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撤除  拼音:chè chú
除去、撤消。如:「道路施工的围篱,一经撤除,交通便顺畅很多。」
《漢語大詞典》:除抹
除去。 元 关汉卿 《金线池》第三折:“烟花簿上除抹了姓名,交絶了怪友和狂朋,打併的户浄门清。”
分類:除去
《漢語大詞典》:排夺(排奪)
除去。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杂志一:“士人以氏族相高……而流习所徇,扇以成俗,虽国势不能排夺。”
分類:除去
《漢語大詞典》:括磨
刮磨;除去。 清 黄宗羲 《陈乾初先生墓志铭》:“ 乾初 括磨旧习,一隅三反。”
分類:刮磨除去
《漢語大詞典》:洗革
除去。 清 蒋士铨 《桂林霜·灵合》:“然国家教忠之典至隆,所以激扬风节,俾事人者洗革二心,益惇恭棐。”
分類:除去
《國語辭典》:不举(不舉)  拼音:bù jǔ
1.拿不起、举不起。《孟子。梁惠王上》:「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水浒传》第一一五回:「众人看张横时,四肢不举,两眼朦胧。」
2.不举办、不兴办。《左传。庄公二十七年》:「诸侯非民事不举,卿非君命不越竟。」《乐府诗集。卷七三。杂曲歌辞一三。古词。焦仲卿妻》:「阿母谓阿女:『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
3.不检举、不告发。《后汉书。卷六一。左周黄列传。左雄》:「项背相望,与同疾疢,见非不举,闻恶不察。」
4.不推荐、不推举。《金史。卷八。世宗本纪下》:「卿等所廉皆细碎事,又止录其恶而不举其善。」
5.勃起障碍。泛指男性性功能障碍。
《國語辭典》:除却(除卻)  拼音:chú què
除去。唐。元稹 离思诗五首之四:「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國語辭典》:洗心  拼音:xǐ xīn
洗涤心胸,摒除恶念或杂念。《易经。系辞上》:「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唐。徐浩〈宝林寺作〉诗:「洗心听经论,礼足蠲凶灾。」
《國語辭典》:洗涤(洗滌)  拼音:xǐ dí
洗除污秽。《南史。卷七一。儒林传。何佟之传》:「性好洁,一日之间洗涤者十馀过,犹恨不足,时人称为水淫。」《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冯相身处朝市,向为尘俗所役,乍见山光水色,洗涤心胸。」
《國語辭典》:消除  拼音:xiāo chú
排除、除去。宋。张舜民〈卖花声。楼上久踟躇〉词:「烂醉且消除,不醉何如。」宋。李清照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词:「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國語辭典》:席卷  拼音:xí juǎn
1.像捲草席般,将所有的东西捲走。比喻收括殆尽。如:「席卷而去」。《后汉书。卷七四上。袁绍传》:「会公孙瓒师旅南驰,陆掠北境,臣即星驾席卷,与瓒交锋。」也作「席捲」。
2.比喻统一、占领。《文选。班固。史述赞。述高纪第一》:「乘舋而运,席卷三秦。」《三国演义》第二二回:「幕府惟强干弱枝之义,且不登叛人之党,故复援旌擐甲,席卷起征。」也作「席捲」。
《國語辭典》:席捲  拼音:xí juǎn
1.像捲草席般,将所有的东西捲走。比喻收括殆尽。宋。施彦执《北窗炙輠。卷下》:「朝廷新得燕山,其仓廪北人皆席捲而去,燕山大饥。」《醒世恒言。卷三。卖油郎独占花魁》:「两个商量出一条计策来,俟夜静更深,将店中资本席捲,双双的桃之夭夭。」也作「席卷」。
2.比喻统一、占领。《三国演义》第一一八回:「今因平蜀之势以乘吴,此席捲之时也。」也作「席卷」。
《國語辭典》:洗濯  拼音:xǐ zhuó
1.清洗。《西游记》第一回:「青松林下任他顽,绿水涧边随洗濯。」
2.除去罪恶、耻辱。宋。苏辙 齐州祈雨青辞:「民既穷瘁,吏亦震恐,各知咎殃,将自洗濯。」
《國語辭典》:除名  拼音:chú míng
除去名籍,取消原有的资格。《书经。蔡仲之命》:「降霍叔于庶人」句下唐。孔颖达。正义:「降黜霍叔于庶人,若今除名为民。」《三国志。卷二九。方技传。华佗传》:「军吏梅平得病,除名还家。」
《漢語大詞典》:诛锄(誅鋤)
亦作“ 诛鉏 ”。
(1).谓用锄头除去草茅。楚辞·卜居:“寧诛锄草茅以力耕乎?将游大人以成名乎?”释名·释用器:“斸,诛也。主以诛鉏根株也。” 清 李渔 《闲情偶寄·种植·木本》:“由是观之,草木之受诛锄,犹禽兽之被宰杀。”
(2).除灭;诛杀。 汉 陆贾 新语·慎微:“今上无明王圣主,下无贞正诸侯,诛锄姦臣贼子之党,解释疑滞紕繆之结。” 宋 王明清 《挥麈三录》卷三:“今者考正是非,诛鉏谤讟,阴霾蔽蚀之际,然后赫然日月之光,旁烛四海,焜燿万世,与天地合德於无穷也。” 郭沫若 《战声集·诗歌国防》:“我们要鼓动起民族解放的怒潮,我们要吹奏起诛锄汉奸的军号。”
《國語辭典》:陆地(陸地)  拼音:lù dì
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湖泊、河川等的部分。