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句:
词牌列表
忆秦娥 钦谱
忆秦娥 元高拭词注“商调”。按此词昉自李白,自唐迄元,体各不一。要其源皆从李词出也。因词有“秦娥梦断秦楼月”句,故名《忆秦娥》,更名《秦楼月》。苏轼词有“清光偏照双荷叶”句,名《双荷叶》。无名氏词有“水天摇荡蓬莱阁”句,名《蓬莱阁》。至贺铸始易仄韵为平韵。张辑词有“碧云暮合”句,名《碧云深》。宋媛孙道绚词有“花深深”句,名《花深深》。

忆秦娥 双调四十六字,前后段各五句,三仄韵、一叠韵 李白

  箫声咽 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 年年柳色 灞陵伤别 
  中中仄中平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中中中中中中平仄


  乐游原上清秋节 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 西风残照 汉家陵阙 
  中平中仄中平仄中平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中平中仄中平平仄


此调押仄韵者,以此词为正体,若晁词之不作叠句,石词之少押一韵,秦词之多口号四句,倪词之减去叠句,虽为变格,犹与李词大同小异。至冯延巳创为减字之体,张词由此添字,毛词由此偷声,在变格中更与诸家不同。 前段起句,周邦彦词“香馥馥”,上“馥”字仄声。第二句,赵师侠词“不堪凉月穿珠箔”,“不”字仄声,“凉”字平声。第四句,李之仪词“迎得云归”,“得”字仄声,“归”字平声。第五句,李词“还送云别”,“送”字仄声。换头句,苏轼词“背风迎南泪珠滑”,“泪”字仄声。第五句,周紫芝词“西楼残月”,“西”字平声。谱内可平可仄据此,馀参姚、石、秦、倪四词。

格二 双调四十六字,前后段各五句、四仄韵 晁补之

  牵人意 高堂照碧临烟水 清秋至 东山时伴 谢公携妓 
  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黄菊虽残堪泛蚁 乍寒犹有重阳味 应相记 坐中少个 孟嘉狂醉 
  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


此与李词同,惟前后段第三句不作叠句体异。

格三 双调四十六字,前段五句三仄韵、一叠韵,后段五句两仄韵、一叠韵 石孝友

  秦楼月 秦娥本是秦宫客 秦宫客 梦云风韵 借仙标格 
  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相从无计不如休 如今去也空相忆 空相忆 尊前欢笑 梦中寻觅 
  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此与李词同,惟换头句第七字用平声不押仄韵异。

格四 双调四十六字,前后段各五句,三仄韵、一叠韵。秦观词序:驴背吟诗清到骨,人间别是閒勋业。云台烟阁久销沉,千载人图灞桥雪。 秦观

  灞桥雪 茫茫万径人踪灭 人踪灭 此时方见 乾坤空阔 
  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


  骑驴老子真奇绝 肩山吟耸清寒冽 清寒冽 祇缘不禁 梅花撩拨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


此即李词体,惟词首多口号四句异。 按秦词四首,每首前各有口号四句,即以口号末句三字为起句,亦如《调笑令》例。乐府舞曲转踏类如此。

格五 双调四十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韵 倪瓒

  扶疏玉 蟾宫树影阑干曲 一襟香雾 几枝金粟 
  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姮娥镜掩秋云绿 无端风雨声相续 不须澄霁 为沽醹醁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此亦李词体,惟前后段减去两叠句异。

格六 双调三十八字,前后段各四句、四仄韵 冯延巳

  风淅淅 夜雨连云黑 滴滴 窗外芭蕉灯下客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除非魂梦到乡国 免被关山隔 忆忆 一句枕前争忘得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


此词前后段起句与李白词同,惟第二句各减二字,第三句各减一字,第四、五句减一字,祇作七字一句。此体仅见《阳春集》,无别首可校。

格七 双调四十一句,前后段各四句、四仄韵 张先

  参差竹 吹断相思曲 情不足 西北高楼穷远目 
  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忆苕溪 寒影透清玉 秋雁南飞速 菰草绿 应下溪头沙上宿 
  仄平平平仄仄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此与冯词同,惟换头添一字,前后段第三句各添一字,仍照李白词体作三字句异。

格八 双调三十七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 毛滂

  夜夜  夜了花开也 连忙  指点银瓶索酒尝 
  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中仄平平仄仄平


  明朝花落知多少   莫把残红扫 愁人   一片花飞减却春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此词句读与冯词同,但冯词起句三字,此词两字,冯词全押仄韵,此词前后第三、四句偷用平声,虽同本李词,亦自成一体耳。 毛词别首前段第四句“先借春光与酒家”,“先”字平声。换头句“夜寒我醉谁扶我”,“夜”字、“我”字俱仄声。第二句“应抱瑶琴卧”,“应”字平声,馀平仄悉同。

格九 双调四十六字,前后段各五句,三平韵、一叠韵 贺铸

  晓朦胧 前溪百鸟啼匆匆 啼匆匆 凌波人去 拜月楼空 
  中平平中平中仄中平平中平平中平中仄中仄平平


  去年今日东门东 鲜妆辉映桃花红 桃花红 吹开吹落 一任东风 
  中平中仄中平平中平中仄平平平平平平中平中仄中仄平平


此调押平韵,以此词为正体,若秦词之多口号四句,颜词之减去叠句,皆变格也。 前段起句,程垓词“青门深”,“青”字平声。后段起句,贺词别首“粉娥采叶共亲蚕”,“共”字仄声。第二句,孙道绚词“画眉楼上愁登临”,“画”字仄声。谱内可平可仄据此,馀参秦词、颜词。

格十 双调四十六字,前后段各五句,三平韵、一叠韵。秦观词序:帝城东畔富韶华,满路飘香烂彩霞。多少风流年少客,马蹄踏遍曲江花。 秦观

  曲江花 宜春十里锦云遮 锦云遮 水边院落 山下人家 
  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仄平平


  茸茸细草承香车 金鞍玉勒争年华 争年华 酒楼青旆 歌板红牙 
  平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


此即贺词体,惟词前多口号四句异。

格十一 双调四十字,前后段各四句、三平韵 颜奎

  水云幽 怕黄霜竹生新愁 如今何处 倚月明楼 
  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龙吟杳杳天悠悠 腾蛟起舞鸣箜篌 听吹短气 江上无秋 
  平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


此词见元《天下同文录》,亦贺词体,惟前后段各减两叠句异。倪瓒仄韵词,正与此同。
龙谱
忆秦娥 又名《秦楼月》。始见黄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题李白作。四十六字,前后片各三仄韵,一叠韵,亦以入声部为宜。又有改用平韵者,附见于后。

忆秦娥 定格 李白

  箫声咽 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 年年柳色 霸陵伤别 
  平中仄中平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中平中仄仄平平仄


  乐游原上清秋节 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 西风残照 汉家陵阙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平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中平中仄仄平平仄


格二 变格 贺铸

  晓朦胧 前溪百鸟啼匆匆 啼匆匆 凌波人去 拜月楼空 
  中平平中平中仄平平平平平平中平中仄仄仄平平


  去年今日东门东 鲜妆辉映桃花红 桃花红 吹开吹落 一任东风 
  仄平平仄平平平中平中仄平平平平平平中平中仄仄仄平平

历代作品
共568,分18页显示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下一页
(续上)
叶申芗 三首
杨夔生 1781 - 1841 二首
顾翰 1782 - 1860 一首
严元照 1783 - 1817 一首
冯登府 一首
顾太清 1799 - 1877 二首
吴藻 1799 - 1862 二首
蒋敦复 1808 - 1867 一首
吴尚憙 1808 - ? 四首
左锡嘉 一首
王拯 1815 - 1876 一首
左锡璇 一首
蒋春霖 1818 - 1868 二首
金和 1818 - 1885 一首
姚辉第 一首
袁嘉 一首
黄钧宰 1826 - 1895 一首
杨葆光 1830 - 1912 一首
勒方锜 二首
邓嘉缜 1845 - 1915 一首
樊增祥 1846 - 1931 四首
芳游谢。
牡丹开过春归也。
春归也。
落花时节,子规啼罢。

风光又到蔷薇架。
湖山清景宜初夏。
宜初夏。
新厨樱笋,浓阴桑柘。
炎光薄。
园林又见梧桐落。
梧桐落。
初秋景物,晚凉池阁。

露荷风柳还如昨。
绿阴将谢偏先觉。
偏先觉。
一行新雁,数声残角。
风飘香。
雨馀满院槐花黄。
槐花黄。
昔年辛苦,三度曾忙。

婆娑生意欣偏强。
凉归高树延秋光。
延秋光。
辞巢客燕,噪晚鸣螗。
愁天气。
开门澹月阴阴地。
阴阴地。
粉塘数点,密梅花细。

微笑一剪吹罗袂。
可怜翠陌歌楼闭。
歌楼闭。
马嘶人远,琴心如水。
无朝昏。
潺湲灞浪销征魂。
销征魂。
一声啰唝,尺八车茵。

杏花片片随雕轮。
废桥杨柳悲青春。
悲青春。
惊笳屯月,艳瑟抛尘。
花阴浅。
青琴三尺横罗荐。
横罗荐。
冰丝未上,玉尘一面。

眼波冷被霜风剪。
帘前望断秋无雁。
秋无雁。
捣衣声里,月华如练。
花阴仄。
昼长难得窗纱黑。
窗纱黑。
遥山如画,夕阳帘隙。

故乡迢递空相忆。
深闺一片愁如织。
愁如织。
江南春好,杏花寒食。
西风里。
一年多少愁滋味。
愁滋味。
夜凉银烛,照他无睡。

退红衫薄慵初起。
思量春梦浑无计。
浑无计。
玉阶独自,断肠人语。
情萧索,啼鸦过尽春寒作。
春寒作,春城十里,月明吹角。

哀音一片伤凄绝,黄昏更觉东风恶。
东风恶,深深庭院,重重帘幕。
春将暮。
绿阴一树丝丝雨。
丝丝雨。
海棠花放,十分娇素。

仙仙似惹凌波步。
娟娟又怕东风妒。
东风妒。
满枝冰雪,淡烟轻雾。
鹦哥语。
昨宵有阵催花雨。
催花雨。
碧纱窗下,晓寒如许。

侍儿几度钩帘觑。
玉梅开在深深树。
深深树。
疏香小艳,是春来处。
花帘开。
月华如水浮天街。
浮天街。
冷萤一点,飞上凉钗。

轻罗小扇红罗鞋。
夜深相约横琴来。
横琴来。
曲终香烬,淡杀吟怀。
芳心怯。
二分偷占扬州月。
扬州月。
碧天秋思,玉人愁绝。

星娥小影银湾阔。
夜深悄忆瑶台别。
瑶台别。
满身风露,广寒宫阙。
清和节。
搓朱成碧春风歇。
春风歇。
暗香飘坠,燕啼莺咽。

隔窗留恋心如结。
离怀欲诉凭谁说。
凭谁说。
绿阴无赖,昨宵新月。
关山隔。
鱼沉雁断音书绝。
音书绝。
金钱遥卜,寸心如结。

小窗阑入纤纤月。
孤灯乍炯香烟歇。
香烟歇。
迢迢更漏,诉人离别。
花阴寂。
黄梅细雨檐前滴。
檐前滴。
落红无影,又添新碧。

暖风犹有馀香袭。
一番春景闲中易。
闲中易。
韶华荏苒,恁般催急。
香闺悄。
夜深往事萦怀抱。
萦怀抱。
无多风雨,助人烦恼。

欲眠怎奈愁肠绕。
檐前铁马声声搅。
声声搅。
听残玉漏,暗期天晓。
吴天远。
雁飞残月归期缓。
归期缓。
星河一角,纤云四卷。

幽兰露浥红芽短。
海棠无力烟丝软。
烟丝软。
池塘梦冷,别离魂断。
伤心别。
银笙弄断秋霄月。
秋霄月。
缑山曾照,玉鸾烟灭。

机中锦字芳尘黦。
瑶情自捻青珊玦。
青珊玦。
秦川缄恨,那堪重叠。
连天碧。
沿堤杨柳愁如织。
愁如织。
长条非旧,那堪攀折。

莺梭燕舞春三月,临风袅娜娇无力。
娇无力。
送人南浦,年年惜别。
垂杨陌。
绿阴蘸水烟痕湿。
烟痕湿。
一湾城影,画桥双笛。

桃花岸上人如织。
流莺久住都相识。
都相识。
斜阳船去,半湖春碧。
去去。去觅春归处。
难寻。万树垂杨尽夕阴。

妆成只是熏香坐。帘影疏灯我。
谁家。犹放冰蟾照落花。
何曾睡。
雨声提起惊心事。
惊心事,只如春梦,绝无头尾。

何曾睡又何曾醉。
虫声催落填胸泪。
填胸泪,便如中酒,那般滋味。
双桡发。
横塘烟雨春愁阔。
春愁阔。
铜坑千树,试花时节。

虎山桥畔琼龙咽。
珊鞭谁踏昙西月。
昙西月。
玉人归也,满衫香雪。
忆秦娥(夜泊露筋祠) 清 · 袁嘉
归舟急。
春江月堕催停泊。
催停泊。
轻桡系处,柳丝笼碧。

灵旗风卷芳魂灭。
荒凉古庙留遗迹。
留遗迹,空馀流水,为谁呜咽。
兰闺暇,衔花燕股轻轻砑。
轻轻砑,思量宽窄。
那人前夜。

钏金微动还停罢,裁红熨绿花枝亚。
花枝亚,阑干敲遍,分明窗下。
醒朝睡。
拥衾忽忆当年事。
当年事。
抛人孤另,软帘风细。

万千孤负呼乡里。
一朝回想心如醉。
心如醉。
杜鹃啼血,洒成红泪。
月沉沉。
秋窗寂寂宵深深。
宵深深。
暗魂何许,步遍墙阴。

空房遗影悲青琴。
黄泉碧落愁难寻。
愁难寻。
无人诉得,咽泪归心。
晓朦胧。
梵楼僧起传清钟。
传清钟。
一丝残梦,绕向帘栊。

桃花满树东墙东。
春光染透胭脂红。
胭脂红。
可怜昨夜,暗雨凄风。
忆秦娥 清末民国初 · 邓嘉缜
江南道。
春来处处生芳草。
生芳草。
蘼芜绿尽,罗敷嫁了。

青山无数将城绕。
六朝如梦闻啼鸟。
闻啼鸟。
斜阳飞絮,莺声渐老。
当年乐。
豹钱骢子黄金络。
黄金络。
锦貂玉貌,少年京洛。

今年海上东风恶。
旗亭携手罗衣薄。
罗衣薄。
相逢又是,江南花落。
罗袖湿。坐到窗儿黑。
唧唧。懒学木兰当户织。

然脂磨瘦画眉墨。粉纸开奁觅。
笔笔。写出相思闻叹息。
花妒妾。酒晕双桃靥。
切切。早与鸳鸯颁度牒。

翠颦娇煞远山色。水样罗裙褶。
叶叶。上绣穿花千个蝶。
开镜匣。日射胭脂颊。
滑滑。苏合油滤垂地发。

金钗斜溜耳珠戛。宝髻须花压。
恰恰。簪上一枝长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