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554 【介绍】: 春秋时齐国国君,名环。顷公子。灵公八年,大夫国佐等杀庆克以榖地叛,灵公与国佐订盟息乱。次年,使人杀国佐于内宫。二十四年至二十七年,齐国年年攻鲁北鄙,晋、宋、卫、郑等援鲁攻齐,齐大败。二十八年,以戎姬请,废太子光,更立公子牙。大夫崔杼趁灵公疾,迎光即位为齐庄公。旋灵公病死。在位二十八年。谥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战国时楚国人。相传系老子弟子。习黄老之学。阐发《道德经》旨意而著论。
东野环 朝代:西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汉鲁人,字廷器。有文武材,从刘邦起兵。及入关,数以计献,刘邦不听,托疾而还。刘邦曾以金帛累召攻楚,称疾不起。后刘邦过鲁,亲至其宅。及即位,赠都尉。
曾环 朝代:

人物简介

全晋文
环为衡阳内史,有集三卷。
环济 朝代:东晋

人物简介

全晋文
济,大兴中为太学博士,有《丧服要略》一卷,《帝王要略》十二卷。

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三百五十二
环。开元中进士。官侍御史。
潘文环 朝代:

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四百三
文环。天宝时擢书判拔萃科。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19—756 【介绍】: 即杨太真。唐蒲州永乐人,小字玉环。蜀州司户参军杨玄琰女。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智算过人。始为玄宗子寿王李瑁妃。后入宫进见,玄宗纳之。天宝四载进册贵妃。其三姊分封韩国、虢国、秦国夫人,堂兄杨国忠操纵朝政。十四载,安禄山以诛国忠为名叛乱,随玄宗西逃蜀中,至马嵬驿,禁军大将陈玄礼密启太子李亨,请诛国忠父子。又迫玄宗与妃诀,遂缢死于佛室,葬于驿西道侧。
词学图录
玄宗贵妃杨玉环亦能词,有《阿那曲》云:"罗袖动香香不已,红蕖袅袅秋烟里。轻云岭上乍摇风,嫩柳池塘初拂水。"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26—799 【介绍】: 唐陕州安邑人。喜兵法,善骑射。玄宗天宝中从哥舒翰讨吐蕃,授果毅别将。安禄山反,守邓州,与诸将讨史朝义,平河北,累转金吾大将军。代宗大历中数破吐蕃,以功兼太常卿。德宗时,平泾州叛将刘文喜,累迁开府仪同三司,封晋昌郡王,擢邠陇行营节度使。终检校尚书左仆射。
王环 朝代:五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31 【介绍】: 五代时许州人。有勇力。少事秦宗权,后归楚。马殷时,为水军都指挥使,善治舟师,以寡敌众,与士卒共甘苦,常置针药于左右,战罢,索伤者于帐前,亲为敷治。故所向克捷。屡破吴、荆南。以功官至左六军副使。
潘环 朝代:五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洛阳人,字楚奇。少为负贩。始事后梁邢州节度使阎宝为亲校,后迁左雄威指挥使。每战先登,金疮遍体。后唐末帝清泰中为耀州团练使。入后晋,历金州、澶州节度使,以功累官检校太傅。后为蕃将高牟翰所杀。
王环 朝代:五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57 【介绍】: 五代时镇州真定人。以勇力事孟知祥为御者,知祥建后蜀,使典卫兵。孟昶时为凤州节度使。后周世宗攻之,数为环所败。后复攻之,环力屈被擒。世宗拜为右骁卫将军。后从世宗攻淮南。以疾卒。
朱景环 朝代:五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人。算术神妙。吴越王钱镠时,镠子元璙镇中吴军。景环上书云:“莅任后法当三十年安宁。”元璙以其说甚远,未之奇。至吴越王钱元瓘天福末,忽忆其事,召而叩之。曰:“算数定矣,愿大王计后事。”未几,吴越兵为闽主曦所破,元瓘死,次年元璙亦死。
周环 朝代:五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晋阳人。少端厚,善书计。石敬瑭用为腹心,掌帑廪出纳,十余年未见微累。敬瑭建后晋,令权判三司,改授安州节度使,临民有惠。后为王晖所害。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一
释戒环,温陵人,而佚其姓字。赋性恬澹,不溽世味,寄身空寂,研精梵谊,深造道妙。尝病《法华》、《楞严》旧释,词义渊𣁋,初学罕喻,因于禅暇作二经要解。而《楞严》尤为翔晓。其叙科判曰:“旧科经执匿王、琉璃异代,谓非一会顿说;判教局持地、耶输等事,而断为《法华》之后,愚窃疑焉。夫夜壑负趋,速于反掌,匿王代谢,可唯旦暮,而楞严法会,自夏徂冬,此不应执异王,疑异会也。《法华》自镫明以还,诸佛无时不说,菩萨无时不證。《持地》既曰闻诸如来宣妙莲华,岂止释迦与?经称摩登由神咒力,消其爱欲,与耶输同悟夙由,或得出缠,或蒙授记,若执授记为《法华》之事,则灵山会上当有摩登乃可言同。且既言由神咒力,知非《法华》,况有道记果记之异,今经所言乃道记,非《法华》果记也。此又不应局授记而定先后者也。经言最后垂范者,乃结辩魔文,当十卷末,实楞严法会最后,非临灭之最后也。旧引多说皆无足为科判准绳,科判失准,则理义差矣。夫法王设王,有条不紊,初说一乘顿教以立本,即华严也;次说三乘渐教以逗机,即阿含方等般若也;后说一乘圆教以显实,即《法华》也,《楞严》即《般若》、《法华》之中,实大乘终极之教,故如来密因菩萨万行修證之法,一切毕竟,自此以往,无复进脩,直造一乘圆妙之道,故法华会上更无地位之说,纯谭妙法,随根印可,授记作佛而已。《法华》之后,更说《涅槃》扶律谭常者,扶律所以属后事,谭常所以示真寂,此为临灭遗付之事,非有加于《法华》也。说者不本扶律之意,辄判《楞严》在《法华》后,亦称扶律谭常。然则,进脩既毕,而又进脩扶律之后,而又扶律,前则加于《法华》,后则赘于《涅槃》,是乃倒置骈枝,紊于法王之法矣。夫进脩之事,譬之稼穑,犹耘耨也。譬之芙蕖,犹敷华也。既号《法华》秋穫,《涅槃》捃拾,不应穫拾之中又耘耨也,既号《法华》废权立实,如花落莲见,不应于废落之后,又敷华也。以经證之,竛竮之子既领宝藏,复何所求?化城之人既到宝所,复何前进?镫明说已,中夜涅槃,释尊说已,四众唱灭,复何枝蔓于《楞严》哉?如必《楞严》居后,则阿难既于《法华》诸漏已尽,而复于《楞严》未尽诸漏?既于《法华》堪任佛记,而复于《楞严》未全道力?既先领悟妙法,而复不知真际所诣?既以安住佛道,而复为彼所传,溺于淫舍?是皆倒置,理自不然。故判《楞严》在《般若》后也。盖《般若》之后,慧学方盛,定力未充,人或溺于多闻,失于正受,于是示首楞严之大定,资般若之大慧,使定慧均等,学行兼全,而究竟趣于一乘实相,此《楞严》所以作也。论三经大致,无非为一大事因缘,而必先藉《般若》发明,次由《楞严》脩證,终至《法华》印可,然后尽诸佛能事,序固如是也。然则,导达禅乘,抉择正见,莫尚《楞严》矣。”又判法华教曰:“法王应运,出真兆圣,唯为一事,无有馀乘。是以,首唱《华严》特明顿法,虽知根钝,且称本怀,及乎怖大昏惑,乃权设方宜,至于众志贞纯,则还示实《法华》,然则二经一始一终,教实相资,故今宗《华严》而科释也。或谓《华严》纯谭实相,独被大机,《法华》引权入实,三根齐被,二经旨趣迥不相及,引彼释此,殆不知宗。而愚窃观《信解品》其父先来求子不得,中止一城,其家大富,穷子遥见,恐怖疾走。正喻初说华严也,临终命子委付财物,穷子欢喜,得大宝藏。正喻终说《法华》。迹此观之,始而惊怖终而亲附者无异,父穷之所弃达之所获者无异,宝既无以异,何为而不应宗之耶。又况二经以智立体,以行成德,放光现瑞,全法界之真机,融因会果,开脩證之捷径,凡所设法,意绪并同,二经相宗,亦足见圣人说法,始终一贯,果唯一事,无有馀乘,旨趣稍驯,幸无深诮也。”《开元寺志》称:“戒环所撰《要解》皆能痛去名相繁蔓,使人无泥枝叶,入佛知见,直发明秘要宝藏者也。”至今学者多宗之,殆不诬也。一说开元千佛院有主僧日诵《法华》,一白鸽常止檐间,若听经状,一日不至,主僧怪之,夜梦人曰:“我,鸽也,得师经力,转生为人,生某氏家,腋有白毛可识,能视我乎?”主僧如其梦求之,果然,父母遂许出家,少长来从之,得度为戒环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