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068,分138页显示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龙惊
龙堂
龙穴
龙精
龙眼
龙舒
痴龙
人龙
水龙
龙姿
龙集
石龙
龙塞
龙车
龙行
《骈字类编》:龙惊(龙惊)
唐 李白 夜泊黄山闻殷十四吴吟 龙惊不敢水中卧,猿啸时闻岩下音。
唐 谭用之 江上闻笛 谁为梅花怨未平,一声高唤百龙惊。
明 何景明 苦热行十首 其八 赤地骄阳草不生,河潭霹雳懒龙惊。
《漢語大詞典》:龙堂(龍堂)
(1).画有蛟龙之堂。《楚辞·九歌·河伯》:“鱼鳞屋兮龙堂,紫贝闕兮朱宫。” 王逸 注:“言 河伯 所居,以鱼鳞盖屋,堂画蛟龙之文……形容异制,甚鲜好也。”后用指龙宫。 唐 李商隐 《海上谣》:“借得龙堂宽,晓出揲云发。”随园诗话卷七引 清 黄景仁 《前观潮行》:“龙堂谁作天吴介,对此茫茫八埏隘。”亦用指华美壮丽的殿观。 刘师培 文说:“孔盖翠旄,遗制仍沿皇舞;龙堂贝闕,巨观半属灵祠。”
(2).寺观名。在 浙江 诸暨 五泄山 上。 明 徐渭 《雨雾霁雪》诗之二:“大似龙堂灯火暗,香烟几缕白黄昏。”原注:“ 五洩 之寺曰 龙堂 。”
《國語辭典》:龙穴(龍穴)  拼音:lóng xuè
术数用语。山的气脉所结,适宜筑墓穴的地方。《儒林外史》第四四回:「士君子惑于龙穴,沙水之说,自心里要想发达,不知已堕于大逆不道!」
《漢語大詞典》:龙精(龍精)
(1).道家炼丹术语。指水。《参同契》卷中:“龙呼於虎,虎吸龙精,两相饮食,俱相贪便,逐相衔嚥,咀嚼相吞。” 唐 吕岩 《七言》之二三:“龙精龟眼两相和,丈六男儿不奈何。”参见“ 龙虎 ”。
(2).蚕的别名。周礼·夏官·马质“禁原蚕者” 汉 郑玄 注引《蚕书》:“蚕为龙精,月直大火,则浴其种。”
(3).指日。 南朝 齐 谢朓 《侍宴华光殿曲水》诗:“龙精已映,威仰未移。”《隋书·音乐志下》:“龙精戒旦,鸟历司春。”
(4).指丰城剑。 清 方文 《丰城》诗:“ 张华 雷焕 今何在,虽有龙精气亦藏。”
《國語辭典》:龙虎(龍虎)  拼音:lóng hǔ
1.比喻杰出的人物。魏。应璩〈与尚书诸郎书〉:「以龙虎之姿,遭风云之会。」
2.道家称水火为「龙虎」。《真龙虎九仙经》:「凡修道造金丹,须凭龙虎,水火也。」
3.术数用语。指墓旁左右的二砂。左为青龙,右为白虎。明。缪希雍《葬经翼。四兽砂水篇七》:「贴身左右二砂,名之曰龙虎者,以其护卫区穴,不使风吹。」
《國語辭典》:龙眼(龍眼)  拼音:lóng yǎn
植物名。无患子科龙眼属,常绿乔木。树皮茶褐色或灰褐色,偶数羽状复叶,小叶二至六对。四月开花,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密被星状毛,花为杂性,小形。果实也称为「龙眼」,呈球形,黄褐色,外具不规则而不显明的浅龟甲纹,假种皮味甜,供食用。也称为「骊珠」、「荔枝奴」、「龙目」、「桂圆」。
《骈字类编》:龙舒(龙舒)
唐 皮日休 茶中杂咏 其八 茶鼎 龙舒有良匠,铸此佳样成。
《漢語大詞典》:痴龙(癡龍)
传说 洛 中有大穴,有人误坠穴中,见有大羊,取髯下珠而食之。出而问 张华 。 华 谓:“羊为痴龙。其初一珠食之,与天地等寿;次者延年,后者充饥而已。”见《法苑珠林》卷四一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后用为典故。 五代 韩定辞 《答马彧》诗:“ 崇霞臺 上神仙客,学辨痴龙艺最多。” 宋 苏轼 《次韵子由清汶老龙珠丹》:“天公不解防痴龙,玉函寳方出龙宫。”
分類:穴中大羊
《漢語大詞典》:人龙(人龍)
(1).比喻人中俊杰。 唐 黄滔 《南海韦尚书启》:“自从见作人龙,翔为鸟凤,腾辉瑞谍,流庆皇家。” 五代 谭用之 《寄友人》诗:“穴凤瑞时来却易,人龙别后见何难。” 清 方文 《送三兄仁植先生开府武昌》诗:“人龙且向东山卧,士马谁分北极忧。”
(2).蛔虫的别称。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虫四·蛔虫
《國語辭典》:水龙(水龍)  拼音:shuǐ lóng
1.古代指战船。南朝梁。何逊〈行经孙氏陵〉诗:「水龙忽东骛,青盖乃西归。」北周。庾信〈周柱国楚国公岐州刺史慕容公神道碑〉:「水龙竞双刀之势,步骑陈四分之威。」
2.救火机的别名。参见「救火机」条。
3.植物名。柳叶菜科水龙属,多年生草本。叶为长椭圆状倒披针形,叶柄两侧各有一绿腺体。花为黄色,生于叶腋。萼片、花瓣、雄蕊各为四枚。果实为蒴果。
《漢語大詞典》:龙姿(龍姿)
(1).旧指皇帝的姿质风度。后汉书·朱祐景丹等传赞:“婉孌龙姿,儷景同飜。” 李贤 注:“龙姿,谓 光武 也。”晋书·刘琨传:“陛下龙姿日茂,叡质弥光。”
(2).骏马的姿态。 宋 刘子翚 《明皇九马图》诗:“丹青倘不逢妙手,万世岂识真龙姿。” 明 何景明 《悼马诗》:“风尘思骏力,烟海失龙姿。”
《國語辭典》:龙集(龍集)  拼音:lóng jí
岁次,用于纪年的话。元。周密《癸辛杂识。后集。龙有三名》:「龙集者,岁星所集也。魏铭所指星也,莽铭乃易置为太岁。今世皆以太岁为龙集,盖名用莽铭,而实用魏铭也。」
《國語辭典》:石龙(石龍)  拼音:shí lóng
1.形状似龙的石块。宋。辛弃疾〈蝶恋花。九畹芳菲兰佩好〉词:「唤起湘累歌未了,石龙舞罢松风晓。」
2.蜥蜴的别名。参见「蜥蜴」条。
《漢語大詞典》:龙塞(龍塞)
即 龙城 。泛指边远地区。 南朝 梁 江淹 《萧骠骑谢甲仗入殿表》:“官骑辰居,羽林天部,瞰城 龙塞 ,言伏 鬼方 。” 唐 杜牧 《贵游》诗:“斧鉞旧威 龙塞 北,池臺新赐 凤城 西。” 清 董俞 《落花篇》:“别有征夫泪霑臆,雁沙 龙塞 无消息。”参见“ 龙城 ”。
《國語辭典》:龙城(龍城)  拼音:lóng chéng
地名:(1)匈奴诸长大会祭祀的地方。见《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上》。(2)在今大陆地区朝阳县。前燕、后燕、北燕建都于此。
《漢語大詞典》:龙车(龍車)
(1).初学记卷一引《淮南子》:“爰止 羲和 ,爰息六螭,是谓悬车。”注:“日乘车驾以六龙, 羲和 御之。”后因以“龙车”指日车。 唐 张籍 《庄陵挽歌词》之三:“晓日龙车动,秋风閶闔开。”
(2).艺文类聚卷七一引 汉 应劭 《汉仪》:“天子法驾,所乘曰金根车,驾六龙。”后因以“龙车”指天子的车驾。 宋 王安石 《题永昭陵》诗:“龙车不可望,投老涕沾衣。”《宣和遗事》前集:“﹝天子﹞到晚后乘龙车凤輦,去三十六宫二十四苑闲游。”
(3).大戴礼记·五帝德:“﹝ 顓頊 ﹞乘龙而至四海。”后因以“龙车”为神仙所乘车。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记》卷三:“此月初耳见 许侯 与 紫徽夫人 及 右英 共轡龙车,往诣 南真 。” 前蜀 杜光庭 《题平盖沼》诗:“龙车凤輦非难遇,只要尘心早出尘。” 清 屈大均 广东新语·神语·南海之帝:“岁之冬日,必为火清之醮以答神庥,龙车冕服,极其珍丽为之,所在皆然。”
《骈字类编》:龙行(龙行)
唐 李白 送张秀才从军 一朝长鸣去,矫若龙行云。
唐 蜀太妃徐氏 题彭州阳平化 风起半厓闻虎啸,雨来当面见龙行。
分类:龙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