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命第一
【佛学大辞典】
(术语)智度论十三曰:「一切宝中,人命第一。」
中道第一义
【佛学大辞典】
(术语)诸法无过于中道,故曰第一义。
中道第一义观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观中,中观之德名。空假二谛,双照而离有无二边之观法也。破障中道之根本无明者。止观三曰:「二观为方便,得入中道。双照二谛心心寂灭,自然流入萨婆若海。名中道第一义观,此名出璎珞经。」
四第一偈
【佛学大辞典】
(杂名)谓无病第一利。知足第一富。善友第一亲。涅槃第一乐之偈也。出庄严论。
世第一法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加行位之第四。是为有漏智之最极,世俗法中之第一,故名世第一法。俱舍论二十三曰:「此有漏故名为世间,此最胜故名为第一。此有遍法世间中胜,是故名为世第一法。」大乘义章十一本曰:「世第一者显胜之目,于世间中此善最上故云第一。」
多闻第一
【佛学大辞典】
(术语)阿难于十大弟子中,多闻第一也。增一阿含经三曰:「知时明物,所至无碍,所忆不忘。多闻旷远,堪任奉上,所谓阿难比丘是。」楞严经一曰:「阿难见佛顶礼悲泣,恨无始来一向多闻,未得道力。」
【佛学常见辞汇】
阿难尊者在佛十大弟子中,以多闻第一著称。
第一华
【佛学大辞典】
(杂名)智度论二十七曰:「一切莲华中青莲为第一,一切陆生华须曼色第一。」
第一识
【佛学大辞典】
(术语)阿赖耶识之别名。唯识了义灯四本曰:「第一识,从本向末数为第一。」
阿难多闻第一
【佛学大辞典】
(故事)阿难在佛十大弟子中,多闻第一。增一阿含经三曰:「我声闻中,第一比丘,知时明物,所至无疑,所忆不忘,多闻广远,堪忍奉上,所谓阿难比丘是。」
智慧第一
【佛学大辞典】
(故事)增一阿含经三曰:「智慧无穷,决了诸疑,所谓舍利弗比丘是。」智度论十一曰:「一切众生智,唯除佛世尊,欲比舍利弗,智慧及多闻,于十六分中,犹尚不及一。」
迦旃延论议第一
【佛学大辞典】
(杂语)(参见:摩诃迦旃延)
迦叶头陀第一
【佛学大辞典】
(杂语)(参见:摩诃迦叶)
第一句
【佛学大辞典】
(术语)称阿字。大日经六曰:「阿字第一句,明法普周遍。」义释十四曰:「犹如世间地居天中帝释为第一,诸世仙圣中梵天为第一,诸圣智中佛为第一,此阿字门于一切真言门中最为第一也。由此一字成无量功德故无上也。」
第一义
【佛学大辞典】
(术语)以名究竟之真理,是为最上,故云第一。深有理由,故云义,圣智之自觉也。大乘义章一曰:「第一是其显胜之目,所以名义。」中论疏三本曰:「以其最上莫过,故称第一。深有所以,目之为义。」胜鬘宝窟上末曰:「理极莫过,名为第一。深有所以,目此为义。」法华义疏四曰:「第一义者,一实之道,理极无过为第一。深有所以,称为义也。」注维摩经一曰:「肇曰:第一义,谓诸法一相义也。」楞伽经二曰:「第一义者,圣智自觉所得,非言说妄想觉境界。」碧岩第一则曰:「如何是圣谛第一义?」
【佛学常见辞汇】
至高无上的真理。
【俗语佛源】
佛教称彻底圆满的真理为「第一义」。《胜宝窟》卷上之末:「理极莫过,名为第一。深有所以。目此为义。」《楞伽经》卷二:「第一义者,圣智自觉所得,非言说妄想觉境界。」隋·慧远《大乘义章》卷一:「第一义者,亦名真谛,第一是其显圣之目,所以名义。」唐诗中屡见此词,如李颀《题神力师院》诗:「每闻第一义,心净琉璃光。」后多用「第一义」指某家某派最高最深的理义。如《明儒学案》卷十八引罗洪先《论学书》:「力行是孔门第一义。」(纯一)
第一乘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大乘之异名。唐华严经五十一曰:「过二乘名为大乘,第一乘,胜乘,最胜乘,上乘,无上乘,利益一切众生乘。」
【佛学常见辞汇】
大乘的别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