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定心
【佛学大辞典】
(术语)修禅行而远离乱意也。无量寿经下曰:「深心定心。」智度论二十六曰:「定心者,定名一心不乱。乱心中不能得见实事,如水波荡,不得见面。如风中灯,不能得点。」
【三藏法数】
谓念虑皆忘,寂用无心,则慧性明彻,湛然不动。经云:周遍寂湛,寂妙常凝,名曰定心。
定心三昧
【佛学大辞典】
(术语)观佛三昧之异名。一心称佛之名号曰口称三昧。观念净土之依正二报,曰观佛三昧,或定心三昧。观佛之目,对于口称之名号而言。定心之称,对于口称之散业而言。此定心口称之两三昧,总为念佛三昧。观念法门曰:「若得定心三昧及口称三昧者,心眼即开,见彼净土一切庄严,说无穷尽。」
定心别时念佛
【佛学大辞典】
(术语)别时修行之念佛,以定心见佛为目的。为欲三昧发得,于此世拜佛身,故定二七日,三七日,或九十日等期限,入道场专心称名念佛也。
无不定心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八不共法之一。(参见:十八不共法)
【三藏法数】
谓佛行住坐卧,常不离甚深胜定,是名无不定心。
十八不共法
【佛学大辞典】
(名数)是限于佛之十八种功德法也。限于佛而不共同于其他二乘菩萨,故云不共法:一、身无失,佛自无量劫以来,常用戒定慧智慧慈悲,以修其身,此功德满足之故,一切烦恼皆尽,是名身无失。二、口无失,佛具无量之智慧辩才,所说之法随众之机宜而使皆得證悟,是名口无失。三、念无失,佛修诸甚深之禅定,心不散乱,于诸法之中心无所著,得第一义之安稳,故名念无失。四、无异想,佛于一切众生平等普度,心无简择,是名无异想。五、无不定心,佛之行住坐卧常不离甚深之胜定,是名无不定心。六、无不知己舍,佛于一切诸法皆悉照知而方舍。无有了知一法而不舍者,是名无不知机己舍。七、欲无灭,佛具众善常欲度诸众生,心无厌足,是名欲无灭,八、精进无灭,佛之身心,精进满足,常度一切众生,无有休息,是名精进无灭。九、念无灭,佛三世诸佛之法,一切智慧,相应满足,无有退转,是名念无灭。十、慧无灭,佛具一切智慧,无量无际不可尽,故名慧无灭。十一、解脱无灭,佛远离一切执著,具二种解脱,一者有为解脱,谓无漏智慧相应之解脱也,二者无为解脱,谓一切烦恼净尽而无馀也。是名解脱无灭。十二、解脱知见无灭,佛于一切解脱中,知见明了,分别无碍,是名解脱知见无灭。十三、一切身业随智慧行,佛现诸胜相调伏众生,称于智而演说一切诸法,各使解脱證入,是名一切身业随智慧行。十四、一切口业随智慧行,佛以微妙清净之语随智而转,化导利益一切众生,是名一切口业随智慧行。十五、一切意业随智慧行,佛以清净之意业随智而转入于众生心,为说法而除灭其无明痴惑之膜,是名一切意业随智慧行。十六、智慧知过去世无碍,佛以智慧照知过去世所有一切,若者众生法,若者非众生法,悉能遍知而无碍,是名智慧知过去世无碍。十七、智慧知未来世无碍,佛以智慧照知未来世所有一切,若者众生法,若者非众生法,悉能遍知而无碍,是名智慧知未来世无碍,十八、智慧知现在世无碍,佛以智慧照知现在世所有一切,若者众生法,若者非众生法,悉能遍知而无碍,是名智慧知现在世无碍。出智度论廿六。梵Avenikadharma。
【佛学常见辞汇】
佛的十八种功德法,惟佛独有,不与三乘共有,故云不共,即身无失、口无失、念无失、无异想、无不定心、无不知己舍、欲无减、精进无减、念无减、慧无减、解脱无减、解脱知见无减、一切身业随智慧行、一切口业随智慧行、一切意业随智慧行、智慧知过去世无碍、智慧知未来世无碍、智慧知现在世无碍。
【佛学次第统编】
三藏法数云:
一、身无失 谓佛从无量劫来,常用戒定智慧慈悲以修其身,此诸功德满足故,一切烦恼俱尽,是名身无失。
二、口无失 谓佛具无量智慧辩才,所说之法,随众机宜,皆得證悟,是名口无失。
三、念无失 谓佛修诸甚深禅定,心不散乱,于诸法中,心无所著,得第一安隐处,故名念无失。
四、无异想 谓佛于一切众生,平等普度,心无拣择,是名无异想。
五、无不定心 谓佛行住坐卧,常不离甚深胜定,是名无不定名。
六、无不知己舍 无有一法不了知而舍之者,是名无不知己舍。
七、欲无减 谓佛具众善,常欲度诸众生,心无厌足,是名欲无减。
八、精进无减 谓佛身心精进满足,常度一切众生,无有休息,是名精进无减。
九、念无减 谓佛于三世诸佛之法,一切智慧相应满足,无有退转,是名念无减。
十、慧无减 谓佛具一切智慧,无边无际,不可尽故,随慧而说,亦无有尽,是名慧无减。
十一、解脱无减 谓佛远离一切执著,具二种解脱:
一者、有为解脱 谓无漏智慧相应解脱。
二者、无为解脱 谓一切烦恼净尽无馀。
是名解脱无减。
十二、解脱知见无减 谓佛于一切解脱中,知见明了,分别无碍,是名解脱知见无减。
十三、一切身业随智慧行 谓佛现诸胜相,调伏众生,称智演说一切诸法,令其各得解悟證入,是名身业随智慧行。
十四、一切口业随智慧行 谓佛以微妙清净之语,随智而转,化导利益一切众生,是名一切口业随智慧行。
十五、一切意业随智慧行 谓佛以清净意业,随智而转,入众生心,而为说法,除灭无明痴暗之膜,是名意业随智慧行。
十六、智慧知过去世无碍 谓佛以智慧,照知过去世所有一切,若众生法,若非众生法,悉能遍知无碍,是名智慧知过去世无碍。
十七、智慧知未来世无碍 谓佛以智慧,照知未来世所有一切,若众生法,若非众生法,悉能遍知无碍,是名智慧知未来世无碍。
十八、智慧知现在世无碍 谓佛以智慧,照知现在世所有一切,若众生法,若非众生法,悉能遍知无碍,是名智慧知现在世无碍。
【三藏法数】
(出法界次第)
不共法者,谓诸佛之智内充,无畏之德外显,一切功德智慧,超过物表,不与凡夫二乘及诸菩萨共有也。(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一、身无失〕,谓佛从无量劫来,常用戒、定、智慧、慈悲以修其身,此诸功德满足,故一切烦恼俱尽,是名身无失。(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
〔二、口无失〕,谓佛具无量智慧辩才,所说之法,随众机宜,皆得證悟,是名口无失。
〔三、念无失〕,谓佛修诸甚深禅定,心不散乱,于诸法中,心无所著,得第一安隐处,故名念无失。
〔四、无异想〕,谓佛于一切众生,平等普度,心无拣择,是名无异想。
〔五、无不定心〕,谓佛行住坐卧,常不离甚深胜定,是名无不定心。
〔六、无不知已舍〕,谓佛于一切法,悉皆照知方舍,无有一法不了知而舍之者,是名无不知已舍。
〔七、欲无减〕,谓佛具众善,常欲度诸众生,心无厌足,是名欲无减。
〔八、精进无减〕,谓佛身心,精进满足,常度一切众生,无有休息,是名精进无减。
〔九、念无减〕,谓佛于三世诸佛之法,一切智慧相应满足,无有退转,是名念无减。(三世者,过去、现在、未来也。)
〔十、慧无减〕,谓佛具一切智慧,无边无际不可尽;故随慧而说,亦无有尽,是名慧无减。
〔十一、解脱无减〕,谓佛远离一切执著,具二种解脱:一者,有为解脱,谓无漏智慧相应解脱;二者,无为解脱,谓一切烦恼净尽无馀,是名解脱无减。(无漏者,谓不漏落生死也。无为者,谓称性而修,无所作为也。)
〔十二、解脱知见无减〕,谓佛于一切解脱中,知见明了,分别无碍,是名解脱知见无减。
〔十三、一切身业随智慧行〕,谓佛现诸胜相,调伏众生,称智演说一切诸法,令其各得解悟證入,是名身业随智慧行。
〔十四、一切口业随智慧行〕,谓佛以微妙清净之语,随智而转,化导利益一切众生,是名一切口业随智慧行。
〔十五、一切意业随智慧行〕,谓佛以清净意业,随智而转,入众生心而为说法,除灭无明痴暗之膜,是名意业随智慧行。
〔十六、智慧知过去世无碍〕,谓佛以智慧照知过去世所有一切,若众生法,若非众生法,悉能遍知无碍,是名智慧知过去世无碍。
〔十七、智慧知未来世无碍〕,谓佛以智慧照知未来世所有一切,若众生法,若非众生法,悉能遍知无碍,是名智慧知未来世无碍。
〔十八、智慧知现在世无碍〕,谓佛以智慧照知现在世所有一切,若众生法,若非众生法,悉能遍知无碍,是名智慧知现在世无碍。
决定心
【三藏法数】
谓人一念之心,于所缘境法,既能分别,则审知善恶,决定不谬,是名决定心。
生决定心
【三藏法数】
念佛之人,不著世间言论,于无上菩提之道,深生正信,毕竟不惑,是名生决定心。(梵语菩提,华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