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佛类词典
三类境
酒有三类
三类境
【佛学大辞典】
(名数)境者,八识所变之相分也。此相分有三类:一、性境,性者,实体之义,自实之种子而生,有实性,自维持实性,不随能缘之心,能缘之心,不过为彼之自性,以现量而量知者,此之谓性境不随心。第八识与眼识等五识之全部相分及第六识之一部相分是也。二、独影境,如第六意识浮龟毛兔角之相,其相非自实体种子而生之实法,唯自能缘之见分颠倒计度,而发现假相者。此假相既无能生之种子,亦无所托之本质,唯独起影像,故云独影境。此境为随其种子及善恶之性等能缘之见分者,故云独影唯随见。三、带质境,如第七识缘第八识之见分,或如散心独影之意识,缘五尘之境,其自识之相分,谓为第八识之见分,谓为五尘,确有所托之本质(性质),非如彼龟毛兔角无本质者,故对于彼独影境而谓之带质境,顾彼所托之本质,虽为有实体之性境,而所起之相分,非为所托之本质,似必支配于能缘之妄情(即自己之身分),而于非我之物体现我相为依实之本质与非实之妄情而现之一种似非相分,故此相分,不得使属于任何一方。于见分之妄情与性境之本质。二者,可使为两质之性质者,故谓之带质通情本。带质境通于妄情与本质通也。颂曰性境不随心。独影唯随见。带质通情本。性种等随应。」见唯识枢要上末。
【三藏法数】
(出翻译名义)
三类境者,谓第八阿赖耶识,缘三种境,种子、根身即内境也,器世间即外境也。(梵语阿赖耶,华言藏识。)
〔一、种子境〕,谓第八识能遍任持世间、出世间诸法种子,故名种子境。
〔二、根身境〕,谓第八识觉明能了之心,发起内外尘劳之相,于一圆湛,析出根尘,聚内四大而为身分,故名根身境。(四大者,地大、水大、火大、风大也。)
〔三、器世间境〕,世界如器,名器世间。谓从第八识转相而成现相,即有山河大地等境界,故名器世间境。
酒有三类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窣罗Sura%,以食制之者。二迷丽耶,以馀物制之者。三末陀Madya,前二种之未熟已坏而使人醉者。俱舍论十四曰:「酝食成酒名为窣罗,酝馀物所成名迷丽耶酒。即前二酒未熟已坏不能名酒,不名末陀,若令醉时名末陀酒。」【又】有三酒:一谷酒,二果酒,三药草酒。智度论十三曰:「果酒者,葡萄阿梨吒树果,如是等种种名为果酒。药草酒者,种种药草合和米曲甘蔗汁中能变成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