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梦幻(夢幻)  拼音:mèng huàn
不切实际的梦境、幻觉。《红楼梦》第一回:「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
《国语辞典》:梦幻剧(梦幻剧)  拼音:mèng huàn jù
通过梦幻世界来表达超越自然性、神秘性的人生问题的戏剧。
《國語辭典》:梦幻泡影(夢幻泡影)  拼音:mèng huàn pào yǐng
比喻空虚不真实。《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漢語大詞典》:尘梦(塵夢)
尘世的梦幻。 五代 齐己 《送禅者游南岳》诗:“尘梦是非都觉了,野云心地更何妨。” 明 文徵明 《秋日过竹堂》诗:“破除尘梦来看竹,粧点閒情坐有僧。”红楼梦第一二○回:“或者尘梦劳人,聊倩鸟呼归去;山灵好客,更从石化飞来,亦未可知。”
分類:尘世梦幻
《漢語大詞典》:蕉鹿
列子·周穆王:“ 郑 人有薪於野者,遇骇鹿,御而击之,毙之。恐人见之也,遽而藏诸隍中,覆之以蕉,不胜其喜。俄而遗其所藏之处,遂以为梦焉。”蕉,通“ 樵 ”。后以“蕉鹿”指梦幻。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呈南涧》词:“笑年来,蕉鹿梦,画蛇杯。” 元 贡师泰 《寄静庵上人》诗:“世事同蕉鹿,人心类棘猴。” 清 黄景仁 《满江红·赠王桐巢》词:“蕉鹿几番惊往事,关山若箇常年少。” 廖仲恺 《念奴娇》词:“梦觉沧江蕉鹿幻,惟向天南凝盼。”参见“ 覆鹿 ”。
分類:梦幻
《漢語大詞典》:覆鹿
见“ 覆鹿寻蕉 ”。
《漢語大詞典》:蚁窠(蟻窠)
蚂蚁栖息的处所。亦喻梦幻。 宋 陆游 《对酒戏作》诗:“身闲取醉真当勉,莫学痴人梦蚁窠。” 宋 陆游 《吴歌》:“胜负两蜗角,荣枯一蚁窠。”参见“ 蚁梦 ”。
《國語辭典》:蚁梦(蟻夢)  拼音:yǐ mèng
唐代淳于棼在梦中进入蚂蚁王国,成为南柯太守,享尽荣华富贵的故事。见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后比喻世事如梦。宋。张元干〈兰溪舟中寄苏粹中〉诗:「三径已荒无蚁梦,一钱不值有鸥盟。」
《漢語大詞典》:隍鹿
列子·周穆王:“ 郑 人有薪於野者,遇骇鹿,御而击之,毙之。恐人之见之也,遽而藏诸隍中,覆之以蕉,不胜其喜。俄而遗其所藏之处,遂以为梦焉。顺涂而咏其事,傍人有闻者,用其言而取之。”后因以“隍鹿”喻梦幻虚无。 宋 文天祥 《挽龚用和》诗:“名利无心付隍鹿,诗书有种出烟楼。”亦作“ 隍下鹿 ”。 王德钟 《十九岁述怀》诗之二:“得失浑忘隍下鹿,餐眠应笑栅中豚。”参见“ 覆鹿寻蕉 ”。
分類:梦幻虚无
《國語辭典》:覆鹿寻蕉(覆鹿尋蕉)  拼音:fù lù xún jiāo
郑国有樵夫打死一只野鹿,用蕉叶把它覆盖藏起来,后却忘记所藏地方,以为是一场梦。典出《列子。周穆王》。后比喻把真实的事情看作梦幻。明。陈汝元《金莲记》第三一出:「鸊鹈寒莎鸡动,乌轮兔驾迅长空,覆鹿寻蕉恍梦中。」也作「覆鹿遗蕉」、「覆蕉寻鹿」。
《漢語大詞典》:鹿迷
谓得失荣辱犹如梦幻,使人迷惑。 明 无心子《金雀记·临任》:“正是鹿迷 郑相 应难辨,蝶梦 庄周 不易明。”参见“ 鹿梦 ”。
《漢語大詞典》:鹿梦(鹿夢)
列子·周穆王载, 春秋 时, 郑国 樵夫打死一只鹿,怕被别人看见,就把它藏在坑中,盖上蕉叶,后来他去取鹿时,忘了所藏的地方,于是就以为是一场梦。后以“鹿梦”比喻得失荣辱如梦幻。 清 钱学纶 《语新》卷下:“﹝ 李遇滨 ﹞北上考得教习,行将就选,一旦中寒卒死於道,向日夫荣妻贵之冀,竟同鹿梦。” 蔡寅 《瞻园次渐庵韵》:“一代园林归鹿梦,百年风月付鹃魂。”
《国语辞典》:如梦似幻(如梦似幻)  拼音:rú mèng sì huàn
像是作梦幻想般。比喻极不真实的。如:「置身于云雾缭绕的山颠之上,如梦似幻的景致,恍如仙境一般。」
《国语辞典》:如幻似真  拼音:rú huàn sì zhēn
好像是梦幻,又好似真实的。比喻飘忽不定、无法看清真相。如:「置身在那灯红酒绿的繁华世界里,人往往觉得如幻似真,不知方向。」
《國語辭典》:浮生若梦(浮生若夢)  拼音:fú shēng ruò mèng
人生好像短暂的梦幻。《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自古皆以浮生若梦,相公只要梦中得觉,回头即是。」
如梦幻泡影
【佛学大辞典】
(譬喻)金刚般若经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此中有六喻,称为六喻般若。
梦幻
【佛学大辞典】
(杂语)梦为睡眠中之妄想,幻为以种种秘术使人目眩惑,现出种种不实之事者,共虚假不实之事也。以譬一切诸法之虚假不实。金刚经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梦幻泡影
【俗语佛源】
人生无常,世事虚幻,不可捉摸,常常谓之「梦幻泡影」。语本《金刚经》中的著名的「六如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除「梦幻泡影」外,还有「露」、「电」二喻,故称「六如」。明才子唐寅号「六如居士」,即本于此。《大日经》所说「十缘生句」中也包括「梦幻泡影」(「泡」作「浮浪」)。其他佛书上引用这个比喻的也很多见。「梦幻泡影」比喻的对象是「一切有为法」,即世间所有可以感知的事物,有形有相,有声有色。佛教认为,「有为法」无不虚妄。「梦」喻梦中所见本无,「幻」喻幻术所化不实,「泡」喻易生易灭。「影」喻从(光和形)缘而现。《维摩诘经·方便品》载,维摩诘大士「示疾」,说人身虚幻无常。谓人身如梦,「为虚妄见」;如幻,「从颠倒起」;如泡,「不得久立」;如影,「从业缘现」。后在文学中运用如元·杨景贤《西游记》杂剧第五出:「生呵,一心怀远恨,千丈系游丝;死呵,如梦幻泡影,那有再来时!」(李明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