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全部 7分类词汇 7
《國語辭典》:昏眊  拼音:hūn mào
1.视力模糊,看不清楚。唐。柳宗元 与萧翰林俛书:「居蛮夷中久,惯习炎毒,昏眊重膇,意以为常。」
2.头脑糊涂,不明事理。《宋史。卷三○三。魏瓘传》:「晚昏眊,纵私人乱法,日笞扑无罪吏卒。」明。朱鼎《玉镜台记》第二六出:「朝廷昏眊纵奸谋,淹弃吾曹如寇雠。」也作「昏耄」。
3.老迈。元。白朴《梧桐雨》第二折:「如今明皇年已昏眊,杨国忠、李林甫播弄朝政。」《红楼梦》第五九回:「那婆子本是愚顽之辈,兼之年近昏眊,惟利是命。」
《國語辭典》:晕眩(暈眩)  拼音:yūn xuàn
头昏眼花、失去平衡的感觉。亦指神志昏乱的样子。如:「一阵晕眩后,我就失去意识。」
《漢語大詞典》:眩冒
眼睛昏花。《素问·玉机真藏论》:“太过则令人善忘,忽忽眩冒而巔疾。”《医宗金鉴·订正伤寒论注·坏病》:“伤寒吐、下后,发汗,虚烦,脉甚微……气上衝咽喉,眩冒。”参见“ 眩瞀 ”。
《漢語大詞典》:眩瞀
(1).眼睛昏花,视物不明。国语·吴语:“有眩瞀之疾者,以告。” 宋 王安石 《与耿天骘书》之一:“今夏復感眩瞀如去秋,偶復不死,然几如是而能復久存乎?” 清 龚自珍 《徐寿母碣》:“吾祖母病眩瞀,家人恐。” 沈从文 《月下小景·女人》:“在日光下头,无人眼睛不感到眩瞀。”
(2).昏愦;迷乱。后汉书·方术传上·郭宪:“﹝ 宪 ﹞諫争不合,乃伏地称眩瞀,不復言。” 李贤 注:“瞀,乱也。” 宋 苏轼 《思治论》:“上之人,方且眩瞀而不自信,又何暇及於收哉!” 明 归有光 《六音六蔽》:“残忍之不足以胜吾仁,眩瞀之不足以胜吾智。” 清 龚自珍 《壬癸之际胎观第六》:“是故大人毋辩毋惑毋眩瞀,而惟为善之是坚。”
《漢語大詞典》:目冥
眼睛昏花。东观汉记·和熹邓皇后传:“后年五岁,太夫人为剪髮,夫人年高目冥,误中后额,虽痛,忍不言,一额尽伤。”
《漢語大詞典》:眩眊
眼睛昏花。《隋唐演义》第七一回:“ 高宗 荒淫过度,双目眩眊。”参见“ 眩瞀 ”。
《漢語大詞典》:眩瞀
(1).眼睛昏花,视物不明。国语·吴语:“有眩瞀之疾者,以告。” 宋 王安石 《与耿天骘书》之一:“今夏復感眩瞀如去秋,偶復不死,然几如是而能復久存乎?” 清 龚自珍 《徐寿母碣》:“吾祖母病眩瞀,家人恐。” 沈从文 《月下小景·女人》:“在日光下头,无人眼睛不感到眩瞀。”
(2).昏愦;迷乱。后汉书·方术传上·郭宪:“﹝ 宪 ﹞諫争不合,乃伏地称眩瞀,不復言。” 李贤 注:“瞀,乱也。” 宋 苏轼 《思治论》:“上之人,方且眩瞀而不自信,又何暇及於收哉!” 明 归有光 《六音六蔽》:“残忍之不足以胜吾仁,眩瞀之不足以胜吾智。” 清 龚自珍 《壬癸之际胎观第六》:“是故大人毋辩毋惑毋眩瞀,而惟为善之是坚。”
《漢語大詞典》:眴瞀
眼睛昏花。 明 唐顺之 《告病疏》:“不幸臣有狗马之疾,往年秋冬之交,触冒霜露……痰火怔忡眴瞀诸证,时时有之。”
《漢語大詞典》:目耗
眼睛昏花。 清 恽敬 《明夷说二》:“故二四取象於人身左腹者,肝与胆之居也,肝胆病则目耗,此明夷之所以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