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 利物科
姓程氏。其先广平人。今占籍京兆之盩庢。母高氏。夜梦佛。有妊。七岁薙落。十八诵法华通大义。三十誓建多宝佛塔。用工之际。玄宗梦见楚金字于虚空中。诘朝遣使召问。乃为成之。且增其级。又于翠微悟真二寺。各建一塔曰吾他日必栖遁于此。乾元二年七月七日。右胁而逝。春秋六十二。法腊三十七。贞元十三年四月十三日。左街功德开府邠国公窦文场奏。千福寺楚金。是臣得戒和尚。天宝初。为国建多宝塔。置法华道场。经今六十馀年。僧等六时礼诵。经声不绝。已历四朝。未蒙旌德。奉诏谥大圆禅师。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四 读诵篇第八之一
释楚金。程氏之子。本广平郡今为京兆之盩厔人也。母高氏夜梦诸佛。因而妊焉。生实法王之子也。行素颜玉神和气清。七岁讽法华。十八通其义。三十构塔曰多宝。四十入帝梦于九重。玄宗睹法名下见金字。诘朝使问罔不有孚。于时声腾京辇。遂慕人构塔。累级而成。有同反掌。尝于翠微悟真扪萝灵趾。乃曰。此吾栖遁之所。遂奏两寺各建一塔。咸以多宝为名。此外吟咏妙经六千馀遍。宝树之下髣髴见于分身。灵山之中依俙觌于三变。心无所得舌流甘露。瑞鸟金碧栖于手中。天乐清泠奏于空际。凡诸休应皆不有之。乃曰。法象王之法驾。回人主之宸眷。承明三入扬法六宫。后妃长跪于御筵天华分散而不著。明皇题额肃宗赐幡。岂荣冠于一时。亦庶几于佛在也。以乾元二年七月七日子时右胁示灭焉。薪尽火灭雪颜如在。昭乎上生于安养之国矣。春秋六十二。法腊三十七。天子悯焉。中使吊焉。敕骠骑大将军朱光晖监护。即以其法葬于城西龙首原法华兰若塔之。初金髫年写法华经。不衣缣缯。寒加艾纳而已。弟子慧空法岸浩然皆随象王之子也。紫阁峰草堂寺飞锡碑文。吴通微书。至贞元十三年四月十三日。左街功德使开府邠国公窦文场奏。千福寺先师楚金是臣和尚。于天宝初为国建多宝塔置法华道场。经今六十馀祀。僧等六时礼念经声不断。以历四朝未蒙旌德。敕谥大圆禅师矣。
释道澄 朝代:中唐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四 弘法科(四)
姓梁氏。京兆人。父涉中书舍人。幼使出家。无所顾恋。偶有禅者过之。谓曰。可名道澄。且付以瓶锡仪范之器。号律沙弥。受具后。历横肆。习南山钞。谨持守以进于学。然姿性率略。所处不恒。奉恩庄严草堂诸刹。所至安之。尤以护生为务。建中二年。坐夏云阳山。一虎忽哮吼入门。澄若有所语者。虎摇尾摄耳去。澄后徙居章信寺。或问其故。澄曰。出家可滞一方乎。西域之法。三时分房。俾无贪著。后世易之。哀哉。贞元二年二月八日。上于寺从澄受菩萨戒。京甸倾瞻。赐赉优渥。澄尽以回施二田。五年。上幸澄所居问修心法门。且诏为妃主嫔御。受菩萨戒。十六年四月。赐号大圆。十九年九月十八日终。
宋高僧传·卷第十六 明律篇第四之三
释道澄。姓梁氏。京兆人也。父涉中书舍人。生而奇表辄恶荤肴。出家如归无所顾恋。忽遇禅僧摩顶。与立名曰道澄。瓶锡常随冥合律范。号律沙弥也。受具之后习听南山律于诸学处。微其玷缺。然性都率略住寺不恒。或奉恩庄严草堂等寺。所到便居护生为切。建中二年坐夏于云阳山。有虎哮吼入其门。澄徐语之。其虎摇尾襵耳而退。徙居章信寺。或问其故。澄曰。出家者可滞一方乎西域三时分房俾无贪著。观门易立矣。不然者岂通方广恕乎。贞元二年二月八日。帝于寺受菩萨戒。京甸倾瞻赐赉隆洽。所受而回施二田矣。五年帝幸其寺问澄修心法门。又敕为妃主嫔御受菩萨戒。十六年四月。敕赐号曰大圆。十九年九月十八日。终于此寺焉。
阿足师 朝代: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三十 神化科(二)
莫详所出。而多居虢之阌乡。性若不慧者。然言论之发。每先中祸福。人以其有法云公之风。故礼谒者。骈迹接踵。虽檀施山积。而未尝少加顾也。张臻陕之富家。仅一子。形貌寝陋。而资质愚憃。饕餮无厌。父母钟爱之。恣所欲为。至于耗产废业。莫之敢沮。一日过阿足。而语之故。且求所以慈救者。阿足瞑目久之。曰汝冤尚须数年而后已。今吾悯汝勤至。为除之。乃使择日设大斋。会僧俗。河水上盛治饮食。以啖其子。顷之。命壮夫三数辈。捽而投之河水中。其子浮沈再四竟溺。臻旁视愕然。已而其子忽跃身出水上。戟手骂曰。汝于我非父母也。特怨仇耳。我欲报汝。而赖遇圣者以解释之。自此以往。无复他事。言讫而逝。阿足由是名益著。 唐开成中。有僧卧病五台。或瞻视之尤勤至。既而其僧病愈。遂与瞻视者别。而谓之曰。我居剑外九陇郡之茶笼山。他日游方。幸相过也。或后入蜀。遍问所谓茶笼。而人无识之者。道逢一童子曰。某固彼山之役也。愿导以往。至则殿塔凌空。房庑填谷。主人迎笑门外。则昔日五台卧病僧也。乃相持叙间阔。及莫。则起谢曰。子以宿缘获一晤语。然非可以住此者。幸勤进脩。以證无漏。则奉迎之。日未晚也。因命童子送出。行数步。回顾莽然。一说以瞻视病者。寔悟达国师知玄也。一说以国师治寿藏。可思上人深地理学。卜穴于景丹前峰。其峰连属四起如雉堞。而中则夷旷耆艾。皆以为古之茶笼山云。且圣寺之迹。国师尝著专行也。
宋高僧传·卷第十九 感通篇第六之二
释阿足师者。莫详出处形质痴浊精神瞢然。时有所言靡不先觉。虽居无定所多寓阌乡。以其踵法云公之尘躅。憧憧往来争路礼谒。檀施山积曾无顾瞻。人有隐忧身婴所苦。获其指南者其验神速。时陕州有富家翁张臻者。产业且多财货增溢。少子息臻恒惧钱帛身后无嗣。后产男。既愚且憃。手足拳挛语言謇涩。唯嗜饮食殆与平人有异。口如溪壑终日无厌。年可十七。父母钟爱纵其须索。迎医求药不远千里。数十年后家业罄穷。或有谓其臻曰。阿足师其实宝志之流。何不敷布腹心求救其疾。乃夫妻来抵阌乡。叩头抆泪告其拯拔。阿足瞑目久之。谓臻曰。汝冤未散尚须数年。悯汝勤拳为汝除去。即令选日于河上致斋广召众多。同观度脱仍领引其男赴于道场。时众知阿足奇异。观者如堵。少选指呼壮夫三数辈。叱曳其子令投诸河。随急流而逝。臻且哀且惊莫测其由。阿足语臻曰。为汝除灾讫。良久其子忽于流数十步外耸身水面。戟手骂其父母曰。与尔冤仇。宿世缘业。赖逢圣者遽此解纷。傥或不然未期毕日。挺身高呼。辞理分明都无痴浊之状。须臾沈水不知其他。阿足由兹传播。归信之人如就市焉。所行化导皆此类矣。盖大历建中中也。殆德宗贞元十二年丙子。敕谥为大圆禅师。至今陕虢之间犹崇重焉。
神僧传·卷第九
阿足师者。莫知其所来。形质痴浊神情不慧。时有所言靡不先觉。居虽无定多寓阌乡。憧憧往来争路礼谒。山岳檀施曾不顾瞻。人或忧或疾。获其指南者其验神速。时陕州有富室张臻者。财积钜万。止有一男年可十七。生而愚騃。既挛手足。既懵言语。惟嗜饮食口如溪壑。父母钟爱尽力事之。迎医求药不远千里。十数年后家业殆尽。或有谓曰。阿足贤圣见世诸佛。何不投告。希其痊除。臻与其妻来抵阌乡。叩头抆泪求其拯济。阿足久之。谓臻曰。汝冤未散尚须十年。悯汝勤虔为汝除去。即令选日于河上致斋广召众多同观度脱。仍令赍致其男亦赴道场。时众谓神通。而观者如堵跂竦之际阿足则指壮力者三四人。扶拽其子投之河流。臻洎举会之人莫测其为。阿足顾谓臻曰。为汝除灾矣。久之其子忽于下流十数步外立于水面。戟手谓其父母曰。与尔冤仇宿世缘业。赖逢圣者遽此解挥。傥或不然未有毕日。挺身高呼都不愚痴。须臾沈水不知所适。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71—853 【介绍】: 唐僧。福州长溪人,俗姓赵。依本郡法恒律师出家,受具足戒,学大小乘经律。年二十三往江西参拜怀海,为上首弟子。宪宗元和末,至潭州沩山,独栖七年。后建同庆寺,受相国裴休尊崇,世称“沩山灵祐”。卒谥大圆禅师。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71—853 俗姓赵,福州长溪(今福建霞浦)人。冠年出家。后至江西,嗣百丈怀海而得禅机。宪宗元和末,卜居潭州大沩山,建寺传学,历40余年,受学者甚众。世称沩山和尚。卒谥大圆禅师。其禅法后由仰山慧寂承传,开沩仰一宗,为唐季禅门五宗之一。《全唐文》卷八二〇收郑愚撰碑铭。《祖堂集》卷一六、《宋高僧传》卷一一、《景德传灯录》卷九有传,并存其诗偈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全唐文·卷九百十九
灵祐俗姓赵氏。福州长溪人。从本郡法恒禅师出家。入天台遇寒山子。造国清寺遇拾得。元和末至长沙。住大沩山同庆寺。大中七年卒。年八十三。诏谥大圆禅师。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七 传宗科(五)
姓赵。福州长溪人。童稚时嬉戏庭中。俄有云气盘礴。天乐清亮。神圣仙真之状。出没空际。顷焉一叟貌类罽宾。挹其父而谓曰。汝子来处高胜。必当重光佛运。此群灵所以标异也。且弹指作声数四而去。祐执役于法恒律师。弱冠薙落。越三年具戒。学毗尼于钱唐沙门义宾。游天台之国清寺。遇寒山拾得。为说偈曰。千山万水。遇潭即止。获无价宝。赈恤穷子。 遂谒江西百丈大智禅师。一日侍立次。百丈云。汝拨炉中。有火否。祐拨云无。丈躬起深拨得小火。举以示之云。者个聻。祐有省。礼谢呈所解。丈云此是暂时岐路耳。经云欲见佛性义。当观时节因缘。时节既至。方知己物不从他得。故祖师云。悟了同未悟。无心得无法。但除虚妄凡圣等心而已。若是心法。元自备是。汝今既尔。善自护持。时司马头陀。自湖南来。百丈谓之曰。老僧可往沩山否。答云沩山奇绝。可聚千五百众。和尚是骨人。彼是肉山。然非和尚所可住也。丈云吾众中。莫有人住得否。答云待历观之。丈乃令侍者请首座。唤典座来。头陀见首座不许。见典座云。此正是沩山主也。首座有愠色。丈即指净瓶。问云。不得唤作净瓶。你二人唤作什么。首座云。不得唤作木𣔻。典座踢倒净瓶。丈笑曰。首座输却山子也。首座即华林。典座即祐也。丈遂遣祐住沩山。既营梵宇。连帅李景让。奏寺额号同庆。相国裴公休。亦尝咨询玄奥。由是天下学者辐辏焉。示众云。夫道人之心。质直无伪。无背无面。无诈妄心行。一切时中。视听寻常。更无委曲。但情不附物即得。从上诸圣。只是说浊边过患。若无许多恶觉情见想习之事。便唤作无事道人。有何不可。 时有僧问。顿悟之人更有脩否。答云。若真悟得本。脩与不脩。是两头语。如今初心虽从缘得个入处。犹有无始以来习气。未能顿净。须教渠净除现业流识。即是脩也。不道别有法。教渠脩行。从闻入理。闻理深妙。心自圆明。不居惑地。纵有百千妙义。抑扬皆当。此乃得座披衣。自作活计时也。以要言之。则实际理地。不受一尘。万行门中。不舍一法。若也单刀趣入。凡圣情尽。体露真常。事理不二。即如如佛。 祐问仰山。从何处归。仰云田中。祐云。禾好刈也未。仰云。好刈也。祐云。作青见。作黄见。作不青不黄见。仰云。和尚背后是什么。祐云子还见么。仰拈起一穗禾云。和尚何曾问著者个。祐云此是鹅王择乳。 祐睡次。仰山问讯。祐面向壁。仰云。和尚何得如此。祐转身云。我适来得一梦。试与我原看。仰山取一盆水。与祐洗面。少顷香严来问讯。祐云。我适来得一梦。寂子原了。汝更原看。香严点一碗茶来。祐云。二子见解。过于鹙子。 大中癸酉正月九日。盥漱毕。趺坐而灭。寿八十三。腊五十九。葬于山之栀子园。四镇比庭行军泾原等州节度使右散骑常侍卢简求撰碑。进士李商隐题额。
宋高僧传·卷第十一 习禅篇第三之四
释灵祐。俗姓赵。祖父俱福州长溪人也。祐丱年戏于前庭。仰见瑞气祥云徘徊盘郁。又如天乐清奏真身降灵。衢巷谛观耆艾莫测。俄有华巅之叟。状类罽宾之人。谓家老曰。此群灵众圣标异此童佛之真子也。必当重光佛法。久之弹指数四而去。祐以椎髻短褐依本郡法恒律师。执劳每倍于役。冠年剃发三年具戒。时有钱塘上士义宾。授其律科。及入天台遇寒山子于途中。乃谓祐曰。千山万水遇潭即止。获无价宝赈恤诸子祐顺途而念。危坐以思。旋造国清寺遇异人拾得。申系前意信若合符。遂诣泐潭谒大智师。顿了祖意。元和末随缘长沙。因过大沩山遂欲栖止。山与郡郭十舍而遥。夐无人烟比为兽窟。乃杂猿猱之间。橡栗充食。浃旬有山民见之群信共营梵宇。时襄阳连率李景让统摄湘潭。愿预良缘乃奏请山门号同庆寺。后相国裴公相亲道合。祐为遭会昌之澄汰。又遇相国崔公慎由。崇重加礼。以大中癸酉岁正月九日盥漱毕。敷座瞑目而归灭焉。享年八十三。僧腊五十九。迁葬于山之右栀子园也。四镇北庭行军泾原等州节度使右散骑常侍卢简。求为碑。李商隐题额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31—1615 【介绍】: 明浙江鄞县人,字肩吾,号龙江。隆庆二年进士。在史馆不肯依附张居正,志节耿介,闻于中朝。万历二十二年,由南京礼部尚书入为东阁大学士,预机务。后首辅赵志皋卒,遂为首辅。于立太子、谏矿税使等,均洽舆情。后对楚宗(武昌宗室抢劫楚王府)、妖书、京察三事,所持态度颇违清议。又与同僚沈鲤不和,欲挤之使去。三十四年,竟与鲤同罢。凡辅政十三年,当国四年,累加至建极殿大学士。卒谥文恭。擅词章,有《敬亭草》、《吴越游稿》等。
甬上耆旧诗·卷十八
公字肩吾别号蛟门隆庆戊辰进士选翰林庶吉士授编修历官掌詹事府礼部尚书遂入直东阁累加少师左柱国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凡入相十有二年为首相八年年七十赐老归里家居复九年卒赠太傅谥文恭公建储功诸相业俱载国史不具详臧氏曰戊辰史馆大拜者七人以词章擅名者东阿鄞县为最东阿之学殖优于鄞县鄞县之才笔秀于东阿余尝读公全集为溯其所本盖公少与余君房同研席族父嘉则先生名最重公严事之称为句章公尝曰吾学文于君房学诗于句章公门中指授同学切劘俱深得其传而公诗更为独绝盖公才实过于君房故不烦句模字索劳其意匠而苍然作古遂直掩农丈人设以公之才解其诘曲导之苏畅如良马下峻坂而缓辔中衢一何乐也惜夫其仅于农丈人也若嘉则之诗浑涵博丽吐纳古今公才既与相当而更能出奇于其间嘉则如大山长河而公益以崩崖飞瀑嘉则如茂林脩竹而公益以奇松异草故其所造几出于蓝至公一生学问及历年相业读其诗辄放怫见之每当老气横厉顾盼自奇斯诚魁然一世之豪也前辈谓如幽燕老将气味沈雄足冠词家之首此可与论诗矣
维基
沈一贯(1537年—1615年),字肩吾、又字不疑、子唯,号蛟门、大圆居士,浙江鄞县(今属浙江宁波市海曙区)栎社沈家人。明朝万历年间内阁首辅,也是学者、诗人、史学家、外交家。隆庆二年登进士第,改庶吉士,授检讨,历充纂修官,南京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太子少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吏部尚书。身后赠太傅,谥文恭。沈一贯是明朝首位对天主教持开明提携态度的首辅,开创了晚明中西文化交流的蜜月期。

人物简介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大圆,宜丰人。万历甲辰进士,历知枣强临安会稽文安四县迁工部员外郎有匡山社集
维基
戴九玄(16世纪—1622年),字太圆,一字玉汝,号园客,江西瑞州府新昌县人。戴九玄在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中举人,次年(1604年)联捷进士,历任枣强、临安、会稽、文安四县知县,之后升任都察院经历、工部虞衡司员外郎,负责管理街道、清理沟渠。戴九玄个性刚正,不避讳权贵,十年工部不曾收受一钱,贤人都出自他门下,包括被魏忠贤迫害致死的魏大中,因此人们都说他知人。其后他在租屋城内九年,于匡山结社、留心学术;辞官回乡后寄情诗酒,澹泊过活;有《工部稿》、《匡山社集》、《酒人游饥驱名陆沈集》、《落花吟》十多本作品流传,死后得祭祀在枣强、临安、会稽、文安四县的名宦祠,以及南安府、瑞州府的乡贤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