,而大声忽发,天拆地裂,宫殿摆簸,云烟沸涌。俄有赤龙长千馀尺,电目血舌,朱鳞火鬣,项掣金锁,锁牵玉柱,千雷万霆,激绕其身,霰雪雨雹,一时皆下。
《苏轼诗集》卷三十四〈聚星堂雪,并引〉
元祐六年十一月一日,祷雨张龙公,得小雪,与客会饮聚星堂。忽忆欧阳文忠公作守时,雪中约客赋诗,禁体物语,于艰难中特出奇丽。尔来四十馀年,莫有继者。仆以老门生继公后,虽不足追配先生,而宾客之美,殆不减当时,公之二子,又适在郡,故辄举前令,各赋一篇。
典故
龙尾道难安汗脚

相关人物
顾云
 
高逢休


《太平广记》卷二百六十五〈轻薄一·高逢休〉~2080~
顾云,大顺中制同羊昭业等十人修史。云在江淮,遇高逢休谏议。时刘子长仆射清名雅誉,充塞搢绅;其弟崇望,复在中书。云以逢休与子长旧交,将造门希致先容,逢休许之久矣。云临期请书,逢休授之一函甚草创,云微有惑,因潜起阅之,凡一幅并不言云。但曰:「羊昭业拟将一尺三寸汗脚,踏他烧残龙尾;道懿宗皇帝虽薄德,不任被前件人罗织,执大政者亦大悠悠。」云吁叹而已。
典故
姓名潜护有笼纱
 
宰相纱笼
  
醉墨碧纱犹锁
 
钟闻饭后

相关人物
王播


《太平广记》卷一百九十九〈文章二·王播〉~494~
唐王播少孤贫,尝客扬州惠照寺木兰院,随僧斋食。后厌怠,乃斋罢而后击钟。后二纪,播自重位出镇是邦,因访旧游,向之题名皆以碧纱罩其诗。播继以二绝句曰:「三十年前此院游,木兰花发院新修。如今再到经行处,树老无花僧白头。上堂未了各西东,惭愧阇黎饭后钟。三十年来尘扑面,如今始得碧纱笼。」
典故
仙人抓
 
仙爪
 
仙爪爬
 
痒处搔
 
背痒搔
 
鸟爪仙
 
鸟爪侍娘
 
麻姑抓痒
 
麻姑搔痒
  
相关人物
蔡经
 
麻姑

参考典故
沧海桑田
 
麻姑


晋·葛洪《神仙传》卷二《王远》
麻姑手爪似鸟,经见之,心中念曰:「背大痒时,得此爪以爬背,当佳也。」远已知经心中所言,即使人牵经鞭之,谓曰:「麻姑神人也,汝何忽谓其爪可爬背耶!」但见鞭著经背,亦莫见有人持鞭者。
《太平广记》卷六十〈女仙五·麻姑〉
汉孝桓帝时,神仙王远,字方平,降于蔡经家。将至一时顷,闻金鼓箫管人马之声,及举家皆见,王方平戴远游冠,著朱衣,虎头沵囊,五色之绶,带剑,少须,黄色,中形人也。乘羽车,驾五龙,龙各异色,麾节幡旗,前后导从,威仪奕奕,如大将军。鼓吹皆乘麟,从天而下,悬集于庭,从官皆长丈馀,不从道行。既至,从官皆隐,不知所在,唯见方平,与经父母兄弟相见。独坐久之,即令人相访(明钞本访下有麻姑二字)。经家亦不知麻姑何人也。言曰:「王方平敬报姑,余久不在人间,今集在此,想姑能暂来语乎?」有顷,使者还。不见其使,但闻其语云:「麻姑再拜,不见忽已五百馀年,尊卑有叙,修敬无阶,烦信来,承在彼。登山颠倒(按:本书卷七王远条。登山颠倒应作食顷即到)而先受命,当按行蓬莱,今便暂往。如是当还,还便亲觐,愿来(明钞本来作未)即去。」如此两时间,麻姑至矣。来时亦先闻人马箫鼓声。既至,从官半于方平。麻姑至,蔡经亦举家见之。是好女子,年十八九许,于顶中作髻,馀发垂至腰。其衣有文章,而非锦绮,光彩耀目,不可名状。入拜方平,方平为之起立。坐定,召进行厨,皆金盘玉杯,肴膳多是诸花果,而香气达于内外。擘脯行之,如柏灵(集仙录四灵作炙。按柏当作貊。貊炙、见干宝搜神记),云是麟脯也。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者会时略半也。岂将复还为陵陆乎?」方平笑曰:「圣人皆言海中复扬尘也。」姑欲见蔡经母及妇侄,时弟妇新产数十日,麻姑望见乃知之,曰:「噫!且止勿前。」即求少许米,得米便撒之掷地,视其米,皆成真珠矣。方平笑曰:「麻姑年少,吾老矣,了不喜复作此狡狯变化也。」方平语经家人曰:「吾欲赐汝辈酒。此酒乃出天厨,其味醇嫞,非世人所宜饮,饮之或能烂肠。今当以水和之,汝辈勿怪也。」乃以一升酒,合水一斗搅之,赐经家饮一升许。良久酒尽,方平语左右曰:「不足远取也,以千钱与余杭姥相闻,求其沽酒。」须臾信还,得一油囊酒,五斗许。信传余杭姥答言:「恐地上酒不中尊饮耳。」又麻姑鸟爪,蔡经见之,心中念言:「背大痒时,得此爪以爬背,当佳。」方平已知经心中所念,即使人牵经鞭之。谓曰:「麻姑神人也,汝何思谓爪可以爬背耶?」但见鞭著经背,亦不见有人持鞭者。方平告经曰:「吾鞭不可妄得也。」是日,又以一符传授蔡经邻人陈尉,能檄召鬼魔,救人治疾。蔡经亦得解蜕之道,如蜕蝉耳,经常从王君游山海。或暂归家,王君亦有书与陈尉,多是篆文,或真书字,廓落而大,陈尉世世宝之。宴毕,方平、麻姑命驾升天而去,箫鼓道从如初焉。

例句

直遣麻姑与搔背,可能留命待桑田。 李商隐 海上

明星玉女备洒扫,麻姑搔背指爪轻。 李白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 杜牧 读韩杜集

羽衣使者峭于鹤,鸟爪侍娘飘若花。 赵嘏 赠王先生

典故
相关人物
安禄山
 
杨国忠
 
杨玉环(杨贵妃)


《太平广记》卷四百八十六〈杂传记三·长恨传〉~3999~
天宝末,兄国忠盗丞相位,愚弄国柄。及安禄山引兵向阙,以讨杨氏为辞。潼关不守,翠华南幸。出咸阳道,次马嵬,六军徘徊,持戟不进。从官郎吏伏上马前,请诛错以谢天下。国忠奉缨盘水,死于道周。左右之意未快,上问之,当时敢言者,请以贵妃塞天下之怒。上知不免,而不忍见其死,反袂掩面,使牵而去之。仓皇展转,竟就绝于尺组之下。既而玄宗狩成都,肃宗禅灵武。明年,大凶归元,大驾还都,尊玄宗为太上皇,就养南宫,自南宫迁于西内。时移事去,乐尽悲来,每至春之日,冬之夜,池莲夏开,宫槐秋落,梨园弟子,玉管发音,闻《霓裳羽衣》一声,则天颜不怡,左右欷歔。三载一意,其念不衰。
《旧唐书》卷五十一〈后妃列传上·玄宗杨贵妃〉~280~
天宝中,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大立边功,上深宠之。禄山来朝,帝令贵妃姊妹与禄山结为兄弟。禄山母事贵妃,每宴赐,锡赉稠沓。及禄山叛,露檄数国忠之罪。河北盗起,玄宗以皇太子为天下兵马元帅,监抚军国事。国忠大惧,诸杨聚哭,贵妃衔土陈请,帝遂不行内禅。及潼关失守,从幸至马嵬,禁军大将陈玄礼密启太子,诛国忠父子。既而四军不散,玄宗遣力士宣问,对曰「贼本尚在」,盖指贵妃也。力士复奏,帝不获已,与妃诀,遂缢死于佛室。时年三十八,瘗于驿西道侧。
《长安志》卷十四〈县四·兴平〉~53~
马嵬故城,在县西北二十三里。孙景安征途记曰:「马嵬,人名,于此筑城,以避难,未详何代人,姚苌时,扶风王骈以数千人保马嵬故城。」
典故
蛮柳眠风


《太平广记》卷一百九十八〈文章一·白居易〉~490~
唐白居易有妓樊素善歌,小蛮善舞。尝为诗曰:「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
《本草纲目》卷三十五〈木部二·木之二乔木类五十二种·柽柳〉~2035~
《三辅故事》云:「汉武帝苑中有柳,状如人,号曰人柳,一日三起三眠。」
典故
相关人物
玉姜


《太平广记》卷五十九〈女仙四·毛女〉~365~
毛女(女原作氏。据明钞本改),字玉姜,在华阴山中。山客猎师,世世见之。形体生毛,自言秦始皇宫人也。秦亡,流亡入山,道士教食松叶,遂不饥寒,身轻如此。至西汉时,已百七十馀年矣。
《列仙传》卷下〈毛女〉
毛女者,字玉姜,在华阴山中,獦师世世见之,形体生毛,自言秦始皇宫人也。……入山避难,遇道士谷春教食松叶,遂不饥寒,身轻如飞。

例句

绿毛辞世女,白发入壶翁。 储嗣宗 宿玉箫宫

气分毛女秀,灵有羽人踪。 刘得仁 监试莲花峰

亦逢毛女无憀极,龙伯擎将华岳莲。 李商隐 七月二十八日夜与王郑二秀才听雨后梦作

典故 
三白鹤
  
叔申
 
茅先
  
茅君骑鹤
 
茅固
 
茅山道士
 
茅山鹤

相关人物
茅固
 
茅盈
 
茅衷


《太平广记》卷十三〈神仙十三·茅君〉~87~
茅君者,幽州人。学道于齐,二十年道成归家。父母见之大怒曰:「汝不孝,不亲供养,寻求妖妄,流走四方。」欲笞之,茅君长跪谢曰:「某受命上天,当应得道,事不两遂,违远供养,虽日多无益,今乃能使家门平安,父母寿考。其道已成,不可鞭辱,恐非小故。」父怒不已,操杖向之。适欲举杖,杖即摧成数十段,皆飞,如弓激矢,中壁壁穿,中柱柱陷,父乃止。茅君曰:「向所言正虑如此,邂逅中伤人耳。」父曰:「汝言得道。能起死人否?」茅君曰:「死人罪重恶积,不可得生。横伤短折,即可起耳。」父使为之有验,茅君弟在宦至二千石,当之官,乡里送者数百人,茅君亦在座。乃曰:「余虽不作二千石,亦当有神灵之职,某月某日当之官。」宾客皆曰:「愿奉送。」茅君曰:「顾肯送,诚君甚厚意。但当空来,不须有所损费,吾当有以供待之。」至期,宾客并至,大作宴会,皆青缣帐幄,下铺重白毡,奇馔异果,芬芳罗列,妓女音乐,金石俱奏,声震天地,闻于数里。随从千余人,莫不醉饱。及迎官来,文官则朱衣素带数百人,武官则甲兵旌旗,器仗耀日,结营数里。茅君与父母亲族辞别,乃登羽盖车而去。麾幡蓊郁,骖虬驾虎,飞禽翔兽,跃覆其上,流云彩霞,霏霏绕其左右。去家十余里,忽然不见。远近为之立庙奉事之。茅君在帐中,与人言语,其出入,或发人马。或化为白鹤。人有病者,往请福,常煮鸡子十枚,以内帐中,须臾,一一掷出还之,归破之。若其中黄者,病人当愈。若有土者,即不愈。常以此为候。
《太平御览》卷六百六十一〈道部三·真人下〉~3082~2~
《茅君传》曰:「盈字叔申,咸阳人也。父祚有三子,盈、固、衷也。盈少禀奇操,矫俗抗迈不求闻达,不交非类。入恒山读老易饵朮潜影,在山中六年,精思念道诚感密应,梦太玄玉女持玉劄而携之,曰:『西城有王君得真道,可为师。』明发乃寻求至西城,斋戒三月,果见王君,盈乃叩头再拜,勤恳乞长生之术,乃得在西城洞台之中金玉上宫亲侍旦夕执巾履之役,积十七年专一不懈,复二年,王君命驾造白玉龟山谒王毋于青琳宫将盈同行,王君见西王母稽首于前,盈乃叩头再拜,自陈于王母前得治身之要道行其事归家数十年以,汉元帝时,天官下迎,来渡江东,治句曲山。」
《梁书》卷五十一《处士传·陶弘景传》
(陶弘景)于是止于句容之句曲山。恒曰:「此山下是第八洞宫,名金坛华阳之天,周回一百五十里。昔汉有咸阳三茅君得道,来掌此山,故谓之茅山。」乃中山立馆,自号华阳隐居。

例句

久向三茅穷艺术,仍传五柳旧琴书。 李群玉 送陶少府赴选

仙山如有分,必拟访三茅。 郑谷 池上

典故
妙奴

相关人物
李琎


《太平广记》卷二百五〈乐三·羯鼓·玄宗〉~560~
汝阳王琎,宁王长子也。姿容妍美。秀出藩邸。玄宗特钟爱焉,自传授之。又以其聪悟敏慧,妙达其旨,每随游幸,顷刻不舍。昨尝戴砑绢帽打曲,上自摘红槿花一朵,置于帽上。其二物皆极滑,久之方安。遂奏〈舞山香〉一曲,而花不坠。(本色所谓定头项。难在不摇动也。)上大喜笑,赐金器。因夸曰:「花奴,(昨小名)姿质明莹,肌发光细,非人间人,必神仙谪坠也。」宁王谦谢,随而短斥之。上笑曰:「大哥不必过虑,阿瞒自是相师。夫帝王之相,且须英特越逸之气,不然,有深沈包育之度。花奴但秀迈人,悉无此状,固无猜也。而又举止闲雅,当更得公卿间令誉耳。」宁王又谢之。而曰:「若于此,臣乃输之。」上曰:「若此一条,阿瞒亦输大哥矣。」宁王又谦谢。上笑曰:「阿瞒赢处多,大哥亦不用撝揖。」众皆欢贺。玄宗性俊迈,酷不好琴,曾听弹正弄,未及毕。叱琴者曰:「待诏出去。」谓内官曰:「速召花奴将羯鼓来,为我解秽。」
典故
摸索何刘沈谢

相关人物
何逊
 
刘孝绰
 
沈约
 
谢朓


《隋唐嘉话》中~26~
许敬宗性轻傲,见人多忘之。或谓其不聪,曰:「卿自难记,若遇何、刘、沈、谢,暗中摸索著,亦可识。」
《太平广记》卷二百四十九〈诙谐五·许敬宗〉~929~
唐吏部侍郎杨思玄恃外戚之贵,待选流多不以礼,而排斥之。为选人夏侯彪之所讼,御史中丞郎馀庆弹奏免。中书令许敬宗曰:「固知杨吏部之败也。」或问之。宗曰:「一彪一狼,共著一羊,不败何待,敬宗性轻傲,见人多忘之,或谓其不聪。」曰:「卿自难记,若遇何刘沈谢,暗中摸索著,亦可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