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舍利  拼音:shè lì
佛教修行者遗体焚化之后,所结成的珠状或块状的颗粒。其色有三种,骨为白舍利,发为黑舍利,肉为赤舍利。为梵语śarīra的音译。它象徵修行者在戒、定、慧的成就。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卷一。迦毕试国》:「曷逻怙罗恐王珍贵舍利,追悔前恩,疾往伽蓝,登窣堵波,至诚所感,其石覆钵自开,安置舍利,已而疾出,尚拘衣襟。」《西游记》第八回:「放舍利之光,满空有白虹四十二道,南北通连。」也称为「舍利子」。
《國語辭典》:舍利子  拼音:shè lì zǐ
1.佛教修行者遗体焚烧之后,发、肉、骨成珠状或块状的颗粒。参见「舍利」条。《西游记》第三一回:「却从口中吐出一件宝贝,有鸡子大小,是一颗舍利子玲珑内丹。」
2.人名。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号称智慧第一。参见「舍利弗」条。
分類:舍利
《國語辭典》:舍利  拼音:shè lì
佛教修行者遗体焚化之后,所结成的珠状或块状的颗粒。其色有三种,骨为白舍利,发为黑舍利,肉为赤舍利。为梵语śarīra的音译。它象徵修行者在戒、定、慧的成就。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卷一。迦毕试国》:「曷逻怙罗恐王珍贵舍利,追悔前恩,疾往伽蓝,登窣堵波,至诚所感,其石覆钵自开,安置舍利,已而疾出,尚拘衣襟。」《西游记》第八回:「放舍利之光,满空有白虹四十二道,南北通连。」也称为「舍利子」。
《國語辭典》:舍利塔  拼音:shè lì tǎ
佛教指安置舍利或僧众骨灰的塔形建筑物。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琉璃殿相近青霄,舍利塔直侵云汉。」
《國語辭典》:舍利  拼音:shè lì
佛教修行者遗体焚化之后,所结成的珠状或块状的颗粒。其色有三种,骨为白舍利,发为黑舍利,肉为赤舍利。为梵语śarīra的音译。它象徵修行者在戒、定、慧的成就。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卷一。迦毕试国》:「曷逻怙罗恐王珍贵舍利,追悔前恩,疾往伽蓝,登窣堵波,至诚所感,其石覆钵自开,安置舍利,已而疾出,尚拘衣襟。」《西游记》第八回:「放舍利之光,满空有白虹四十二道,南北通连。」也称为「舍利子」。
《国语辞典》:舍利弗  拼音:shè lì fú
人名。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号称智慧第一。初从六师外道的删阇那毗罗胝子出家,后因听到马胜比丘说因缘所生法的偈颂,改学佛法。为梵语śariputra的音译。也译作「鹙鹭子」、「舍利子」。
《國語辭典》:佛舍利  拼音:fó shè lì
释迦牟尼佛火化后,一粒粒的灵骨。《魏书。卷一一四。释老志》:「于后百年,有王阿育,以神力分佛舍利,役诸鬼神,造八万四千塔,布于世界皆同日而就。」
《漢語大詞典》:佛牙舍利
见“ 佛牙 ”。
《國語辭典》:佛牙  拼音:fó yá
释迦牟尼佛圆寂火化后,未销毁的牙齿。《梁书。卷五四。诸夷列传。西北诸戎》:「中大通二年,遣使献佛牙。」《水浒传》第四五回:「和尚道:『请娘子去小僧房里看佛牙。』」
《高级汉语词典》:舍利子塔  拼音:shè lì zǐ tǎ
远东一种存放圣骨、圣物的神圣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