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句:
词牌列表
清平乐 钦谱
清平乐 《宋史·乐志》:“属大石调”。《乐章集》注“越调”。《碧鸡漫志》云:“欧阳炯称李白有应制《清平乐》四首,此其一也,在越调,又有黄钟宫、黄钟商两音。”《花庵词选》名《清平乐令》。张辑词有“忆著故山萝月”句,名《忆萝月》。张翥词有“明朝来醉东风”句,名《醉东风》。

清平乐 双调四十六字,前段四句四仄韵,后段四句三平韵 李白

  禁闱清夜  月探金窗罅 玉帐鸳鸯喷兰麝 时落银灯香灺 
  中中中仄中仄平平仄中仄中平平中仄中仄中平中仄


  女伴莫话孤眠  六宫罗绮三千 一笑皆生百媚 宸游教在谁边 
  中中中仄平平中中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中中仄平平


此调以此词为正体,若赵词之前结句法小异,李词之或押仄韵,皆变体也。但此调亦有填单遍者。宋施岳词,“水遥花暝,隔岸炊烟冷。十里垂杨摇嫩影,宿酒和愁多醒”。又元张肯词“孤村虽小,几簇人家绕。菰叶纤纤波渺渺,摘得菰根多少”,即此前段也。注明不列。 韦庄词前段起句“何处游女”,“处”字仄声。第二句“金线飘千缕”,“金”字平声。第三句“门外马嘶郎欲别”,“门”字平声,“马”字仄声。第四句“惆怅香闺暗老”,“暗”字仄声。又“燕拂画帘金额”,“燕”字、“画”字俱仄声。换头句“尽日相望王孙”,“相”字平声。第二句“尘满衣上泪痕”,“尘”字平声,“满”字、“泪”字俱仄声。又“含羞待月秋千”,“待”字仄声。第四句“扫即郎去归迟”,“即”字仄声。谱内可平可仄据此,馀参赵词。

格二 双调四十六字,前段四句四仄韵,后段四句三平韵 赵长卿

  鸿来燕去  又是秋光暮 冉冉流年嗟暗度 这心事 还无据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中仄平平仄


  寒窗露冷风清  旅魂幽梦频惊 何日利名俱赛 为予笑下愁城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此词前结六字折腰。 柳永词前段结句“那特地、柔肠断”,“特”字仄声。

格三 双调四十六字,前段四句四仄韵,后段四句三仄韵 李白

  画堂晨起 来报雪花坠 高捲帘栊看佳瑞 皓色远迷庭砌 
  仄平平仄平仄仄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盛气光引炉烟 素影寒生玉佩 应是天仙狂醉 乱把白云揉碎 
  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此词全用仄韵,与前词前仄后平者不同。
龙谱
清平乐 又名《忆萝月》、《醉东风》。《宋史·乐志》入“大石调”,《金奁集》、《乐章集》并入“越调”。《尊前集》载有李白词四首,恐不可信。兹以李煜词为准。四十六字,前片四仄韵,后片三平韵。

清平乐 定格 李煜

  别来春半  触目愁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 拂了一身还满 
  中平中仄中仄平平仄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中平中仄


  雁来音信无凭  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 更行更远还生 
  中平中仄平平中平中仄平平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平平

历代作品
共1877,分54页显示  上一页  23  24  25  26  27  29  30  31  32 下一页
(续上)
张蘩 一首
沈允慎 二首
沈士芳 一首
王倩 四首
燕翼 一首
熊琏 二首
潘端 一首
梁蓉函 二首
王睿(智长) 一首
江瑛 六首
汤煜 一首
徐元瑞 三首
顾贞立 二首
戴延介 三首
顾信芳 一首
重门深处。
听尽黄梅雨。
千遍怀人慵不语。
魂断临岐别路。

一天离恨分开。
同携一半归来。
日暮孤舟江上,夜深灯火楼台。
玉帘捲了。
楼外闲云绕。
独立苍茫人影悄。
减却吟情多少。

秋风冷遍天涯。
疏花还为谁开。
雁字几行隔浦,怪他不带书来。
流传小印。
磨洗分明认。
玉局手镌清有韵。
合与著书人近。

苏堤劫后萧条。
柳眉瘦减愁描。
天恐丛祠湮没,馀辉预托冰绡。
柳风梅雪。
绣幕云驱月。
花气扑帘香影折。
睡暖一双蝴蝶。

敛眉独倚金扉。
轻寒吹上铢衣。
满地星红小绿,凤尖怕蹴香泥。
莺啼燕语。
婉转催春去。
莫问近来愁几许。
阵阵落红如雨。

无聊暂理箜篌。
相思欲诉还休。
多谢黄昏残月,劝人小倚楼头。
伤春伤别。
愁对孤花说。
似水韶光留不得。
又是销魂时节。

竹西消息茫茫。
江干空倚斜阳。
怕见远山眉黛,教人猛著思量。
沉沉夜雨。
梦也难寻去。
留得残釭和影语。
香冷药烟一缕。

隔窗花漏迟迟。
替人暗续相思。
央及红鳞六六,莫将病诉伊知。
横塘一舸。
有约何曾果。
便是肯来花下坐。
已把好春错过。

读书写韵生涯。
神仙要算它家。
安得买田湖上,就卿同种胡麻。
凌波仙女。
重返瑶天去。
妙墨人间留寸楮。
增了秦嘉愁绪。

记曾翠阁联吟。
玉窗倦绣金针。
针线尚留残帖,至今酸刺芳心。
啼莺弄巧。
百啭知音少。
雨雨风风深院悄。
又是清明过了。

任它绿遍红稠。
都成柳怨花愁。
孤负年年春色,珠帘莫上银钩。
文坛劲敌。
总角花生笔。
短短春衫垂柳色。
两袖芹香应滴。

桃花马上扬鞭。
高楼卷尽珠帘。
偕问谁家玉树,篁宫第一青年。
好诗万首。
不共山河朽。
可惜选诗人掣肘。
廿载未开笑口。

也曾流落燕京。
也曾困顿芜城。
此意实难分剖,乾坤定忌才情。
迢迢征路。
是我曾行处。
又送轮蹄从此去。
惆怅参天云树。

骊歌声度端阳。
菖蒲花映离觞。
日暮酒醒人远,晚烟愁锁纱窗。
恹恹离思。
写入瑶琴里。
忆唱阳关无限意。
柳色遥遮千里。

不知天外归鞍。
几时准卜刀环。
别梦常随明月,夜来飞度关山。
柳丝何意。
叶叶闲垂地。
收拾春光都是你。
可是新愁不系。

板桥云外啼莺。
斜阳掩映蓑城。
不愿生同飞絮,如何死化浮萍。
秋声帘底。
独自银屏倚。
正是病中新睡起。
一点孤灯如水。

小园败叶飞黄。
篆烟深锁兰房。
梦里香闺依旧,觉来无限思量。
庭阴默默。
夜午西风作。
砧杵声声催叶落。
销魂更听荒柝。

窗前怯怯轻寒。
柳衰露冷花残。
犹有愁人明月,以前还过西阑。
东风庭院。
寂寞珠帘卷。
小立花阴题句懒。
又见旧时双燕。

树头一点残阳。
薄寒飘尽蔫香。
墙外谁家玉笛,等闲吹断人肠。
韶光迟暮。
芳草西园路。
懒去踏青寻伴侣。
怕见飞花飞絮。

东风帘影天涯。
年时心事空嗟。
只有春灯一点,背人犹照梨花。
韶华似箭。
别恨难消遣。
不道古人今又见。
减却年来愁怨。

哪堪聚首匆匆。
天涯依旧萍踪。
添了一番离绪,落花春水西东。
黛眉初展。
旧日东风院。
绿映天涯春渐渐。
曾惹深闺离怨。

而今憔悴烟痕。
堤边斜日蝉声。
最是年年秋恨,阳关一曲销魂。
寻常闲步,素影当空堕。
闻道仙人修玉斧,看画小桥烟雾。

笙歌夜半楼头。
松风响入山流。
莫负此番明月,人生几度清秋。
绣窗无那。
自卷帘儿坐。
羞睹黄莺枝上卧。
抛去青梅数颗。

东风阵阵相催。
胭脂满地苍苔。
春色依然归去,为谁留下愁来。
冰清玉映。
耐得骄寒性。
日暮阑干犹独凭。
多少诗情酒兴。

天然厌学浓妆。
几点瘦影横窗。
著意不须颜色,寻它一段幽香。
珠帘轻揭。
憔悴怜黄叶。
忽忆小亭人与别。
正是重阳时节。

当初一段清秋。
平分两下离愁。
试向西风寄问,知他还似侬不。
闲愁未扫。
拟向梅花告。
傲骨自来贫亦好。
丘壑尽供潦倒。

离魂不用人招。
此生拼老渔樵。
多谢天公有意,留将一地琼瑶。
娟娟楚楚。
借得青灯助。
相对似怜还似妒。
不语却因何故。

枝头嫩蕊初开。
西风且莫频催。
留与伊人为伴,明朝还傍妆台。
悬崖雪冻。
漠漠春寒重。
流水分香残月笼。
只许梨云同梦。

孤栖悄掩柴关。
探幽谁侣文园。
稳卧试灯风里,吟魂夜夜空山。
镜奁寒浅。
漾碧兰桡缓。
一片流莺啼宛转。
春在东风近远。

搴香早趁韶光。
欢游容易斜阳。
唱出绿波新句,杨花飞满春江。
“候蛩凄断”一词,张叔夏赠陆行直家妓卿卿作也。后二十一年,叔夏、卿卿俱下世,行直写“碧梧苍石图”,录张词于首,同时和作者不下数十家。事载汪珂《玉珊瑚网》,图藏吴门谢氏。暇日过契兰堂得见是图,追和一阕。
碧云盼断。
梦绕芦花岸。
已是愁如江水漫。
飞起一行筝雁。

旧欢新恨图成。
更怜我我卿卿。
瘦尽一枝梧叶,不曾减却秋声。
一天秋瞑。
人倚西风冷。
愁折茱萸欹鬓影。
数遍鳞鸿归信。

是谁点缀秋光。
陶篱菊吐新黄。
料是登高游子,魂销客里重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