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失节(失節)  拼音:shī jié
1.丧失节操,不能以义自守。《左传。成公十五年》:「圣达节,次守节,下失节。」《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上》:「但吾家世忠孝,誓于此生靡敢失节。」
2.妇女失去贞节。《二程全书。遗书二二下》:「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宁为短命全贞鬼,不作偷生失节人。」
3.失去调节、控制。《吕氏春秋。恃君览。知分》:「安之,毋失节,疾不必生,徐不必死。」《汉书。卷三六。楚元王刘交传》:「霜降失节,不以其时。」
4.违背礼节。《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阙廷之礼,吾未尝敢不从宾赞也;廊庙之位,吾未尝敢失节也。」
《國語辭典》:饿死事小,失节事大(餓死事小,失節事大)  拼音:è sǐ shì xiǎo,shī jié shì dà
1.传统观念认为贫困饿死是小事,女子失去贞节才是大事。语本《二程全书。遗书二二下》程颐语。其后宋明理学家或本此语,宣扬贞节观念,反对妇女改嫁。清。方苞〈岩镇曹氏女妇贞烈传序〉:「『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之言,则村农市儿皆耳熟焉。」
2.比喻坚持气节操守,宁死也不丧失原则。《明季北略。卷二一下。武氏仆》:「奴闻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今圣驾崩,主人不奔丧哭临,又取吉服,想见新君乎?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望三思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