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问罪(問罪)  拼音:wèn zuì
1.指出对方的罪状而加以责备或讨伐。如:「兴师问罪」。《隋书。卷四。炀帝纪下》:「况乎甘野誓师,夏开承大禹之业,商郊问罪,周发成文王之志。」
2.审问罪犯以定罪。《三国演义》第一回:「遣中郎将董卓来代将我兵,取我回京问罪。」
《漢語大詞典》:问罪师(問罪師)
见“ 问罪之师 ”。
《國語辭典》:问罪之师(問罪之師)  拼音:wèn zuì zhī shī
称讨伐犯错者的队伍或前来责难的人。《旧唐书。卷六九。侯君集传》:「天子以高昌骄慢无礼,使吾恭行天罚,今袭人于墟墓之间,非问罪之师也。」《聊斋志异。卷一○。葛巾》:「日已向辰,喜无问罪之师,心渐宁贴。」
《國語辭典》:问罪之师(問罪之師)  拼音:wèn zuì zhī shī
称讨伐犯错者的队伍或前来责难的人。《旧唐书。卷六九。侯君集传》:「天子以高昌骄慢无礼,使吾恭行天罚,今袭人于墟墓之间,非问罪之师也。」《聊斋志异。卷一○。葛巾》:「日已向辰,喜无问罪之师,心渐宁贴。」
《國語辭典》:兴师问罪(興師問罪)  拼音:xīng shī wèn zuì
出兵讨伐有罪的人。后亦指宣布他人罪状,严加谴责。《元史。卷一四九。郭宝玉传》:「宋人羁留我使,宜兴师问罪。」《三国演义》第一一四回:「今幸将军兴师问罪,故特引本部兵五千来降。」也作「兴师见罪」。
《漢語大詞典》:按罪
问罪;治罪。《宋史·河渠志六》:“水仍为害,未尝究实按罪,反蒙推赏,何以厌塞百姓怨咨?”
分類:问罪治罪
《國語辭典》:降罪  拼音:jiàng zuì
怪罪且施惩罚。《薛仁贵征辽事略》:「我闻张士贵赖功者,皆匹夫所教。杀了这匹夫,去见元帅,只言阵前杀了,不能降其罪。」
分類:问罪评剧
《漢語大詞典》:讯罪(訊罪)
问罪。 明 吕天成 《齐东绝倒》第四出:“非是我辞尊位,也都因犯法曹,为官的讯罪难虚料,为君的御众难私抝,为儿的爱父难推调。”
分類:问罪
《漢語大詞典》:责言(責言)
责备,问罪。左传·僖公十五年:“西邻责言,不可偿也。” 杜预 注:“将嫁女於西,而遇不吉之卦,故知有责让之言,不可报偿。”《洪秀全演义》第三回:“大人办了一个商人,却因外国责言,被朝廷降罪。” 陈夔龙 《梦蕉亭杂记》卷二:“各国领事屡有责言,致烦辨论。”
分類:责备问罪
《漢語大詞典》:降责(降責)
降职问罪。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四节:“邪类五百馀人,都加降责。”
《漢語大詞典》:逮问(逮問)
逮捕问罪。明史·宦官传二·陈增:“二十四年, 增 始至 山东 ,即劾 福山 知县 韦国贤 ,帝为逮问削职。”清史稿·世宗纪:“副将军 石云倬 坐不遮击,逮问。”
分類:逮捕问罪
《漢語大詞典》:检问(檢問)
(1).查问。太平御览卷三六四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 弼 坐,自陈説良久,并遣人至府检问,方信。”
(2).也谓查察问罪。陈书·侯安都传:“部下将帅,多不遵法度,检问收摄,则奔归 安都 。”
《漢語大詞典》:诘诛(詰誅)
问罪并惩罚。礼记·月令:“﹝孟秋之月﹞詰诛暴慢,以明好恶。” 郑玄 注:“詰,谓问其罪,穷治之也。” 唐 元稹 《苦雨》诗:“自顾方濩落,安能相詰诛?”
分類:问罪惩罚
《漢語大詞典》:裁问(裁問)
制裁问罪。梁书·武帝纪下:“应是缘边初附诸州部内百姓,先有负罪流亡,逃叛入北,一皆旷荡,不问往諐,并不得挟以私讎而相报復。若有犯者,严加裁问。”
分類:制裁问罪
《漢語大詞典》:问拟(問擬)
审问罪犯,拟定罪刑。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问拟》:“问拟者,问其所犯之由,而拟其罪也。”
《漢語大詞典》:责书(責書)
问罪的书信。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呾叉始罗国:“岁月虽淹,继室弥怒,诈发制书,紫泥封记,候王眠睡,窃齿为印,驰使而往,赐以责书。”
分類:问罪书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