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句:
词牌列表
忆秦娥 钦谱
忆秦娥 元高拭词注“商调”。按此词昉自李白,自唐迄元,体各不一。要其源皆从李词出也。因词有“秦娥梦断秦楼月”句,故名《忆秦娥》,更名《秦楼月》。苏轼词有“清光偏照双荷叶”句,名《双荷叶》。无名氏词有“水天摇荡蓬莱阁”句,名《蓬莱阁》。至贺铸始易仄韵为平韵。张辑词有“碧云暮合”句,名《碧云深》。宋媛孙道绚词有“花深深”句,名《花深深》。

忆秦娥 双调四十六字,前后段各五句,三仄韵、一叠韵 李白

  箫声咽 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 年年柳色 灞陵伤别 
  中中仄中平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中中中中中中平仄


  乐游原上清秋节 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 西风残照 汉家陵阙 
  中平中仄中平仄中平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中平中仄中平平仄


此调押仄韵者,以此词为正体,若晁词之不作叠句,石词之少押一韵,秦词之多口号四句,倪词之减去叠句,虽为变格,犹与李词大同小异。至冯延巳创为减字之体,张词由此添字,毛词由此偷声,在变格中更与诸家不同。 前段起句,周邦彦词“香馥馥”,上“馥”字仄声。第二句,赵师侠词“不堪凉月穿珠箔”,“不”字仄声,“凉”字平声。第四句,李之仪词“迎得云归”,“得”字仄声,“归”字平声。第五句,李词“还送云别”,“送”字仄声。换头句,苏轼词“背风迎南泪珠滑”,“泪”字仄声。第五句,周紫芝词“西楼残月”,“西”字平声。谱内可平可仄据此,馀参姚、石、秦、倪四词。

格二 双调四十六字,前后段各五句、四仄韵 晁补之

  牵人意 高堂照碧临烟水 清秋至 东山时伴 谢公携妓 
  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黄菊虽残堪泛蚁 乍寒犹有重阳味 应相记 坐中少个 孟嘉狂醉 
  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


此与李词同,惟前后段第三句不作叠句体异。

格三 双调四十六字,前段五句三仄韵、一叠韵,后段五句两仄韵、一叠韵 石孝友

  秦楼月 秦娥本是秦宫客 秦宫客 梦云风韵 借仙标格 
  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相从无计不如休 如今去也空相忆 空相忆 尊前欢笑 梦中寻觅 
  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此与李词同,惟换头句第七字用平声不押仄韵异。

格四 双调四十六字,前后段各五句,三仄韵、一叠韵。秦观词序:驴背吟诗清到骨,人间别是閒勋业。云台烟阁久销沉,千载人图灞桥雪。 秦观

  灞桥雪 茫茫万径人踪灭 人踪灭 此时方见 乾坤空阔 
  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


  骑驴老子真奇绝 肩山吟耸清寒冽 清寒冽 祇缘不禁 梅花撩拨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


此即李词体,惟词首多口号四句异。 按秦词四首,每首前各有口号四句,即以口号末句三字为起句,亦如《调笑令》例。乐府舞曲转踏类如此。

格五 双调四十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韵 倪瓒

  扶疏玉 蟾宫树影阑干曲 一襟香雾 几枝金粟 
  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姮娥镜掩秋云绿 无端风雨声相续 不须澄霁 为沽醹醁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此亦李词体,惟前后段减去两叠句异。

格六 双调三十八字,前后段各四句、四仄韵 冯延巳

  风淅淅 夜雨连云黑 滴滴 窗外芭蕉灯下客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除非魂梦到乡国 免被关山隔 忆忆 一句枕前争忘得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


此词前后段起句与李白词同,惟第二句各减二字,第三句各减一字,第四、五句减一字,祇作七字一句。此体仅见《阳春集》,无别首可校。

格七 双调四十一句,前后段各四句、四仄韵 张先

  参差竹 吹断相思曲 情不足 西北高楼穷远目 
  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忆苕溪 寒影透清玉 秋雁南飞速 菰草绿 应下溪头沙上宿 
  仄平平平仄仄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此与冯词同,惟换头添一字,前后段第三句各添一字,仍照李白词体作三字句异。

格八 双调三十七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 毛滂

  夜夜  夜了花开也 连忙  指点银瓶索酒尝 
  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中仄平平仄仄平


  明朝花落知多少   莫把残红扫 愁人   一片花飞减却春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此词句读与冯词同,但冯词起句三字,此词两字,冯词全押仄韵,此词前后第三、四句偷用平声,虽同本李词,亦自成一体耳。 毛词别首前段第四句“先借春光与酒家”,“先”字平声。换头句“夜寒我醉谁扶我”,“夜”字、“我”字俱仄声。第二句“应抱瑶琴卧”,“应”字平声,馀平仄悉同。

格九 双调四十六字,前后段各五句,三平韵、一叠韵 贺铸

  晓朦胧 前溪百鸟啼匆匆 啼匆匆 凌波人去 拜月楼空 
  中平平中平中仄中平平中平平中平中仄中仄平平


  去年今日东门东 鲜妆辉映桃花红 桃花红 吹开吹落 一任东风 
  中平中仄中平平中平中仄平平平平平平中平中仄中仄平平


此调押平韵,以此词为正体,若秦词之多口号四句,颜词之减去叠句,皆变格也。 前段起句,程垓词“青门深”,“青”字平声。后段起句,贺词别首“粉娥采叶共亲蚕”,“共”字仄声。第二句,孙道绚词“画眉楼上愁登临”,“画”字仄声。谱内可平可仄据此,馀参秦词、颜词。

格十 双调四十六字,前后段各五句,三平韵、一叠韵。秦观词序:帝城东畔富韶华,满路飘香烂彩霞。多少风流年少客,马蹄踏遍曲江花。 秦观

  曲江花 宜春十里锦云遮 锦云遮 水边院落 山下人家 
  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仄平平


  茸茸细草承香车 金鞍玉勒争年华 争年华 酒楼青旆 歌板红牙 
  平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


此即贺词体,惟词前多口号四句异。

格十一 双调四十字,前后段各四句、三平韵 颜奎

  水云幽 怕黄霜竹生新愁 如今何处 倚月明楼 
  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龙吟杳杳天悠悠 腾蛟起舞鸣箜篌 听吹短气 江上无秋 
  平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


此词见元《天下同文录》,亦贺词体,惟前后段各减两叠句异。倪瓒仄韵词,正与此同。
龙谱
忆秦娥 又名《秦楼月》。始见黄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题李白作。四十六字,前后片各三仄韵,一叠韵,亦以入声部为宜。又有改用平韵者,附见于后。

忆秦娥 定格 李白

  箫声咽 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 年年柳色 霸陵伤别 
  平中仄中平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中平中仄仄平平仄


  乐游原上清秋节 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 西风残照 汉家陵阙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平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中平中仄仄平平仄


格二 变格 贺铸

  晓朦胧 前溪百鸟啼匆匆 啼匆匆 凌波人去 拜月楼空 
  中平平中平中仄平平平平平平中平中仄仄仄平平


  去年今日东门东 鲜妆辉映桃花红 桃花红 吹开吹落 一任东风 
  仄平平仄平平平中平中仄平平平平平平中平中仄仄仄平平

历代作品
共568,分18页显示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16  17  18 下一页
(续上)
樊增祥 1846 - 1931 四首
沈泽棠 1846 - 1928 一首
胡薇元 1850 - 1920 一首
张祥龄 1853 - 1903 一首
许南英 1855 - 1917 一首
陈祖绶 1857 - 1917 一首
易顺鼎 1858 - 1920 一首
高野竹隐 1862 - 1923 三首
程颂万 1865 - 1932 五首
郑元昭 1867 - 1943 三首
陈步墀 1870 - 1934 一首
许宝蘅 1876 - 1961 二首
陈匪石 1883 - 1959 一首
黄侃 1886 - 1935 一首
近现代
潘飞声 1858 - 1934 一首
王陈常 1863 - ? 一首
周岸登 1872 - 1942 一首
高旭 1877 - 1925 二首
当年乐。
豹钱骢子黄金络。
黄金络。
锦貂玉貌,少年京洛。

今年海上东风恶。
旗亭携手罗衣薄。
罗衣薄。
相逢又是,江南花落。
罗袖湿。坐到窗儿黑。
唧唧。懒学木兰当户织。

然脂磨瘦画眉墨。粉纸开奁觅。
笔笔。写出相思闻叹息。
花妒妾。酒晕双桃靥。
切切。早与鸳鸯颁度牒。

翠颦娇煞远山色。水样罗裙褶。
叶叶。上绣穿花千个蝶。
开镜匣。日射胭脂颊。
滑滑。苏合油滤垂地发。

金钗斜溜耳珠戛。宝髻须花压。
恰恰。簪上一枝长十八。
忆秦娥 清末民国初 · 沈泽棠
春光倦。
残红窗冷风如剪。
风如剪。
剪愁不去,剪花如霰。

湘屏曲处斜阳暖。
江南残梦情难遣。
情难遣。
绿杨帘幕,碧桃庭院。
忆秦娥 清末民国初 · 胡薇元
住住住了何曾住。含情临去。
迟迟未肯行。花钿约指重重寄。
叩叩潜通意。何时消得阿侬一段痴。
谁敲缺,不留半个天边月。
天边月,嫦娥纵在,鬓应如雪。

泪痕添做流泉咽。
冤禽怨是何人结。
何人结,栏干转角,孤帆天阔。
郎来未?
春宵中酒恹恹睡。
恹恹睡,罗帐酒醒,都无滋味!

罗巾湿透相思泪,玉珰缄尽相思字。
相思字,柳梢月上,待郎不至!
秦楼月 清末民国初 · 陈祖绶
秦楼月。
碧云吹散箫声裂。
箫声裂。
郎今行远,累侬愁绝。

西风匹马寒衣铁。
芦埼相望花如雪。
花如雪。
蛾眉蹙损,画成山缺。
忆秦娥 子规 清末民国初 · 易顺鼎
幽魂咽。
东风万古伤离别。
伤离别。
春江是泪,春花是血。

人家岁岁清明节。
关山处处销魂色。
销魂色。
红时斜日,碧时斜月。
词人去。
桐花三月丹山路。
丹山路。
为他雏凤,自修箫谱。

吴娘曲里潇潇雨。
潇潇雨里青春暮。
青春暮。
黄梅天也,溜钗无数。
相思切。
银钩自写山阴帖。
山阴帖。
陶情丝竹,少年还说。

小红楼上箫声彻。
萧郎薄命元同妾。
元同妾。
封题十七,寄君书札。
忆秦娥 清末民国初 · 高野竹隐
菱花里。
看人背立梳头未。
梳头未。
楼梯偷下,也难回避。

画裙不整红拖地。
娇羞满颊伊还记。
伊还记。
那时憨态,破桃游戏。
春睡起。
昨宵魂梦真难记。
真难记。
小楼西畔,碧桐阴里。

屏山十二相思地。
良时十二相思味。
相思味。
梅心酸透,莲心苦未。
天下小。
眼前画本青难了。
青难了。
峰头抉眦,更无飞鸟。

齐烟几点雄风扫。
秦碑几字坛封倒。
坛封倒。
茂陵何事,尚求遗稿。
湖光匝。
招人四面钱家塔。
钱家塔。
乞儿长在,炊云拾叶。

穴经开宝年逢八。
一砖一卷陁罗压。
陁罗压。
苦拚长臂,探经出箧。
天留窍。
待君觑补真经妙。
真经妙。
凄凉出世,便无残照。

南屏剩墨青山稿。
西关断甓黄妃吊。
黄妃吊。
六桥何限,浪枯莺老。
雷风疾。
十图断送千年一。
千年一。
剩看光怪,满湖狼籍。

微尘补字蝇惭密。
浮图补画晴摇漆。
晴摇漆。
补天长是,有消无息。
忆秦娥 其一 清末至民国 · 郑元昭
青灯里。
冷风飒飒鸣窗纸。
鸣窗纸。
夜来慵睡,朝来慵起。

梦回依旧人千里。
半床斜月衾如水。
衾如水。
天涯别苦,一般滋味。
雨潇潇。
琐窗默坐愁春宵。
愁春宵。
离人情绪,红杏花梢。

鱼书烟水愁迢迢。
黛眉深浅无心描。
无心描。
容光易减,镜里昏朝。
花生日。
今年喜见团栾月。
团栾月。
烟波无际,潮平江阔。

山庄小聚还须别。
风光又届清明节。
清明节。
绿杨踠地,柔条堪折。
忆秦娥 清末至民国 · 陈步墀
风花雪。
重来不见香城月。
香城月。
团圆有限,此生长缺。

彩云已化随蜂蝶。
秋波一转依然别。
依然别。
销魂渡口,谁家桃叶。
秦楼月 清末至现当代 · 许宝蘅
天涯远。
韶华大好休轻遣。
休轻遣。
别时容易,几时重见。

香浓花腻金尊浅。
横云已隔江南岸。
江南岸。
又听歌声,助人凄怨。
秦楼月 清末至现当代 · 许宝蘅
西游远。
梦中频遇浮鸥伴。
浮鸥伴。
今宵一别,他年重见。

可怜晓梦风吹断。
轻舟已是江南岸。
江南岸。
丹枫霜重,绿杨丝乱。
忆秦娥 清末至现当代 · 陈匪石
天涯客。
相逢花下春狼藉。
春狼藉。
轻阴阁雨,柳丝无力。

骄骢嘶过青青陌。
杜鹃开遍山南北。
山南北。
啼莺依旧,劝人将息。
忆秦娥 清末至民国 · 黄侃
春归了。
杨花飞尽莺儿老。
莺儿老。
楼高昼永,帘低人悄。

蘼芜枉是王孙草。
天涯望极愁难到。
愁难到。
遥山暮霭,暝堤残照。
花阴怯。
姮娥夜赠琼楼月。
琼楼月。
碧天携手,有人愁别。

东华莫道音尘绝。
鱼书愿借银槎发。
银槎发。
不如归去,广寒宫阙。
康家宅。
凭他买笑钩春色。
钩春色。
嫩红轻碧,又称狂客。

丹青点染真无迹。
风流不让徐熙笔。
徐熙笔。
娇姿宝相,可人须惜。
泉声咽。
磨刀水映关山月。
关山月。
胡儿吹角,汉儿伤别。

玉门关外持旌节。
葡萄入汉烽烟绝。
烽烟绝。
燕然铭罢,又封高阙。
忆秦娥 写恨 清末民国初 · 高旭
① (原刊《国粹学报》第一年第六期,1905年7月22日,署名天梅。)。(乙巳)
东风又。
珠帘倒卷春光透。
春光透。
暮山横隔,寒梅消瘦。

画阑十二添红袖。
月圆花好人长寿。
人长寿。
琴樽未改,江山非旧。
伤残漏。
花无长好人长寿。
人长寿。
昨宵持较,容姿微瘦。

一池水被风吹绉。
相思打叠双红豆。
双红豆。
佳人刚病,薄寒堪又(中秋月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